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若阿芝絮钓虾

2018-03-05 00:55叶素琪
当代人 2017年11期
关键词:虾子乐事棉絮

叶素琪

鲜虾,美味也;钓虾,乐事也。钓虾的情趣,能凝固成一种生命的情韵,润泽人的一生,直至生命的终老。

儿时,我居住的村庄,村前是一条河,叫白浪河。河水并不很大,终日潺谖地流淌着,水清清,草碧碧。遇到河面阔深的地方,就形成了水荡,水荡里,就有了鱼虾。那些年里,我就常常到水荡边,钓鱼钓虾。

钓虾,可用竹笼,亦可如钓鱼,用一条钩线。拿一个竹笼,竹笼里放进几块骨头,最好是羊骨头,因为羊骨头膻味浓,虾子最是喜欢。头一天的下午或黄昏,将竹笼放进水荡里,第二天一早,即可取出,若取晚了,恐被人“起”去。竹笼提出水面,看到笼中的虾子蹦来蹦去,就觉得甚是快乐。其时,笼中不仅有虾子,还有一些麦穗鱼,有些时候,运气好,甚至还可能“笼”上一只老鳖。一“笼”虾,常常能得一两盘,拿回家,用油一烹,就是一盘上好的美味。有些时候,家中知道第二天要来客人,黄昏,父亲就会喊我道:“明天来客,去提笼虾。”于是,我拿上虾笼,迤迤然,向河岸走去。父唤子应,至今思之,情景历历。然而,钓虾,最大的乐趣还是用“钩线”。一条线,线上系一小钩。与钓鱼不同,钓鱼的鱼饵多为蚯蚓,钓虾则多用饭粒。饭粒小,也干净。钩线垂入水中,静静地等待着。水很清,能看着虾从远处,或者从水底浮游而来。虾钳刚刚抱住饭粒,就迅速提出,河虾也就跟着出水了。钩线钓上的虾,个头往往比较大,小虾是抱不住饭粒的。俗谚曰:“生吃蟹子,活吃虾。”虾,是可以“活吃”的。钓上的虾,将虾头扭去,虾身投入口中,慢慢咀嚼,一种微腥的甜润,慢慢散溢开来,滋味永长,滋润烂漫童年。

齐白石,是最擅长画虾的,画坛无出其右者。晚年,他给弟子于非闇画了一幅《钓虾图》,《钓虾图》中回忆童年时说:“余五六岁时戏于老屋星塘岸,水浅见大虾不可得,以麻线系棉絮为饵之,虾足钳饵,线起虾出水犹忘其开钳,较以钓鱼更乐也。”并题打油诗一首:“儿时乐事老堪夸,衰老耻知煤米价。怜君著述钓鱼趣,何若阿芝(齐白石的乳名)絮钓虾。”儿时的齐白石,也大是有趣。虾饵,用的竟是棉絮,也亏彼时的阿芝能想得出;人说“虾杲”,此言不虚,那虾,也真是“杲”得可爱,竟着着实实地“钳”住了棉絮,并且“出水犹忘其开钳”。五六岁时,老屋池塘岸边,垂线钓虾的情景,犹历历在目,足见儿时钓虾之情趣,影响白石老人人生之深。不过,透过八十多岁的白石老人的《钓虾图》,我们感受到的似乎更是一种岁月长逝,往事不再,童年美好映衬下的人世苍凉——“儿时乐事老堪夸,衰老耻知煤米价”。

丰子恺,居杭州西湖期间,常见到一位中年男子:“蹲在岸上,向湖边垂钓。他钓的不是鱼,而是虾。钓钩上装一粒飯米,挂在岸石边。一会儿拉起线来,就有很大的一只虾。其人把它关在一个瓶子里。于是再装上饭米,挂下去钓。钓得三四只大虾,他就把瓶子藏入藤篮里,起身走了。我问他:‘何不再钓几只?他说:‘下酒够了。”

这真是一位善“钓”的人。中年人钓的,是“下酒”的虾,更是一种“知足常乐”的人生襟怀——不求多,不求满,求得是一种自足自得而已。

一垂一钓间,人生况味存焉。

编辑:刘亚荣endprint

猜你喜欢
虾子乐事棉絮
老纺车
太白县文化馆:“非遗过大年”太白县2021年迎新春棉絮画展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夏天的“雪”
搞笑花事乐不停
消失的棉絮
话说虾子种种
虾子捞面
虾子借眼睛
钓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