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效果分析

2018-03-01 12:48
关键词:血透灌流串联

戴 红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300)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尿毒症皮肤瘙痒属于常见不适症状,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后会明显增高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尽管大多数皮肤瘙痒患者的生命安全不会受到威胁[1],但会给其原发病的治疗以及生活质量带来不利影响。据资料显示,血液灌流与血透串联用于尿毒症患者中可使其血液中多数毒素得到有效清除[2],在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方面有积极作用。现就我院收治的80例尿毒症患者分别行常规血透治疗、血液灌流串联血透治疗的有效性展开探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女16例,男24例;年龄30~73岁,平均年龄(52.62±3.41)岁;血透时间6~31个月,平均血透时间(13.10±6.89)个月。B组女15例,男25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52.49±3.22)岁;血透时间7~30个月,平均年龄(13.48±6.53)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血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措施:每周2次血液透析,选用F6透析器、4008S及4008B型号的透析机,常规血透的血流量控制在250 mL/min,透析液流量则控制在500 mL,时间保持在4 h。

B组行血液灌流串联血透治疗:常规血透治疗为2次/周,血透联合血液灌流为1次/周。应用型号为HA130型的一次性树脂吸附血液灌流器,透析液为碳酸氢盐。在透析器连接之前串联灌流器连接管,首先应用50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对管道及灌流器进行冲洗,其后再应用生理盐水500 mL 3瓶(每瓶加入肝素20 mg)冲洗,将流速控制在150~200 mL/min,以手对灌流器轻拍,将微粒与气泡去除。完成预充后建立相关的血管通路,行肝素抗凝措施,初始剂量在0.5~0.8 mg/kg,其后增加8~12 mg/h,结束透析前0.5 h停用。血泵开启后采取透析串联灌流措施,控制灌流速度在150~200 mL/min,治疗2 h后将灌流器取下,最后再行2 h的血透治疗。串联治疗6周。

1.3 评价及观察指标

评价指标:显效: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状全部消失或夜间轻度瘙痒,皮肤无抓痕,睡眠时间充分;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夜间与日间均有轻微瘙痒,不影响睡眠;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或者恶化,严重影响到睡眠,皮肤抓痕明显。

观察指标:对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消失的时间与β2-微球蛋白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A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β2-微球蛋白改善情况比较

A组皮肤瘙痒症状消失时间长于B组,且治疗后β2-微球蛋白改善的程度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β2-微球蛋白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β2-微球蛋白水平对比(±s)

β2-微球蛋白(mg/L)治疗前治疗后A组(n=40)19.66±5.70 25.65±6.88 16.35±4.14 B组(n=40)12.74±4.52 25.80±6.71 10.56±3.81 t 6.7264 0.1104 7.2768 P 0.0000 0.9123 0.0000组别皮肤瘙痒消失(d)

3 讨 论

尿毒症属于代谢紊乱综合征,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尿毒症患者基本上丧失了肾脏功能,外加机体酸碱代谢[3]、水电解质均紊乱,对其他器官与系统功能造成累及,因此需要接受血透治疗。尽管血液透析治疗可使患者肾功能衰竭的进程被延缓,还能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治疗期间患者极易诱发皮肤瘙痒情况。经查阅资料显示[4],在血透治疗患者中,约有60%~90%的患者存在皮肤瘙痒现象,随着血透治疗时间的不断增加,患者皮肤瘙痒的症状会愈发严重,可由局部瘙痒逐渐转变为全身症状,尽管无致命威胁,但会对患者睡眠、疗效、血压等带来严重影响。

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在清除小分子毒素方面的效果确切,但在清除β2-微球蛋白等大分子方面的效果较差。本次研究应用在血液灌流器可有效吸附患者体内大分子毒素,在吸附β2-微球蛋白方面的效果可观,可使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得到改善[5],亦能使患者皮肤瘙痒全身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值得注意的是,血液灌流无法使小分子毒素得到清除,因而联合血透使用,这两种治疗方式可以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治疗优势,最终使小中大分子毒素清除率得到显著提高。

本次研究发现,B组治疗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A组(75%),提示B组采取的治疗方式优势明显,可提高治疗效果;在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β2-微球蛋白方面,B组症状缓解快速,少于A组,β2-微球蛋白治疗后减少的程度大于A组,进一步提示B组治疗方式吸附容量大,具有较快的吸附速度,能显著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的表现,清除尿毒症中大分子毒素,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总之,血液灌流与血透相互串联应用在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中的可行性较高,建议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血透灌流串联
微流控芯片细胞灌流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与分析
串联法写记叙文的概括
光影串联,家之风景
基于隐式串联流体传动缸的高效节能压力机
串联攻坚弹后级引信自适应起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