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思考

2018-03-04 21:51李文嘉
新媒体研究 2018年23期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融媒体发展现状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在电视新闻领域,以百姓为主角,聚焦平凡事件,表达公众诉求和心声的新闻采写方式,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普遍欢迎。新闻学界把这样的新闻表达方式,称之为电视民生新闻。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电视民生新闻在横向和纵向的激烈竞争之中,走进了一个不得不变,不得不改的发展瓶颈期。特别是近年来,在媒体融合的发展的大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怎么才能讲好民生故事?文章以山西广播电视台地面频道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和改革举措为实例,浅析山西地面频道的电视民生新闻之路。

关键词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现状;融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3-0087-02

1995年,湖南经视一改常规,精心打造的《经视新闻》,成为了各省市地面频道争相效仿的“现象级”新闻栏目。短短几年的时间,以《经视新闻》《南京零距离》等栏目为代表的一批地面频道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全国范围内迅速

“生长”。

在这一时期,作为山西本土的地面新闻频道,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频道、科教频道、经济咨询频道先后推出来了《黄河新闻》《都市110》《直播山西》等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进入2013年,山西广播电视台各地面频道的电视民生新闻相继经历了收视率“滑铁卢”。2017年至今,收视率的下降趋势更加明显。老牌民生新闻《黄河新闻》和收视担当《都市110》的收视率,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均在50%左右。经历了前10年的快速扩张,后10年的激烈“火拼”,2018年,电视民生新闻又该何去何从?

1 电视民生新闻遇到的瓶颈和困惑

1.1 电视民生新闻该说哪些“话”

纵观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20多年,经历了一个“进化演变”的过程。

初级阶段的电视民生新闻,之所以能够一鸣惊人,新鲜、刺激、猎奇是其快速致胜的“法宝”;然而好景不长,经历了电视民生新闻急速扩张的初级阶段,之前所谓的“法宝”,也不免让广大电视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红极一时的电视民生新闻也走进了发展的下一站——中级阶段。新鲜、刺激、猎奇的初级电视民生新闻,也逐渐开始在“有用”“有观点”上做起来文章,“民生”一词的概念也日渐宽泛。

而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在由初级电视民生新闻向中级电视民生新闻过渡的问题上,山西本土的电视民生新闻走的并不顺利。民生新闻该采哪些事儿,该说哪些话?以2018年11月5日,山西科教频道《都市110》播出的节目为例,在一个多小时的直播过程中,除了一些网络汇编类的短消息和长消息,支撑节目时间的新闻有《快递小哥送货 竟被收件人砍伤》《男子遮挡号牌 还胡搅蛮缠躲避处罚》《厨房炸丸子起火 无人员受伤》等,几乎每一条自采的片子,都停留在夺人眼球、有过程无解决的层面。类似的报道周而复始,一阵热闹过后,在观众的记忆中留不下任何值得思考的痕迹,观眾产生“审美”疲劳也在意料之中、情理之中。

困在选题的“怪圈”之中,电视民生新闻怎么才能实现自我“解脱”?选有用的题,说有用的话,回归新闻的本质,从媚俗的取向回归到理性,有责任感的取向,电视民生的新闻的路才能更长远。

1.2 电视民生新闻该怎么说“话”

电视民生新闻在中国起步之初,与受众群体的定位需求密不可分。然而,20多年的发展演变,很多民生新闻的从业工作者似乎并没有跟上大众“审美”水平提升的步伐。很多民生新闻栏目采制的新闻,还停留在使用简单单一的表达方式,苍白无力的套搬语言。如果民生新闻的从业记者不在苦练“内功”上下功夫,不把民生新闻的“话”讲好,面对“内外夹击”的新旧媒体竞争,很难求得民生新闻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势头,新闻的采、编、播等各个生产环节,都发生了一场颠覆性的变革。新媒体的优越之处,在于短、频、快,内容海量丰富。而这些优势,恰恰和当年红极一时的电视民生新闻有很多吻合之处。所以,在新媒体应用技术的普及推广过程中,也为电视民生新闻开辟了一个新出口。加之电视民生新闻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观众基础。如何用新媒体的语言、新媒体的思维、新媒体的传播路径把电视民生新闻的“话”讲好,是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反败为胜”的关键一招。然而,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山西广播电视台各地面频道的电视民生新闻也在积极探寻新媒体发展之路,但所谓的融合发展,大多数栏目还停留在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把近日采编播的民生新闻进行一次简单的整合传播。这样的“融合”谈不上“新”字,更谈不上“融”字。

