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合唱在儿童歌唱教学中的探索

2018-03-04 01:26北京市通州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曹雅玉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22期
关键词:音准声部歌唱

北京市通州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曹雅玉

一、背景

2003年以来,在北京市教委的重视与支持下,北京市校外系统开始举办了“北京是校外学生艺术节”,以后每隔两年一届,迄今为止已经连续组织了七届。在合唱项目的比赛中,出现了“大合唱与小合唱”两个组别:大合唱人数一般在36-60人,小合唱人数在8-16人。但根据十多年来的比赛发展看,“大合唱”在北京市少年宫系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少年宫,而“小合唱”在每一届的比赛中都要有近三十只队伍参加,主要原因是校外系统生源流动性大,每学期人员不固定所造成的。参加校外艺术节,声乐教师们就将独唱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排成小合唱,而且很多都是边唱边表演。

二、小合唱的含义

所谓小合唱,就是曲目较小,人数在8-16人,多以表演唱为主,声部较少的合唱。对于校外教师和学生而言,小合唱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没有现成的大纲、教材和可借鉴的教法,我就开始对小合唱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

三、小合唱的教学方法

(一)长期有效的社团活动

小合唱作为校外兴趣小组的一种活动形式,列入社团进行训练,在活动中制定专门的活动计划,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要求及各项章程制度。我选择三年级以上且能按时来参加排练的学生,同时面向全区招收三年级以上有一定演唱基础、音准能力较强的学生,采用每周集体排练的方式进行活动。每次训练时间两课时,场地安排在声乐教室;活动包括合唱声音统一训练,音准训练,以及简单二、三声部歌曲演唱,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演唱曲目的体裁、风格力求多样化;歌唱与舞台表演相结合,注重作品表现的整体效果;每学期末以舞台表演的方式进行汇报。

(二)互补相溶的演唱方法

合唱队员的声音能力是要建立在独唱训练的基础之上的。教学中,将两种演唱的训练相溶,使之形成很好的互补。独唱训练是个性的训练,而合唱更注重声音的共性。学独唱的孩子,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考虑既要让他能唱独唱,又能唱合唱。独唱时,声音有真声、明亮,但用嗓要适当,不能真声过多,用劲过大;合唱时声音控制要融入团体,既改善了独唱时易出现的用嗓多、真声多的问题,又解决了合唱时失音色、声音虚的难题,在训练小合唱时师生自然会得心应手。

(三)行之有效地教学活动

1.强化欣赏,培养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从兴趣入手,以合唱与独唱相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欣赏同一首歌,体会合唱巨大的感染力与丰富的表现力;也可以根据合唱发展的脉络介绍优秀的中外合唱作品,多进行观摩与欣赏,培养学生的听觉,体会和声的美感及合唱的魅力。

2.根据学情,渐进训练

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先从两个声部的节奏训练开始,过渡到四小节简单的和声训练;再从简单的轮唱逐渐渗透到两个声部演唱。在歌唱的方法上,先唱谱子,注意让学生轻声唱,并学着倾听其他声部,追求和谐与融合的音响效果。待音准、节奏、气口都准确了,再填进歌词。此外,在实践中反复摸索,改编创作了一些简单有趣的片断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演唱合唱作品的能力。

3.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在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分组唱各自的不同声部。对于校外小合唱社团成员,可让他们

分别在自己的小组里演唱不同的声部,逐渐训练声音的融合,不断扩大同一个小组内演唱不同声部的人数,直至全体成员打乱位置让声部完全和谐,让个体的声音融入集体的音乐海洋中。声音的融合是合唱的特点,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体会、寻找和谐。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举例反复琢磨、反复实践,获取正确的发声方法,达到声音的融合。

4.寓教于乐,巧妙教学

(1)根据合唱歌曲,巧妙设计教学环节。(2)根据学生演唱能力,适当进行“合唱教学的加减法”。(3)角色化的合唱学习。

(四)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要想完成一首高质量的合唱作品,只追求声音的表现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合唱曲的特点运用和声能力、面部表情、形体动作、舞台调度、服装造型、打击乐器、舞台道具等手段来表现音乐作品,这不仅能够丰富小型合唱的表演内容,而且大大提高了音乐的表现力,给合唱曲注入新的活力。

四、实践后的思考

1.声音训练方面

声乐个别课的教学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歌唱中的问题,而小型合唱排练由于人数多,学生参差不齐,增加了教学难度。这就要求教师有更敏锐地判断力和更有效地方法。今后我应注意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进行集体课教学时,教学语言必须精炼、准确并富有条理,在声音训练上,要改变独唱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努力寻找“合唱”的声音理念,应根据作品的风格来选择歌唱的声音与方法。要指导学生通过歌唱技术的调整去寻求适合作品需要的声音,这也是歌唱中非常需要的一种能力。

2.和声训练方面

教学由单声部歌曲变为多声部歌曲,对教师的听觉与训练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课时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教学中必须对音准、节奏、声音控制、声部见得协调配合、音乐的处理等,进行严格的训练。

3.曲目选择方面

曲目在选择时必须注意多样化,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要逐渐探索建立一套社团活动的教学计划。歌曲选用应兼收并蓄,病风不同流派的作品都应涉猎;应适当的选用一些外文歌曲,特别是英文歌曲,使学生的演唱逐步与世界接轨;应适时地增加或改编新作品,使歌曲充满时代气息。

4.自身提高方面

通过多年教学,我深感“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的道理,因此我要不断充实自身各方面大的知识与技能,包括:发声技巧、合唱指挥排练、作曲改编等等,努力参加各种培训,提高合唱排练能力。

作为校外儿童声乐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要想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小合唱队伍任重而道远,我也知道自己承担着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与能力的重任,面对这些挑战,我不会退缩,我会迎难而上,我热爱儿童声乐教育这份事业,将不断探索教学的新形势、新方法,努力提高儿童声乐教学的质量,为儿童声乐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音准声部歌唱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歌唱十月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