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社会影响力提升的路径探析
——以厦门市图书馆为例

2018-03-06 06:39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借书证厦门市影响力

付 虹

(厦门市图书馆,福建厦门 361012)

社会影响力是指社会构成的各种客观存在,对生活在其中的主体(包括个人、团体、组织)的倾向、认知、情感、意见、态度、信仰以及行为等方面所产生作用的效力。图书馆是社会构成的一个细胞,是人类文化发展进步的产物[1]。对现代图书馆而言,其社会影响力是在便捷化的知识信息传递和多元化的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发生的,人们通过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发生态度、情感甚至行为的改变。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主要体现在文献信息服务及阅读推广的影响力上。

1 公共图书馆社会影响力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来,全国公共图书馆普遍在馆舍等硬件条件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和提升,但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从业者却发现,仅有馆舍的改善是不够的,图书馆在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等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民众阅读意识的欠缺,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有限且服务内容单一,出现了提供免费公益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内仍然缺少读者的现象。这一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公共图书馆读者少,政府和社会看不到图书馆的价值,因而减少或不增加投入,造成图书馆服务资源减少、服务能力减弱、服务人才动力不足,导致读者数量更少的不良循环。如何强化和彰显自身价值和社会效果,增加可视度及服务影响力,以期影响社会对图书馆价值的评价,从而保持自身健康持久地发展,是当今图书馆管理者和从业者面临并需要持续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结合厦门市图书馆利用便捷化的知识信息传递手段和多元化的阅读推广创新驱动,提升图书馆社会影响力的案例及效果,以及这些效果最终给图书馆发展带来的作用和影响,探讨公共图书馆社会影响力提升的路径。

2 厦门市图书馆提升社会影响力的路径与方法

2.1 构建全城“一卡通”便捷化的服务网络

据读者调查显示,借还图书不方便,服务供给单一,阅读成本高、效率低是影响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主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读者对阅读品质的追求,便捷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成为激发民众阅读兴趣的关键。2009年,由厦门市图书馆牵头组建的厦门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开始运行,并以市民社会保障卡为借书证,相关数据与厦门社保中心共享,实现了公共图书馆借书证全城“一卡通”。读者用一张借书证可以在全市公共图书馆、街区自助图书馆、汽车图书馆服务点等共218个图书馆借还图书,使知识信息通过遍布全城的服务网点的传递实现了新提速,为市民利用图书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成为提升公共图书馆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因素。2016年,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成员馆平均每周开馆时间68.6小时,年外借总量共计900万册次,厦门市民年人均借书2.3册。

2.2 营造无处不在的图书馆服务宣传氛围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服务要让更多的群众受益,需要通过多渠道、常态化的社会宣传,提高广泛的社会认知度,吸引市民走进图书馆。厦门市图书馆除了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宣传图书馆外,还借鉴企业的各种营销手段,通过上街发放传单,在政府和民间网站、中小学家校网、微博和微信、楼宇电视、公交车载电视及车身广告、街头主干道人行信号灯电子显示屏、BRT公交候车厅信息发布屏上发布图书馆公益服务信息,以及在超市、社区、高校公告栏张贴图书馆活动海报;通过资源置换的方式,利用图书馆场馆资源与媒体联办活动,置换图书馆在媒体上的宣传版面;利用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敬老文明号等平台,与社会各界开展联创共建,在妇女、青年和老年群体中推送图书馆服务;走进商圈、影剧院、咖啡馆、火车站候车厅,通过自编自演的图书馆服务“三句半”“文明阅读”话剧等剧目,开展阅读营销和图书漂流活动;组建“图书馆服务宣讲团”,走进社区、公园、学校,向居民、学生普及图书馆利用知识;与书店、餐饮店、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借书证增值服务,将厦门市图书馆借书证作为打折凭证,增加借书证附加值,吸引市民办证借书,等等,使市民透过无处不在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加深对图书馆的认知和了解,并通过参加图书馆举办的活动,成为图书馆的义务宣传员。

