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遗址

2018-02-27 18:48
源流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中洞山房苏维埃政府

中共东江特委、东江革命委员会、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师部旧址

位于中洞村委先锋村白洋湖。原为戴姓民居,始建于清末,名曰“百庆楼”,是中洞革命纪念地主要建筑之一。建筑面积578平方米,为上三下三两头横屋四角仲柜走马连棚砖瓦桁桷结构,属东江典型客家民居,建筑风格独特,气势恢宏。室内空间用木棚构成2-3层,共6个厅、26间房。总占地面积达1300多平方米。

1927年6月,东江革命委员会成立,于8月迁入中洞百庆楼办公。10月中旬,南昌起义军余部进入中洞,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后称红二师),师部亦设在百庆楼。百庆楼集党政军领导机关于一地,成为领导东江地区工农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

1928年3月,百庆楼遭受到国民党军队焚毁。2002年冬,惠州市、惠东县两级人民政府拨出资金,在原地基按原貌进行修复。2013年,百庆楼被设为“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5年,被广东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昌起义军中洞改编地旧址

位于高潭镇中洞村委中心村大沙坝。

1927年10月12日,南昌起义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余部1200余人到达高潭镇中洞村。随后,中共东江特委和东江革命委员会接中共南方局指示对该部进行改编。起义军在中洞村大沙坝前集队,中共东江特委代理书记张善铭、东江革命委员会主席黄雍宣布中共广东省委命令。新成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四团经换旗、换装后,军容军貌,焕然一新。

中共高潭特别支部成立遗址

位于高潭镇水口村委三联村。原是谢氏祖祠,名“禾仓鬲”,始建于清朝中期,仿清代建筑,座落在水口埔蔚起山房后面小山下。座北向南,青山绿水,风景秀丽,为上三下三两头横屋砖瓦桁桷结构。祠内有10条石柱顶四架梁,把上下三间连成一体,建筑面积200多平米,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

1925年夏初,根据广东区委和周恩来的指示,海丰方面派人到高潭发展黨组织,在谢家祠成立了由黄星南为书记的中共高潭特别支部。从此,高潭的农民运动有了可靠的领路人。

高潭区农会成立地遗址

位于高潭镇水口村委三联村,名曰“蔚起山房”,是创建于民国初年的一所学堂。坐落在三联村上埔,背靠魏巍五子高峰,面向一片碧绿的田野。

1923年4月初,惠阳县第三区(高潭)农会在水口乡蔚起山房学堂正式宣告成立。出席大会的各乡农民代表300多人,大会由黄星南主持,会上选举产生了区农会,黄星南为会长,通过了《惠阳县第三区农会宣言》,并发给每个会员农会证。

1928年3月,国民党军“围剿”高潭区苏时,蔚起山房遭国民党军焚毁,学堂变成瓦砾之场。

马克思街、列宁街

位于高潭镇圩内,原为新街和旧街,呈现“日”字型布局,清代中叶已形成集市规模。街道长约110米,宽约15米,街道两旁店铺30间,店前用柱顶架梁建宽约2米的骑楼。在两大街中间,有三条小横街,依次是上横街、中横街和下横街,构成“日”字三横笔布局。

1927年11月8—10日,高潭区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高潭区苏维埃政府委员,通过了《关于高潭圩老街和新街分别命名为马克思街和列宁街的决定》。

高潭圩的“马克思街”和“列宁街”,是迄今为止,在中国革命史上唯一发现以共产国际领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这是中国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权—高潭区苏维埃政府的革命先辈们在中共党史上留下独一无二的“红色印记”。

高潭区苏维埃政府办公旧址

位于高潭镇黄洲村委黄坑村,原为罗氏宗祠。仿清末建筑,为上三下三两头横的砖瓦桁桷结构,祠内有8条石柱顶两架梁,把上三间连成一体,建筑面积达200平方米。

1927年11月11日,高潭圩召开近万人的大会,庄严宣告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在罗氏宗祠挂牌办公。

1980年,罗氏宗祠由祠裔集资重修。2013年,被设为“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5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洞山房苏维埃政府
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百年锦绶堂传递红色初心
我国首个超大容量变速抽水蓄能电站开工
后素山房
最后的洞居式部落——贵州“中洞”探秘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重庆拾山房民宿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锺磬山房藏石欣赏
鍾磬山房藏石欣赏
隐姓埋名六十载——会昌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长钟亚庆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