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戚谊:从《吉安清水刘氏八修族谱》中的商人传记谈起

2018-02-26 13:30唐金瀚
老区建设 2018年22期

[提 要]吉安清水刘氏在晚晴逐渐崛起于商界,至民国时期日臻繁荣。刘氏族人主要活动于长沙,兼及汉口、上海,主营南货,并涉足钱业。经商伊始,他们依靠姻亲关系踏足商界,而后出现父子、叔侄、兄弟相继到某地经商的现象。族人之间的相互偕引,相互扶持使得他们的经营规模得到快速发展。

[关键词]清水刘氏;姻亲;乡族;南货

[作者简介]唐金瀚(1994—),男,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社会史。(江西南昌 330022)

一、清水刘氏的定居与分徙

笔者于2017年8月24日前往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澧田镇清水村考察,在当地一个名为田岸上的自然村中保留了一大片形制极其规整的近代建筑。延访村民,笔者得知刘氏为当地大姓。晚清至民国初年村中涌现出一批富商,这些精美的建筑由他们出资兴建、修缮。在之后的寻访过程中,笔者获得了民国三十五年(1946)石印本的《吉安清水刘氏八修族谱》。

1946年的谱本原为八册、十卷,现存卷一、卷二、卷六、卷九、卷十计五册,其中前两卷的内容主要为历修谱序、宗源图、始祖派衍世系及清水刘氏各支简要世系,卷六为“紫英公位下世系齿录”,卷九、卷十为文献部分,收录了含祠堂记,寿序、墓志铭及其他形式人物传记在内的文字共146篇。根据这一资料,我们能够了解清水刘氏的家族历史、族人生平履历、商业经营等各层面的内容。

清水刘氏奉东晋刘瑕(?-326)为本族始祖,据说刘瑕曾出任安城郡(今江西安福县东南)太守,后留居顺安乡笪桥(今江西安福山庄乡笪桥村)刘家巷,传至十世延公由笪桥迁至龙云下村(今江西安福严田镇),至瑕公二十八世孙潜(字德兴,1174-1256),其于宋宁宗开禧间(1205-1207)由下村迁至庐陵安平乡三十九都清水(今江西吉安县浬田镇清水村),是为清水刘氏始迁祖。所以谱载清水刘氏系“衍自下村,源于笪桥”。

潜公之后,传至六世清水刘氏形成了“五公八堂”的统宗格局,即紫学、紫简、紫英、紫鲁、紫复五大房。较之其他两房,紫学、紫鲁、紫复三房人丁不甚兴旺,紫简公后代主要聚居在清水大屋场。紫英公再传六世至刘超(字顩特,号南山,1519-1579),明万历年间(1573-1619)刘超由清水大屋场辟居于田岸上,为田岸上刘氏开基祖,祀仁寿堂,即南山公祠。

二、商人修谱及民国时期的商人传记

刘氏有着经商的家族传统,其商业行为最早可追溯至明永乐时期,但具体细节语焉不详。入清以后大量刘氏族人远离乡土,前往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谋生,负贩四方,其中又以紫简公房、紫英公房、紫鲁公房为主。从嘉庆十七年《清水刘氏五修族谱》开始,一些商人传记逐渐被收录到族谱中,如浩公在明末锋戈扰攘之中落难楚地,清初社会逐渐稳定后,偕长兄淇公在楚地“微服私贩”,游三湘七泽之险。乾隆年间,楚珍、士林经商于贵州。嘉道时期,俊修 “托业于楚南白沙”,质中与长兄蘭廷一道往来于三湘七泽之间,后又前往衡阳经商,绍尧“为楚产走长沙”。这些传记所侧重的是对他们嘉言懿行的褒奖,将之奉为典范,对经商细节几不着墨。

