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保护中的文化空间与文化传承主体保护*
——以广东连南排瑶文化生态保护为例

2018-02-28 07:16詹双晖
文化遗产 2018年1期
关键词:盘王瑶寨瑶族

詹双晖

文化生态保护是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存续状态良好、传统文化形态保存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鲜明特色的民族聚集村落和特定区域通过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或者文化生态博物馆)进行动态的整体性保护。文化生态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法。自1997年中国第一个文化生态博物馆——贵州梭嘎生态博物馆建立以来,我国已经成立了一大批各种类型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与文化生态博物馆,其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6个,包括广东的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2014、2015年,广东省先后在广府地区、潮汕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设立若干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瑶族文化(连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就是其中之一。

连南瑶族自治县是广东省最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的排瑶聚居地。千百年来连南瑶族先民在粤北大山深处创造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遗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连同其生产、生活的古排、盘王庙等文化空间形成了具有鲜明族群个性的连南排瑶文化生态体系。然而,连南瑶族同胞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原生态文化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许多瑶族古村落、古建筑整体风貌遭到严重破坏,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以及民俗传统、民间工艺等连南瑶族传统文化已经出现传承断层,陷入濒危,亟需对文化生态进行整体保护,而文化生态保护的关键在于对传统文化空间与文化传承主体的有效保护。笔者认为,应当按全面整体保护、特色村寨保护与遗址保护三类标准对连南排瑶传统文化空间予以分类保护,并建立涵盖瑶族民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组织机构在内的文化传承主体保护机制,唤醒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瑶族民众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在传统人文土壤里继续生长,使保护工程融入民众日常生活之中。

一、连南排瑶及其文化特征

连南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现属清远市管辖,全县总人口15万,其中瑶族人口8万多,是广东省三个少数民族聚居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中瑶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县,占全省瑶族人口一半以上,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的排瑶聚居地。连南瑶族有排瑶、过山瑶两个支系,其中排瑶人口占全县瑶族人口94%左右。连南排瑶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独特的山寨建筑,独特的节庆民俗与信仰活动,以及具有氏族时代遗风的瑶老制、古朴的文化艺术等,这些具有鲜明族群个性的排瑶文化至今依然以活态的形式遗存在粤北大山深处。

1.结发插翎、能歌善舞的瑶民

排瑶男女老少皆留长发,盘结头上,男缠红或黑头巾;女盖头帕或缠彩色绒线,或缠白木通(一种灌木的白色蕊心),或插山花、银簪,喜戴银耳环、银项圈。男女头上还插白色或花色鸡翎,未婚姑娘不盖头帕,凡盖头帕者即已结婚。排瑶不论男女,都穿无领无扣、宽大、黑色粗布的枇杷襟上衣,腰间束布带。笔者在连南三排镇油岭、南岗等瑶族村寨田调发现,即使是平日生产劳作之时,村民们也多数穿着民族服饰,特别是中老年人及妇女。(见图1)

图1 在梯田劳作的油岭村老妪*笔者2016年5月摄于油岭村。

连南瑶族能歌善舞,至今各瑶寨依然遗存许多族群狂欢的民俗节庆,如玩坡节、开耕节、起愿节、牛王节、尝新节、开唱节、老君节、盘古王节、耍歌堂及还盘王愿等,而祭祀、巡游、狂欢、歌舞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其中,耍歌堂是排瑶规模最大最隆重的狂欢节。节日期间,瑶寨家家宰猪杀牛,男女老少身着盛装,倾寨而出,敲锣打鼓,聚集到盘王庙,唱盘古王歌,念诵瑶经,举行隆重的仪式祭祀祖先。此后,一连几天举行盛大的盘王巡游及歌舞狂欢娱乐活动。(见图2)

图2 油岭瑶民在对歌*转引自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馆《连南文化遗产汇编》(内部资料),第1页。

