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18-02-27 07:49
纺织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纳米纤维

前沿

首辆全碳纤维复合材料地铁车体研制成功

近日,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其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辆全碳纤维复合材料地铁车体,在轨道交通领域再获重大突破。

全碳纤维复合材料地铁车体采用薄壁筒形整体承载结构,长度19000mm,车体宽度2800mm,车体顶面距轨面高度3478mm。中车长客消息称,“瘦身”后的车体较同类地铁金属车体减重约35%,从而对提高车体的运载能力、降低能源消耗、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减少线路损害等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由于复合材料优异的抗疲劳、耐酸碱腐蚀性和耐紫外老化性能,车体结构具有了不低于30年的使用寿命,相比金属车体,大大减少对疲劳裂纹与腐蚀退化的检测和修理成本。另外,由于复合材料隔热性能很强,该车体的隔热性能可以达到金属车体装配车辆的1.5倍以上,能够有效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据了解,该车体研发和试验完全独立自主完成,并且全部应用国内生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过程中,进行了10余种材料性能测试,6000多个元件、典型件、组合件、全尺寸试验件等积木式设计验证试验,突破了整体承载地铁车辆复合材料车体设计分析技术、车体连接技术等多种技术,车体最终性能优异,满足在极限恶劣工况和环境下的使用要求。

此次车体研制结合国际航空领域在碳纤维的成功应用经验和标准,创造性地探索碳纤维在轨道交通行业应用的材料标准、设计准则、工艺指南、质检标准、试验判定和维护策略等,为国内建立完整的轨道行业标准打下基础。

(摘编自科技日报)

新型OLED可做衣服

来自韩国电气工程学院的kyung cheol choi教授及其团队,在超薄发光二极管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项由博士候选人Seonil Kwon领导的研究于去年12月6日在国际纳米杂志——纳米快报上在线发表。据该团队预测,这种高效且持久的发光二极管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可穿戴显示器。

当前的可穿戴显示器一般基于OLED屏幕,由于可穿戴设备的尺寸限制,现有的屏幕无法取得很好的显示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kyung团队设计出了一种可以与纤维相容的OLED结构,通过在纤维的三维结构浸涂的方法,成功设计出基于纤维的OLED发光二极管。

该团队同样证实了这种纤维有机二极管在经受住4.3%拉伸应变后,还能保持畅通90%的电流效率,并且编织成纺织品和针织服装,不会造成任何问题。另外,该技术允许在比人的头发还薄的纤维上制作有机二极管。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工作都是在-105℃的低温环境下进行的。

Choi教授表示:“现有的可穿戴显示器由于其性能太低,在适用性上有局限性,然而这种技术可以制造出高性能的光纤有机二极管,这种简单的、低成本的工艺流程为光纤可穿戴显示器开辟了一条商业化道路。”

(摘编自快科技)

MIT研制出新型高强度/高韧性纳米纤维

据悉,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学家们最新研发的新型纳米纤维,有望向凯夫拉在材料界的地位发起挑战。该纳米纤维是由Gregory Rutledge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借助现有的“凝胶纺丝”技术制成的。虽然它是一种聚合物纳米纤维,但强度和韧性相当高,未来或可用于体积更小的防弹衣等产品上。

这种新型纳米纤维的制造原理是将一股聚合物凝胶通过加热的注射器挤压延展和机械旋转成一缕,但凝胶并非通过机械方式来旋转,而是借助电场来实现。Rutledge表示:“通常情况下,获得高强度的同时,也会失去一些韧性。由于缺乏能量吸收机制,这时材料会变得更脆而导致断裂,因此这种兼顾两种特性的材料才会显得如此特殊。”

与碳和陶瓷纤维相比,这种新型纳米纤维在强度上与之类似,但韧性却更加出众。此外它的密度也更低,因而在一些极力减重的装置上,它较传统材料更具优势。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这种新型纳米纤维的生产相对容易,所以最终产品的成本也可以做到更加低廉。

