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聘督学履职需以“三真”养“三气”

2018-02-27 13:22钟桂芳
江苏教育 2018年22期

【摘 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是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贯彻落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强化国家教育督导”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责任督学的履职能力,决定挂牌督导的水平。作为新聘责任督学,必须将学本领、督规范、诊问题、导方向有机结合,寓导于督,服务发展,不断探索有效实施中小学校挂牌督导的措施和相关的督导机制。

【关键词】挂牌督导;责任督学;新聘;履职

【中图分类号】G46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2-0058-03

【作者简介】钟桂芳,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江苏常州,213000)责任督学,高级教师。

2017年,笔者受聘为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挂牌督导责任督学。面对全新的工作岗位,有着强烈的“本领恐慌”。虽然一直在学校工作,也在不同的部门锻炼过,但对责任督学“督什么”“怎么督”知之甚少。尤其是对每月一次的经常性督导,觉得不知如何下手。

一、学习认真添“才气”

在挂牌督导工作开展之初,笔者努力用好四个“一”。

1.一本手册。

新学期工作会议上,督导室给每位新聘责任督学发放了一本手册,它成为笔者督学工作的第一本“教材”。手册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挂牌督导规章制度,《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江苏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规程》《武进区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实施方案》《武进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制度》《武进区责任督学考核办法》和责任督学巡视校园、推门听课要求等系列文件和工作条例,让笔者对挂牌督导的内容和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是督导记录,每个责任督学一般负责3~5个挂牌学校,经常性督导需要记录挂牌学校的基本情况、每月常规督导情况,必要时下达整改通知书等。有了这本手册,挂牌督导工作就有了一个“指南针”。

2.一份菜单。

为提高责任督学履职能力,切实做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努力提升全区教育督导工作水平,常州市武进区每年的新聘责任督学都要参加16学时的专项培训。督导室从教育政策法规、教育督导理论、现代学校管理、教育质量评价、责任督学人文素养五个模块精心设计课程菜单,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实地考察、交流研讨等培训方式,使责任督学初步了解教育督导政策规定和业务知识,树立依法督导、科学督导的意识,基本具备从事挂牌督导工作的能力。

3.一张网。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督导网设置了督导新闻、文件通知、督导评估、挂牌督导、政策法规等8大板块。每年的工作计划、每月工作要点和网络培训内容、专项督导通知、督学动态等都会及时更新。作为一名新聘督学,最欣喜的是在督导网上看到其他督学的工作案例和故事,其中的许多做法都值得学习和借鉴。督导网链接到辖区各个学校的督导网站,一般有学校简介、督学风采、督导动态、工作纪实等板块,督学到校开展工作的情况有原生态的呈现。督导网同时链接了省市级、教育部和其他挂牌督导先进地区的督导网站。

4.一個朋友圈。

常州市武进区为每所学校配备了两名责任督学,分为AB角形式。A为主角,B为副角,学校的经常性督导主要由A角负责,B角协助。笔者在一开始的B角工作中虚心拜A角为师,认真参加每一次督导活动,多看多听,多问多想。而笔者所在的第三责任片区,共有4名A角督学,有已经退居二线的资深校长,有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有长期进行研究工作的教研员,有充满干劲的年轻责任督学,这样一支存在丰富样态和工作背景的督学队伍,构成了我的督学“朋友圈”,形成了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库。

二、抱诚守真聚“人气”

作为新聘督学,能够得到挂牌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欢迎,顺利地开展督导工作,做一点对学校有帮助的事情,这才是有意义的。

