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养猪阶段人力资源的新要求

2018-03-07 09:07高勤学李成渤
猪业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养猪工业化猪场

高勤学,李成渤

(1.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2.山东荣昌育种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滨州 215900)

我相信大部分养猪人都是在几本启蒙的养猪书中开始成长的。一本来自加拿大的猪业圣经《Canadian Swine Production》(原名加拿大养猪生产),由中加瘦肉猪项目引进,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出版,中文名《养猪生产》(刘海良主译);一本美国普渡大学出版的《Pork Industry Handbook》,2011年读研究生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有人译作《猪肉产业手册》,也有人译作《猪肉企业手册》,还有人译作《猪肉工业手册》,中文版译作《中国养猪工业手册》。那时候对Industry怎么翻译拿不准,还以为译错了,养猪明明属于农业,为什么译成工业呢?现在看来译作《养猪工业手册》是比较准确的。

《统计年鉴》中一直把养猪业统计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畜牧业栏目下牲畜饲养分类指标下,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猪业经历了工厂化、机械化发展到今天的工业化阶段,经历了漫长的成长期。然而,养猪被称作工业化养猪还是最近3~5年的事情,零星见诸于报道、专家观点,行业论坛中。最近两年兴起的批次化生产也对养猪工业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些也都预示工业化养猪时代即将来临。工业化养猪的概念是什么,至今没有一个具体统一的定义,从行业发展的一些关键事件仍然可以管中窥豹。以派斯通引进中国的5 000头母猪(或者6 000头母猪含后备猪)单场建设项目为起点,近两年内温氏股份、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大北农集团、正邦集团、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新农饲料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等主要农牧企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5 000头大场,从中可以揣摩出工业化养猪的许多不同于传统养猪模式的元素。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特点:1)规模比较大;一般单场规模母猪场5 000~6 000头,保育育肥场2个,每个存栏25 000头;2)人均劳动效率比较高,一般5 000头母猪单场配置工作人员35~40人,25 000头保育育肥场每个配置12~16人;3)生产线分工比较简单,母猪场主要工种为产房与配种,保育育肥舍只有一个工种,其他工种都独立出去了,如公猪站、电工、后勤、司机等;4)职业化比较强,与传统猪场相比,工业化养猪的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基本来自于专业畜牧兽医学校毕业生,一入职就能进入工作角色;5)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管理团队都经过严格的培训,有相关的大场工作经验,甚至有国外培训的经历。6)有固定的标准和操作SOP(标准操作程序)。无论是猪场建筑、生产管理、投资运营都有相关的标准,生产流程方面有标准的SOP,使管理者有据可依,员工培训也变得简单,绩效考核也容易许多。国内主流公司根据国外的标准SOP,大都制订了自己的作业手册。

与传统养殖方式(半自动化)比起来,具体差异见表1:

3年以前,国内同仁谈论PSY达到25头还有点遥不可及,现在PSY30已经成为共同的奋斗目标。2014-2017年,短短3年时间PSY提高了3头左右。美国派斯通董事长高登·史邦克博士在上海新农《未来已来》论坛上的演讲更是醍醐灌顶,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一个更高效、更高目标、工业化的养猪时代就要到来。那么工业化阶段的养猪的人力资源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对人力资源工作提出哪些新要求呢?

1 员工招聘培养渠道的新变化

福建永诚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薛永钦说过一句话:客户是客户带来的,员工是员工带来的,这句话也充分反映了传统猪场的人力资源特点:基本没有管人力资源的专职人员,老板一句话就入职了。员工基本上是熟人相互介绍来的并且按地域、亲戚关系、校友等关系组成特定的小团体。一方面这样的人员结构比较有凝聚力,便于管理;另一方面是利益固化,很难进行改变,尤其是考核流于形式,造成管理失灵。吃大锅饭、相互包庇等现象比较严重,甚至存在拿回扣、腐败行为,不能及时被发现。除此之外,传统猪场还存在夫妻工现象,由于猪场社会交往圈子比较封闭,员工婚姻问题难以解决,为了稳定员工许多公司就鼓励夫妻工。两个人同时在猪场工作,或者一个在猪场,一个在辅助部门工作,这种做法弊端也有很多。工业化阶段养猪基层员工来源只有一个:校招,可以批量提供经过职业教育的专业人员,通过一整套流程化的入职前教育快速适应公司文化、生产流程和各种制度。由于人员动流动性变强,待遇提高,大型养殖公司不再考虑夫妻工问题,很多人做3~5年就转行或升职了,婚姻问题不再是公司人力资源考虑的问题。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牧原的拜师大典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尤其不能招聘有多年经验的基层员工,因为他们年龄偏大,身上会有一些不良习惯,总是记着以前猪场的工作习惯,融入成本很高。尤其是不会做报表,不能适应电子化、智能化管理的要求。

表1 1 200头母猪场不同养殖方式人员需求差异对比表

培养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管理线,按照组长或主管、副场长(储备场长)、场长、经理的职级晋升,一般2~3年晋升一次。二是业务线,按照兽医或育种、技术主管、生产部长或技术总监(兽医总监或育种总监)的路线晋升,一般3~5年晋升一次。小的企业或传统养猪企业没有这么多岗位,因此,优秀员工干两年一般都跳槽去大企业晋升更高的岗位,升职空间有限也是传统企业留不住人才的原因之一。