2.3 拓展多样化的阅读推广核心业务

阅读推广作为公共图书馆的一项核心业务,其目的和任务是培育民众的阅读兴趣、鼓励民众的阅读行为、提升民众的阅读水平,进而增强图书馆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推动全民阅读。厦门市图书馆在阅读推广的业务实践中,利用阅读推广的引导作用、训练作用、帮助作用、服务作用[2,3,4],培育市民的图书馆利用意识,提高图书借阅指标和图书馆服务效益。(1)引导作用。对于弱势群体中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工、城市低收入者、社区矫正对象等由于自主阅读存在困难,而缺乏阅读意愿的人群,厦门市图书馆通过“春运购票我来帮”农民工购火车票辅导培训、图书馆新春福袋大派送、办借书证免押金的“温暖图书馆”主题活动、农民工子女假期课业辅导和课外阅读指导等福利性帮扶活动,以及在农民工集聚地创办分馆,并常年举办有奖竞猜、节假日免费电影观赏等宣传推广活动,引导他们享受图书馆普惠均等的公益服务,扶助他们利用公共图书馆解决精神抚慰、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生活难题,逐步形成对图书馆的依赖,培育阅读的意愿,并通过阅读跨越知识或信息鸿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从而改变命运或丰富打工生活;为了将那些从不关注阅读的社区矫正对象请进图书馆,厦门市图书馆还与司法部门合作,建立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让他们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参与图书馆公益劳动和活动,保障他们的阅读权利,唤起他们对知识和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2)训练作用。对于尚未学会阅读的低幼儿童等有阅读意愿但还不善于阅读的人群,厦门市图书馆通过请进来的“绘本玩意堂”“生命教育”亲子阅读,走出去的“模拟图书馆”游戏活动,“寻找老厦门”自然阅读等项目策划,分层为儿童提供阅读保障。先后推出针对3—6岁儿童及其家长参与的少儿故事角、亲子阅读课堂、“六一”绘本秀大赛等启蒙阅读活动;针对7-12岁的“闯关大赢家”青少年阅读方法和阅读实践训练、“书虫”青少年读书分享会、与“老外”过一天英语沙龙、“阅读之星”评选奖励,以及兴趣课堂、名师讲坛等培训服务。其中,让小朋友们通过图书馆员、读者等角色扮演,在游戏中增强对图书馆感性认识的“模拟图书馆”游戏活动,以训练并培育儿童对阅读的兴趣为目的,使他们通过图书馆趣味性的系列活动学会阅读、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这些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很受幼儿园小朋友的欢迎。(3)帮助作用。对于残障人士、居家老人等有阅读障碍、阅读困难并需要关爱和帮助的特殊人群,厦门市图书馆通过“让我,做你的眼睛”助盲讲电影观影会、“阅读面对面”智障儿童诵读活动,以及在阅览区设立敬老专座,“夕阳红”图书专架,放大镜、老花镜等助读设备,并为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图书馆资料免费复印,为8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送书上门,为离休老干部提供免押金借书证等助老敬老服务,满足行动不便的老人的阅读需求。同时,常年举办夕阳“网”事——老年读者电脑、微信培训班,健身养生、生活百科等专题讲座,为老年人搭建终身学习的公共服务平台,使他们亲近图书馆、亲近阅读。(4)服务作用。对于具有一定阅读意愿并且有较好阅读能力的人群,厦门市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手段,使他们更加高效地利用图书馆,培养阅读习惯、改善阅读品质。如组织开展“新锐阅读”“经典重读”等读书沙龙、厦门作家作品品读会,以及音乐、电影及摄影作品赏析会等多样化的阅读推广活动,丰富图书馆阅读服务内容。同时,为他们设计服务型、非干扰型的阅读推广项目。如在阅览区设立“书T台”,借鉴模特T台走秀的方式,将好书放在T台上展示宣传并推送给读者阅读;策划组织“给自己的一份书单——个人阅读书目分享”活动,让读者给自己定一个年度想要完成的阅读书单,将书单发给图书馆,由图书馆进行收集并利用平台的优势定时向其反馈阅读情况、分析阅读进度,跟踪、敦促和帮助读者完成读书计划。让那些想读书,但是一直难以实施或付诸行动的“拖延症”读者通过与图书馆的互动,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效果。这一活动借助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推出后,受到年轻读者的热捧并为图书馆点赞。

