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发展定位及对策

2018-03-04 00:20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18年4期
关键词:双创数字智能

未来五年信息化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创新呈现群集交叉融合、多点协同跃升特征

当前,信息技术创新呈现颠覆性、爆发式突破,深刻改变了传统技术架构,成为引领各领域创新的重要支撑。

一方面,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使得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潜能呈裂变式爆发和扩散,引发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呈现多点协同跃升的新趋势。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脑机接口等技术发展不同于过去单兵作战、自我迭代的演进升级规律,技术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融合性和体系化日益凸显。云计算、大数据、集成电路等技术快速迭代创新和融合发展,使得以计算+算法+数据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成为通用目的性技术,推动生物识别、区块链、无人机、机器人、VR/AR、3D打印、人机交互等多种泛ICT技术日趋成熟,形成人机互融、云脑一体、数字与现实孪生映射的新图景。人类活动所需要的传统意义上的时空因感知、联接、数据和计算技术的发展被不断压缩、虚拟化,带动人类社会步入大智移云联万物的智慧化数字化新时代。

数字经济成为驱动经济社会转型变革的主导力量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经济社会活动呈现泛互联网化、数字化特征,全球步入以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数字经济打破了传统的产权归属和资源配置方式,推动协同生产和个性消费深入发展。数字技术应用和新模式、新业态的出现,推动企业组织架构从科层制、管控型组织,向适应互联网的自组织单元、创业孵化平台转变。

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决策咨询、征信评估等新型业务迅速兴起,基于社交平台的一体化、整合性创新服务大量涌现。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集众智、汇众力,逐步推动劳动者脑力劳动的解放,营造出合作、兼容、互补、共生的创新创业生态。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渗透力、影响力重塑经济形态,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

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建立多元参与、协同高效的治理新模式

未来,信息技术将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深度融合,推动治理机制协同高效、治理主体多元交互、治理模式科学精准。通过建设各类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最大程度整合共享信息资源,再造业务流程,构建起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政府单一主体治理结构将逐步向政府、社会、民众多元参与的治理格局进阶,政府治理的民主化水平将得到质的提升。

网络空间安全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的新阵地

突飞猛进的互联网技术,在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同时,全球性、大规模、强破坏力的网络安全事件频发,带来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在网络时代,网络安全已不再是单点受侵的局部问题,而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问题。网络空间已上升至捍卫国家主权的战略高度。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人民安全。目前,我国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发展滞后,网络安全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维护网络空间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进信息化的重点方向

数字经济是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应用产生的各类经济活动,是伴随信息技术革命而形成的一种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高度融合的过程,是发挥信息化支撑引领作用的重要途径。我国要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进信息化的重点工作,以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转换,促进就业,增进民众福祉。

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打造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自主自强的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信息化和数字经济发展,要加快推进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一是强化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超前布局,围绕数据、算法和计算能力三大核心要素,推动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大数据、开源等关键技术融合创新,参与和引领国际人工智能相关标准的制定。加强未来网络、量子计算、卫星通信、车联网等新技术基础研发和前沿布局。大力推进5G技术产品研发。建立国家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

二是加快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结合智能制造、工业强基、“核高基”等专项,支持高端存储设备、新型传感器、新型显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高端服务器、关键网络设备、安全防护产品等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加快工业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工业软件与工业大数据、智能装备的集成应用。

三是加大力度支持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面向重大行业领域应用和信息安全保障需求,组织开展国产信息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试点示范,推进关键产品技术规模化应用。

建设互联网“双创”平台,培育发展新动能

开放式“双创”平台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推动创新要素加速向多业务、全链条、全周期渗透,深刻改变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拓展数字经济发展空间。

1.支持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双创”平台

引导大型制造企业建设开放的“双创”平台,推动制造企业内部和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要素在线汇聚、开放和共享,创新企业研发创新、生产方式和组织管理模式,推动研发设计能力、制造能力、孵化能力在线发布、协同和交易。引导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构建面向全社会的“双创”平台,在线汇聚专业咨询、人才培训、检验检测、质量认证、企业征信、投融资等社会化服务资源,打造资源富集、协同高效、共享开放的“双创”生态。

2.以深化“双创”平台落地推广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支持大企业“双创”平台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聚集区落地,为园区内企业提供集技术、人才、管理、市场、融资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通过财税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中小企业使用“双创”平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建设制造业“双创”平台示范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各具特色的支持政策,打造制造业大企业“双创”平台为核心、辐射带动中小微企业成长的发展格局。

3.完善“双创”公共服务体系

开展大企业“双创”平台标准化建设,构建“双创”发展水平评估体系,开展大企业“双创”平台监测统计,研制发布数据地图。依托相关联盟组织,推动大企业“双创”领域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应用推广、人才培养等。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构建制造新体系

智能制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智能制造本质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是推进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与制造业的紧密融合,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工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力量。要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浪潮和信息化发展趋势,探索智能制造生产方式,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制造体系。

1.发展智能装备和产品

突破先进感知与测量、高精度运动控制、高可靠智能控制、建模与仿真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推动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系统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

2.推动重点产业智能化转型

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和智能装备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营销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集成应用,加快机械、船舶、汽车、纺织、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推动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先进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的全面部署和优化升级。

3.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是构建产业生态的战略制高点。要搭建工业互联网国家级平台,汇聚制造业大数据资源,支撑制造业大数据处理,承载制造业大数据应用。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整体网络架构顶层设计、研发试验、标准制定和试点示范。加强平台生态建设,打造面向工业云的开放接口、开发工具、开发环境、开放数据、开源社区等技术、产品、系统和平台。

