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学生计算错误多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2018-03-04 01:26四川省简阳市石桥镇石堰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22期
关键词:计算错误正确率审题

四川省简阳市石桥镇石堰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王 英

在批改小学段学生数学作业及答卷时,老师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在计算方面因失误而造成丢分现象,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不高。因而,必须重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一、小学高段学生计算错误多的主要原因及表现

(一)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高

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教学贯穿于六年的数学教学全过程,周期长,呈现形式单一,它又不同于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可操作性与实践性强,显得较为枯燥与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学生对计算失去耐心与细致,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一旦经教师指出,当场改正了事。往往表现为:次次有错,次次改正,始终不能确保每次计算都全部正确。

(二)学习品质不高,依耐性强

随着年级的升高,计算数字增大,计算量增加,学生就会表现为“懒于”计算。一些学生对于较复杂的计算随意写个答案了事、只列出式子不去计算结果或一味依赖计算器计算。另外,一些学生在计算时往往还会出现看错运算符号,如将加号看成乘号、除号看成减号,从题中将数字“搬”下来写错等都是学生紧张、恐惧的表现。

(三)基本计算能力不强,导致计算速度太慢、错误频发

一是口算能力不强。学生对于一些常用数的运算掌握得不牢,导致计算速度慢。二是一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不熟练。三是不能熟练记住常用的一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如1/8=0.125、5/8=0.625等。四是对一些计算规律不熟悉。25×25=625、58×11=638、1/2+1/3=5/6等。五是学生对一些速算的方法掌握得不多,计算方法单一。六是个别学生的乘法口诀、20以内的加减法不熟练。

(四)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计算失误

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计算失误主要表现在:一是数字书写不规范。如将“4”写成“9”、将“5”写成“3”、将“0”写成“6”将“7”写成“1”等几种情况。二是忘加进上来的数或减法退位时仍看成原来的的数。如学生在计算367+143时往往会算成500,760-580时算成280等。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在计算时,没有正确书写进位数和退位点未打,造成漏加或漏减。三是用竖式计算时,数位对位不正确。如学生在用竖式计算432×208时,第一步432乘8得3456,再用432乘百位上的2得864,将864的末位上的数字4与第一步的积的5对齐了,造成计算错误。四是学生在草稿纸上计算时书写潦草、凌乱,在计算时找不到每一步的结果,或者是在结果誊写出错,继而导致计算错误。

(五)学生对运算法则、运算顺序弄错

如将2.5×0.1÷2.5×0.1计算成0.25÷0.25=1等。

(六)学生没有养成验算和检查的习惯

学生在计算后往往都不会主动进行检查与验算,也是造成计算失误较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针对以上导致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的原因,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正确率呢?

二、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策略

(一)加强思想教育,克服计算的恐惧心理

首先应针对学生计算错误进行仔细分析,帮助学生找到计算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解决计算中遇到的困难。其次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对计算时应付、书写不规范、潦草的学生要给与指出与纠正,采取一定的警示,避免同类错误的再次发生。第三,对于个别学生的算理、算法都还未掌握的要给与辅导,让这部分学生尽快跟上学习的进度,不能放任不管,否则会对以后进一步学习留下“死角”,产生计算的恐惧心理,造成抵触情绪。

(二)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1.计算课的新课教学前,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价值,培养学生计算兴趣。创设情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除了解决情境中的计算问题,还要通过计算,形成计算技能。

2.开展计算技能比赛,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计算教学不同于其他知识的教学,显得较为枯燥乏味。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计算又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让师生都觉得计算教学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就尤为重要。

3.掌握一些计算技巧,运用一些计算规律,让计算简单、有趣

小学教材中的运算定律、基本性质、运算规律是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教学中我们务必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并能结合式子中数字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自觉地进行简算。

(三)加强口算训练,提高运算的速度及正确性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尤其是基本的口算要达到熟练的程度。

(四)重视计算习惯的培养

计算的习惯主要包括认真审题的习惯、书写的习惯、耐心演算习惯、细心检查验算的习惯等。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正确性的重要保证。

1.审题习惯

应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认真审题包括: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字和运算符号,弄清运算顺序等。尽量避免抄错数字、符号。切忌在未弄明白运算顺序的情况下就盲目地计算造成“得不偿失”。

2.书写习惯

在计算过程中,要求书写整齐清洁,格式符合要求, 方法合理、灵活,尤其是开始计算的前几步千万不要出错,否则会前功尽弃。

3.耐心演算的习惯

一旦在计算中遇到数字较大,计算难度加大时,首先不能心浮急躁,耐心计算好每一步。最好是在书写答案前反复检查好每一步是否都计算正确。另外计算时的草稿一定要书写整齐,便于查对。

4.细心检查及验算的习惯

大部分学生的检查都是被动的。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检查的重要性,使检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检查的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代入法等。其中用估算的方法来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是验算方法中最简捷的一种。

总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每个教师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抓起,认真分析造成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的原因,对症下药,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学生计算正确率一定会大幅度地提高。

猜你喜欢
计算错误正确率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规避计算错误 提升数学素养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生意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