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档案局开展百岁南侨机工罗开瑚口述历史档案访谈

2018-02-28 18:08熊爱桃
云南档案 2018年2期
关键词:南侨滇缅公路机工

■ 熊爱桃

1月18日,省档案局征集整理处在省侨联南侨机工联谊会协助下开展罗开瑚口述历史档案访谈并征集到部分档案。

罗开瑚(拍摄于50年代)

罗开瑚,1918年生,海南文昌重兴镇人,云南省唯一健在的南侨机工,今已百岁高龄,身体尚好,耳聪目明,生活规律而充实。访谈中,罗老详细叙述了回国支援抗战的经历。16岁时,父亲去世,被迫闯南洋谋生。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滇西民众于1938年8月打通了作为抗日物质运输生命线的滇缅公路,急需熟练的汽车驾驶人员。得知消息后,身在马来西亚的爱国华侨组成南侨机工服务团分批回国。他作为第八批回国的300多名南侨机工服务团中的一员,回到云南昆明,在潘家湾接受了为期半年的驾驶和军事训练。训练结束后,被任命为华侨先锋大队第二中队班长,负责从缅甸腊戍到中国畹町的军需物资运输。他不畏日本敌机轰炸、不惧山高路远,在1100多公里长的“抗战唯一输血线”滇缅公路上,运送抗战物资,为全国抗战胜利做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1942年,惠通桥被炸,南侨机工第二中队被解散。之后,他在下关开过饭店,在昆明经营过咖啡馆。抗战胜利后,他选择留在国内生活,到昆明市五金公司工作,直至退休。

南桥机工合影(左一:王亚六,左二:翁家贵、左三:杨保华,左四:罗开瑚)

此次罗开瑚口述历史档案访谈,对于进一步了解南侨机工、研究云南南侨机工抗日历史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南侨滇缅公路机工
重温南侨机工走过的路
南洋华侨机工档案开发研究
关于史迪威及其史迪威公路
二战时期英国对日本的绥靖政策演变历程钩沉
二战时期英国在整个滇缅公路运输中对日妥协的原因
道阻且长:二战后“南侨机工”的复员与南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