2 人力资源考核指标的新变化

传统的人力资源考核指标主要是人员招聘、在岗时间、绩效考核等工作。优秀的人力资源不能满足于简单的招人,发工资这几件事,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一直在不断变革,和老板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初的服务者、业务专家倡议者到商业伙伴,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应定位为企业改革代理人。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考核年度绩效,了解和掌握年度绩效的考核标准,随时帮助老板掌握企业运营态势。人力资源年度绩效指标一般包括人力资源费用率、人均费用、人均产量、人均产值、人均效益、招聘费用率、人均培训费用、内部流动率和离职率等。

具体到养猪企业人力资源的年度管理目标可以制订为人均产值、人均母猪头数、人均肥猪头数、人均费用及非生产线人员占比(因为许多公司并不是单纯养猪,还有其他业务板块)。

以养猪行业代表性公司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等为例,可以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到他们在管理效率上的差异。具体分析数据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温氏股份、正邦科技、中粮肉食可以归为一类公司,人均产值,人均利润较高。牧原股份和天邦科技人均母猪头数偏低,显示两个公司正处于产能扩张期,估计储备人员比较多,产能没有释放出来,故人均母猪头数偏低,人均产值偏低。从人均母猪数和人均产值两个指标可以反映养猪行业的一般规律。

表2 2016年主要上市公司人均母猪数、产值、费用、利润对比分析表

3 生产流程的新变化

现在的主流的养猪生产流程其实是工厂化养猪,百度词条上工厂化农业(养殖)的解释是设施农业的高级层次,是指在相对可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即借助于大型温室的工厂化农业。一般包括加热系统、降温系统、通风系统、遮阳系统、滴灌系统和中心控制系统等。主要利用成套设施或综合技术使种养业生产摆脱自然环境的束缚,实现全天候、反季节的企业化规模生产。根据养猪生产的特点,基于生物安全的考虑,工厂化养猪猪场布局分为一点式,两点式和三点式,出现了车间化的倾向。随之出现了分工较细致的岗位:配种、分娩、保育、兽医、育种等精细化的分工。精细化的分工一方面促进了专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又提高了人员培训和考核的难度,尤其是岗位交接产生了多次考核,指标计算复杂,责任难以分清。除此之外,还有季节的变化引起的生产效率波动,胎次的自然差异等因素导致生产成绩不稳定。不同的岗位重要性不同,工资差异较大,比如配种岗位工资最高,育种岗位工资最低,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增加管理的难度。工业化生产就是将试图将各种影响因素降到最低,以降低生产的复杂性、考核的复杂性;抓手就是流程变革。车间式生产员工必须有具体的岗位,只要掌握一门技术和技能就可以,专心做好自己的事。工业化生产的流程变化就是不再区分具体的岗位,将猪场的猪(母猪或肥猪)分成若干批(一般5~7批比较合理),每个人或一个小组(2~3人)负责一定批次,一定数量的猪(一般每人负责80头母猪含其所生的仔猪,或者1 000头保育育肥猪),负责猪的饲养、配种、接产、育种等所有工作。考核变得简单,即断奶仔猪头数(PSY)和出栏肥猪头数(MSY)两个一级指标。如果是5 000头的大场,要分成4条生产线进行管理,每条生产线再分几个小组,这样便于组织报表,便于比较和考核。批次化生产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较高,培训显得尤其重要。每个员工都要成为全能员工,不再进行复杂的过程考核。小组内员工可以自由协商休息的时间,工作时间内做完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下班。总结起来:传统生产流程是猪随人动或猪动人不动,即每个车间的人是不变的;工业化生产流程是人随猪动或人动猪不动,每个批次的猪是不变的。

4 职业化水平的新变化

传统的猪场文化是希望员工保持稳定,汉字“家”字繁体字就是房子下面一头猪,这是最朴实的养猪文化。很多人从来没有想到过要离开岗位,离开猪场,离开老板,或者不知道离开猪场后怎么办。从老板的角度也不能容忍员工跳槽,跳槽的人会被认为背叛、忘恩负义,等等。自从商业资本进军养猪业开始,养猪人才变得紧俏,离职变换岗位变得司空见惯。职业经理人一词开始进入养猪人的词汇里。百度词条里对职业经理人的解释是:将经营管理工作作为长期职业,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并掌握企业经营权的群体就是职业经理人。宽泛来讲,职业经理人横向看是分类的,财会、生产管理、技术; 纵向看也是分层次的,企业需要各种层次的职业经理人。比如第一个层次是能工巧匠型的;第二个层次是元帅型的,在一个领域中可以带领一帮人来完成一个特定项目。

职业经理人的出现正好说明养猪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养猪正从手工业者向产业工人的角色转变。揭开老板和员工之间温情脉脉的面纱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不存在谁欠谁的问题。许多传统的老板根本没有工资的概念,平时只发生活费,甚至克扣伙食,许多该兑现的福利不兑现。甚至有许多老板在外面纸醉金迷,挥金如土,沉迷赌博,以此为借口不给员工发工资奖金。现在的员工可以大胆地跟老板谈“五险一金”,隔壁老王家公司的薪资是多少,甚至还有分红、股权等问题。

曾经写过一篇“为什么养猪不是一个终身的职业?”,分析了养猪人员流动的原因及去向。职业经理人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你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在猪场里,没有人感恩你,但是如果业务能力没有得到相应提升,最终还是要离开公司,听起来很残酷,但是其他工业制造企业又何尝不是这样呢?12月中兴程序员跳楼自杀事件不正是这种现象的写照吗?《21财闻汇》评论道:随着制造业的升级,以及互联网对于传统产业的颠覆,这样的事件恐怕会越来越多。这也是工业化阶段从业人员的宿命吧!

猜你喜欢
养猪工业化猪场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养猪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