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合同审查的困境与思考

2018-03-01 07:11郝新东
科技视界 2018年36期
关键词:困境技术人工智能

郝新东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人工智能合同审查的困境及成因,并从成因引了出两方面的思考,一是突破合同智能审查困境的技术预期,二是对合同智能审查质量标准的科学化做了探讨。

【关键词】人工智能;合同审查;困境;技术;标准

中图分类号: D9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6-0141-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6.060

市场经济是合同经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合同智能审查技术有着强烈和急迫的市场需求。基于可无限重复使用的软件进行合同智能审查所耗费的成本极低,但其审查结果却能有效地提高交易效率,增强交易安全,减少合同纠纷,降低经济损失。

1 人工智能合同审查的现状与困境

人工智能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目前,法律检索、合同审查、法律咨询、诉讼策略选择、案件结果预测等法律智能科技正在震荡着法律服务市场。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促进人工智能在证据搜集、案例分析、法律文件阅读与分析中的应用”。

合同是重要的法律文件,是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交易形式。我国每年产生50多亿份合同,合同纠纷涉及的损失每年超过3万亿元。我国法院每年受理的约600万件民商事案件中超过半数都是合同类纠纷。

智能合同审查软件融合了机器学习算法、文本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深度学习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先由专业人士设定具体的合同审查原则和审查标准,然后由机器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学习这些原则和标准,并将待审合同的内容与这些原则和标准进行比照,找出待审合同缺漏的内容和风险点,提出修改意见。

合同智能审查服务在国际上已经蔚然成风,不断涌现的法律科技公司创设了LawGeex、KMStandards、Software、RAVN、Seal Beagle等合同智能审查系统。以色列法律科技创业公司开发的LawGeex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合同复核平台,它将文本分析、机器学习算法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法律界人士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对合同进行阅读和理解,寻找出合同中的缺点及潜在的法律风险。

国内也已经开发出了若干合同审查软件,主要有天津市道本科技有限公司创立的“闪电履约”平台、深圳市找大状法务科技有限公司的“找大状”平台、上海赢则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爱合同”平台、全民互联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的“智合同”平台等智能合同审查系统。

“闪电履约”平台的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其服务内容包括法律知识库、合同范本库、合同审核服务、合同风险预警、履约追踪和法律咨询等。“智合同”平台自2018年1月上线后,仅仅3个月内就审核了16多万份合同,识别出200多万项风险点。从法律实务角度看,上述工作量大致相当于6个法律顾问30年的审核总量,但“智合同”平台仅用时2小时13分钟。

合同审查是合同当事方之间以风险的排除、转嫁和分配等为内容的利益博弈。合同審查的目的就是在促成交易的前提下,使合同条款内容的设计有利于委托方的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但是,目前的合同智能审查的质量都不能达到社会和经济实践的要求,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和市场的需要,使合同智能审查软件的开发和市场推广陷入困境。

导致合同智能审查困境的成因主要有二:一是合同智能审查所使用的人工智能的技术有待升级和完善。合同内容涉及当事方权利和义务的方方面面,合同审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诞生只有数十年的人工智能在技术上还难以完全承担起合同审查的重任。二是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和人才。例如,现有的合同智能审查软件开发过程中,其质量标准往往是照搬照抄合同人工审查的质量标准,不能够依据人工智能的特点为合同智能审查量身定做、扬长避短地设计特有的标准。

2 突破合同智能审查困境的技术预期

现阶段,合同智能审查的技术预期应当主要基于解决以下技术难点:

1)如何把合同审查的要求充分和准确地转换成机器语言

合同智能审查是对人工合同审查的模拟。人工合同审查的要求包括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语体标准、语法正确,用语精准,不存在法律及技术术语、关键词语的歧义或冲突。合同主体、内容、对象等的表述和指代关系明确无误。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争议进行充分的预见并设置相应条款。对于复杂合同,应先行了解其形成背景、合同目的、合同优势方、焦点问题等,这些情况难以用自然语言,更不要说用机器语言进行描述。