2.千年瑶寨,崇山峻岭里的文化空间

瑶族是典型的山居民族,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有瑶族先民在连南的崇山峻岭中结寨定居,至明清时期,连南瑶族村落已有八排二十四冲。“排”是指人口较多的大山寨,有几百户甚至近千户;“冲”是指人口较少的小山寨,十多户到几十户不等。八排包括油岭老排、南岗古排、里八洞老排、大掌排、火烧排、马箭排、军寮老排、横坑老排,二十四冲包括香炉山、大莺、新寨、锅盖山、上坪、望溪岭、马头鬃、天堂、大坪、山猪豹、社下冲、新寨、八百粟、茅田、平安冲(龙水尾)、鱼赛、六对、上坪、下坪、龙浮、水瓮尾、龙会、鸡公背和牛路水。八排二十四冲古瑶寨、涡水盘王祖庙(八排二十四冲瑶民的信仰中心与策源地)、白石洞议事处以及作为重要生产生活空间的瑶族梯田构成了连南瑶民独特的崇山峻岭里的文化空间。

连南排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聚族而居,瑶寨多建于陡峭山腰之中,房屋依山层级而上,排排相叠,故称排瑶。在八排中,油岭老排、南岗古排等已有上千年历史。两座瑶寨均建于海拔800多米的陡峭山腰之上,前者总面积128.4亩,鼎盛时期有600多户人家,人口5000多人,现户籍人口800多人,常住人口400多人;(见图3)后者占地面积159亩,明末清初时是其最鼎盛时期,当时有房屋700多座,居民1000多户,人口7000多人,被称为“首领排”。据中央民族大学刘保远教授和中国瑶族研究学会会长张有售教授等专家考证,南岗古排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瑶寨。他们在元代时就建立起民主选举的“瑶老制”,并形成了神圣而严厉的“习惯法”,严密管理山寨。至今古寨仍然保留着368幢明清时期建的古宅及寨门、寨墙、石板道等,有留守村民200人。虽然瑶寨比较破败,亟需整修,但却是连南八排瑶中现存最大、保存较完整、居民最多的两个古瑶寨。两座千年瑶寨依然保留了瑶族人的许多古老习俗和生活方式。每逢节日庆典,瑶族人都要在古寨的歌堂坪上,打铜锣、吹牛角、唱瑶歌、跳长鼓舞、喝酒庆贺。南岗古排于2007年被列入广东第一批五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2008年又入选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油岭村的“瑶族耍歌堂”和“瑶族长鼓舞”也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96年油岭村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1998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参考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馆《连南文化遗产汇编》(内部资料)之“南岗千年瑶寨”第9-10页,“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油岭排”(第11-12页)。

图3 油岭古排全景*转引自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馆《连南文化遗产汇编》(内部资料)(第11页)。

瑶寨周边的梯田是连南古排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连南瑶民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是瑶民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标志性风景,是连南瑶民重要生产劳作场所,秋收以后一些相对开阔的梯田还是举办公共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目前连南比较成规模的瑶寨梯田主要有三排镇的横坑、南岗、油岭连片梯田,涡水镇的瑶龙老寨梯田,大坪镇的大古坳“百步天梯”梯田,大掌镇的天堂山梯田,大麦山镇的新寮、九寨梯田,寨岗镇的新寨村、白水坑等。

盘王古庙位于连南县城西南27公里的涡水乡境内,始建于一千四百多年前,为瑶族迁徙到连南最早的居源地,是连南瑶民最重要的庙宇(兼含祖庙、土地庙、城隍庙等功能),是举行重大祭祀与其他公共文化活动的场所,是追溯瑶家历史、考究瑶族文化的宝地。现在的祖庙建筑系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建筑外观尚好,但整体比较简陋,盘王及其他祭祀偶像雕塑、大殿里面反映祖先迁徙历史及英雄故事的壁画等内部装饰制作比较粗陋,更紧要的是香火比较寥落。解放以后,较少在祖庙中举办有组织、周期性的大型祭祀与文化活动。

白石洞瑶老议事处是连南八排二十四冲瑶老商议重大族群事件的场所,是连南瑶族民众最重要的政治活动空间。因议事处坐落在涡水镇必坑白石洞村(现必坑小学内),又称八排二十四冲白石洞大会(简称白石洞会议)。白石洞会议是八排瑶全体群众的代表大会,系排瑶最高的决策和权力机关。白石洞会议不定期,只有当出现与八排瑶全体群众利益相关的大事,如王朝官兵的“征剿”,八排内部存在严重分歧,需要全体群众讨论决定时才由八排共同协议召开。约定开会那天,各排首领率所有男性成年人,持刀带枪,到会场集中。预先由各排头目公安排酒和猪肉(甚至杀牛)、鸡等食物,鸣放铁铳炮。开会时,主持人用唱歌的形式宣讲召开会议的理由,然后由各大排瑶老讲道理,接着各小排自由发言。当意见取得一致或多数人赞同时,便举行联盟仪式,由先生公杀鸡滴血在酒上,大家分肉饮酒,以示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的决心。最后鸣放铁铳炮,宣布散会。会议定下的事情,由各排瑶老共同负责落实。八排二十四冲会议之所以选在白石洞,一是因为它是祖宗流传下来的习惯议事地点;二是因为它处于八排瑶中心腹地,且地形险要,两边均是高山峻岭,只要派人守住涡水河下游的入口就万无一失,可保会议顺利进行。遗址现仅存议事台。

