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中“问”的艺术探究

2018-03-03 09:43广东肇庆市高要区白诸镇初级中学陈凤明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9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话语语言

广东肇庆市高要区白诸镇初级中学 陈凤明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让学生投入到现实的、充满探索的英语学习中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创设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把问题作为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动脑、动口,甚至动手,引导他们在创设的情境中,从英语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验英语与生活的联系。

从胡庆芳的《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坚持五个原则:(1)以教学内容的深化为目的设计问题;(2)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标准筛选问题;(3)以相关知识的联系为桥梁铺垫问题;(4)以课堂生成的促进为目的完善问题;(5)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前提提出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必须①引发有意义的内容生成;②实践挑战性的思维训练;③驱动持续性的教学过程;④实现预设性的教学目标。于此可见精心设计,创设问题的情境,恰当的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那么,教师应怎样搞好课堂提问呢?因学而行的课堂提问(问什么——What to ask, 怎么问——How to ask),尤其是怎样问(How to ask)应该引起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

Ur(1996)认为,在语言教学中,提问的目的是诱发学生主动使用语言。有效的提问往往是引发学生迅速、主动给出相关或完整回答的关键。然而,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提问还存在诸多问题,如问题突兀,与课堂主题关联性差;问法欠妥,以致学生答非所问;问题本身缺乏挑战性等。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教师话语的最佳效能。教师话语(Teacher talk)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教师话语,尤其是教师提问,能帮助教师顺利达成课堂教学目标,通过会话,实现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沟通与合作,促进语言的交互,更能构成课堂上民主化的、互为主体化的学习活动,让课堂教学走向实效,体现语言课堂的价值。

一、抽象变直观式的提问

很多教师都清楚地知道“用英语教英语”能提供给学生最大量的语言输入,但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导致语言习得的关键。教师在呈现新知、组织课堂活动时应积极做好课前准备,丰富语言储备;充分预见学生本身的语言知识和听力水平;要有的放矢地设计问题,同时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确定不同的对象。

按照提问的目的的不同,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⑴运用幻灯片、投影仪、实物或者简笔画等直观演示手段以及表情、手势和动作等体态语创设情境,进行提问,可将抽象的事物教得具体实际。这时候的课堂提问可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进行积极思考,增强接受效果。⑵时间顺序明显的课文可以以时间为顺序提出问题;⑶逻辑性和说明性较强的可用逻辑顺序提问法,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理解和领会。⑷对于现在课文题材的多样性、现实性的特点,教师课堂的提问可以联系实际,把实际生活引入到教学过程,激发学生联想、想象,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还可以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和比较,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语言和输出语言。

二、提供支架语式的提问

“课堂是允许人出错的地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与教师进行语言会话时出现的错误更多的是思维的问题。面对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停滞、定势、中断等问题,教师要迅速作出判断,及时激励,“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置梯接之”,以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阔然前行。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前可以恰当地给学生提供支架性话语来帮助学生顺利表达想法。支架性话语是指,教师为了促进师生互动而搭建的脚手架话语。例如在仁爱版七年级下册Unit5 Topic1 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中要让学生回答“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之前,先向学生阐述”I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bike.”然后再向学生提问“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不言而喻,“I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bike.”这个句子是支架性话语,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师生互动更加流畅,让学生能更好地输出语言,完成语言交互。课堂提问前为学生提供支架语是一种策略,但是提供过多的支架性话语也可能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慢慢丧失主动思考的意愿。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为学生提供支架性话语时可以采用半封闭式的支架性话语。

三、借助关键词式的提问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的确,课堂提问是一门大学问,因为课堂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一个精妙的问题极有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认真思考。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想让学生循着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主动积极地去阅读语言信息、理解语言现象、解决语言问题,笔者认为借助关键词来进行课堂提问是不错的一个点子。借助关键词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需要做好几步:

1.关键词的确定

教师在深刻理解教材后,须再理清思路,选择关键词,找准文章的切入点,然后设计课堂问题。在选择并确定关键词的时候应注意几个方面:⑴关键词能提示阅读材料的大致内容及方向。⑵关键词可以直接抒发人物情感的词。⑶揭示行文重点所在的词亦是关键词。