晚清以至民国,清水刘氏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刘鸿范在为其父刘金城所作的一篇传记中写道“吾族商沪湘者,不下三十余家”,刘省辉、刘凤鸣、刘远清、刘理堂、刘钰生、刘树珊、刘清泉、刘惠我、刘蒨牕等人则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在传统士绅已经消逝的时代,这些刘氏商人无疑是族内的精英人士。民国二年、三十五年两次编修族谱皆由商人主导。作为族谱编修的直接参与者,将自身事迹付诸笔墨,剞劂传世亦是情理之事。诚如刘凤鸣在与刘钰生交谈中所言“吾将与二三知好,胪述君之生平,制文书屏以资纪念”。刘理堂在追述自己生平时亦有“俾作来日借鉴,而益加勉焉”的感慨。还需特别指出的是,他们对以往那种辞藻华丽,文而不实的传记进行批评,《理堂氏五旬初度纪实》开篇即言“古无寿文,有之自元人始。清季,文敝此体益繁,率多文而不实,识者鄙之”[1],刘钰生在自述经历时引“博士买驴”之典故,认为其“贪多爱博,广引古典,堆砌词藻,究其本旨,反不能了然者,比比是也”,故而“记事之作,固又不必以文为尚”[2]。因此,八修族谱中新增的一批与商人相关的文字与前文所揭之人物传记殊为异趣,其摒弃华而不实的文风,而是志实,记事。

三、姻娅之谊与刘氏商业的繁荣

刘省辉(1845-1914),名文光,字经家,他对清水刘氏在商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可谓有开创之功,《清诰授奉直大夫刘省辉公家传》载:公姓刘氏,本庐陵巨族,世居安平乡之清水村。少负异姿,以贫故废读,远出服贾,转徙于长沙、湘潭间。弱冠丁外艰,家居躬耕养母,久劳苦投耒叹曰:“男儿志在四方,纵不能置身朝廷取高爵以供禄养,亦当发迹阛阓奉高堂甘旨,奈何久困陇亩间乎?”归白母,束装走长沙。时谷塘王奇魁公为天圆斋经理,乃荐公往致和馆南货号管薄记,司出纳,以勤慎忠信见倚任,十二年不易主,年三十始归娶。乃挟资自行设肆,先后组织松茂钱号、天香南货号、保元堂药号、元大南货号、公兴铜锣号、松茂南货号、大兴丝线号、吉庆南货号,皆一手总承,信用大著,营业发展,商界中推巨擘焉。[3]

从上述记载来看,刘省辉受过一定教育,但迫于家境贫寒不得不外出谋生,奔波于长沙、湘潭之间。后经由同乡谷塘(今吉安县固江鎮红星村谷塘)人王奇魁介绍进入致和馆南货号,负责账册记录及出纳,前后凡十二年,深得东家信任。有所积蓄后便自行设肆,先后独立开办了松茂钱号,天香、元大、松茂、吉庆南货号,保元堂药号,公兴铜锣号,大兴丝线号。各商号营业状况都不错,刘省辉本人亦得到商界肯定,所谓“推巨擘焉”,试看:公性刚心直,秉公处正,治事有胆识智略,晓畅世情,无躁隐轻妄,凡是非曲直求判者,理之所在,不为情讳势屈,片言折服,退无后言,故凡逆理犯分怙恶逞刁怀奸挟诈之流咸畏其知。先是长沙建有万寿宫,为赣省南昌、吉安、抚州、临江、瑞州五府侨商公所,董其事者曰客总,凡息内争御外侮一以主之,非居心公正才识干练不足膺是任,任期三年,公曾三次被选。[4]

湖南东界最近江西,历来都有大量江西商人活跃于湖南境内。上引材料所说江西五府商人捐资在长沙共同修建万寿宫,作为“侨寓”长沙之江西同乡聚会、共同议事的场所。由于刘省辉为人正直,遇事有胆识谋略且通晓人情世故,能秉公处理纠纷,深孚人心,所以被三次推选为万寿宫主事之人,名曰“客总”。如此看来,刘省辉俨然成为长沙江西商人的领袖人物。刘省辉的当选除了公正、老成谙练等优良品格之外,更为关键应是自身的商业实力与资产。董事者不仅要处理前揭材料所谓“息内争御外侮”之事,还需管理财产,执行规约,所以在推举时“必得老成谙练者为之,抑或其人富于资产,则管理公款必无侵蚀之虞”。[5]刘省辉能够三次当选,可谓是资望财力兼备。