3.丰富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百年来,连南瑶族先民在粤北大山深处创造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遗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连同其生产、生活的文化空间形成了具有鲜明族群个性的连南排瑶文化生态体系。

连南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公共文化活动与文化技能两大类。文化活动类主要包括:重要民俗节庆活动,如正月初一到初三的玩坡节(又名情人节)、三月三开春节(又名开耕节)、六月六赛土神节(又名尝新节)、七月七开唱节、十月十六盘王节(又名收割节)以及几年一次的特殊节日耍歌堂等;信仰活动,如盘古王信仰习俗,以及其他民俗活动(如婚俗、葬俗等人生礼俗)。文化技能主要包括:语言,指连南瑶语(口头语言)及其独特的记述族群历史的一套符号;文化艺术,如《盘古皇歌》《水仙姑》等民间文学,五月箫曲等瑶歌音乐,长鼓舞等舞蹈;生产、生活技能,如刺绣、蜡染、服饰制作技艺等。具体非遗事项参见表1。

表1:连南瑶族自治县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一览表*表格统计时间2016年,作者制。

民间文学生活故事《善恶两兄弟》《出米洞》《诚实的翻单》《青蛙蛋》鬼神故事《打道箓》《唐十二公斗魔鬼》《老君公斩鲤鱼精》寓言《杜鹃鸟》《蚂蚧告状》歌谣《盘古皇歌》《伐木歌》《打猎歌》《收山禾歌》《十二月歌》《嫁女歌》《哭丧歌》《祭祀歌》《敬酒歌》《贺喜歌》艺术音乐《歌堂歌》《打猎歌》《伐木歌》《行路歌》等瑶歌曲调,以及向"谷魂"诉苦祈求丰收的五月箫曲舞蹈长鼓舞、舞火龙、舞狮语言连山瑶语民俗节庆重要节庆三月三开春节、六月六赛土神节、七月七开唱节、十月十六收割节以及几年一次的特殊节日,如三年一次的耍歌堂、二十年一次的香歌堂以及过山瑶的众人堂人生礼俗婚俗、葬俗信仰民俗盘古王信仰习俗、扫更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啄木鼓传统技艺与工艺美术穿戴装饰艺术刺绣技艺蜡染技艺传统服饰、银饰制作技艺饮食技艺牛皮酥制作技艺、稻田鱼、桑叶美食乐器制作技艺长鼓制作技艺传统医药瑶医瑶药骨折接驳法、止血法、刀伤药、风湿骨痛酒

许多非遗项目具备独特性、典型性与活态性,具有保护传承价值。目前已经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有40项(包括国家级3项,省级7项,市级9项,县级21项),其中连南瑶族耍歌堂、连南瑶族长鼓舞以及瑶族婚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连南瑶族服饰刺绣、排瑶民歌、瑶族长鼓制作技艺、瑶族银饰制作技艺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二、保护举措:传统文化空间与文化传承主体是连南排瑶文化生态保护的关键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政府的动员与帮助下,许多村民移居山下,搬离世代居住的古排,有的村寨还建起了移民新村实行整体搬迁。而越来越多的排瑶中青年村民走出瑶寨,选择到城镇,到广州、深圳等珠三角经济发达城市打工、做小生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随着人口的流失,千年古瑶寨村落迅速走向衰落。目前八排二十四冲中,仅有油岭老排、南岗古排、大掌古排保存相对较好,仍有一部分村民居住,其他瑶寨基本上已衰败、甚至废弃,成为遗址。伴随文化空间的衰落,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以及民俗传统、民间工艺等连南瑶族传统文化已经出现传承断层,陷入濒危。设立瑶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就是为了防止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新农村改造及城镇化建设中民族特色文化遗产的消失,维护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抢救保护瑶族文化遗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传承发展,促进瑶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连南瑶族文化生态保护关键在于对其传统文化空间的有效保护,而文化空间的有效保护关键又在于唤醒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瑶族民众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在传统人文土壤里继续生长,使保护工程融入民众日常生活之中。