(摘编自cnBeta)

基于纤维素的可调全彩动态荧光材料可用于加密、防伪

近日,中科院化学所张军研究员和张金明副研究员等人开发了一种基于可再生天然纤维素的可调光全彩固体荧光材料。该研究基于三色视觉和动态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原理,利用纤维素的结构优势,通过接枝螺吡喃(SP)、荧光素(FITC)、嵌二萘(Pyr)基团得到三色材料CA-SP(红色)、CA-FITC(绿色)和CA-Pyr(蓝色),这些三色材料继承了纤维素骨架的优良溶解性和加工性能,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将它们转化为印刷用油墨,经过简单混合这些三色材料,可建立动态FRET系统,获得全彩荧光材料,而不需要复杂的分子设计和合成。

通过改变RGB比例、激发时间和强度,可调节FRET供体和受体之间的能量转换效率,进而控制荧光输出、发射波长和亮度。荧光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复杂的动态非线性变化,这使得荧光印刷图案的复制、伪造和还原变得非常困难,因而该种材料非常适用于防伪领域。此外,与多种底物表面的良好兼容性也提高了纤维素基全彩荧光材料在信息加密、安全印刷和动态防伪等方面的适用性。

(摘编自材料人)

用生物化合物替代化石燃料制造碳纤维

据报道,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NREL)的研究组长Gregg Beckham和一个跨学科研究团队在近期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展示了将木质纤维素生物化合物转化为生物化学品丙烯腈的实验和计算研究结果,这是制造碳纤维的关键部分。

贝克汉姆及其研究团队在发展不同的工艺过程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NREL工艺过程从废物植物材料中提取糖,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叫做3-羟基丙酸(3-HP)的中间体。研究小组随后使用了一种简单的催化剂以及被称作腈化的新型化学物质,将3-HP转化为高产量的丙烯腈。用于氮化化学的催化剂比以石油为基础的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要便宜3倍,而且这是一个更简单的过程。这种化学物质是吸热的,所以它不会产生过多的热量,而且不像石油生产过程那样,它不会产生有毒的副产品氢氰化物。相反,以生物为基础的工艺过程只生产水和酒精这种副产品。

未来,研究团队希望这项工作能够尽早过渡到工业领域。接下来要将工艺过程扩大到生产50公斤的丙烯腈。研究人员正在与包括催化剂公司在内的多家公司展开合作,为规模化生产提供必要的催化剂;一家农业公司帮助扩大生物化合物生产规模来从糖中产生3-HP;其研究机构扩大分离和催化工艺过程的规模;碳纤维公司用生物化合物丙烯腈生产碳纤维;一家汽车制造商测试所得的复合材料机械性能。

(摘编自材料科技在线)

纳米纤维油/水乳液分离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期,材料领域权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在线刊登了东华大学丁彬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研究人员将静电纺丝技术与静电喷雾技术相结合,以改性聚丙烯腈作为本体材料,通过精细调控电纺过程参数,首次在常规静电纺纤维膜表面构建了具有仿荷叶表面微/纳结构的超润湿性纳米纤维皮层(图a-d)。

进一步研究证实,所得膜材料在水下对油滴表现出Cassie态润湿效应:高亲水性的聚合物本体、高孔隙率的皮层和多级粗糙结构在膜表面形成稳定的水化层,有效减少了油滴与膜本体的接触面积;通过协同优化分离膜皮层微/纳多级结构与聚合物本体亲水性,所得复合膜材料具有优异的超亲水和水下超疏油性能(水下油接触角可达162°,滚动角< 3°)。

此外,不同于传统相分离膜材料致密的皮层结构,该纳米纤维分离膜材料具有超薄、亚微米孔径皮层和高孔隙率特性,可在高效拦截乳化油滴的同时保持良好的水透过性。因而,该膜材料对高度乳化的水包油型乳液表现出优异的分离性能,其在极低的驱动压力下(乳液本身重力作用~1kPa)即可实现对油/水乳液的快速高效分离(分离通量可达到5152Lm-2h-1,分离效率为99.93%),在降低能耗油/水分离应用方面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并且在长周期分离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有望应用于大规模含油废水净化领域。

