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理论视域下社会化媒体的语言选择

2018-03-05 17:37沈淑花
出版广角 2018年3期
关键词:虚拟空间社会化网民

【摘 要】 社会化媒体使人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其所具有的人际互动本质为语用学提供了大量的语料。文章以微博的语料为研究对象,用维索尔伦的语言选择和语境顺应理论分析了微博语言选择的特点及其语境顺应。文章认为微博语言选择的特点体现在新词的大量使用,结构的套用、模仿和活用,以及流行语体的形成和网络造句现象的出现,微博语言的选择顺应了网民心理、社会交际以及网络虚拟空间三个语境。

【关 键 词】社会化媒体语言;微博;语言选择;语境顺应

【作者单位】沈淑花,新疆大学中国语言学院。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3.020

社会化媒体是一种基于web2.0的应用。学者彭兰认为社会化媒体是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内容生产的社交化、用户是主角是社会化媒体的两个主要特点[1]。微博、微信、博客和维基百科是社会化媒体的典型。

一、社会化媒体及其人际互动本质

社会化媒体和传统网络媒体不同之处在于用户由信息的接收者转变为信息的生产者。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化媒体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话语权格局和话语方式,信息的发布者不再是官方媒体或掌握话语权的人,普通人也参与到信息的发布和传播过程中,即人人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这决定了社会化媒体的语言使用和选择是有别于传统媒体的话语表达的。同时,web2.0技术使互联网成为一种社会空间,人们可以在这一空间中遇到不同的人,与朋友闲聊,参加各种休闲活动等[2]。从本质上讲,社会化媒体是基于人际互动的网络社会空间,人们在这一空间中可以实现人际互动和交往。因此,社会化媒体扩大了人们的语言交际行为,再加上社会化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即时通讯的特征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交流的方式和思维方式。有学者认为社会化媒体的语言特征就是迅捷、方便和随意。人们可以随时把所见所闻、所想发出去,就如和身边的人聊天,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但为了使用户之间的会话或人际互动顺利进行,社会化媒体的语言也必须要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社会化媒体的语言选择表面上具有随意性,但其具有自身的特点,即语言选择与语言使用语境相顺应。

本文运用维索尔伦的语言选择理论和语言顺应理论,以微博为语料库,分析社会化媒体语言选择的特点及其所顺应的语境,从而总结社会化媒体语言的选择和使用特征。

二、语言选择与顺应理论

耶夫·维索尔伦是欧洲大陆学派的语言学家,他在其《语用学新解》中首次系统鲜明地提出了综观论,并把整体论的思维引入语用学的研究。综观论的本质在于把认知、社会和文化看作是整体思维中的融合体[3]。由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使用语言的过程一定是伴随着语言有意和无意的持续选择过程,这种选择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例如,语音、音韵、形态、句法、词汇和符号的选择。语言选择存在于语言内部的多样化选择,也包括外部的地域、社会或多功能变异类型。维索尔伦认为语言的顺应与语言选择是紧密相连的,两者是辩证统一的。选择是手段,顺应是目的和结果。在维索尔伦看来,顺应性指语言使用者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做出灵活的选择,以尽量满足交际的需要[4]。语言顺应是双向的和多维的,语言和语境之间相互顺应[5]。

三、社会化媒体语言选择的特点

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使用户在社会化媒体上使用较多新的话语表达方式,这是互联網时代娱乐化生存的一种折射。用户在社会化媒体中的语言选择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词汇选择——新词不断出现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促使用户数量大增,频繁的人际互动也使社会化媒体中出现了许多网络新词,比如,“拼爹”“拼干爹”“稀饭”“老司机”“奇客”“月光族””“单身狗”“吃瓜群众”“表情包”“大虾”“冻产”“菜鸟”“驴友” “屌丝”“囧”等。以“囧”这个字为例,“囧”在传统的语言环境中,是一个生僻词并不经常被使用,但因其易于让人联想的表情外形而在微博中被网民大量使用,衍生出不同于其本义的,表达无助、沮丧、悲伤甚至崩溃等情绪的网络新义。仅2017一年,社会化媒体中就出现了大量的网络新词,如“细思恐极”“不明觉厉”“人艰不拆”“自干五”等。从社会化媒体对这些新词的使用和传播来看,这些新词多具有嘲讽、反语、戏谑、搞笑和自嘲的特点。例如,“世界如此渲染微博:只是蓝瘦,就是香菇,no why !!!” ?“你一身洪荒之力,却没有起床的勇气。”这两句话中的“蓝瘦”“香菇”和“洪荒之力”都是在微博中经常被使用的新词。