(一)连南排瑶传统文化空间保护

1.古瑶寨保护

根据瑶寨遗存完整程度、居住生活其中的村民人数以及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状况等拟对连南八排二十四冲按全面整体保护、特色村寨保护与遗址保护三类标准予以分类保护。

(1)全面整体保护

保护对象:村落建筑保存比较完整,大部分村民依然居住生活其中,且依然保持传统文化习俗的古瑶寨。符合以上全面整体保护标准的有油岭老排、南岗古排、大掌古排。

保护原则:一是村落建筑维修保护与村落传统文化习俗传承并举。二是古寨保护必须以发展经济,提升瑶寨村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三是村民积极主动保护发展与上级、外界帮扶并举。

主要保护举措:一是尽快对已成危房的老屋进行维修保护。二是尽快复建作为村落最重要公共文化空间的盘王庙。三是近年来一部分村民新修建的房屋以及其他公共建筑(如村小学)与古寨风格严重不协调,尽快对其进行整改。四是当前古寨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卫生条件差,已经不符合现代居住生活要求,也不适合游客参访、民宿需求,应尽快对其进行整改。五是古寨通往镇上的道路狭小、坡陡,没有防护,极易出现事故,应尽快整改。六是应该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业以及工艺品、农副产品、农家乐等相关配套产业,拓展本地就业,防止村民空心化带来的古寨衰落。

(2)瑶族特色村寨保护

保护对象:古寨建筑已经破败,大部分村民已经居住生活在新村寨,且新村寨具有瑶寨传统建筑风格与文化元素(如八九十年代以来政府主导的瑶族移民新村),村民依然保持传统瑶族文化习俗,民族文化特色比较鲜明的瑶寨。符合以上标准的特色民族村寨主要有:涡水镇的河对坑村;三江镇东和村沿陂自然村;三排镇的连水村、三排村、东芒村、牛头岭;大坪镇的大掌村古排;大麦山镇的黄连村;香坪镇的石古洞村。

保护原则:一是古村落遗址维护与新村民族文化特色传承并举。二是特色村寨保护必须以发展经济,提升瑶寨村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三是村民积极主动保护发展与上级、外界帮扶并举。

主要保护举措:一是重点对盘王庙、耍歌堂等重要公共文化空间建筑的维护(或修建)。二是新村要体现传统瑶寨建筑风格,如村落依山而建,房屋层级而上,房屋外观融合人字瓦顶、翘檐、彩装饰等瑶族建筑元素等。三是对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保育与开发,擦亮瑶寨特色村寨名片,扶持一批瑶家乐旅游示范户,大力发展瑶族风情文化旅游。

(3)古瑶寨遗址保护

其他严重衰败、废弃的瑶寨应设立遗址标识,建议至少要修复盘王庙,作为村民的信仰及其他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空间以及村寨历史文化展示与保护空间。

2.盘王祖庙保护

保护目标:涡水盘王庙是连南瑶族的策源地,是瑶民的信仰中心。要把庙宇打造成瑶民的圣地,瑶族历史文化的展示中心,同时成为涡水河瑶族文化重点保护区域与重要文化旅游度假区的龙头项目。

主要保护举措:一是祖庙内部环境、园林环境的整改,鉴于庙宇现状比较简陋,建议予以重修。二是恢复举办周期性的大型盘王祭祀文化活动,做旺盘王祖庙香火。每年举办一次八排瑶老祭祀文化活动,每三年(或五年)举办一次国际性的盘王祭祀文化活动。三是把祖庙、白石洞瑶老议事台、涡水各瑶寨、高山梯田以及涡水河两岸自然生态景观作为涡水河瑶族文化重点保护区域与重要文化旅游度假区进行整体保护开发。