2)如何使合同智能审查软件基于委托人的立场进行审查

审查者的立场问题,即代表合同的哪一方来进行合同的审查, 是任何形式的合同审查的前提,必须予以先行解决。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统一,此消彼长的关系,合同审查的根本目的是使合同内容对委托方的合法权益保障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合同审查是以风险的排除、转嫁和分配等为内容的合同当事方利益博弈。同一份合同,审查者的立场不同,审查结果一定也不同。如果合同智能审查软件不持立场,那么,其审查结果只能对合同的某些缺漏、用语等次要问题进行完善,而不能实现合同审查的根本目的。

3)如何处理“最优选择”问题

最优选择是合同审查中的常见问题。如果合同中某个事情的解决方法不止一个,就需要做出最优选择。即使每一个解决方法都合法,但合同审查中的最优选择只有一个。以“付款节点”为例,合法的备选项有:合同生效时间;交付时间;验收合格时间;合同经相关管理部门批准、登记、备案的时间;质量保证期届满时间等,但是因为有太多的合同背景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使智能软件难以从中判断哪个选项最优。

目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走向成熟,其中,可能有助于合同智能审查软件升级、提高审查质量的技术包括深度强化学习技术、元学习技术及云端人工智能技术等。

合同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合同审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深度强化学习技术将具有决策能力的强化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相结合,从而显著提升机器智能适应复杂环境的效率。云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智能前端提供包括数据分析在内的多种基于云端的智能服务,通过云端的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相结合,强化合同智能审查软件的深度学习和自我学习能力。

元学习技术将神经网络与人类注意机制相结合,使机器智能具备快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编程能力,显著提升现有算法模型的效率与准确性。合同智能审查需要建立庞大的法律和合同语料库。通过语料的积累和处理,为合同文本构建语言模型,构造知识图谱,提高合同关键信息抽取、合同比对和风险审阅的准确率和效率。样本和数据越大,分析的质量就越高。通过元学习技术,有助于让系统更好地自主学习如何审理合同,并且通过数据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实现自我提升。

3 合同智能审查标准科学化的设想

没有高标准,就没有高质量,质量是由标准和执行标准的状况决定的,标准是质量的保障。标准与质量如同源与流,标准是质量的依据,质量是执行标准的结果。标准的社会作用和经济效益通过质量来体现,而质量水平的评定则必须有标准作依据。从一定意义上讲标准就是质量,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

设计科学的合同智能审查标准的逻辑起点应当是合同审查的目的,依据目的确定审查的内容和范围,并从中提炼出审查要点,最后将审查要点细化成合同智能审查时所直接依据的一个个质量指标。其中,合同审查目的可以表述为:在促成交易的前提下,使合同条款内容的设计有利于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

为了达到合同审查的目的,必须审查下列内在质量要点:交易是否合法;合同条款是否完备;合同条款能够满足委托方的需要;权益是否明确;合同条款是否存在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遺漏;权利义务是否明确无误;合同结构是否清晰合理,合同内容是否有重复及交叉;语言表达是否精确;版面安排是否美观大方,条款编排是否合理等。

为了保证合同审查结果的质量,合同审查标准的设计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指标的数量

指标数量的多少及体系的结构形式应以合同审查指标体系的总体最优为导向。待审合同千差万别,有些合同内容庞杂、要点众多。合同审查标准应当能够适用于所有合同,但是,设定的指标不能过多过细,使指标过于繁琐,相互重叠。在保证审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以较少的指标数量和层次来构建合同审查指标体系,避免指标体系过于庞杂,以提高合同审查效率。当然,指标也不能过少过简,以避免指标信息遗漏,出现审查偏误情况。

2)指标的典型性

应当对合同的所有条款做好分析和归类,从中提炼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内容作为合同审查指标,从而既能保证合同审查的质量,也能提高合同审查的效率。相对独立的各指标之间应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统一体。各指标不但要反映整个合同大系统的内在联系,还要能够反映各子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态。

3)人工智能和法律的跨界融合

合同智能审查科学标准的设计需要人工智能和法律两大领域专业人士的通力合作。合同智能审查标准的建立既是完善理论的过程,也是工程实现的过程,需要深入认识法律及合同主要概念间的复杂关系并建立庞大的法律和合同语料库,需要把大量的合同范本和法律规定由自然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需要对合同进行大规模的统计和分析,上述所有需要都有赖于合同法、法律逻辑、法理学等相关学科人员的密切配合。

猜你喜欢
困境技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