4.点线结合培育融合发展新模式

采取点面结合体系化推进的方式,以重点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以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和各具特色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为依托,打通研发-产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总结推广一批有效经验和发展模式,加快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服务等模式变革。搭建制造业分享经济平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资源要素,推动闲置生产装备、生产能力、行业系统解决方案等的在线交易、供需高效对接。

5.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面向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需求,培育一批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龙头企业,在精益研发、管控衔接、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协同等领域形成一批行业优秀解决方案。

创新发展数字服务,增进民生福祉

数字服务是数字经济改善民生、造福人民的重要手段。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和深度应用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生活信息和服务,丰富多彩的在线数字服务蓬勃兴起,成为变革生活方式、便民惠民的重要方式。

1.加快传统服务业网络化进程

支持交通、旅游、商贸等传统服务业运用互联网平台创新服务模式,推动线上线下相融合,发展网络约车、分享出行、智慧旅游、电子商务等智慧服务。

2.引导互联网金融、数字内容等数字服务健康发展

推动金融云、信用云建设,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发展网络金融、网络股权众筹、互联网信贷等新金融产品。发展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服务、智能应用、虚拟现实等在线运营服务。创新发展数字音乐、网络出版、在线游戏、手机内容等数字内容服务,注重基于网络平台的数字精品创作、传播和交流,提升我国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话语权。

3.推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民生服务应用创新

建设在线教育与远程教育平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向全社会提供服务。探索基于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的差异化教学、智能化辅导、个性化学习、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

建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深化智能传感、高精度定位、数据分析等技术应用,推动养老、医疗和护理资源整合协同,创新发展在线问诊、慢性病管理、个性化健康管理、生活照护、养老机构信息化服务等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构建统一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实现扶贫对象的信息采集、动态管理和精准识别,推动建立结对帮扶、精准带贫机制。

五点建议

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完善数字治理新体系。

数字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经济治理新问题,需要妥善处理鼓励创新与加强监管的关系。对于数字经济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需要视情况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监管方式,既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新经济快速成长,又要进行审慎有效监管,防范可能引发的风险。

1.做好“减法”

进一步简政放权,重点清理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审批事项,强化“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制度,进一步推动移动通信业务转售和宽带接入市场开放,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准入限制,逐步消除新技术、新业务进入传统领域的壁垒。

2.做好“加法”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守好用户权益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红线”,加强对信息通信、互联网等市场竞争秩序监管,加强对互联网平台企业、初创型小微企业的随机抽查,加强对数据资源采集、传输、管理、存储、开放、利用等的规范管理和可信身份验证认证及授权控制。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激发数字经济市场活力。

数字经济是一个全新的经济形态,涉及到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产业发展和生态构建,涉及到资源配置、生产方式和组织管理变革,涉及到整个生产体系中产品、装备、制造、管理、服务革新,导致诸多领域存在不确定性,影响了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发性,需要政府以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参与数字经济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培育,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财政资金渠道,统筹现有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重点支持下一代通信、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二是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继续实施软件增值税优惠政策,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三是适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新需求,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融资工具,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对数字经济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打造以软件人才为核心的数字人才队伍。

数字产业竞争的本质是数字人才的竞争,在“软件定义”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软件人才成为数字人才队伍的核心力量。围绕数字经济急需短缺人才,亟需以重大人才工程为牵引,统筹推进各类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数字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等环节有机衔接,完善以软件人才为核心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一是组织实施软件人才工程,将软件教学纳入基础教育,深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软件教学改革,支持软件企业(含软件产业园)与高校或职业学校联合建设教学型基础技能实训设施、岗位专业技能实训基地、开放性公共技能实训基地,构建涵盖技术型、管理型、复合型软件人才的教育培养体系。

二是支持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等开展数字素养培养,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开展农村数字素养知识宣讲和信息化人才下乡活动,提升全民数字素养。

三是精准实施人才引进政策,开辟专门渠道,完善配套服务,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特别是行业领军人才回国(来华)从事数字经济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商业活动。

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构筑国际数字竞争新优势

数据已成为与能源、材料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不断强化数字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权是国际社会的共同选择,发展数字经济是世界各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临的共同课题。只有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与其他国家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

一是围绕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扩大数字经济合作范围和领域,推动双方在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二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鼓励支持龙头企业构建互联网“双创”平台,为互联网时代的各国青年打造创业空间、创业工厂。

三是围绕智能制造装备发展、智能工厂示范应用、工业软硬件创新应用等议题,加强与美国、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在政策交流、技术合作、标准推广、人才培训等领域的对话交流与合作。

四是深度参与互联网治理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建立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机制。

加强网络空间安全保障,积极应对数字经济时代新挑战。

各行业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日益加快,带来了感知无所不在、连接无所不在、数据无所不在,新技术、新业务引发的安全威胁更加复杂隐蔽,网络空间安全形势更趋严峻。为积极应对数字经济时代安全新挑战,需要从法律规范、管理制度、技术产业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网络空间安全防控能力。

一是依照《网络安全法》,加快制定完善相关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行业规范,推动网络基础设施保护等领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出台,加强对数据资源采集、传输、管理、存储、开放、利用等的规范管理,建立完备的网络安全制度规范体系。

二是围绕提升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监测、态势感知、应急处置、追踪溯源等能力,建立全国一体、统分结合、功能齐全、上下联动的网络监管平台,开展重点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及相关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完善网络安全检查评测和信息共享机制。

三是加快推进安全可靠信息技术产品创新研发、应用和推广,推动访问控制、漏洞挖掘修补、追踪溯源等核心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强化5G、SDN、区块链等新技术领域的安全风险应对。

猜你喜欢
双创数字智能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答数字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