3.瑶族梯田的保护开发

梯田是连南瑶民最重要的生产劳作空间,更是保护实验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级级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梯田如绸带般围绕着八排古瑶寨的四周,与千姿百态的山峰,如梦似幻的云海,构成一道壮观的自然人文景观。许多瑶寨梯田陡峭狭长、一片连着一片,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颇具旅游观光价值。如三排镇自横坑浪基站经天堂坳、千年瑶寨、牛栏洞大东坑、油岭新村、河坑,全线长约十公里,梯田面积约3000亩,形成颇为壮观的高山梯田观光带。当前,越来越多的村民搬离古瑶寨,导致大部分梯田被丟荒,应尽快采取措施对瑶族梯田进行保护开发。

主要保护举措:一是积极申报国家级自然文化遗产,打响连南梯田知名度。二是鼓励村民发展观光农业、原生态农业(如稻田养鱼等传统耕作方式)等旅游农业,对村民要进行适当补贴。三是创新梯田保护开发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对梯田进行整体保护开发,鼓励以“公司+农户”模式进行规模化运作,鼓励村民以梯田入股并成为瑶家梯田旅游农业开发公司的工人。充分利用天然温泉资源与瑶浴文化资源,结合周围景色特点和民族文化打造原生态养生梯田温泉谷。如寨崗镇新寨村、白水坑等地梯田中有独特的温泉资源,沿梯田阶梯可设置温泉层层下流宛如瀑布,为游客提供置身于自然之中的露天温泉,泡天然温泉、吸富氧之气、观高低各景、享人间之福。

(二)建立涵盖瑶族民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组织机构在内的文化传承主体保护机制

文化遗产,尤其是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通过特定人群、社区民众的世代相传而得以传承与发展的,因此非遗保护以及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是对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人的保护。一般来说文化传承主体包括代表性传承人、作为一般传承人的族群全体成员以及传承组织机构三类。除了少数技艺性的项目可能是由个人或家庭传承外,那些社区共有的项目,那些需要社区民众共同参与的项目,如宗教信仰与祭祀仪式、各种艺术表现样式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可以说所有的社区居民都是传承人。然而,并不是每个社区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所起的作用都是一样的。一般来说,一个特定社区、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掌握在该社区、民族的杰出艺人、匠人以及巫师三种人手中,他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或者说是主动的传承人,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享有者的普通居民则是一般的传承人,或者说是被动的传承人。因此,文化传承主体保护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障作为一般传承人的族群成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与传承。二是重点对各种文化事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三是发挥传统民间文化组织机构(如瑶老组织)对文化生态保护的主导作用。为此,需要建立一套涵盖瑶族民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组织机构在内的文化传承主体保护机制。

1.保障族群成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在我国许多地方出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生态保护举措中,大多只注重对非遗具体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也即核心传承人)的保护,而对作为一般传承人的普通民众的角色则轻描淡写,并不重视。其实,一般传承人对自身文化遗产的态度严重影响着该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1)增强文化自信,明确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义务

加强宣传,使每一位连南瑶民都形成共识:连南瑶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丛芳香美丽的山茶花,在国家倡导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今天,传承连南瑶族文化对推动连南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对提升连南瑶民生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以增强民众对连南瑶族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同时,要使每一位连南瑶民明确,认同与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一个连南瑶民的责任与义务,民众不仅有义务参与村寨的各种文化活动,而且有责任参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2)重视重大民俗节庆活动对普通传承人文化认同与传承的重要作用

民间文化植根于民俗,全民狂欢式的重大民俗节庆活动是民间文化的展演平台,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要充分发挥代表性传承人以及传统民间文化组织的力量,支持民众开展具有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原生态民俗节庆活动(如盘王祖庙祭祀庆典、瑶族耍歌堂、开唱节、开耕节等民俗活动),让全体瑶民在全民狂欢中认知、传承并发展民族文化。

(3)建立并完善连南瑶族乡土文化教育体系

连南排瑶文化的族群认同与传承重心在于培育年轻一代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因此对中小学进行系统的排瑶文化乡土教育非常重要。近年来,县教育局积极推动在中小学生中进行排瑶文化乡土教育,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编入乡土文化教材,在民族小学、油岭小学、南岗中心学校、涡水中心学校等学校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有些学校还开展乡土文化知识及非遗技艺传承比赛,取得了明显效果。下一步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并完善乡土教材,使其内容更加丰富、更具趣味性,并在中学建立一批传承基地,逐步完善连南瑶族乡土文化教育体系。