2 民生新闻如何突出“重围”

2.1 扎根百姓,脚下带泥

回顾20多年来,电视民生新闻走过的发展历程,为百姓服务,为人民发声的初衷和信念不能更改。而顺应时代的变化,反映“民生”和服务“民生”的工作方式如果做不到求新求变,民生新闻就如同空“顶”着一顶“民生”的帽子。在这一方面,山西广播电视台的各档民生新闻栏目,也在做着积极的探索和努力。2019年,作为山西科教频道的民生热线,将实现功能的升级。由之前的“爆料”电话,变成真正的民生服务热线。大到找工作,小到配钥匙开锁,都能为普通电视观众提供帮助。虽说从功能上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变化,但从民生服务的理念上看,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2.2 提高品质,追求深度

目前很多地面频道的电视民生新闻产品,缺乏应有的深度,缺乏专业水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沿着这样的发展路子走下去,电视民生新闻也失去了发展的后劲。和时政新闻、电视专题一样,电视民生新闻也需要精心的策划和优良的制作。电视民生新闻要想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也必须具备完成主题报道、深度报道的能力;也需要有审时度势的高度和睿智独到的观点。2017年国庆节期间,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提出“长城、黄河、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的大背景下,山西广播电视台黄河频道的《黄河新闻》栏目,采制播出了《表里山河赞》系列节目。用民生新闻鲜活的表达方式,通俗的表现手法,平易近人的语言,带着电视机前的观众一览长城、黄河、太行的壮美风光,品味美景背后的人文故事。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用事实证明,电视民生新闻也可以有更宽广的视角,电视民生新闻也能做到“高大尚”。

2.3 厉兵秣马,迎战融媒时代

身处竞争激烈的融媒时代,电视新闻特别是民生新闻的内容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和央视以及各大省级卫视相比,地面频道的民生新闻栏目更是举步维艰。融媒时代,“公民记者”已经成了新常态。自媒体的迅速崛起,它所争夺的新闻资源恰恰是之前电视民生新闻主攻的阵地。当新旧媒体的生存空间出现高度融合时,借新媒体之势,“唱”电视民生新闻的“歌”,也是一条好的发展思路。而在电视民生新闻领域,新旧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尤其在很多经济发达的省份,从2013年开始,就开始了探索融媒体建设的创新之路。在硬件条件方面,中央厨房的建立、App的研发上线……传统媒体都在试图用新闻生产流程、新闻传播方式等领域的技术革新,为电视民生新闻找一条新出路。例如“北京时间”“山东闪电新闻”等,都是省级媒体中,融媒转型的成功案例。

3 结束语

2019年,山西广播电视台的两个新闻App也有望正式上线,两个App分别侧重于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融媒改革的步子越走越快,我们也希望,在经历了艰苦和阵痛之后,电视民生新闻会在融媒时代里,迎来第二个“春天”。

参考文献

[1]张海涛,曹钢,等.创新与融合——城市广电媒体改革发展[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

[2]胡红磊,莫文广,等.实践党的群众路线 推动广电改革发展[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

[3]朱皓峰,吕岩梅,等.融媒体融合背景下广电创新与转型发展[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

[4]侯迎忠.电视民生新闻研究综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5):59-62.

[5]樊建军.浅谈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J].新闻世界,2009(11):64-65.

作者简介:李文嘉,助理编辑,研究方向为融媒体研究。

猜你喜欢
电视民生新闻融媒体发展现状
少数民族地区电视民生类新闻采访策略分析
媒介融合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浅谈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问题与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