(摘编自高分子科技)

图案化电纺丝织物可改进绢印技术

由于绢印具有许多优秀特点,近年来科研和工业界一直尝试将其改良,提高其分辨率,以便用于更多生产领域。近日,记者获悉,加拿大女王大学刘国军教授团队提出了两个环节的改进思路:一是选用亲水性的超精细电纺丝织物(~200 纳米)作为“丝网”,丝与丝交叠形成的空隙平均约5微米,远小于目前商用丝网的孔径;二是用含有光交联和疏水成分的纳米尺寸的高分子胶束(~20 纳米)代替“感光乳液”。

将含有环氧基团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和交联剂作为前驱物,用电纺丝的手段纺成织物,这样的织物在热交联后表面富含羟基,非常亲水。同时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含肉桂酸成分的聚丙烯酸(PCEA)共聚物,在溶液中自组装成纳米胶束。

然后,将纳米胶束附着于织物丝表面,形成单分子刷状层,并在激光打印的光交联模板遮挡下使用UV光交联。模板上无色的区域被UV光透过,将PCEA交联,PDMS就被固定在织物表面,形成超疏水的区域。而模板上黑色图案的区域,UV无法通过,被遮盖的区域未被交联。上面的疏水共聚物将被溶剂洗去,最终变成亲水的图案。这样经过处理过的电纺丝织物就形成制版完成的“丝网”。

除了印刷可视图案,该技术还可印刷水性导电墨水。所采用的墨水是10纳米左右的银纳米粒子,在打印纸上印出设计出的电路图案。并且电纺丝织物本身也可以作为柔性电路板的载体。在制版后,直接将商用的炭黑基水性导电墨水稀释后,装载到电纺丝“丝网”上,可组装出驱动LED发光的电路。因此,该技术或可运用到目前热门的柔性电路、可穿戴设备。

此外,在电纺丝织物上也可制成具有微流体性能的图案,并且pH指示剂和银镜反应也证明了这样的性能。因此,该技术除了用于改良绢印技术,也具有在微流体、诊断等领域的开发潜力。

这一研究利用光交联技术和疏水纳米胶束,在超精细的电纺丝织物上形成高分辨的图案。这样的织物具有多方面的应用前景:可用于提高绢印技术的分辨率、可印刷导电墨水、可制作柔性电路和微流体器件。

(摘编自高分子科技)

波兰EcoWipes公司与Trutzschler、Voith公司合作无纺布项目

作为一家年轻的创新公司,波兰EcoWipes已逐步成为私人定制水缠绕无纺布领域领先的生产商,1月14日,该公司宣布选择Trutzschler Nonwovens和Voith公司来供应新的生产线。

EcoWipes专注于创新和可持续性,同时密切关注本地和全球市场趋势。鉴于消费者对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兴趣日益浓厚,该公司宣布了这一决定。由这两家公司开发的先进、可持续的WLS(湿式防喷器)技术生产线,非常适合生产可冲洗湿巾,该湿巾也是可回收和可降解的产品,此类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可持续性的需求。

WLS设施在湿法铺设的水缠绕非织造布段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EcoWipes的新生产线是一个灵活的湿法非织造设备。由于水原技术的悬浮是高度稀释的,所以非织造布可以完全由纤维素这种可再生的和高成本的原料生产。Trutzschler非织造布不仅负责处理水的缠绕、干燥,而且还将提供其最新运行速率。这种灵活的配置使EcoWipes公司未来能够生产广泛的湿式spun、carded、spun非织造布。

(摘译自特吕茨施勒非织造布公司/马安冬)

