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关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研究述评

2018-03-06 12:46侯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弘扬中华民族内涵

侯震

(1.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长春 130012;2.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 130017)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高度概括了中国人民伟大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的内涵,系统地阐释了其内在统一的关系,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才能继续开创新时代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理论上较为系统的总结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内涵,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对国家、社会,乃至个人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上应对新世纪、新时代“全球化”所带来的多元思潮的侵蚀,以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全体中国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历史使命。本文针对国内学界关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研究,拟从概念和内涵、重要性、路径思考三方面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1 中华民族精神概念、内涵的研究

中华民族精神逐步形成于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有着博大精深的基本内涵。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概念、内涵,主要分为历史概念、内涵和时代概念、内涵两类,兹将学界取得的主要成果予以简要的介绍。

一方面,从历史概念、内涵上看,张岱年在《文化与哲学》中,认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方立天在《民族精神的界定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认为中华民族精神具体包括 “重德”“务实”“自强”“宽容”“爱国”等五个方面,其中“自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卞敏在《中华民族精神研究》中,认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凝练出的精神是贯穿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主要内容;彭富春在《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中,认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就是儒家的仁爱天下、道家的道法自然和佛家的悲智双运。这使中华民族不仅不同于西方民族,也不同于东方的其他民族;宋志明、吴潜寿在《中华民族精神论纲》中,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以“和”为核心,以自强和重德为主体,以坚韧稳进、宽厚仁爱为基本内涵的开放系统或开放体系,在这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三个层次是有机的统一。

另一方面,从时代概念、内涵上看,宇文利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中,认为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分析和探讨了它同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进程紧密、有机地结合;周玲在《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精神三者间关系的思辨》中,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源泉,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朱西周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中,认为从中华民族精神纵向和递进的发展过程,探寻中华民族精神发生、发展和演变轨迹,总结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同时结合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阐述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

2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的研究

民族精神的兴衰关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民族精神的缺失,导致国民信仰信念的迷失,因而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重要性的相关研究。学界主要成果如下。

陈松林在《论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涵及其现代意义》中,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华民族精神是国民安身立命、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李宗桂在《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若干问题》中,认为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葛晨虹在《论民族精神的社会功能》中,认为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积极健康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对一个民族的存在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构筑民族精神家园、增进民族认同、聚力民族动力、彰显民族形象、助推民族繁荣等方面。民族精神中所蕴含的才智精华,是指引和推动各民族甚至人类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智慧资源;王亚峰在《论全球化背景下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从全球化在意识形态、文化领域、价值观念等方面造成的直接的冲击和影响出发,提出了在民族的界限消失之前,强调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指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袁学涌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中,认为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必要的,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特点使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可能。

3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路径的研究

吴潜涛、冯秀军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中,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精神指导理论的创新,制度完善和内外环境的最基本路径和保障;徐艳萍在《论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与弘扬、培育》中,将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借鉴、创新多途径一体化、处理好历史节点上的“微观”精神与中华民族“宏观”精神的关系;骆剑琴在《对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几点思考》中,将秉承开放、兼容并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以历史教育为载体、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在育人,利用先进的信息传播工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纵观对上述研究成就的梳理,国内学界成果颇丰,为深入研究新时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参考。然而,纵观本课题所取得的前期成果,仅仅局限于阐述民族精神的领域,缺失动态跨学科的多元视角,因此新时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研究依然有着较深的研究空间:一方面,关于中华民族精神时代性和实效性层面,没有将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有机结合,以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缺与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面临的挑战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未能进行深入的结合与探讨;另一方面,在中华民族精神应用的实效性层面,对有效地在新时代、新的历史使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路径选择上缺乏对策性的实效建议,往往陷入了单纯研究学术的瓶颈,难以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因此,新时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研究更加注重其理论性、时代性、实效性。

猜你喜欢
弘扬中华民族内涵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活出精致内涵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挖掘习题的内涵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