2.关键词的提问

第一,提问关键词,突出主题。仁爱版九年级上册Unit2 Topic1 Section C中,我设计了以下问题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对于噪音污染的阐述:①What kind of pollution is it about? ②What are the bad effects caused by them? ③In our classroom, what are the source of pollution?在实施这一环节时,首先要求学生独自阅读课文,在学生对问题作出回应后,加以必要的引导,如问题③,有的学生回答:The source of pollution in our classroom is noise, 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问How many kinds of noise pollution in our class? How to solve them? 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学生获得了一种探索式和主动的认知体验。

第二,提问关键词,加强连贯。以问题为主线驱动课堂教学,关注问题之间的关联程度,帮助学生把握关键点,突破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第三,提问关键词,加大生成。在实施预设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追问其他与对话相关的问题,只要追问的问题合乎情景,或者灵活机智地变换问题的内容与形式,使提问充分发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的作用,从而使课堂学习更出彩,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更为扎实。在讲授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8 Topic 1 Section D 时,我设计的课堂问题是:What does the word “clothes” remind you of? 当学生说出自己想到的事物或事件时,我进行了适度追问。例如,当学生回答“fashion show”时,我追问: Do you often watch a fashion show or take part in the fashion show? 当学生回答“buy some beautiful clothes”时,我继续追问:Do you often buy the clothes in shops or on the Internet?/ Will you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yle, the design or the materials?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different kinds of clothes? 学生通过丰富思考回答内容,形成了一些较为独特的观点,从而达到了完整输出、打开思路、层层深入的效果。最重要的是,我预计到学生会想到buy some clothes,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对衣服进行了猜测、拓展,为学习文中的“You are what you wear.”做好了铺垫,扩大了新知的生成。

四、防“马太效应”式的提问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中同样存在着“马太效应”,某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提问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相对于优生的“权威地位”,“沉默的大多数”中虽也有不乏期待者,但教师的视而不见、置之不理或少给机会无疑是“雪上加霜”,意味着他们距离你的课堂越来越远,长久势必会造成两极分化、恶性循环。源于此,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提问上,教师有必要提防“马太效应”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在设计问题之前,要先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本课的特点,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所提问题的角度、深度、坡度和广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具体做法有两点:

1.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现有水平为基础,创设“最近发展区”

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已经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借助他人帮助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区域。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从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快速回答问题的习惯。在一般情况下,难度不大的问题一人回答不上,让下一个做答;下一个学生回答后,第一个重答,抓紧分分秒秒,让学生反复训练。保持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发挥课堂提问的优势,培养学生流利的口语能力,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知识来积极思考,最终输出语言。

⒉多层次设计问题,关注“最佳目标生”

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易度的问题。简单的问题,请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这样既能让这些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中等、偏难的问题请中层生回答,可以更好地进行“开其意”“达其辞”;拔高性的问题,可以先提问好的学生,再让其他学生领会、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密度,要从大多数学生实际出发,要使大多数学生得到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备问状态,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效防止两极分化。

五、结束语

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只有积极思维,才有研究问题的内部动力,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习成绩。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提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我们有多媒体,但关键的还是单媒体,主要的是语言能力。只有每个教师都能在以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注重话语质量,从课堂着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释放学生潜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质疑能力,才能使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胡庆芳 “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年第6期

张爱燕 “对英语课堂提问中‘马太效应’的反思”,《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6期

屠艳宁 “依托关键词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中小学外语教学》2012年第2期

周蓉 “‘设问有方’才能‘教之有效’”,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年第6期

孙红涛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调查与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专刊

曾慧芳 “让教师课堂话语功能走向有效---- 一堂小学英语课的观察报告”,《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2期

梁昌辉 “例谈语文课堂语言的另一种视角:基于学生成长”,《师道》2010年第4A期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话语语言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语言是刀
让学生感受英语课堂之美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