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新型职业农工培育与中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现状与思考

2018-02-27 20:06张然肖春选
农民科技培训 2018年2期
关键词:农工农广校兵团

张然+肖春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发展的优势在生产上集中表现为生产的规模化、农业机械化作业、科学化种植和组织化管理。这些优势催生的是兵团大农业卓越的生产能力水平,锻造出大批具有丰富农业生产经验和强烈责任意识的兵团农工。近两年来,兵团农广校突出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以开展兵团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和成人远程涉农高等学历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办学思路,不断探索新型职业农工培育与中职、高职学历教育的衔接,全面提升兵团新型职业农工综合素质。笔者梳理兵团农广中职教育和新型职业农工培育现状,对两者的衔接进行了思考。

一、兵团农广体系中职教育现状

新疆兵团农广校是经兵团批准设立的成人中等职业学校,由兵团农广校、13 所师级农广校、50多个团级农广校和115个团场教学点(班)共同组成的四级办学体系,开设了现代农艺技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畜牧兽医、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农业与农村用水以及针对民族地区开设的民间传统工艺等涉农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6308人,以涉农专业为优势, 其中现代农艺技术5350人,占学生总人数的84.8%;突出成人教育特点,以提升兵团职工素质和生产技能为出发点,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以技能培养为主,培育新型职业农工、打造兵团现代农业生产经营队伍为目标,加快培育形成一支适应兵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工队伍。

二、兵团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工程现状

2014年以来,随着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工程的全面启动,兵团农广校加强与兵团教育局和农业局沟通,紧密配合,创新机制、建立制度,共同推进兵团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工作。兵团农广校利用体系优势,统筹整合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强化管理,在兵团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工作的关键期,进一步加强农广校的职能定位、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和条件建设,提升农广校体系服务行政部门、聚合社会资源和组织实施培训的基础能力,充分发挥农广校体系在新型职业农工培育中的主体作用。经过兵团农业部门、教育部门特别是农广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兵团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兵团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工6866 人,农工职业化进程不断提速,具有兵团特色的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制度基本确立。

三、新型职业农工培育与中职学历教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十三五”时期,兵团迫切需要把农业发展方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加快培养一批综合素质好、生产技能强、经营水平高的新型职业农工,是加快兵团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根据兵团战略布局优化和主体功能定位,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推进新型职业农工培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紧密衔接,实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有效衔接,是推动农广校职业教育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这种衔接贯通,促使兵团新型职业农工不断学习,提高其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

(一)抓住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工程的有利时机

作為新型职业农工培育的主体依托,兵团农广校应以实施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工程为契机,着力为新型农工的成长和发展服务,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兵团农广校体系建设。抓住国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战略和重视农广校主体作用的有利时机,按照工学结合、理实结合、学时互认的思路,实现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工程与农广校的中专学历教育的衔接与贯通。在中专办学中积极争取师团党委和有关部门支持,推进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校基础条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完善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教育培训能力,扩大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工程影响力,制定兵团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工作宣传方案,遴选推介一批兵团新型职业农工创业兴业典型,树立楷模,营造氛围。

(二)搭建教育与培育相衔接的“立交桥”

做好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工程与中职学历教育的衔接贯通,有效提高新型职业农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学历水平,搭建职工职业培训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立交桥”。发挥农广校职业教育作用,对有意愿参加中专学习的新型职业农工学员,把他们在培训阶段学习的课程和实践内容与中职学历教育课程相结合。在培训课程基础上,延伸与拓展学习内容,对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根据中专学历教育要求,结合学员生产实际,延伸性开展专业课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指导。确定4~5门通识课程与中专教学计划课程相衔接,采取“面授+远程教育+自学+实践+跟踪服务”等形式进行学习,保证教学时数,对衔接课程实行统一教学过程管理,统一征订教材,统一进行考核考试,使学员获得新型职业农工培训证书,达到农广校中专要求的学识和技能,经过考试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专学历。

(三)科学设置教学与培训内容

做到培育对象年龄与中专招生录取政策相一致,培育过程与中专教育教学过程保持一致,围绕提升新型职业农工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选择相应培训内容。在综合素质方面,重点设置职业道德素养、团队合作、科学发展等内容;在生产技能方面,重点设置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新装备的应用,市场化、信息化、标准化和质量安全等内容;在经营管理能力方面,重点设置创新创业、品牌创建、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融资担保等内容。在农工职业教育方面,推动农业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设置职业素养、创业实践、产业融合等内容,提高教育培养的系统性、科学性,满足高素质新型职业农工培育需求。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师资选聘管理制度,建立开放共享的中职师资与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师资库。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引导专兼职教师自觉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育培训能力。加强师资考核评价,建立培育对象直接评价机制,对师资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分类型、分产业组建教学班,分等级制定教育和培训标准,设置培训模块和教学课程,合理调配师资力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现场实训相结合,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

(五)加强实践实训基地建设

建立新型职业农工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为新型职业农工提供就近就地学习、教学观摩、实习实践的条件。目前农广体系有4所师农广校挂牌的实践实训基地共11个,根据实践指导内容和学员生产需求,积极引进或聘用具有实践经验和业务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农广校实践教学队伍,鼓励农广校教师到农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指导,激励教师承担生产实践(实训)教学任务,参与农广校实践基地建设。同时兵团建立13个科教示范基地,是先进技术的推广、示范、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基地,1个师打造1个,同时要承担科研任务,农广校积极争取挂牌成为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基地。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广播电视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工农广校兵团
兵团记忆
探索“农工之家”建、管、用 激发基层组织活力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兵团记忆
湖南最早的农工会组织在哪里成立?
“免费农工”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兵团在
兵团农工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由2012年的60余家迅速发展到2015年的1374家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