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品·浅绛彩瓷盘

2018-03-05 00:45张辰保
当代人 2017年11期
关键词:瓷盘彩瓷古玩

张辰保

古玩,古玩,玩中学,学中玩。在玩学中感受人文的滋味,在玩学中领悟生活的情趣。若物有所归,那就是一种缘分了。

去同学新居参观,在他书房的博古架边停留了好长时间。当他从架上取下一个瓷盘让我点评时,我却一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瓷盘看似普通器物,所绘是“福禄寿”三星人物图案。记得小时候走亲戚时,在那老屋堂前的案几上似曾有一只,是用来摆放茶壶和茶杯的。特别是夏天,翻山越岭赶路甚是口渴,一落座,女主人从茶盘中的茶壶里倒出一小杯凉茶送入我手中,一饮而尽后,有说不尽的酣畅淋漓和痛快,待饮完小心将杯放入盘中,才发现那瓷盘底中精美漂亮的图案纹式,同茶壶、茶杯是连套的。

说来也巧,那天从同学家出门后,我便去了一个卖古董的朋友那转悠,他拿出一只刚从乡下收得的带荷叶边的瓷盘,让我眼前一亮。朋友对此津津乐道,说这是民国年间的浅绛彩瓷盘,是“珠山八友”的东西,说得我一头雾水。

一件器物,多少会留存时代的信息和痕迹。学无止境,好在现在网络和书籍中能随时找到你所需要的东西。所谓“浅绛”,它是元代文人黄公望创造的一种以水墨勾画,以淡红青色彩渲染而成的山水画。浅绛彩是晚清至民国初年流行的一种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白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上各种色彩,经低温烧成。它首次把中国的诗、书、画、印四绝,通过山水写意的技法,移植表现到瓷器上,把中国瓷画引领向另一个全新的境地。

清末民国是个改朝换代的动荡时代,更是个群雄逐鹿和群星灿烂的时代。瓷器也不例外。而当时在瓷器界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是一个叫“珠山”的地方。珠山是景德镇老城区中心独起的峰峦,四周被五座山环抱,似“五龙抱珠”,它是历史上明清两代烧造宫廷用瓷御窑厂的所在地,因为瓷器,它名传天下。

1928年(民国十七年)的中秋节,八个民间的瓷坛高手,在珠山下的文明酒楼里,品茗论画,切磋技艺,组团结社,时称“珠山八友”。他们创造的作品个性突出,品种齐全,画风新颖,独树一帜,贴近生活,融入时流,并多以四人或八人绘制成组、成堂或成套作品问世,在瓷器发展上,寻找到了一条市民化、通俗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在古玩圈内,你不上手不接触,是学不到真本领的。这个喜好,对于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心理素质乃至人生观念,也是一个极好的磨练。带着现学的关于“珠山八友”的知识,我同爱人一起,又转悠到了古玩朋友那里。可能是我对这瓷盘强烈的占有欲在作祟,这也是玩家的最大忌讳。进门,见那物还在,我暗自庆幸,心想,此物同我缘分未了。拿在手上,我又一次仔细端详翻转了几遍,马上有了成竹在胸的感觉。

我很快便沉迷于瓷盘里那淡雅的山水人物画卷中了:早春时节,郊外阡陌间,小草青漫,偶有花丛涂抹其中。一株老桃,虬枝古朴,待横空而出时,便是一树灿烂,满枝绯红星点洒天。桃树下,一仕女坐石倚栏,瓜子脸,细眉,细眼,樱桃嘴,内着淡粉披肩,外罩紫色纱衫裙,双手附膝端坐,悠然娴静,着墨不多,却勾画出其高雅华贵窈窕之态。左一婢女,紫色纱衣,淡粉纱裙,左手前收,右手举伸过肩,侧身张嘴似唱似诉,体态生动,恰如纳兰性德所题:“曲罢髻鬟偏,风姿真可怜。”一只彩蝶在春日的草丛间扑腾,似欲飞出盘外。

好一幅生动的桃花美女图。我不由想起了唐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的千古绝唱,用精炼的诗歌语言,描述了一个纯真美好的生活场景,深深影响了中国人对女性的审美意识。而瓷盘中款所题句“清品”二字,早已超越了我们对那一树灿烂桃花和两位青春美女外在美的欣赏,品味出了身处乱世的前人对理想中那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

落款为“仿六如之法於珠山汪源兴作”。所谓“六如”,出于《金刚经》中著名的“六如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代才人,名传万口”的明代解元唐寅,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晚年信佛,号桃花庵主,又号六如居士。他的桃花美女画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仿六如之法”就是仿唐寅的画法。

瓷盘釉面滋润饱满,沉静若玉,釉色浅白泛灰,早已褪去了耀眼的浮光。我寻来门外的折射光在盘中的釉彩边晃动,偶见那七彩变幻的“蛤蜊光”。瓷边沿波翻卷,盘面偶有砂点,那盘中的“桃花美女”画面人物,经过杯具的磨擦,色彩已暗淡了好多。翻见盘底露胎处,经过岁月和桌面案几的打磨,间或被泼洒出盘外的茶水侵蚀,那凹凸不平的砂盘底足,似已浸泛出微黄的涩白麻皮,更显平实细致坚密。关于那款中所提“汪源兴”,不是古玩朋友所说的“珠山八友”,手头也没有足够的资料找他的名头来历,可能他是珠山脚下的一位制瓷高手吧。虽是民间普通之用器,但它是那段历史的原始作品。

淺绛彩瓷制作工艺特殊,是低温釉上彩,易磨损易掉色,能保持色彩鲜亮的相对很少。浅绛彩瓷从咸丰年间兴起,到了后期,被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新粉彩所取代,制作时间也只有七十年左右,存世数量相对较少。手上的这只“桃花美女”瓷盘,对于我来说,不可能似前人一般,用它置杯盛茶来感受那一壶之清香。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是一件可以珍藏欣赏的艺术品了。

经过一番斟酌,我决定拥有它,慢慢品读那深藏在淡红青色间未曾消褪的情趣。

编辑:刘亚荣endprint

猜你喜欢
瓷盘彩瓷古玩
瓷盘画收藏有哪些秘诀
古玩家
马晓军
红心向党·白鸟朝凤
浅析明清时期彩瓷纹样的艺术特征
门泽光
谈浅绛彩瓷画及其蚌埠传承
探析宋三彩瓷枕的艺术风格
穿孔瓷盘
香港古玩展诠释“盛世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