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县域报媒的转型

2018-03-01 22:59王阵
新闻世界 2018年2期
关键词:机遇转型融合

王阵

【摘 要】随着互联网发展的突飞猛进,新媒体迅速崛起,县域报媒比其他地方的传统媒体面临更大的挑战,但也有着新机遇。县域报媒既不可固步自封,抱残守缺,也不可自暴自弃,妄自菲薄。县域报媒应和其他传统媒体一样,积极转型,与新媒体融合。

【关键词】县域报媒;融合;机遇;转型

2003年,国家从减轻农民负担,保障重点报刊发行出发,开展对全国党政部门报刊的整顿工作。报业整顿后,有幸得以保留的县报,借助特色优势,自主发展。应该说,县域报媒在传递党的声音、讲好本地故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互联网发展的突飞猛进,新媒体迅速崛起,县域报媒比其他地方的传统媒体面临更大的挑战,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县域报媒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县域报媒既不可固步自封,抱残守缺,也不可自暴自弃,妄自菲薄。县域报媒应和其他传统媒体一样,积极转型,与新媒体融合。

一、县域报媒面临的挑战

(一)大报抢占县报市场

全国性报纸、省市报纸有品牌、人才、管理和资金方面的优势,他们纷纷开办“地方版”,向县级城市扩张,与县域报媒抢夺新闻源和广告市场。同时,省市党报争相扩版,借助党报征订由财政代购的优势,不断扩大发行量。与这些报纸相比,县报实力弱,生存空间窄小。如现在的安庆日报由4版扩版为8版,开设有县区新闻,仅在潜山就发行有3000余份,远远超过了本地报纸《潜山》的赠阅量。

(二)网络媒体对报媒的冲击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一是时效快,二是容量大,三是传播广,四是交互好,五是多样化。而县域报媒在信息发布速度、容量、范围以及互动性、多样性上与之相差甚远。随着网络等新型媒体的异军突起,传统媒体受到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的流行,受众获取新闻的方式也因新媒体的出现而有很大的改变,报纸阅读人群日益分化。

二、县域报媒面临的新机遇

(一)新时代对文化大发展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1]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问题。要求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新时代,新要求。显然,县域报媒作为县域新闻宣传的主阵地,在社交媒体喧嚣尘上的大潮中,它的职能只能加强,不可削弱。

(二)发展县域媒体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行政体系中,县是一级重要的行政区划。县域媒体是引导公众舆论、培育乡风文明、服务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载体。

中国现时的城乡差别,不仅表现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上,也体现在信息消费上。对城市居民文化信息的供给远远多于乡村农民。而县媒是农民群众身边的媒体,能充分体现新闻的接近性和服务性,更容易渗透到千家万户,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信息需求。如笔者所在的潜山县,是中国瓜蒌之乡,瓜蒌种植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在瓜蒌种植季节,县域媒体刊发有关栽培知识,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就很受农民欢迎。

(三)乡村战略对县报经营的刺激

过去县报停办,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时乡村经济落后,为了减轻乡村负担。近年来,随着改革发展全面深入,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壮大。以安徽为例,2016年安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20元,比2012年增长49.8%,年均增长10.6%,快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1.7个百分点。[2]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会带来农村经济新的一轮飞跃。县域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县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财政供给保障。同时,县域经济发展,实体经济的壮大,使县报拥有更多的广告资源。这些都将对县域媒体产生积极影响。

三、县域报媒的发展策略

(一)发挥自身优势是县域报媒立足之本

1、要保持机关报的权威性,凸显报媒内容的原创性

县域报媒应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不哗众取宠,不发布虚假新闻,维护和提升报媒的权威性。新闻内容是媒体的核心价值。报纸的时效远不及网络,因此,要扬长避短,利用自身的采编队伍、成熟的管理机制,创制有深度有温度的原创新闻作品。如潜山报每期设有专题版块,围绕中心工作组织深度报道,如《林长制让山更青权更活民更富》《瓜蒌产业的供给侧改革》等。

2、要保持地方报的亲近性,增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县报是离基层最近的一级媒体,应该说,它对当地情况最为了解,对当地的文化底蕴有较深切的认知。县报要根据当地群众的需求组织稿件。地方文化是地域特色的符号,县域报纸要充分发掘地方文化寶藏。近年,潜山报除刊发新闻外,每期开设文化副刊,推出地名故事、家风家训、风物风俗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栏目,彰显了潜山作为安徽之源、禅宗之地、二乔故里、戏剧之乡的文化特色,受到读者广泛好评。

(二)媒体融合是县域报媒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以移动通讯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迅速崛起。信息传播技术革命,改变了传播环境和媒体经营环境。据第40次互联网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半年增长率为2.7%。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3]endprint

随着网络对农村的覆盖,农村青年对网络应用技术逐渐掌握,县报也和其他传统媒体一样,面对网络媒体的挑战。其实,这也给县域报媒转型提供了机遇。“网络时代传统传媒与因特网的关系,并非仅仅表现为竞争。相互交合,是这种关系的另一方面。因特网的联接任何用户使之共享信息基本性能,以及它作为复合型媒介的融合性特征,使它本就具有包容大众传播活动的巨大潜能。”[4]县域报媒与网络媒体实行优势互补,可走出一条全新的路径。