美国Twinery公司开发出一种服装加热技术

1月8日,全球制造公司MAS Holdings的创新部门——Twinery公司宣布开发出一种加热技术,使用户能够控制身体温度。Twinery一直致力于开发具有突破性的用于运动服、服装和其他软产品的解决方案,以解决人类面临的实际问题,例如在极端温度下外出的问题。

新技术可以无缝集成到各种服装及软物品中,对于任何生活在寒冷气候下的人来说,一件轻便的加热夹克可以改变固有的生活方式。该技术有一个控制器,可以让消费者决定任何时候的温度。温度设置有温和、温暖、非常温暖、超级舒适4个等级,并且充电电池可续航长达3个小时,充电方式和手机一样。

这项加热技术攻克了针织和印刷的加热难题,技术可以被嵌入到织物或绝缘的导线中,使衣服完全可以机洗。Twinery首席成长官Nathan sivaganathan表示:“Twinery希望帮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日常干扰。通过将点播技术融入服装,不需要其他操作,就可使该技术被整合到一系列的产品中,包括服装、软商品、家居和工业领域。”

(摘译自Twinery公司/马安冬)

意大利纺织机械设备对俄出口大增

1月11日,意大利纺织机械制造商协会(ACIMIT)和意大利贸易促进机构宣布,为进一步将意大利企业国际化,将参加3月23日在俄罗斯莫斯科举办的技术纺织品和非织造布专业展会。

在意大利的展览空间参展的公司达到20余家,包括Beta、Bombi、Bonino、Cibitex、Cognetex、Durst、Fabotex、Fadis、Ferraro、Guarneri、Mcs、Cosmatex、Pugi、Ratti、Reggiani、Salmoiraghi、Sariel、Santex Rimar Group、Smit、Sicam、Tessil Gomma等ACIMIT相关成员。

俄罗斯纺织业正处于复苏增长时期。事实上,俄罗斯政府已经开始纺织部门现有技术现代化的试点项目,并增加了俄罗斯市场上当地产品的供应,特别是技术纺织品的生产,被认为是促使俄罗斯纺织业复苏的一种推动力。

正如ACIMIT总裁Alessandro Zucchi解释的那样,“当前重组阶段为进一步加强俄罗斯纺织品制造商和意大利技术供应商之间的现有关系提供了机会,在过去几年中,ACIMIT出口的技术服务已经显现效应。两者之间的这种互动,是俄罗斯市场作为意大利纺织机械出口的主要目的地的基础。”

2016年,意大利向俄罗斯出口了价值2200万欧元的纺织机械设备,而2017年前7个月数据显示,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1%。

(摘译自意大利纺织机械制造商协会/马安冬)

动态

从“我”到“我们”,构建纺织行业命运共同体

1月22日-23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纺联”)2017年工作总结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对2017年行业经济运行进行了分析,并对2018年我国纺织行业的运行形势进行了展望,中纺联各部门和各成员单位分别就2017年总体工作和2018年计划进行了介绍。2017年我国纺织行业呈现以下五大特点:

一是增长速度平稳。2017年前11月,我国制造业增速为7.2%,纺织业增速为4.9%。2016年我国纺织工业增加值增速从2月的6.7%逐步放缓至12月的4.9%,2017年增速达到4.8%。

二是内需平稳增长。2017年我国服装鞋帽、针织品零售达14557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7年来首次增速提高。据估算,2017年我国纺织业电子商务交易额约5.3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0%。

三是外需市场回暖。2017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669.5亿美元,同比增长1.53%,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同比增长6.63%;出口价格降幅收窄至6.3%。

四是东部投资积极。2017年前11月,我国纺织行业固定投资12309.3亿元,同比增长6.29%。从地区结构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速为8.7%,较上年同期增加4.5个百分点,占全国投资增量的80.1%。

五是质效平稳提升。2017年前11月,我国纺织行业利润率为5.26%,较上年同比增加0.13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增强;资产负债率51.8%,较上年同期下降0.22个百分点,去杠杆取得一定成效。