2.结构选择——结构的套用、模仿和活用

社会化媒体中除了大量新的词汇,还出现了对新语言结构的选择。比如,梨花体结构的出现就是微博语言选择的结果,对这种句式结构的套用、模仿和活用在微博语言中也很普遍。梨花体的特点是把本身没什么意义的话分解成多行,具有诗歌的结构特点。梨花体的句式结构是将“-------------”的句式变换成‘--------╱‘-------- ╱‘------的格式,这种句式结构在微博中曾经比较流行。梨花体的原版最早是诗人赵丽华写的一首诗歌: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不少网民对这种新鲜的、打破传统的并且违背诗歌音韵美格式特征的现代诗歌采取讽刺的态度,于是通过效仿赵丽华的写诗格式,创造了梨花体。例如,将这首诗╱转发到十个QQ群╱你的等级╱就会升为太阳。

微博语言结构除了会产生新的句式结构,还会采用传统的句式进行结构的活用来表达某种观点,出现了“若要×××,做×”;“不要×××,×只是×”等排比句的联用和活用。例如,“若要一辈子高兴,做佛;若要一阵子高兴,做官;若要一个人高兴,做梦;若要一家人高兴,做饭”。

3.语体选择——流行语体的形成和网络造句endprint

在微博上最早出现的流行语体就是“我爸是李刚”的“李刚体”,随后又出现了许多对“李刚体”的仿写和造句。例如,“ 白日依山尽,我爸是李刚;欲穷千里目,我爸是李刚”;“红军不怕远征难,就怕我爸是李刚”。“高铁体”是在2011年7月动车事故中,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一句“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瞬间引发围观,各种版本的造句运动在微博上产生。比如,“邹市明是第二个刘翔,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条狗,在移动互联网上没有人不知道你是条狗 !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2016年,微博上出现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体”,网民们围绕这个句体展开了造句,出现了“我约她吃饭,她说要加班,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句式,用来表示友谊经不起变故而易于发生变化,也表达了人们对这种现象的反讽和无奈。

四、社会化媒体语言的语境顺应

语言使用的核心就是顺应性,语言选择必须顺应语言使用过程的语境和交往对象,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实现交际目的[6]。由此可见,社会化媒体的语言选择是和一定的语境相顺应的,从而使社会化媒体的人际交往顺利实现。通过对社会化媒体语言选择的分析,我们发现社会化媒体语言使用与三个语境相顺应:网民心理语境、社交语境和虚拟空间语境。

1.社会化媒体语言选择的心理语境顺应

语言使用过程实际上也是交际双方发生心理变化的过程,在一定的交际语境中,人的心理世界主要包括性格、信念、意图等认知和情感因素,这些对人的表达方式和交往效果起到决定作用[7]。社会化媒体中的语言选择则往往是与言语交际者的心理需求相顺应的。

网民在使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人际互动和传播信息时,一个心理诉求就是要实现交际和传递的简单迅捷,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沟通,社会化媒体在语言选择上必须顺应网民的心理。比如,微博正文总字数一般限定为140字,这就顺应了网民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交流的心理需要。还有一些网络词汇的使用与网民的某些心理活动或情感因素是直接顺应的,如前文提到的“蓝瘦,香菇”这个网络流行语,意思是“难受,想哭”,因其表达方式的独特性顺应了现代网民含蓄简明的心理表达需要,从而在微博上快速流行起来。由此可见,网民的心理因素是社交媒体语言选择的一个主要因素。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词汇、语言结构或语体具有反讽、自嘲、戏谑和搞笑等特点,这都是对网民心理语境的顺应。

