江西特色小镇发展路径探索

2018-02-26 13:38刘晓东
老区建设 2018年14期
关键词:路径探索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战略

刘晓东

[提 要]特色小镇作为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是2016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推进的重要任务。至2017年7月江西先后共有12个镇成功入选全国特色小镇。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部署,2017年8月江西省公布了44个特色小镇为省级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打造以某种产业为特色,既有城市功能,又有乡村风貌,大小适宜的人口聚集区。未来江西特色小镇建设应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关键词]区域经济;乡村振兴战略;特色小镇;路径探索

一、特色小镇建设的定位和重要意义

(一)特色小镇的定位

特色小镇是指聚集特色产业,具备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平台,具有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征。“小”表示的是一种空间概念,特色小镇是一个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万平方公里以内,居住人口1万至3万,且不受原有行政区划局限的“小”地区。“特”主要是指产业、历史、环境等诸多因素融合而成的独特之处,具有某种文化特质,呈現出某种价值追求,从而成为某种产业集中、相应就业者云集的“特色”工作生活区域。同时,特色小镇具备汇集某类资源与技术吸引人们在此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和“创客空间”可以持续引导特定人群来此交流切磋。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城市,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底蕴、旅游观光等一定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在我国的特色小镇建设中一般有两种模式:(1)浙江模式。这种模式多是以某种产业集聚为特点,带动小镇及其周边村镇联动发展,如杭州的云栖小镇,以云计算产业生态为主导,构建“共生、共荣、共享”的生态体系。(2)贵州样板。这种模式是利用当地的自然禀赋、悠久文化、生态资源等环境要素,促进当地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繁荣一方经济。如贵州安顺的旧州小镇,以“旅游+生态+文化+美食”的产业形态和镇村景一体的美丽环境,打造文化生态特色旅游小镇。

(二)建设特色小镇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的快速发展,特色小镇带来的效应逐渐增强,强劲地刺激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1.加快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建设特色小镇可以将大量农村富余人口涌入大中城市起到分流作用,既可以有效降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又能破解大中城市就业难和交通堵塞等难题。还要以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有效尝试。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实现农村人口转移就近城镇化,只有实施特色小镇建设,以点带面,解决城镇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江西省首批入选国家特色小镇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传统文化、基础设施等方面成效斐然,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明显的引领作用。

2.搭建城乡一体化发展平台的有效举措。目前提出的特色小镇建设不是行政区划的概念,既可以是镇中镇、园区镇,又可以是中园。国内外许多成熟特色小镇的经验启示,要打造好成功的特色小镇,必须把当地自然资源与特色产业规划统筹进行安排。一个特色小镇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当地特色产业或自然资源的有力支持,否则就是空中楼阁。

3.探索推动小城镇建设的科学方法。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探索特色小镇围绕一个主导型产业,将产、城、人、文、景等诸要素紧密结合,提供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当地人在就业、生活、休闲等多项需要。同时还能提升旅游品牌,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造福于当地居民。国内外特色小镇总是以动人的风景,迷人的花香,沧桑的故事,活色生香的艺术氛围吸引游人纷至沓来,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二、江西建设特色小镇的进展和成效

在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逐渐升温。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提出至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10月份,住建部公布了首批127个全国特色小镇名单,江西有四个镇成功入围,分别是进贤县的文港镇、龙虎山风景区的上清镇、明月山风景区的温汤镇、婺源县的江湾镇。随后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2017年7月住建部公布了全国第二批276个特色小镇,江西又有8个镇入选,这样江西省先后共有12镇成功获选全国特色小镇。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部署,2017年8月江西省住建厅公布了进贤县的李渡镇、南康区的家居小镇等44个镇为全省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先后分两批选择60个左右建设对象,由省、市、县三级共同打造,争取至2020年建成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现代制造、商贸物流、休闲旅游、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目前江西省的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以产业特色为主导,推动乡村融合发展

江西省的特色小镇建设着重突出在具有很强的产业特色,有的是传统的特色产业延伸至今,如进贤县文港镇的毛笔和李渡镇的烟花、酿酒,南康区的家居小镇的家俱;有的是以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为发展重点,后发先至的特色小镇,如景德镇的航空小镇、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的数字经济小镇,都是以一定的产业特色带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这些特色小镇均以特色产业为核心,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辐射相关产业快速推进。