3 社会影响力提升在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效果

3.1 读者数量逐年扩大凸显图书馆办馆效益

读者到馆人次、图书借阅册次是考量一个图书馆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厦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的构建、公益程度的提高、阅读门槛的降低和阅读服务内容的多元化,使厦门市图书馆拥有了较为庞大且稳定的读者资源,读者办证数、到馆读者人次和借阅册次大幅度增长。

2009—2016年厦门市图书馆读者到馆和图书外借情况

以上统计显示,从2009年到2016年厦门市图书馆到馆人次增长40.42%、外借图书册次增长35.04%,形成了图书馆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与到馆读者大量增加的良性发展态势。

3.2 媒体持续关注图书馆的公益服务

新闻媒体、网络媒体一直是公共图书馆树立公众形象、扩大阅读推广宣传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和推手。图书馆到馆读者的大幅增长,读者和社会各界对图书馆的良好口碑,再加上图书馆不断推出与民生相关的服务举措和读者活动,使媒体从图书馆求我报新闻转变为主动到图书馆找新闻。

2009—2016年媒体对厦门市图书馆报道情况

以上统计显示,厦门市图书馆在新馆开放后的八年中,平均每年有523次进入公共媒体的视野。再加上遍及全市的海报、电子屏幕的宣传,以及厦门市民年人均访问图书馆网站2.3次、微信粉丝8万人,厦门市图书馆在当地的可视度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读者资源。如2015年由厦门市图书馆策划组织的《厦门阅读手绘地图》及其系列配套活动推出后,《厦门日报》《厦门晚报》、厦门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等6家媒体9次刊(播)《厦门阅读手绘地图》专版报道和现场采访报道,仅《厦门日报》的发行量就达到了10万份,引来了各大网络媒体的连续转载传播。这期间,厦门市图书馆的上报率及知名度大增,吸引了更多市民走进图书馆,使当年的图书外借突破400万册次,创下了厦门市图书馆历史新高。

3.3 政府肯定图书馆服务成效并加大投入

作为一个政府投资创办的社会公益机构,公共图书馆在办馆效益及社会影响力方面取得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对图书馆价值的评价和对图书馆事业的高度关注。

2009—2016年厦门市图书馆集体获奖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厦门市图书馆2009年以来,获得市级以上各部门对图书馆业务及党政工团的表彰共105项,体现了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图书馆作用和地位的肯定。在申报、参加评比、媒体公示等一系列评选争优的过程中,厦门市图书馆不断完善荣誉体系建设,促进服务与管理创新,从而赢得了更大的支持与发展空间。如,厦门市财政局正是肯定了图书馆的办馆绩效,逐年加大了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2012年一次性投入45万元,创办汽车图书馆流动服务;2014年投入256万元专项经费,并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解决了市图书馆与区馆、分馆、服务点、街区自助图书馆之间的文献配送;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年总经费也分别从2012年的643万元、3017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1170万元、5831万元。厦门市政府在不断加大对图书馆经费投入的同时,又在厦门新城区投资兴建了一座6万平方米的新图书馆。

近年来,上至政府主管部门下至公共图书馆界都将图书馆效能评估提上议程,而图书馆服务影响力是效能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优化读者服务手段与服务空间、创新阅读活动形式与内容,拓展图书馆全民阅读工作的覆盖面和受众面,保障公共图书馆社会影响力的持续提升,不仅是公共图书馆的使命,也是公共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战略。

〔1〕 章忠平.试论公共图书馆社会影响力的提升[J].图书馆研究,2014(5):48-51

〔2〕 范并思.阅读推广为什么?[J].公共图书馆,2013(3):4

〔3〕 范并思.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5):4-13

〔4〕 范并思.阅读推广的理论自觉[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6):3-8

猜你喜欢
借书证厦门市影响力
我校入选2021年度厦门市“金砖示范单位”
区域联盟共建共享服务的研究与思考
——以JALIS江苏高校通用借书证为例
组织祭扫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
新年忙“充电”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2015年厦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老区情难忘——记厦门市老促会原会长张振福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