1.不缺位。

《常州市武进区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实施方案》中要求:责任督学对挂牌学校实施督导每月应不少于1次,每次在校督导工作时间不少于4小时。督学职责主要涉及管理与制度、招生与收费、课程与教学、安全与卫生等8个模块的学校日常工作,一般采取随机巡查课堂、查阅资料、列席会议、座谈走访、问卷调查、校园巡视、点评反馈等方式开展经常性督导,也可根据师生、家长或社会有关人士的意见,对反映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督导。除了每月实地走进校园,平时还应经常关注挂牌学校的网站、公众号,通过浏览及时了解学校的工作情况和重大活动。线上线下的全方位督导,也让学校领导和教师大致了解责任督学工作的事项和流程。

2.不越位。

学校接受责任督学督导,有时会有一种排斥或者畏惧的心理,担心学校如果存在问题,就意味着校长和教师没有履行好职责,会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校长和教师的晋升。所以有的校长在督导时尽量呈现学校最好状态,以求在督学心中留下好的印象。作为有学校管理和教学经验的教育工作者,责任督学要做到以诚待人,尤其是要处理好与校长的工作关系。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把自己当作学校的“自己人”,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和挂牌学校“打成一片”。一方面尊重校长的办学理念,另一方面严守督导“规矩”,不触碰校长的权力,不干涉学校的“内政”。本着助力学校发展的目的,在语言表达上,多用“建议”或“想法”,建立平等、尊重、理解、协商的交流机制,指导和帮助校长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育品质。

3.要补位。

一方面,责任督学是政府和校长的“第三只眼”,有效的经常性督导,帮助学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学校发展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另一方面,责任督学依托个人专业特长,借助人脉优势,邀请专家或团队参与学校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师发展等建设,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督”到“导”,这既是督学职责的有效落实,更是管理向服务转变的体现。学校发展需要教师团队群策群力,共克难关,也需要借助外力补足短板,突破瓶颈。责任督学的科学补位,使“旁观式监督”向“融入式助力”转变,学校多了一个智囊,多了一份资源。

三、务实求真厚“底气”

笔者挂牌督导的3所学校均为农村学校,其中1所学校的教师虽敬业爱岗,乐于奉献,但专业素质、研究能力、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要求。学校教师梯队建设不健全,学科发展不平衡,教师个人发展也不均衡。尤其是教师队伍中高级教师比例偏低,学科领军人物偏少,中青年教師中还没有形成名优教师群体,教科研能力相对较弱,急需针对性地提升教师整体素养。

在初步诊断的基础上,笔者邀请第三责任片区的其他3位责任督学走进学校开展了一次联合督导活动。本次督导聚焦“教师专业发展”,校长作了教师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汇报,并邀请区域名师讲述成长故事,责任督学分组参与论证每一位教师的个人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在督导活动结束后,责任督学就该校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提出了4点建议:

1.完善教师发展规划。

进一步明确本校教师发展目标,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各项保障制度,重点落实教师年度公开汇报和考核方案,使学校教师培养工程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切实行动和量化指标,逐步从模糊走向清晰,从经验走向科学,从粗放走向精致,从形式走向实效。

2.找准潜力学科突破点。

教师专业发展是系统工程,作为一所规模中等的农村小学,宜从较小的优势项目入手,寻找突破点。比如以英语学科为抓手,提炼学科主张,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学业质量上做出亮点,创出特色,首先在东部片区形成学科品牌,并以此引领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品质。也可以抓住一年一度的区学科论文评比的契机,邀请区内外专家进行针对性指导,让全校教师人人动起来,帮助教师体验成功的幸福感,以此带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提升。

3.学会借力促进生长。

目前,学校校长加入了武进区名校长工作室,中层和教师相继加入了区内的名教师工作室和班主任工作室,要充分利用这些外部资源,重点关注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建立“迁移”的培训机制,把这些先行教师推到教师发展的“舞台中央”,努力做到“一人受训,全校受益”。网络化的时代,各种学习资源更加扁平化。学校要充分借助技术,组织开展接地气又富有成效的学习培训。

4.加强校本研修力度。

一是要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为重点,在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向日常教研要质量,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革新能力,提升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二要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打造并推出骨干教师,不断扩大骨干教师群体,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