(二)以文化特色为纽带,提升小镇文化品位

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文化底蕴相当丰厚,因而在文化旅游方面积累了相当充沛的资源,江西省以此为依托,加快特色小镇的建设。如龙虎山的上清镇、明月山的温汤镇、庐山的海会镇、婺源的江湾镇等,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特色小镇在江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彰显出江西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生态资源优势,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以生态文化为依托,打造宜居宜业城镇

江西作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始终坚持特色小镇建设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打击乱砍滥伐林木行为,加大环境修复力度,扩充美化面积,让特色小镇绿色宜居空间持续得到优化,很多特色小镇已经成为江西省宜居宜业的“生态绿洲”。如进贤县文港镇为了破解制笔业的污染问题,着力实施文港绿色发展的战略工程,投资4.6亿元建设电镀集控城,集中处理电镀污水和其他重金属。万安县高陂镇严格落实天然阔叶林禁伐制度,对镇区中划定为禁止开发类型的范围,予以充分保护。

三、江西建设特色小镇的路径探索

特色小镇建设是加快振兴战略的新载体,是推进项目建设、拉动有效投资的新引擎,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上新水平的重要抓手。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是江西省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应整合政策、资金、项目,重点支持特色小镇建设。重点是打造特色产业,依靠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精准定位产业布局,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实施“一镇一策”,精心打造特色鲜明、優势突出的主导产业。同时彰显独特的文化底蕴,充分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形成独有的地方文化印记。针对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产业培育、融资渠道等,大力推动各类产业对接活动,推进PPP模式,运用各类民间资本支持特色小镇发展。

(一)做好顶层设计,确定战略定位

江西特色小镇建设的定位就是因地制宜、市场主导、产城人文景一体化发展,其中特色是小镇建设的生命线。全省根据上级的建设要求、规划原则、入选标准、扶持政策进行系统研究和设计,形成“百镇不同面,镇镇有特色”的发展格局,让特色小镇建设成为江西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新引擎。做好特色小镇建设顶层设计,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体现各地小镇独有的特色,制定出彰显创意、富有特色、操作性强的长远规划。

(二)根植产业特色,凸显文化底蕴

综观国内外的特色小镇建设,紧紧依托当地“特而强”的产业是一个普遍性规律。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就源于浙江“块状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30多年的发展实践。所以,我省特色小镇建设必须抓住产业这一核心要素,以富有特色和潜力的产业作为谋划发展的基石和起点,依托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大数据、健康、旅游、商贸物流等自身优势产业,如上饶的数字经济小镇、安福的养老休闲小镇,以及陶瓷、酿酒、医药、文化用品等历史传统产业来发展,建设具有江西地方优势的诸如景德镇的陶瓷小镇、进贤的毛笔小镇。

文化是小镇独具特色的灵魂。要挖掘每个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核”,将文化基因植入当地产业发展全过程,推进文化与产业有机融合,让特色小镇传承历史文化,承载现实需求,面向未来发展。简而言之,特色小镇绝不应当是对国内外典型的照抄照搬,而应是具有“独特气质、江西底蕴”,集“产、城、人、文”于一体的复合载体。对于特色要有准确把握,山水风光、风俗人情、土特产品、独特经济、个性产业、人文历史等,皆可成为小镇的特色。

(三)提升聚集效应,着力品质培育

特色小镇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所以,特色小镇建设应多在提升聚合效应上下功夫。特色小镇要突出“小而美”的形态特征。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各地的特色小镇建设要紧扣自身的优势产业和历史传统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绝不能“千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四)理顺各种关系,突出政策创新

特色小镇建设要凸显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避免政府“大包大揽”。政府的职责重在“引导、扶持和服务”,主要是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推进运用PPP模式,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支持特色小镇建设。基于特色小镇的特殊作用,江西省在支持政策上要敢于突破、勇于创新,重点在土地优惠、税费返还、人才引进、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有力扶持。另外,要坚持政策扶持的结果导向,即创建入围的小镇并不能直接享受到优惠政策,只有在年度考核合格或验收命名后,才能获得土地和财政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翁建荣.高质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J].浙江经济,2016,(4).

[2]卫龙宝,史新杰.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J].浙江社会科学,2016,(3).

[3]曾江,慈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小镇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6,(12).

[4]李懿等.特色小镇建设:历史镜鉴与域外经验[J].国家治理,2017,(4).

[5]向锋.特色小镇是新经济的发生器[J].城市开发,2017,(6).

[6]张银银,丁元.国外特色小镇对浙江特色汪镇建设的借鉴[J].小城镇建设,2016,(11).

[责任编辑:黄贝如]

猜你喜欢
路径探索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试论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