据中纺联产业经济研究院分析,2018年我国纺织行业国际需求有望平稳增长,但增速不会显著提升。具体来看,工业增加值增速预计为5%,出口增速预计为2%,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预计为7%,利润总额增速预计为7%。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指出,2017年我国纺织行业实现了稳中向好、质效领跑、结构优化。同时,他还强调了从“我”到“我们”,构建行业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议题,该议题包含三个含义:凝聚智慧——协同关系、团结互联;构建平台——创新驱动、专业务实;跨界融合——拓展需求、价值再造。

再生纤维素纤维绿色联盟筹备进行时

近日,经唐山三友、赛得利与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倡议,联合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山东雅美、宜宾丝丽雅、阜宁澳洋、浙江富丽达、恒天海龙、吉林化纤、新乡化纤、山东银鹰等团体及行业龙头企业,达成成立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发展联盟的共识。该联盟是为了践行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减少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及全生命周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通过绿色发展联盟建立一个行业间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绿色发展公共交流平台,探索并推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全力解决行业绿色发展水平不平衡问题,计划用三年时间推动中国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达到全球领先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

按照目前进度,联盟正在组织撰写“行业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践行绿色可持续为发展理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理论基础,以达到《粘胶纤维行业规范条件》及行业清洁生产要求为准入门槛,综合考察国内外相关可持续原料采购,产品质量,化学品管理,社会责任,供应链管理及包括废水处理与排放、废气处理与排放、废弃物管理在内环境管理指标要求等标准体系。精选其中的核心部分构建可以评判行业内企业是否尽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的工厂绿色生产考核办法。通过绿色生产模式的延伸与拓展,逐步形成从纤维到成衣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另外,为使各项考评客观公正,联盟将普遍引入第三方进行考评,同时接受社会各界及环保部门的监督。

北京中丽获“2017年全国尘毒危害治理示范企业”

近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公布全国范围内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中丽”)等11家企业为全国尘毒危害治理示范企业。这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为提高尘毒治理水平、维护企业职工安全健康权益,首次设立该方面示范企业评选工作,北京地区仅北京中丽一家企业入选。

北京中丽在去年8月接到北京市安监局和通州区安监局关于申报创建尘毒危害治理示范企业通知后,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周密安排,本着为企业负责和为职工健康负责的思想,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在北京市安监局和通州区安监局的具体指导及北京市工业技术开发中心的技术帮助下,全面开展尘毒危害治理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创建过程中,公司领导密切关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对照职业卫生基础建设60项考核标准和北京市职业卫生管理示范企业8项达标标准,逐条完善细化落实。

北京中丽历来重视职业卫生工作,近年来,国家安监总局、北京市安监局、通州区安监局等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多次到公司调研指导工作。通过本次创建工作,北京中丽的职业卫生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健康监护、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等管理更加规范合理,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护设备设施达到了有关标准要求,条件进一步改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再上台阶。

中纺院绿纤项目将与国际奥委会展开合作

1月23日上午,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博览会秘书长夏斯均一行应邀到中纺院绿色纤维股份公司(以下简称“绿纤公司”)参观交流,绿纤公司总经理贾保良、常务副总经理刘剑陪同参观。

夏斯均参观了Lyocell纤维生产线,深入了解生产过程和产品特点。在参观过程中,夏斯均对绿纤公司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将国内首台(套)生产设备的Lyocell纤维项目建成,并成功投产感到非常震撼。夏斯均表示,将在今年4月份开展中纺院绿纤项目的全球发布活动。

深圳中纺标获深圳市盐田区第四届“质量进步奖”

近日,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颁发盐田区第四届区长质量奖的通报,中纺标(深圳)检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中纺标”)获得盐田区第四届“质量进步奖”。

这是深圳中纺标自2015年导入“卓越绩效模式”以来获得的首个质量奖。今后,深圳中纺标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继续秉承“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理念,灵活运用“卓越绩效模式”提升公司整体效率,服务好客户,提升客户满意度。

