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研究进展及展望

2018-03-04 21:51郭伟
新媒体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结构性改革出版业供给侧

郭伟

摘 要 梳理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意义、目标、路径的研究进展,从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与需求双侧互动、新技术与新媒体、知识精准服务角度综述理论研究成果,重点关注高校学术期刊供给侧改革研究情况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版业;高校学术期刊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3-0044-03

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召开,自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当仁不让的热词,被各界广泛关注,研究成果也呈连年上升趋势,但讨论、研究的重点多在工业、经济领域,虽然涉及广播、电视媒体的研究也不少[1],但关注出版业的不多,而专注于高校学术期刊供给侧改革的研究寥寥无几、实践成果更是严重不足(仅见有关江南大学所属科技期刊的报道[2])。由此可见,对于高校学术期刊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停留在概念层面,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1 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进展

1.1 背景、意义及必要性

出版业供给侧改革已迫在眉睫[3],从供给严重不足转变到消费疲软是出版业同样要面对的问

题[4],一般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等)投入偏高,高级生产要素(如人才、知识、服务、技术等)投入不足[5]。因此,造成了产能过剩,产品过剩;供给跟不上需求,供需不匹配,在学术期刊领域表现为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较少[6];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运行效率较低;消费能力制约出版能力,产业结构不合理[7]。

1.2 目标、路径

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变化、升级的阅读需求,目标是实现“三高”,即高品位的出版产品、高质量的出版业及高效益的出版业绩。要通过改变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供需求有效对接[4],全方位满足不断升级的读者需求[8];从另一个角度看,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也是出版伦理秩序重建的过程,即出版生产伦理从“激活消费”到“延伸价值”,出版流通伦理从“封闭流通”到“开放流通”,出版消费伦理从“现代性傲慢”到“去中心化”[9]。

1.3 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成果

1)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供给侧改革是传统出版业发展的关键[10]。出版业创新的内涵正在不断扩展[11],既要创新内容、创新技术、创新观念、创新环境、创新架构[7],也要带动整个出版业的转型升级[4],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及移动网络智能设备,创新出版流程和产品形态。

2)供给与需求双侧互动。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供给侧改革不能孤立需求侧[7],需求侧同样面临着内需不足和出口不畅两大困境,要采用有效措施关照需求侧,释放潜在需

求[12]。如学术期刊要解决数字出版需求侧对供给侧的“绑架”与制约,就必须同步进行需求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3],实现互动。

3)新技术与新媒体。技术不断“喷涌”是这个时代的显见性特征,“一大”(大数据)、“二云”(云计算、云服务)、“三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联网)[14]已成为供给侧改革的技术情境,在此情境下,传统的出版生态将被重构,而融媒体发展模式是传统出版的必经之道[15];在众多技术中,大数据[16]、HTML、XML技术[1]、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网络直播等已成为技术维度下的热点问题[17];将数据仓储、文本数据挖掘、语义分析、ORCID识别码等重大技术变化传导至严谨的学术研究中,已引发学界对技术维度的全方位关注[18]。

4)知识精准服务。知识精准服务的时代已经到来,进行供给侧改革必须探索与作者、读者需求精准对接的方式,进行精细化宣传[15],开展个性化服务。已有学者[19]给出了打造知识网红IP、在线视频课程、线上知识问答、资讯订阅定向推送、热门主题圈、在线研讨会直播等6大精准知识服务

模式。

2 我国高校学术期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成果

2.1 认识

学术期刊在供给侧改革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政策文件,研究上也有一定的局限[20]。作为中国特有的学术期刊——高校学术期刊缺少市场意识,存在“供需错配”[21],因此必须找到“痛点”,给出消除“痛点”、深化供给侧改革的突围之路[22];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联通“学术圈”与“社会圈”,以明确的内容供给方向,主动对接国家、社会的需求,发挥学术期刊的“智库”功能[21]。

2.2 目标

将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23],完成“三去一降一补”:建立中国高校学术出版品牌,引领国际学术潮流;推动高端智库成果转化,服务学术发展战略;强化学术出版规范,构建学术评价体系;深化出版结构调整,推动出版服务创新;加强渠道建设创新,构建立体营销体系;提高规划科学水平,增强出版经营能力。

2.3 激发供给动力,创新制度供给

深化学术期刊出版体制改革,实现一定条件下的市场化,支持学术期刊出版单位跨地区、跨行业重组,加快期刊出版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集约化经营,实现组织形式的多样化[6];建立期刊退出机制,淘汰“小而散,缺乏竞争力”的期刊[24];促进要素升级,推进“互联网+期刊”战略。

2.4 實施建议

择机创办英文期刊,特邀专家型学者主持栏目,创办特色栏目和学术专栏,扩大数字化阅读的有效供给[25];制定分类遴选、扶持政策,在已有期刊中发掘现有潜力期刊,以行业或学科或区域期刊为集群遴选试点期刊,加以重点扶持[24]。

3 研究展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供需匹配的新经济结构正在形成,行业、地域、技术三个边界被打破,出版生态已经发生改变,多媒体融合的全媒体出版即将到来。

已有学者[25]对未来学术期刊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判断:出版方式数字化、技术影响显性化、传播效应立体化、运营模式集群化、出版模式开放化、平台功能集成化、内容组织语义化、评议过程透明化、出版伦理规范化和评价功能增强化。其中,技术的影响将越来越大,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或将成为影响学术期刊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未来高校学术期刊供给侧改革研究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高校学术期刊管理体制、管理制度改革;新媒体与传统高校学术期刊的融合方式,新技术在出版中的应用;学术信息的再加工、精准传播路径;全媒体传播下,学术评价与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建设;基于学科、行业的网络传播平台设计与建设。

