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激发内向生朗读兴趣

2018-03-06 00:21陆可爱
文教资料 2017年30期

陆可爱

摘 要: 深入了解内向生个性,有的放矢地辅导,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给学生展示的平台,利用现代化工具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组织有意义的活动激发他们内心想读的欲望,达到“我想读”的目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创造不一样的精彩,内向生可以热爱朗读,充满阳光、乐观自信。

关键词: 内向生 激发自信 朗读兴趣

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子女,外来务工子女父母一般是工厂工人,或者个体小商贩,家长学历比较低,工作比较忙,几乎没有时间管理孩子,学生家庭辅导普遍比较缺失,导致孩子不善沟通,缺乏学习主动性,性格相对内向自卑,缺乏自信,不愿意开口朗读,朗读水平相对比较低。针对我校学生情况,语文老师要想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就要有一把奇特的钥匙打开他们不敢开口读的大门,转变他们不敢读或者不想读的思想,多渠道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朗读带来的快乐,从而变为我要读、我喜欢读。

一、深入了解学生情况,老师有的放矢地辅导。

外来务工子女一般比较害羞、胆小、内向,不敢展示自己,要想改变他们不容易。我认为首先要深入了解他们不愿意读的内因和外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和朗读指导,实质性地帮助他们,打开他们不敢开口读的心结。

我教过一个“大舌头”的孩子(说话不清楚),一些同学只要听到他说话,就会起哄讥笑他,所以这位同学特别怕发言,一到他说话就脸红耳赤,特别紧张,说得磕磕巴巴。当我了解了他的情况后,经常找他单独谈话,耐心倾听他读,要他慢慢读,一字一音地教他,咬准每个字音,鼓励他大胆读,读错了也不要紧,还在课后训练他读,由慢到快,循序渐进,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我都分外开心,肯定他的进步,树立他的自信。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他的朗读能力明显提高,同学们很愕然。我要求同学们以后不仅不许笑他,还要帮助他、鼓励他,给予他肯定。这名内向的孩子变了,变得自信乐观,敢于在大家面前说话,在课堂上大胆发言。他的进步扭转了整个人的自信心,对他一辈子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斯多惠曾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意思是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除了重视教师朗读技法的指导外,更重要的是如何激励、鼓舞学生读的勇气,消除学生怕读的心理障碍,使得人人愿意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只要老师不放弃,给他们一点阳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树立自信心,进步就指日可待。

二、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敢读、爱读。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孩子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孩子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它体现了老师与孩子关系上的平等,体现了老师对孩子人格的尊重,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话敢说,大胆开口。对此,在语文课上,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谁能大胆地读一读,读得不好也不要紧,我喜欢敢于挑战的同学。老师的鼓励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语言环境,所以学生喜欢读,敢大胆展示自己。经过训练,形成尊重发言的同学的风气,给敢于表现自己的同学舞台展示,掌声会自发地响起,彼此之间没有拘束,互相尊重。对于少发言的同学我们更是给予鼓励与爱,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敢说出内心的想法。当孩子读得不那么流利时,老师不要急于或者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孩子以挫折感或压抑感,从而不敢展示。因此,鼓励孩子敢于开口甚至比孩子读得是否正确更重要。

有一个特别内向的女孩,她说话的声音几乎无法听见,你要她大声一点,她就是不敢说,畏畏缩缩。缺乏自信,在家里父母对她缺乏鼓励,了解她的状况后,下课了,我把她拉在身边,和她一起读,不断鼓励,只要她大声了一点点我就表扬她,让她得到成功的感觉。每次要她发言,我都要同学们给她掌声,不断肯定她的进步,打开她的心结。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学期的帮助改变了她的怯懦,现在可以自信满满地上台朗读。

宽松的语言环境会激发学生喜欢上你的课,也会慢慢喜欢朗读,原来不敢开口读的同学也会大胆地开口读。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

随着社会发展,多媒体教学不再是新生事物,而是平常课堂教学中的常用手段。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在于:多媒体可以同时将声音、影像、动画等集于一体,以视频形式展现出来,而视频更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能够很好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他们的朗读热情和朗读积极性。

