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赖到大诗人

2018-03-04 19:21邹金灿
小品文选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韦应物不容玄宗

邹金灿

唐朝诗人韦应物,曾经是一个成色十足的不良少年,后来成功转型为一位正直善良的诗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宋人常说的“变化气质”四字,完全可以安放在韦应物身上。

韦应物出身于关中的世家大族,他的曾祖父韦待价做过武则天朝的宰相,至于他本人,则在少年时就成了唐玄宗的近身侍卫,这自然不是一般人家能谋得到的差事。那段时间的他,有着怎样的人生表现呢?

多年以后,韦应物寫下《逢杨开府》一诗,述及那段经历:“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抚惸嫠。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坐客何由识,唯有故人知。”

诗中的“武皇帝”就是唐玄宗。玄宗屡次为自己加尊号,诸如“开元神武皇帝”、“开元圣文神武皇帝”之类的,都带有“神武”二字。从韦应物的这番自述可以看到,当时他完全是一个横行霸道的恶少:游手好闲,酗酒打猎,聚众赌博,结交亡命之徒,调戏妇女……即便如此,有司还不敢拿他治罪。

这样一个无赖,后来居然成了一个“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至焚香扫地而坐”(《国史补》)的人,其诗写得闲淡有深趣,深刻影响后世许多诗人。看着这个转变,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话说回来,这个唐玄宗身边的少年侍卫,并不掌握实权,气焰就已经如此嚣张,我们不妨想象一下,那些深受玄宗宠信的红人———譬如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该是何等的飞扬跋扈?风气如此,安史之乱的发生就不奇怪了。

那场大动乱改变了大唐的国运,韦应物的命运也随着出现了重大的变化。“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简短两句里面含有多少辛酸,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这可能还只是委婉的说法,因为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玄宗就失势了,韦应物被人欺负这种情况,不会晚到玄宗死后才出现。

后人点评《逢杨开府》一诗,认为韦应物写的那些丑事,并不是他自己做的,而是指当时所目见的景象。这种曲为先贤维护的说法,其实很无聊,甚至很低端。韦应物的一生行事,已经证明这是一个高洁之士,他在诗中自曝那些往事,非但无损其品格,更能说明他胸怀磊落,并不避讳自己不堪的过去。

只有磊落之人,才能变化气质。韦应物后来折节读书,逐渐受人赏识,出任一些官职。“非才果不容,出守抚惸嫠。”(惸音qióng,无兄弟之人。嫠音lí,无丈夫之人)这两句是说:自己并非有才能之人,所以不容于中央,出守地方。这是微辞,韦应物很可能是被同僚排挤出京的。

这首《寄李儋元锡》,作于韦应物的滁州刺史任上,“世事茫茫难自料”指的是朱泚在长安叛乱称帝的事。政局动荡、民生艰难、自身多病,此刻的诗人,心中有很深的感喟。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多病之人思念故土,然而那边正处于动乱之中;看到自己管辖的地方有流离失所的人,这位国家公职人员觉得愧对自己的工资。

方回说:“朱文公盛称此诗五六好,以唐人仕宦多夸美州宅风土,此独谓身多疾病、邑有流亡,贤矣。”韦应物这两句诗,无疑是仁者之言,也让人看见他身上那种“反求诸己”的品格。这些特质,与《逢杨开府》一诗所展现出的率真之气,可谓相映成趣。

选自《幸福·悦读》endprint

猜你喜欢
韦应物不容玄宗
狡黠
夕次盱眙县
多姿多彩的树木
我们的搞怪实力,真的不容小觑
来华景教徒与怛逻斯冲突之形成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析论
皇上面子也不给
听不见的真相
滁州西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