3.1 基础理论

从出版业、学术期刊、高校学术期刊三个层次开展高校学术期刊供给侧改革的理论研究。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1)出版规律。基于受众、知识生产者、媒介三方关系,总结高校学术期刊出版规律,研究在当前出版生态下传统出版规律的新变化。

2)我国高校学术期刊特色。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学术评价、效益衡量为视角,区别学报类与专业类、科技类与社科类分别研究。

3)案例的可移植性。非高校学术期刊、国外学术期刊、大众出版物成功经验的可移植性。

4)要素的对应关系。明确创新驱动下高校学术期刊供给侧改革要解决的全产业链问题,即确定“三去一降一补”与高校学术期刊的对应关系,以及改革中每个创新点要达到的目标、实现路径等。

5)学术评价与学术期刊评价对高校学术期刊供给侧改革方向的影响。

3.2 实现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局部的调整、改造,而是涉及高校学术期刊全产业链的系统工程,必须对每个环节进行设计、规划。

1)加强顶层设计,提供政策保证。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要从刊号管理、准入退出机制、质量监控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激发供给侧办刊主体的活力,淘汰高校学术期刊中的无效供给及过剰产能,加大有效的、高质量的供给。

2)供给侧与需求侧双翼齐飞,实现供需匹配。研究需求侧的用户需求,提出破解内容同质化严重、个性服务不足问题的方案,提出激发需求侧需求潜能的策略。

3)出版要素的迭代升级策略。包括策划、编辑、排版、印刷、发行创新等多个环节。

4)提出学术评价与学术期刊评价的建议。以去除“核心期刊”“源期刊”“收录期刊”等标签,解除束缚大多数高校学术期刊发展的身份压力。

5)“内容为王”下的知识重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的改变要求传播内容、组织方式做出相应调整,对于刊载“专业性”内容的高校学术期刊来说,进行知识重构更为重要。要开展媒体融合下,适应多元信息推送的知识重构原则、方法、要求等研究。

6)探索技术强刊之路,实现学术期刊与技术的完美融合。提出建立基于个刊自身条件及用户诉求及媒体融合下的学术信息精准推送体系建议,研究大数据、云计算、VR、AR、AI、语义出版、XML等技术在高校学术期刊出版中的科学、合理利用方式。

4 小结

在梳理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的前提下,开展高校学术期刊供给侧改革研究可以丰富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成果。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推动高校学术期刊供给侧改革,提出关注出版技术、新媒体融合及学术期刊发展规律,面向数字化、国际化、网络化、集约化,基于全产业链、全要素的高校学术期刊供给侧改革路径;可以为国家制定高校学术期刊供给侧改革政策提供依据,为管理机构、主管单位、主办单位管理创新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伟伟,李燕,赵文义,等.供给侧视域下的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发展路径[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2):151-155.

[2]朱明,吴锋.浅谈中国科技期刊的供给侧改革:以江南大学所属科技期刊改革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6(12):24-28.

[3]魏玉山.出版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满足不断升级的读者需求[J].编辑学刊,2016(3):6-9.

[4]张文忠.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J].出版与印刷,2016(1):7-8,47.

[5]桑昀.基于要素投入结构升级的图书出版业供给侧改革初探[J].出版发行研究,2017(6):31-33.

[6]周骥,侯海燕.期刊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J].科技与出版,2017(11):24-28.

[7]周书灵.出版产业供给侧改革政策解读及其误区[J].编辑之友,2016(6):14-17.

[8]朱玲,蔡镜.试论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出版业的新发展[J].科技与出版,2018(3):121-124.

[9]何华征,盛德荣.论出版“供给侧改革”的愿景及其进路[J].出版发行研究,2016(5):13-17.

[10]彭宁.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策略[J].出版发行研究,2017(8):31-34.

[11]付江.传统期刊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J].出版参考,2017(1):55-56.

[12]陈效,郭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制度安排[J].中国出版,2018(12):9-13.

[13]赵文义.略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需求侧与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J].出版发行研究,2016(5):17-19.

[14]王资博.我国出版业供给侧改革情境与对策研究[J].中国出版,2017(10):34-38.

[15]朱玲.供给侧改革对互联网背景下出版产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启示[J].中国出版,2017(17):30-32.

[16]徐小立,谢征.用大数据理念推动出版供给改革[J].中国编辑,2018(1):31-34.

[17]焦俊波,崔波.中国出版学研究热点与趋势:以2017年八大出版类CSSCI期刊为基础数据[J].科技与出版,2018(3):57-63.

[18]方卿,王一鸣,李舒格.技术的闸门已开启:2016年海外学术出版技术热点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7(2):15-19.

[19]陈晓峰,云昭洁,万贤贤.媒体融合精准知识服务助推学术期刊供给侧改革[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9):805-809.

[20]杨志辉,尤传豹.学术期刊市场供给改革与创新发展:基于供求关系视角的研究[J].编辑之友,2017(12):29-33,43.

[21]时艳钗,吴江洪.供给侧改革视野下高校学术期刊智库角色建设[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40(3):48-52.

[22]曹建,吴静艳,肖思嘉.大学出版社供给侧改革的“痛点”[J].出版发行研究,2017(6):51-53.

[23]曹建.大学出版供给侧改革六途径[J].宁波大學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40(3):48-52.

[24]吴永华,陈华平,吴益伟,等.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几个瓶颈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编辑学报,2017,29(3):226-229.

[25]初景利,盛怡瑾.科技期刊发展的十大主要态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6):531-540.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7B133)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专项课题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UJS2017-010)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郭 伟,副编审,研究方向为编辑出版、媒体融合、传播学。

猜你喜欢
结构性改革出版业供给侧
曙光初现了,出版业
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法律研究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新闻出版业“十三五”规划调研座谈会在长沙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