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基础教育”带来的“老树长新芽”
——学习“新基础教育”的总结经验

2018-02-28 03:48崔会娟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大脑物理生命

崔会娟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召口中学,山东 淄博)

学生,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着鲜活生命的。要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就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而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在学习贯彻“新基础教育实验”的过程中,在教育教学的多个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教学情境方面

研究表明:来自五官的各种信息在进入大脑之后,有98%的信息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淘汰掉,只剩2%的信息有可能被大脑感知到。某信息能否被大脑感知到,发挥关键作用的就是大脑中的自我系统。通俗地讲,自我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来讲就是“我想学吗?”的系统。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就在于营造让学生关注有效学习信息的氛围,帮助学生把感官获得的信息顺利被大脑感知到,并激发学生“我想学”的积极情绪情感。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我为了使学生“我想学”采用的主要策略之一。根据学生和所学内容的特点,我运用视频、实验、学生模拟表演、现实问题解决等不同的方式创设情境,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案例:学生的第一节物理课“有趣有用的物理”。这一节基本没有考试的内容,但这一节课的成败与否,关系到学生对物理的观感、是否会爱上物理、是否会为学好物理而勤奋努力学习等。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情境导入

视频《加油 向未来》的开场片段(并布置了一个长期作业:周末晚定期观看CCTV1的《加油 向未来》)。

(二)有趣的物理

除了课本上的实验外,我又补充了一个实验:一矿泉水瓶装满水,在瓶身处插了一个大铁钉,首先让学生猜想:拔出钉子,瓶中的水会不会流出?然后拔出钉子;最后打开瓶盖,水汩汩从钉子扎孔处冒出。

(三)有用的物理

课本上的例子虽然经典,但年代久远。为此,我补充了一个视频:视频中介绍了对亚洲第一高楼、世界第二高楼的127层高的上海中心大厦起稳定作用的阻尼器。

(四)科技是把双刃剑

我的前置作业:利用网络、报纸等搜集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课堂上,首先组内交流展示;然后班内学生绘声绘色地展示。

(五)总结规划

每一个同学认真写下学习物理的愿景和行动计划,并交流、展示。

这节课很成功。

二、师生互动方面

“我不知道”“我不会”是一部分学生应对老师提问的口头禅。原先,我对这部分学生虽无可奈何,但不会再继续追问。通过学习新基础教育理论,我觉察到放掉这些学生是错失了帮这些学生不掉队的大好时机。现在,“我不知道”“我不会”再也搪塞不了我了,我会紧紧抓住这些学生和问题,直到该学生能正确作答为止。我发现,当我坚决地把“我不知道”“我不会”驱逐出课堂后,学生比以往更能保持注意力了。

案例:题目要求:画出物体A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是某同学的作图结果。

下面是我们两个人的对话:

老师:你做错了,错在哪?

学生:我不知道!

老师:压力的作用点在哪呢?

学生:我不知道。

老师:来,看看什么叫压力。(我把书放到了学生的面前)

学生:我知道错在哪了,压力的作用点应该在接触面上(并马上把图改对了)。

老师:好。

通过“杜绝退出”彻底粉碎了学生学习行为上的机会主义,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叶澜教授的教育信条之一:教育通过“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实现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体现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特质。从第一次读到“育生命自觉”,它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内心深处,它也道出了教育的真谛。蛋壳,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就是生命。教育就是要唤醒、焕发学生的生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在这条路上,我需要走的路还有很长,我会通过不断学习得到前人的力挺;我会通过实践探索,走进理想的生命课堂。

猜你喜欢
大脑物理生命
只因是物理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