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教学设计

2018-03-04 01:26辽宁省抚顺德才高级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22期
关键词:首词李清照赏析

辽宁省抚顺德才高级中学 崔 悦

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以宋词为主,《醉花阴》含蓄的述说闺中女子的寂寞哀愁,是李清照前期词作的代表,教学应指导学生在理解了词的内容后,教会学生鉴赏词的方法。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词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1.知人论世读诗词:选李清照前期的几首词品读感受,探究时代与人的经历与情感在词作中的反映。

2.解读意象谈人情:参照李清照词中的 “薄雾”“浓云”“玉枕”“纱橱”“黄花” “酒”等多个意象。

3.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难点及重点:

重点:体会词的意境美。

难点: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资源利用

1.课前搜集有关李清照的介绍和她的词作。

2.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与分析

一、师生对话导入

师: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大家知道郭老这副对联写的是谁吗?

生:李清照。

师:从哪里看出写的是李清照。

生1 :“文采有后主遗风”指她文风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风格;《漱玉集》是她的词集。

生2: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指李清照故乡在山东济南;《金石录》是她和丈夫赵明诚以毕生心血而成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

师:沈谦《古今词话》里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是说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来学习《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

二、品读鉴赏《醉花阴》

一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请两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点评,比较朗读的效果。

二读:整体感知,读出感情。

1.教师示范背诵,学生整体感知,展示交流:说说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

明确:感情基调:“愁”——相思、孤寂。

2.用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回答。

(1)词人为何而愁?

明确:思夫。

谁能说说李清照的生平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补充。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补充的内容。

(2)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表现愁呢?请再找出一些写“愁”的诗句,并总结出写愁的方法。

愁有长度,李白在《秋浦歌》中说: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愁有长度、宽度、深度,李煜在《虞美人》中云: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还有重量,李清照在《武陵春》中云: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有数量,杜甫《曲江二首》之一中云: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愁有数量和深度,秦观在《千秋岁》中云: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

愁有面积,贺铸在《青玉案》中云: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些写愁的名句共同特点是运用了夸张、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了。

(3)李清照是如何写她的愁的呢?哪些字能体现出来?

明确:李清照写愁是从时间的长度上着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灾。“永昼”“半夜”“又”。李清照的愁思从白天到晚上,甚至更长,佳节又重阳,“又”字说明不止一个重阳节。

三读:咀嚼品味,引导学生抓住意象,体味感情,探究艺术效果。

学生小声轻读,感受在诗中看到的事物:薄雾、浓云、玉枕、纱厨、酒、黄花等。

明确:“薄雾”“浓云”,意象暗淡、凝重。词人借景渲染孤寂郁闷的愁情。玉枕纱厨,难御风寒。以酒消愁,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她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不能与君共赏,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这里寄情于景,盛满衣袖的哪里是菊香啊,正是满怀的相思寂寥!

三、合作探究:鉴赏这首词

诗歌是凝炼的艺术。不仅从宏观上要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还要从微观上深入肌理,有时通过一个句子可以把握全篇,甚至一个字的解读,一首诗歌境界全出。请同学们赏析这首词的句子。

明确: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

四、拓展延伸(用多媒体展示)

读李清照《一剪梅》,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全词的主旨句。

2.起首七字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3.结尾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试作简要赏析。

五、小结

李清照用清丽的语言,抒发了她对丈夫浓浓的思念,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忧愁而美丽的画面。思念是如此凄苦,思念又是如此美丽。而这种愁情,穿越时空,引起每一个人内心的共鸣。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预习《声声慢》。

教学反思

1.选准诗歌的切入点。这节课内容围绕词眼“愁”而展开,问题设计也与之有关,以“愁”贯串教学环节。

2.采用朗读和鉴赏相结合的方法。重视诵读古诗词的作用。本节课设计多次朗读,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诵读中由浅入深地感知诗歌,品味诗歌的意蕴。教师的示范背诵,每篇古诗文都要反复朗读,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达到熟读成诵。这样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

教会学生赏析的方法。新课标强调诗词学习要“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了赏析环节。这首词的思想感情不难把握,又设计了总结赏析的一般方法,以鉴赏练习巩固方法。

3.相信学生的鉴赏能力。因为大多数选择的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和“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两句也是这首词的经典诗句,所以应相信学生的鉴赏能力,放手让学生完成。

猜你喜欢
首词李清照赏析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神回复
点绛唇
如梦令
宋高宗的眼力
喝醉的李清照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我记得,我记得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