刘省辉当选之后,凡“遗大投艰一力肩承”。以下两事更使得他声望尤隆:庐陵在长沙大西门外原有码头,为劳动家搬运上下货物藉谋生活。有英国商阴以重利啖码头总朱高选,租停轮船,已成券矣。劳动家以绝其生计嚣然大哗,争欲剚刃朱之腹。公闻急戒勿暴动,贷金偿还,英商毁券,事解。长沙所辖乔口市,地痞凶横,同乡上湖朱氏设肆其地,欺凌大甚。初于岁暮除夕夜敢以粪书见鬼二字于朱店门,使元旦焚香污流衣冠,既而恃凶掳抢朱店货物,地方官绅不能制。朱愤赴诉于公,公讼长沙县,捕要犯十余人置狱五年,始屈服求和。至今乔人士犹能称其才而颂其德。[6]

大西门为原长沙城墙西边的七座城门之一,江西吉安籍商人在此处的湘江边原有大金码头,作为运送货物船只停靠之处,佣工于此的民众靠装卸货物谋生。后有英国商人与码头负责人朱高选私下签订租约,朱遂将该码头租与英商用以停靠轮船。码头搬运工对此极为不满,举众哗然。刘省辉得知此事,先行安抚人心,而后出面与英国商人交涉,并贷金偿还英商,英商遂将之前与朱高选签订的契据作废,这件事至此得到解决。刘省辉出面处理此事,实际上是出于对吉安籍商人利益的考虑,若码头最后成功由英国商人租下,势必给货物的运送带来不便。复次,长沙自1904年辟为商埠后,社会是一个“华洋杂处”的状态,搬运工人聚众闹事,极有可能酿成大祸,若官方介入,最终处理结果更不可期。因而,刘省辉听闻此事后首先便是告诫聚众人等“勿暴动”,再行私下与英商处理此事。乔口市位于长沙西北,传统时期是一个重要市镇与水运要道,若顺湘江入洞庭,乔口是必经之地。上湖(今江西吉安县浬田镇西部)朱氏在乔口市设店经营,但屡遭当地恶霸欺凌。“地方官绅不能制”所蕴含的可能是当地头面人物确实没有办法制止,但更可能的情况是,朱氏是一个侨寓此地的“外籍”普通商人。朱氏将事情原委告知刘省辉,而刘省辉除了是万寿宫主事之人外,他还为自己捐得了从五品的州同知衔,具有多重身份。由他将事情讼至长沙县,最终为首的十余人被捕并判“置狱五年”,双方达成和解。

族谱中对刘省辉的记载基本上涵盖了他的经商履历,其中引荐他进入商界的王奇魁及由其经理的天圆斋与以后刘氏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首先需提及另一个人,即与王奇魁同宗的谷塘人王廷植,关于王廷植其人,民国九年《庐陵县志》载:王廷植,原名廷柱,号实丞,谷塘人。道光甲辰进士,以主事供职刑部,简放四川川东兵备道,调署成绵道。在任尝劝侨蜀绅商捐款钜万,将本邑学额永远加三名。罢归后,主讲白鹭、阳明两书院,又倡修白鹭洲书院。侨寓长沙,尝主思贤精舍讲席。著有《四书疑言》行世。诰授荣禄大夫,卒年逾六十。子垣临由监生捐职,以知州用,任云南麜益州。[7]

王廷植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四川川东兵备道道台、署理成绵道道台,同治二年(1863)告养返乡后在白鹭洲、阳明两书院讲学。侨寓长沙期间,王廷植“列天圆、天益诸肆于长垣”,即天圆斋、天益斋。王奇魁成童后“奋志商长沙”,后来得到王廷植赏识并被聘为天圆斋经理,且颇得王廷植倚任。

