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成像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

2018-03-01 08:06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肥厚型心尖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多发病,通常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心室壁不对称性肥厚。根据现阶段临床研究明示,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积极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能够对患者病变情况进行更加清晰的显示,有助于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的提升,对患者病情判断有着积极的作用[1]。基于此,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1月,对3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积极研究应用MRI成像显示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成果十分优异,现将实验研究报告如下总结并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1月接收的3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为(54.06±0.94)岁,此次实验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认可。

1.2 检查方法

1.2.1 超声心动图检查 指导患者选择正确的体位接受检查,一般为平卧位UI及左侧卧位,指导患者进行缓慢匀速呼吸,将超声探头放置于患者的胸骨左元第3~4根肋骨之间,对患者进行耦合剂涂抹以及定位,将探头以弧形方式对患者进行扫查,从患者心底部直至患者心尖部。

1.2.2 MRI检查 我院采用Siemens Skyra 3.0T磁共振仪对患者进行检查。在患者接受检查前,指导患者进行屏气训练,指导患者选择仰卧位,对患者先进行全胸部扫描定位,然后在逐次对患者的心脏短轴两腔心、长轴两腔心、三腔心以及四腔心进行扫描[2]。对患者注入钆喷酸葡胺对比剂进行增强MRI扫描,流速控制在3.0~3.5 ml/s之间,然后再次将15 ml生理盐水注入冲管,延迟5 s后,对患者启动首过灌注扫描。结束扫描后,再次对患者注入钆贝葡胺对比剂,流速以及冲管同上,在注入药物10 min后,对患者完成延迟扫描[3]。获得图像详见图1~图8。

1.3 观察指标

统计MRI检查结果,并比较超声心动图与MRI检查方法对患者不同部位心肌肥厚检查的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不同检查方法对心肌肥厚度的检查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检查结果分析

共3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经过MRI成像显示出明确的心肌增厚范围以及部位,其中共有13例(43.33%)患者为心尖增厚,共有8例(26.67%)患者为室间隔增厚,共有3例(10.00%)患者为左心室弥漫性增厚,共有6例(20.00%)患者为室间隔增厚以及心尖同时增厚。

2.2 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不同部位的心肌肥厚检查结果比较

统计分析研究数据,MRI室间隔以及前壁、后壁的心肌肥厚检测结果,与超声心动图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RI侧壁以及后尖部的心肌肥厚度检测结果,优于超声心动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图1 两腔心(短轴位)

图2 两腔心(长轴位)

图3 三腔心

图4 四腔心

图5 延迟强化(短轴位)

图6 延迟强化(长轴两腔心)

图7 延迟强化(三腔心)

图8 延迟强化(四腔心)

表1 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不同部位的心肌肥厚检查结果比较(±s)

表1 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不同部位的心肌肥厚检查结果比较(±s)

MRI 30 19.03±3.74 12.98±3.12 11.65±4.31 16.33±5.34 18.92±3.17超声心动图 30 19.21±3.52 12.96±3.54 11.74±4.28 11.63±4.61 13.02±3.23 t值 - 0.191 9 0.023 2 0.081 1 3.649 0 7.140 4 P值 - 0.848 4 0.981 6 0.935 6 0.000 6 0.000 0

部分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不明显,但也有少部分患者会表现出心悸、呼吸困难以及疲劳、晕厥以及心前区闷痛、左心衰等临床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猝死等临床现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十分不利的负面影响,严重时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鉴于肥厚型心肌病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对患者实施科学的诊断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常规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效果不佳,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检查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出现漏诊、误诊等现象,无法对患好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如何选择更加科学、有效的检查手段,对患者病变情况进行更加清晰的显示,提升患者的检查正确率,是当前我院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此次实验研究结果,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采用MRI成像显示技术,能够明确判断患者的病变情况,能够对患者侧壁、后尖部心肌增厚厚度进行清晰显示,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虽然能够对患者起到一定的价值,但是可能会受到患者室间隔后部以及侧壁影响,使得超声声波的入射角减小,从而减弱患者的回波强度,加之患者左心室腔会因为病情的影响有所减小,在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时候会对准确定位以及分段造成一定的负面作用[4]。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MRI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国临床诊断、治疗工作带来极大的机遇,其自身具备的无创性以及操作简便性、普及率较高等优势特点,给临床医学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尤其是在心脏疾病的检查以及诊断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助于心脏疾病患者诊断准确率的提升。对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来说,MRI成像显示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患者的左心室功能以及容积做出准确的评价,图像分辨率较高,能够在任意平面中对患者的心脏解剖结构进行显示,有助于患者各部分心肌厚度检测,对患者心肌增厚病变情况进行更加清晰的展现,有助于临床诊断准确率提升[5-6]。在对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可以选择增强检查方式,有助于患者检出率的提升,延迟扫描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重要的标志之一,对高危患者的诊断价值以及意义极高,评价更加的准确[7-8]。

综上所述,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采用超声检查以及MRI检查均有着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是MRI成像诊断对患者心肌肥厚程度显示更加的清晰,能够充分的观察患者病变情况,有助于患者诊断价值的提升,具有十分优异的应用效果。

[1]Hoey ET,Teoh JK,Das I,et al.The emerging role of cardiovascular MRI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i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Clinical Radiology,2014,69(3):221-230.

[2]武柏林,陆敏杰,张岩,等.单纯T波倒置心室壁厚度未达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标准患者的心脏MRI特征[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6,50(9):667-671.

[3]Vogel-Claussen J,Santaularia Tomas M,Newatia A,et al.Cardiac MRI evaluation of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aortic valve diameter ratio predicts severity of LVOT obstruction[J].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Jmri,2012,36(3):598-603.

[4]程赛楠,崔辰,李璐,等.终末期肥厚型心肌病的MRI特征及预后分析 [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33(4):539-544.

[5]Ellims A,Iles L,Ling L,et al.Diffuse Myocardial Fibrosis i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Can Be Detected by Cardiac MRI and Correlates with Left Ventricular Filling Pressure[J].Heart Lung &Circulation,2011,20(21):S170-S171.

[6]孙杰,王琼.心脏超声与MRI诊断肥厚型心肌病伴感染性心内膜炎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5):1890-1893.

[7]Zhang YD,Li M,Qi L,et al.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Cardiac structural and microvascular abnormalities as evaluated with multi-parametric MRI[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5,84(8):1480-1486.

[8]张学强,相世峰,杨素君.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MRI表现及心电图特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0):1280-1282.

猜你喜欢
肥厚型心尖心肌病
探讨小剂量胺碘酮与倍他乐克联合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家族聚集性明显的肥厚型心肌病
欢乐过大年
超声心动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价值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甜蜜养颜季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比较
补硒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效果研究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