比如教《听听,秋的声音》这一课时,由于深圳秋天不明显,很难体会到这种美和变化,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学生直观感受到了秋的美,读起来就有不一样的感觉,再加上优美的乐曲配读,学生的情感一下子得到了升华,学起来轻松快樂。再如,教《香港,璀璨的明珠》时,我先播放香港夜景视频,灯火辉煌的夜景让学生赞叹不已,接着播放香港著名景点和美食,同学们在视频的冲击下内心受到震撼,情不自禁地赞叹香港的美与繁华。再用情感去读,读起来充满自豪感。从被动朗读到主动朗读,朗读热情瞬间被激发出来。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有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能给他们创造自主朗读的环境。

四、利用现代化工具,巧设作业,激发读书兴趣。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读书是培养孩子语感的最佳途径。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曾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在我的语文课上,你能听到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开始不敢开口的,或者不想开口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都会勇于迈出第一步,经过长期激励,还会培养他们想读的欲望,还能培养出一些朗读高手。“兴趣决定发展的方向”,朗诵也是如此,要培养浓厚的朗诵兴趣,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朗诵水平。课堂上,采取多种训练形式——如个人读、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竞赛读、挑战读……不同形式的朗读方式让孩子们逐渐喜欢朗读,在读中收获美感与快乐。

他们最喜欢的是课后作业——QQ上或者微信上读。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而微信上读就可以给每个孩子展示的平台,因此他们喜欢这道作业。晚上回去每个孩子都要在微信上朗读当天课文或者复习已经讲过的课文,还可以预习未讲课文,有时是读,有时是背。读之前听听前面已经读了的同学的朗读成果,还要选择三个已经读过的同学进行评价。说说谁读得好,好在哪里,谁没有读好,不好在哪里,家长监督,老师和同学一起评价,形成正确舆论,以免只是完成任务流于形式。科学、明主的评价对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我们的评价,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朗读信心和力量;通过我们的评价,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推动学生进入新的发展区域。次日早读课播放昨晚朗读成果,评选出朗读高手和进步最大的,给予加分奖励,每每这时,孩子们是最认真的,很怕自己读得不好,于是下一次朗读更认真对待。经过长期训练,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提高了,朗读水平明显提高。endprint

除了个人朗读之外,我还倡议与伙伴读,邀请老师合作读,甚至和家长一起读,形成互相学习的氛围。开始有些家长不好意思,我会抓住典型,激发大家兴趣,让家长们一起放下面子,和孩子一起挑战,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越发积极,老师定期奖励部分特别积极和进步最快的家长和孩子,奖品当然是有留念价值的。家长们兴趣很浓厚,觉得自己似乎重新迈入校门与孩子一起学习。这是一项新挑战,老师开始会比较辛苦,但是上了轨道之后,家长们热情提高了,孩子们喜欢了,老师就轻松了,而且效果是意想不到的好。

五、组织有意义活动,激发内心想读的欲望。

有意义的活动有助于教学,学生在玩中学是最轻松的。在我的语文课中经常举行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他们都喜欢得不得了,我在乎的不是结果,而是参与过程,他们展示多了,自然就不畏缩,自信心就会慢慢树立起来。记得有一次“演读比赛”,每个同学都准备一篇文章或者一首诗歌,必须是“演读”的形式,看谁最有感情和表情最好。通过比赛,发现大部分孩子演得栩栩如生,读得惟妙惟肖,毫无畏惧,似乎自己就是小演员似的,效果极好。对于低段学生,我要求他们尽量演读,这样不仅记得牢固,而且读得轻松、快乐、有意思,越读越有兴趣。

《朗讀者》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情感朗读节目,我要求学生和有空的家长一起观看,倾听每个朗读者的故事,感受他们读时的情感。通过赏识,告诉他们朗读文章需要情感才能打动倾听者。也许我们不能达到那个高度,但是受到一定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得到美的享受,才能激发他们内心想读的欲望,达到我想读的目的。

根据我多年摸索经验,要想激发内向生喜欢朗读的兴趣,老师需要耐心且细心地引导,利用现代化工具激发其内心求知欲,与时俱进,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读的快乐与成功。改变内向生虽然费时费力,但是每改变一个都会无比幸福。相信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只要我们不放弃,一切就可以改变,可以开发他们最大的潜能,创造不一样的精彩,内向生也可以充满阳光、乐观自信。

参考文献:

[1]把玉桂.浅议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朗读能力[J].新校园(上旬),2013(8).

[2]黄丽菊.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J].考试周刊,2016(34).

[3]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