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2018-03-04 01:26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古袍中学周海明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22期
关键词:预设情境思维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古袍中学 周海明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既能给老师带来无尽的教学趣味,也能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快乐,以及思维的提高。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成为师生通过交流、对话共同发现与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该如何进行有效提问,真正问出实效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去学习,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执着地探索挖掘,尤其是在数学这一学科。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并体会知识源于生活亦用于生活。情境不仅是导入,还是相关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老师设置的问题情境若是能适合学生自身特点和学情,特别是能引起学生想学的兴趣,吸引住了学生的目光和思维,那么,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就会提高,课堂氛围必然也会轻松和谐,一节数学课也就基本上成功了大半。因此,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问题情境能使数学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

课堂提问必须明确提问的意思,提问用词要准确流畅,特别是数学这一严谨的科目,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否则会误导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可涵盖太多的信息量,要突出重点。例如,在讲解“如何画平行四边形”这一问题时,可以设计提问(1)平行四边形有哪几种识别方法?老师可以从边、角、对角线三方面加以提问,并进一步提问(2)利用一些木条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木框,你认为应该怎么做才比较迅速并说明理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两个问题之后,再提出问题(2)是否可以看成问题(1)的一种特例的应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这一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全面掌握,又能把它们应用于实际生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的,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课堂提问要有思考性

具有思考性是所提问问题的价值所在,这就要求老师要在知识的重难点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重难点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效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重建已有知识和加深所学的新知识。具有思考性的提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进一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以,老师设计的数学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思考性、渐进性,既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要使学生能通过努力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讨论解决中来。

四、课堂提问要有生成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提问是可以提前预设的,上课时给学生分析难题常能百发百中,但也有许多问题是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因此老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还要会听,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往往是在学生的回答中产生的。在这里,所强调的问题的生成性,并不等于说老师不要提前预设问题,而是强调更多更好的问题预设。在备课时老师应该预设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预计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生成的问题。我们要研究的是如何预设得不留痕迹, 如何在老师的预设下,学生仍能感到自己的主动创造更多。优秀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生成问题的过程。

五、课堂提问要有发散性

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目的的设计发散式的问题,可以增强思维的发散与知识的交叉,增加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提问就是思维的出发点与问题之间呈多点、多方向联接,由一点向多点、多面扩散。一题多解、题目引申推广等都属于这一类型。从一题多解、变式训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向思维,把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教学中,利用原有的问题进行变式、扩展,围绕问题层层深入、剖析,不仅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对于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开阔学生的视野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课堂提问要有思考时间

回答问题,总是需要思考,因此,老师在课堂提问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例如,在“平行线”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1)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你们认为这句话里哪个词最重要?学生回答在“同一平面内”之后老师继续追问:回答得不错。为什么呢?你能给我们举个反例吗?在这过程中,必须给学生思考回答的时间,不能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得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能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达到充分理解和掌握概念的目的,回答也更加完善,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全面。

七、课堂提问要有评价性

无论什么样的课堂,评价几乎成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在评价时应带着浓浓的情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

“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老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通过有效提问的实践,真正优化课堂教学,做到厚积薄发,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预设情境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