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

2018-03-01 08:06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针刺障碍

吞咽障碍属于一种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多由脑血管并引起的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为假性球麻痹中的一个主要症状,脑卒中后约51%的患者有吞咽障碍[1]。在脑卒中患者产生吞咽障碍时,会对患者的进食带来不利影响,出现营养不良等不良反应,还可能窒息,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2]。现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予以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39例患者接受综合康复训练治疗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为52~73岁,平均年龄(61.40±5.62)岁;吞咽障碍病程为4~10天,平均病程(5.10±0.34)天。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为53~75岁,平均年龄(61.56±5.74)岁;吞咽障碍病程为4~8天,平均病程(5.21±0.45)天。两组患者吞咽障碍病程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根据病情按照脑血管疾病治疗规范予以处置,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操作如下。

1.2.1 唇部训练 在每天晨起与午睡后指导患者进行发音练习,每次5 s,一个音持续发10次左右,每天2次;重复练习可促使局部肌肉的有效收缩,加快吞咽功能的恢复;使唇运动力量与控制能力明显增强,使患者的进食吞咽功能明显提升,采用冰块对唇部与面部予以摩擦运动,每次10 min,每天4次。

1.2.2 进食训练 在患者咳嗽过后进行进食训练,患者选择半卧位或者坐位,头部稍向前屈,给予容易吞咽的食物;在患者吞咽功能显著恢复后可食用少许迷糊类食物,指导患者多次咀嚼后再吞咽。

1.2.3 冰刺激 每日用自制冰棒,沿患者的脸颊、腭弓、软腭、咽后壁、舌面及舌下反复刺激,动作轻柔、缓慢,间歇期根据情况要求患者发出“a”、“ka”、“pa”等音节,做鼓腮龇牙、吞咽唾液动作。每天2次,每次15 min。

1.2.4 针灸和低频电刺激 对患者局部皮肤进行消毒,随后选择“咽四针”穴位刺入0.5 cm毫针,留针半小时,每天1次,持续治疗30 d。患者选择仰卧位,用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使电极在咽喉部放置,每天1次,持续治疗30 d。

1.3 评定指标

(1)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数越大,说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2)根据Burke吞咽障碍量表评定吞咽障碍情况,如脑干卒中进食时间长等,产生上述超过一项指标评为阳性,每项得分为1分;(3)根据吞咽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定生活质量情况,满分100分,分数越大,表示生活质量越高。(4)根据症状与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标准评定:基本治愈表示饮水试验结果上升到1级,吞咽障碍症状完全消失;显效表示饮水试验结果上升到1~2级,症状基本消失;好转表示饮水试验结果为2~3级,症状有效缓解,存在轻微不适感;无效表示饮水试验结果超过3级,症状没有缓解,甚至有加重的现象。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NIHSS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一定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Burke与SWAL-QOL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Burke与SWAL-QO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urke与SWAL-QOL评分均有一定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临床效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吞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就是患者的吞咽功能异常引发进食困难等表现,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临床上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刺激患者的中枢神经,可运动投射区重新建立,促使发放神经冲动慢慢恢复,从而使患者获得运动能力[3-4]。

表1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对比(x-±s,分)

表2 Burke与SWAL-QOL评分(x-±s,分)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 [n(%)]

吞咽功能训练时,指导患者进行唇部等主动与被动运动,可使构音与吞咽器官血液循环明显加快,提高患者咽部肌肉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在康复训练中冰刺激可有效地提高咽部与软腭的敏感性,减少口腔过多的唾液分泌,提高进食吞咽注意力,让吞咽反射容易发生[5]。咽喉在中医学领域中认为属于经络循环性的要冲,刺激咽部有关穴位经络,可产生活络通经与通窍利咽的效果[6-7]。现代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提高大脑皮质兴奋性,改善血流动力学与脑组织微循环障碍,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神经反射修复与重建。同时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可让正常模式得以形成,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让吞咽功能得以最大程度的恢复[8-9]。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一定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urke与SWAL-QOL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urke与SWAL-QOL评分均有一定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且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的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1]李红艳,李立峰,李岩.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0,25(5):830-831.

[2]Emmanuelle Cugy,Anne-Marie Leroi,Julie Kerouac-Laplante,et al.Effect of submental sensitive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virtual lesions of the oropharyngeal cortex[J].Annals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16,59(2):94-99.

[3]陈伟庆,白春梅,马丹.脑卒中吞咽障碍采用康复训练综合治疗对其吞咽功能影响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4):614-616.

[4]Chen Lifang,Fang Jianqiao,Ma Ruijie,et al.Additional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acute ischemic stroke: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6,16(1):226.

[5]谭小燕,谭远皎,梁美琛.低频电刺激联合冰刺激及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4):349-350.

[6]王志峰.综合康复训练加吞咽言语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有效临床干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9):88-89.

[7]王珊珊,顾莹,刘敏,等.口肌生物反馈训练结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1):27-29.

[8]孙慧丽,熊桂华.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17):219-220.

[9]谭小燕,谭远皎,梁美琛.低频电刺激联合冰刺激及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4):349-350.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针刺障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