2.社会化媒体语言选择的社交语境顺应

社会化媒体因本身所具有的社交属性,使其语言具有社交功能,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要顺应一定的社交语境,换句话说,就是要遵守社会化媒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交际场合等对交际双方言语行为提出的原则。由于社会化媒体的交际双方处于一种即时交往环境,这就要求交际双方的语言选择应该具有易于传播、易于接受等特点。这就使得社会化媒体中常会出现句式套用、仿句等语言选择现象。比如,2017年的网络流行语“我可能……假……”,最初出现在微博博主@抽着烟赛于谦在考试周发的一条微博——“我可能复习的是假书”。这句话之所以在微博中流行,是因为它顺应了网民处于紧张的期末考试期这一社会环境,从而引起共鸣。与此同时,社会化媒体语言交际的原则使得这一流行语在传播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语境,比如,“老师可能划了假重点”“我可能是个假粉丝”“我可能点了假外卖”等。这些“我可能……假……”在结构上是一致的,但折射出不同的语言使用语境,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出言说者的无奈、自嘲和失落,同时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社会所具有的“假”的一面。社会化媒体所营造的媒介环境一方面为其语言的使用提供了新的社会语境,另一方面社会化媒体中的语言使用也顺应了这种社会语境。

3.社会化媒体语言选择的虚拟空间语境顺应

基于web2.0技術的社会化媒体形成了网络虚拟空间,这一网络虚拟空间是一个不受限制的开放环境,人人都可以进入网络虚拟空间自由表达意见,同时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登录网站,到各种社会化媒体网络空间留言、发帖,与他人进行在线交流[8]。在微博中由于网民的身份、年龄和性别等都是虚拟的,因此,为适应这种虚拟语境,微博中的语言应用就具有了时空任意性、自由性、随意性,甚至虚假性等特征,于是在语言选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虚构话语的表达。例如,“谈及购房要求,兔子说要有三个门的;老鹰说要小高层的;蜗牛说要能转移的;老鼠说要有地下室的;马蜂说要有蜂窝结构的。人类说还能有啥要求,只要能买得起的”!这句话中的言语主体都是虚构的,体现了不同主体的身份,主体的虚构结合买房的话题,使话题看起来具有虚构性,但是写作者才是本句真正的主体,表达的是人们买不起房的现实。网络虚拟空间的语境使社会化媒体的语言选择和使用也要顺应它,从而使社会化媒体的语言具有网络语言所具有的特征。

社会化媒体所具有的人际交往特点使其在语言选择中出现了新词、结构套用、仿句活用和多种流行语体等语言现象。这些语言现象中,社会化媒体的语言选择与网民心理、社会交际以及网络虚拟空间这三个语境有着密切的顺应关系。

|参考文献|

[1]彭兰. 社会化媒体:媒介融合的深层影响力量[J]. 江淮论坛,2015(1).

[2]Volker Eisenlauer. A Critical Hypertext Analysis of Social Media [M]. First published BY Bloomsbury,2013.

[3]兰晶. 维索尔伦的“综观论”思想分析及其意义[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

[4]Jef. Verschueren. 语用学新解[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谢少万. 也评“顺应理论”[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1).

[6] 宋杜鹃. 从顺应论的视角探讨英文影视字幕的翻译——以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为个案研究//华先发,杨元刚. 翻译与文化研究(第5辑)[M]. 武汉:长江出版社,2012.

[7]谭晓晨. 语境的动态研究——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评介[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

[8]谷瑞丽. 网络语言:语言作为符号的变异[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12):6.endprint

猜你喜欢
虚拟空间社会化网民
虚拟空间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基于虚拟化的相向行驶车辆间通信机制的研究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奇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