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微课在初中数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2018-02-28 03:48谢丽丽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一元二次方程夹角乘法

谢丽丽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江苏 南京)

翻转课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课堂时间有限,翻转就要从“课上”延伸至“课外”。微课成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帮手和

助推剂,它克服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根据需要反复观看,让课外自主学习更加顺利。

一、课前微课,助力学生自主学习、形成新知

数学课中,需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如几何问题的操作与探究,常占用大量课堂时间,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探究、发展思维能力的时间。教师可以制作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操作和知识的初步探究与学习。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一课,教师录好微课,学生事先自主完成操作探究,形成对基本事实—SAS的认识,同时,教师制作一份《自主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根据微课自主操作与学习。

一份好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须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例如本微课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观看微视频,在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会利用“SAS”定理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在此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说理。

学习任务一:看一看

1.复习回顾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观看只满足一对元素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1)一边;(2)一角。

3.观看满足两对元素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1)两角;(2)两边;(3)一边一角。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只有一对或两对元素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从而引发思考:有三对元素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

学习任务二:画一画

按下列作法,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三角形:

(1)画∠MAN=45°;

(2)在AM上截取AB=4cm,在AN上截取AC=3cm;(3)连结 BC;

剪下所得的△ABC,再按上述步骤画一个三角形,它们全等吗?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感受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习任务二:做一做

准备两根小木棒,分别代表三角形的两条边,将它们钉在一起,同时把它们固定住,即让它们之间的夹角固定,这样第三条边就没得跑了!三角形只有一种画法,别的方式都画不出三角形。也就是说只能画出一个三角形!所以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那它们就全等了!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强化认知——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习任务三:认一认

发现: (可以简写成“ ”或“ ”)。

尝试:将你的发现用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表述。

设计意图:将发现的结论用数学语言表示,形成数学化认知,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思维与规范表达的数学习惯。

目前,教师可以借助多种平台推送前测题,学生完成作业后上传,由平台自动评分,教师可以跟踪学生作业完成的时间、正确率,动态掌握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还可以明确每一题的得分率,为次日课堂教学的答疑、纠错以及能力提升做好准备,让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真正实现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二、课后微课,助力学生方法整合、优化提升、学段衔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时有限,有些内容初中不学不考,高中却直接用,如: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的十字相乘法和参数讨论法,让高一学生在初高中数学衔接上困难重重。基于此,初中教师可以在学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根据学情调研,制作微课,整合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灵活选用。实际上,初中阶段主要是配方法和乘法公式法因式分解:直接开方法是配方法的过程之一,求根公式法是配方法的结果;教师在复习乘法公式法因式分解的基础上,同时增设“十字相乘法”和简单的“参数讨论法”的学习,助力学有余力的学生方法整合、螺旋上升、填补初高中衔接的知识空白,同时形成数学思想方法,让方法融会贯通初、高中乃至更高学段的数学学习。

总之,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在此基础上答疑解惑、引领提升。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妙用微课,巧翻课堂,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与实践。

猜你喜欢
一元二次方程夹角乘法
算乘法
攻克“一元二次方程”易错点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探究钟表上的夹角
求解异面直线夹角问题的两个路径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任意夹角交叉封闭边界内平面流线计算及应用
如何求向量的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