四、潜山县报在报网融合方面的有益探索

(一)承办新闻网站,实现资源优化整合

2012年,潜山县委宣传部主办的潜山新闻网交由潜山通讯社(报社)运营,潜山通讯社办报也办网,潜山通讯社的人力资源和新闻网的平台资源得到有机整合。2015年,原来的潜山通讯社改制为潜山新闻中心。记者采写新闻,一方面将即时消息提供给新闻网,另一方面做进一步挖掘写成深度报道提供给报纸,避免了新闻采访的重复劳动。读者能及时在网上读到当天的消息,弥补了报纸新闻时效滞后的缺陷。县报办县新闻网,是一条让县域报媒与新媒体融合的最直接的途径。

(二)在新闻网上线数字报,使报纸功能得到拓展

2010年,潜山县报《潜山通讯》在全市县报中率先上线数字报,实现网上读报。当网民点击数字报版面上某条新闻时,旁边会显现该条新闻文字或图片。数字报还有往期报纸的查阅和已发新闻的检索功能。

數字多媒体报纸的出现,为报纸开辟了新天地。数字报版面与纸质相同,保留了纸质报纸主次分明、一目了然的特点,适应老年读者读报习惯;它又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身,避免了纸质报纸的单一性,让人得到纸质媒体所没有的阅读体验。同时,多媒体数字报,突破了纸质发行上的地域局限。读者无论是在本地,还是远在异乡,都能第一时间读到原汁原味的报纸。

(三)创办新闻网手机版,方便读者随时随地阅读

随着4G时代的来临,手机成为消费者首选的获取信息方式,移动终端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电脑终端的阅读量。正是由此,新闻网手机版应运而生。2017年,潜山新闻中心开发了潜山新闻网手机版,手机版不仅能展现新闻网全部内容,而且便于手机阅读,相当于一个新闻客户端。目前,潜山新闻网日IP达到2000,PV10000以上。

(四)开通微信公众号,让有温度的新闻温暖千家万户

近年来,具有熟人网络、使用方便、便于分享、信息到达率高等优势的微信,成为新媒体的宠儿。《2017全国新媒体发展趋势白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9月底,微信月活跃用户9.8亿。如今,根植在微信中的公众号也逐渐成为网民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2016年3月,潜山新闻中心顺势而为,开通了“微潜山”微信公众号。“微潜山”以亲民化的语言、轻松活泼的方式传递新闻资讯。2016年抗洪救灾期间,“微潜山”推出抗洪英雄谱等专题;2017年,“微潜山”开设了脱贫故事专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身边故事,深受网民欢迎。如今,“微潜山”的活跃粉丝达到15000人。

(五)走深度融合之路,实现县域媒体再造重塑

县域媒体在开通数字报、新闻网手机版、微信等应用中,既要明确各自定位,又要相互融会贯通。

2017年,我们借潜山新闻网、潜山报、“微潜山”改版之机,对栏目进行了调整,对后台进行了升级。如今,上潜山新闻网,不仅能读到潜山报,还能看到潜山电视节目,查阅到微潜山的信息;潜山报在全市率先推出新媒体链接,读报人可通过扫描报上的二维码,进入网页作深层阅读。这样,不仅节约了报纸版面,也拓展了报纸的空间。“微潜山”上,我们建有报、网、视链接窗口,一部智能手机在手,县域媒体可一览无余。如今,潜山新闻中心的媒体平台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媒体的融合,不能停留在数字平台上对纸媒作品进行重新组合,也不是对传统业务流程进行简单的整合,而是要打破过去的行业疆域,在更高层次上对媒体形态进行再造重塑,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目标。下一步,潜山新闻中心拟建成总编中心调度、采编平台联动的“中央厨房”,构建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媒体方阵,以抢占媒体融合的新高点。

五、县域媒体发展需要破解的难题

(一)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创新

媒体融合既是技术革新,也是观念更新,更是体制机制创新。县域报媒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一些县域,报社还存在组织上机关化,管理上行政化,带有先天的体制惰性。县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推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议将原有的报社、电视台、网站合并组建全新的新闻中心,统一调度管理报、视、网、微等新闻平台。这样有利于打造中央厨房,避免各自为战,浪费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实现媒体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的深度融合。

(二)复合型人才亟待培养

新媒体时代,记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写作者,还要成为会摄影、会摄像的多面手;编辑不但要懂版面编排,还要会网页设计。目前报社从业人员,大多知识结构老化,能力与水平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主管部门要组织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同时着力引进新媒体人才,建设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适应全媒体业态、素质高能力强的团队。

(三)全媒体打造需要财政资金支持

县域媒体要想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就必须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和特色,打造一批顺应时代发展、体现本土特色、贴近本地群众的新媒体平台。诸如网站、新闻客户端等新平台,需要新技术支撑,每一项新技术的开发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建议各县设立媒体融合发展专项资金,把新媒体建设所需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为打造全媒体提供财力支持。

总之,在伟大的新时代,县域报媒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大有可为。各地县域报媒应当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积极探索与新媒体融合的路径,全力构建全媒体格局,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注释:

[1]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十八大以来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精彩论述摘编,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6/0225/c385474-28147905.html.

[2]中安在线.五年来安徽农民收入节节高 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万元,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17/10/27/007737143.shtml

[3]CNNIC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s://www.sohu.com/a/162387823_114885

[4]张咏华.中外网络新闻业比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2-27

(作者:潜山县新闻信息中心副总编)

责编:周蕾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遇转型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刚柔并济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破次元
再见,机遇号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融椅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