王廷植祖父辈与清水刘氏颇有渊源,后来王廷植姐姐亦嫁予刘绍尧(1811-1897)為妻,两家关系非同一般。试看光绪十六年(1890)王廷植所撰《奉政公刘君绍尧姊丈八旬寿序》,寿文载“道光初年,先王父开设杂货铺于沂塘,沂塘杨姓,君外祖家也,而君族祖训圃家亦在沂塘开杂货铺,因与君家为婚”。[8]沂塘在今浬田西约2公里、清水东北约10里处,清时为一墟市。王廷植祖父、刘克迈祖父辈都在沂塘街开设杂货铺,而刘绍尧的母亲杨氏恰又是沂塘人。如此看来,王刘二家或早已熟识,基于这种人际关系网络,我们很容易便能理解谷塘王氏与清水刘氏的这庄婚事。刘省辉是紫简公房子孙,而刘绍尧为紫英公房子孙,两人虽属不同房派,但同宗共源。所以,当刘省辉外出湖南长沙谋生之时,他还是因王刘之间的姻娅之谊而得到了谷塘人王奇魁的引荐与帮助。1907年,王奇魁更是将三女许与刘省辉五子远清为妻。可见,王廷植与王奇魁与清水刘氏都有姻亲关系,而王廷植的店铺主要又是王奇魁在经营打理。这给刘氏族人的后续发展构建了一个关系网络。

此后,除刘省辉之子刘凤鸣、刘远清随父经商长沙之外,紫英公房子孙也开始崭露头角。

刘远心,字德新,号玉泉“贸迁湘省,王公实丞观察以肺腑至戚,勤于生计,资以物力,俾博蝇头,商业骎骎昌大”[9],刘远传,字德章“积学未售,偶习为商……舅祖王实丞观察尤深爱重,奈何天不慭遗,享年三十又九”。[10]刘远心、刘远传为刘绍尧之子。王廷植就是他们的舅舅,谓“肺腑至戚”是也。王实丞所设之天益斋后来便交由刘远心全权打理。刘安惠随父玉泉公经商长沙,“主管商业二十余年”。刘安恭、刘安让兄弟二人幼年丧父,“家贫不能自赡”,而此时刘远心恰已经着手经理天益斋事务。刘安恭在回忆自己生平经历时写道:“先伯父董天益事,丁亥春,召余南来操计然术,予之得以厕身商界,是先伯父有以成之也。”[11]1887年,安恭以学徒的身份习商于天益斋。四年之后,安恭之胞弟安让只身前往长沙,谓“习业于长沙天圆斋,年仅舞勺耳”。清光绪十年(1884),刘安固赴长沙,“承堂伯父玉泉公在天益执事,栽培该店徒职,克勤克俭,兢兢为人”[12],因而“依从父长沙给事市廛”。上述“安”字辈的刘氏商人并非独自发展,而是依靠乡族邻里关系合伙经营,快速发展。他们主营南货,成为驰名南北的南货商人。而经由前期积累之后便涉足钱庄生意,最终都成为“执商宗牛耳”式的人物。

由此可见,王刘之间兼具同乡之情与姻亲之谊,这是清水刘氏跻身商界的一个重要契机,当刘远心替代王奇魁打理王实丞在长沙的产业之后,这种借由亲戚关系发展的模式转向了家族内部—刘远心在长沙取得立足点之后,便招引同宗之人一道前来。远心为绍尧之子,安惠为远心之子,安恭、安让是远心亲侄,安固为远心堂侄。这种父子、叔侄、兄弟相继到某地经商的模式基于共源的血缘关系,而族人之间的相互偕引,相互扶持、共谋合作使得他们的经营规模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2][8][9][10][11][12]刘远清纂.吉安清水刘氏八修族谱[Z].吉安:叙伦堂,1946.

[3][4]刘远清纂.吉安清水刘氏八修族谱[Z].吉安:叙伦堂,1946.

[5]湖南调查局编印.湖南商事习惯报告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6]刘安礼等纂.吉安清水刘氏九修族谱[Z].吉安:叙伦堂,2014.

[7]王補,曾璨材等纂修.民国九年庐陵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