(4)保障一般传承人在文化生态保护中得到实惠

与广东省其他地方相比,连南瑶族村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是大多数瑶民的当务之急。要使广大村民增强文化自信,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积极参加文化生态保护,必须把文化生态保护与瑶族村寨经济发展以及扶贫政策联动起来,并保障一般传承人在文化生态保护中得到实惠,分享文化生态保护成果,增强其文化传承的自觉与动力。一是将传统瑶寨民居的修护,盘王庙、耍歌堂及其他公共文化空间的修护,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整修纳入文化生态保护扶助项目。二是帮助村民发展文化旅游业,为村民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包括产业规划、项目合作、就业培训、创业贷款(免息或低息小额贷款)、宣传推广等一揽子扶持。三是帮助村民以“公司+农户”模式发展特色农副业及其加工业,拓展文化旅游产业链。另外,对一般传承人的保护举措要分解成多个具体项目,寻求国家、省、市对口扶贫项目,以及文物保护、非遗保护、文化生态保护资金项目支持。在经济效益成果分享上要探索建立文化传承主体与项目投资者之间,以及同样是文化传承主体的一般传承人与核心传承人之间的利益公平分享机制。

2.重点保护各种文化事项代表性传承人

对各种文化事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重点在于对杰出艺人、匠人以及巫师(包括经师、庙祝等)这三类核心传承人的保护。具体来说,艺人主要承担各种文化艺术类项目如戏曲、曲艺、音乐、舞蹈、美术等的技艺传承;匠人主要承担各种传统手工艺类项目如刺绣、木雕、金银饰品等以及与生产相关的其他技艺、习俗的传承;巫师是泛指社区内负责民众灵魂宣导以及文化、习俗管理事务的人员,主要承担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以及礼仪、节庆活动项目的传承。在传统社会中,代表性传承人承担的职责主要有三:一是组织社区民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二是维持并实施祖先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事项;三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拥有解释权。

(1)建立完整的四级核心传承人保护名录

虽然目前已经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获得相关级别认定,但还有许多未获得认证。文化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相关条例,制定相关级别代表性传承人认定标准,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建立完整的四级核心传承人保护名录。市县级文化主管部门要按照独特性、典型性、活态性的原则对保护实验区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及其传承人进行全面系统翔实的摸查,对尚未能进入国家级、省级的项目及其传承人,先纳入市县级保护名录。

(2)增强代表性传承人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意识与责任

代表性传承人是文化传承的核心群体,是族群文化知识导师,是传统文化习俗的维护者,是重要生产技能持有者,负有促进族群认同与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有义务组织村民参与村寨的各种文化活动,有责任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并组织村民参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3)大力扶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文化传承活动

文化主管部门、有关保护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抢救濒危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技艺,收集代表性传承人的作品、实物,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个人档案;资助传承人建立传习中心,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等传承活动,对学艺者采取助学、奖学等方式,鼓励其学习、掌握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成为后继人才。支持传承人参与各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和群众性节日活动,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文化遗产日和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等各种活动,参与海内外瑶族文化交流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给予表彰、奖励等。

3.发挥传统民间文化组织机构对文化生态保护的主导作用

有限度恢复瑶老组织,发挥传统民间文化组织对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作用。民间文化保护要依靠民间文化组织的力量,政府应发动包括瑶老组织在内的各种民间文化机构作为民间文化保护主体的重要作用。始于元代的连南“瑶老制”,是瑶寨内独特的社会政治组织形式,是由德高望重、办事公道、会说汉语、善于外交的瑶族老人组成的管理机构。虽然瑶老制早已废除,但仍应看到其在族群文化维护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在瑶族文化生态保护中,可以有限度地恢复瑶老组织,由各排德高望重的瑶老协助村委会筹集保护资金、组织相关文化活动,并带领村民参与各项文化生态保护建设。积极借鉴闽南、潮汕、海陆丰等地区老人会组织在民间文化保护,尤其是民俗文化保护传承中发挥作用的有效模式。

猜你喜欢
盘王瑶寨瑶族
广西大瑶山盘王舞文化解读
关注 艺坛
瑶族织锦
千古盘王情 相遇在马练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梦萦南岗千年瑶寨
连南瑶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盘王大歌:响彻瑶寨的千年史歌
凤凰瑶寨之竹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