黑科技

自测清洁度毛巾

由上海捻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发明的智能生态感应毛巾,可以自测清洁度。通过采用纯天然植物提取物与棉织物结合的多组份复合技术,将具有生态感知功能的植物提取物附着在棉纤维上,以此材料作为毛巾的感应区,当沾染人体皮肤分泌的油脂、汗液和细菌代谢产物超过一定量之后,生态感应材料会通过颜色的变化(由蓝变红)展现出来。清洗干净后,感应材料的颜色也会随之转变回来(由红变蓝)。该智能毛巾的变色特性不仅有助于辨别毛巾的洁净度,在洗脸时辨别脸是否已经洗干净,在清洗毛巾的过程中也有助于判断毛巾是否已经清洗干净。

这款毛巾的原料完全从植物中萃取,是首次将植物的感知力运用到纺织品上。毛巾没有添加荧光增白剂、致癌芳香烃、重金属,婴儿、孕妇可以放心使用。另外,该毛巾可以瞬间吸水,用时不足0.1秒,吸水量是自重的10倍,轻轻一抹,水分全被吸走。

3D打印热传导面料

近日,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款3D打印的纤维纺织面料,它具备热量传导功能,可以在人穿着时有效降低体温。与棉织物相比,这款纺织面料的降温效率可以提高1倍;与聚乙烯醇面料相比,降温效率则是其1.5倍。

据悉,该材料之所以具备降温效果,是因为其内部内嵌了由氮化硼纳米片构成的纤维和聚乙烯醇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能够非常有效地吸收人体热量。

联网夹克

据报道,由谷歌和李维斯共同开发的Project Jacquard夹克,能够通过网络与手机等设备连接,实现接听电话、播放音乐、导航等功能,而且完成操作和手机响应之间的延迟时间相当短。据悉,Jacquard充一次电可续航约两周,但该夹克最多只能洗10次。该夹克中加入了谷歌开发的一种导电纤维,并通过李维斯的生产线来进行集成生产。

在Jacquard夹克左袖口上有一个可与手机连接的标签,用袖口充当触控板,用户可以通过点触、滑动等操作,来接听电话、控制音乐播放、导航。目前,用户可以指定的命令包括计数器、语音报时。用户还可以设置标签上LED灯的发光颜色,提醒有人联系自己。

作为李维斯和谷歌合作的第一款智能夹克,Jacquard已经成功上市销售,售价为350美元(约合人民币2323元)。Jacquard负责人伊凡·波佩里夫(Ivan Poupyrev)表示,通过增添软件更新包可以使Jacquard具有更多功能,其途径就是倾听用户反馈,满足用户需求。波佩里夫表示,“我们希望开发一个平台,其应用范围不仅局限于李维斯的产品,还将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智能服装。”

智能机器手套

Neofect(一家韩国的保健科技公司)研发的一款NeoMano机器手套,可用于恢复中风患者的手部功能,将给那些因脊髓损伤而瘫痪的患者提供更为直接的解决方案。

NeoMano手套由皮革制成,可包住手掌手背、拇指和另外两根手指。和其他需要覆盖整只手的设备不同,只需三根手指就能应付大多数活动。手套上还会附有电池模块,整个电池模块与控制面板相连。

对于那些无法做到像拿起杯子、翻页、开门和使用餐具、厨具这些简单活动的人来说,NeoMano手套让他们有了完成以上活动的可能。当然,根据患者所受伤害的不同,NeoMano手套的实际作用也将因人而异。

据悉,Neofect已经申请了FDA批准,并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将该手套推向市场。与此同时,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不管最终能否在今年推出这款手套,Neofect都计划将产品放到Kickstarter(一家众筹网站平台)上。

猜你喜欢
纳米纤维
纳米潜艇
再也不怕打针的纳米微针
神奇纳米纸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纳米SiO2的制备与表征
Supercool纤维牛仔面料的开发与生产实践
膳食纤维如何让你“少吃点”
超细YF3与GdF3纳米晶的合成及其上转换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