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

2018-03-07 00:08李玉玲孟祥健
文化学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生产力历史发展

李玉玲 孟祥健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生产力和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来研究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需将这两大核心要素置于当前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大环境下来考量。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人在实践中不断实现自身发展的历程,“生产力尺度着眼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的尺度则是着眼于社会发展状况对于人的存在和发展的意义。”[1]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是其最基本的要素,“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2]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审视作为社会历史发展之具体阶段的社会形态,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就彰显了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这两部分的和谐统一状态。

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一定的生产方式……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3]因此,撇开“共同活动”和“社会阶段”的生产力是不存在的。社会历史的发展呈现出整体、有机的图景,整体性和有机性从基础的层面来说还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若撇开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研究生产力的问题,则失去了载体。

首先,生产力作为一种力量具有客观性,同时生产力也是不断继承发展的产物。一方面,从社会历史发展的纵向维度来说,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水力、马力等都是封建社会生产所必需的动力,随着社会生产实践的不断深入及主客观条件的成熟,人们开始对原有动力源进行改造、拓展,于是蒸汽、电等新型动力出现。随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不断突破并且作用于现实的社会生产实践,原有的社会形态最终将被更为先进的社会形态所代替。另一方面,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横向维度来说,即使生产力可以嫁接,这种嫁接也不是由主观任意决定的。中国的洋务运动就是典型例证,即使某些领域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生产力,最终也没有从根本上推动社会进步。归根结底,东方社会落后的生产关系并不能与西方先进的生产力相互促进,生产力作为一种力量具有客观性也由此得到证明。即使从当代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生产力的嫁接也不是随意的,生产力水平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无法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现实状况。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产力具有客观的社会历史性,它是一种既得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不是由主观意愿决定的。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从本质上促进并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这里包含两层涵义,第一层涵义是“破”,第二层涵义是“立”。首先,生产力的“破”是从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层面上体现出来的,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就是由于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生产力的发展向更高水平或者说更为先进的生产关系转变。然而社会形态的更替也是有条件的,“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4]当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形态的长期共存,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上述论断的科学性。其次,生产力的“立”是指在现存社会制度范围内推动社会历史发展,更多的是改革立新,不涉及对生产关系性质的根本变革。正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所以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来说生产关系更为先进,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也不断彰显出它独特的优越性。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实践活动进一步向更高水平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社会主义终将超越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二、人的发展: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目的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的发展要不断满足人的需要、推动人自由全面发展。社会历史展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过程,不可能脱离人的发展来理解社会历史之发展。

首先,人是社会历史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只有在社会历史中才能彰显人的社会属性。现实的个人不是“离群索居”的人,而是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在历史活动中,每个人都不是“离群索居”,而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历史的活动和思想就是‘群众’的思想活动”[5]。正是由于社会的主体“人”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历史才被称之为社会历史。

其次,人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容。所谓“社会历史发展”的提法较为宏观,是一种概括,不涉及人的发展的社会历史发展最终只能是抽象的,因此,人的发展承担了重要作用。那么,人的发展是如何承担其重要作用的呢?生产力的发展突破旧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重新整合,而“人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6],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的发展的历史,人必将随着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不断发展。人的发展在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程度表明:人的发展贯穿社会历史发展的始终,也就是说,人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容。

最后,人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目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尤其是在资本主义早期阶段,人只是作为财富增值的手段,人的发展轨迹陷入了资本的异化逻辑之中。在如今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日常生活涉及的各个领域当中依然存在着异化现象,即使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对政策做出了调整,但仍然改变不了其国家的资本主义属性,人的发展始终都受到限制,不是自由、自觉地发展。而无产阶级作为伴随资本主义制度诞生的阶级,是实现人类解放历史使命的主体力量。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其最终目的就在于实现人的发展。

当然,人的发展不能理解为“人的随意发展”,需要放入社会历史发展的背景中予以客观地、历史地理解。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当中,资本家一味地追求利润最大化,企图借助机器的力量,以尽可能少地雇佣劳动工人,这就导致了工人越来越依赖于各种机器,阶段性的异化现象也就应运而生。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别人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7]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虽然产生了阶段性的异化现象,但也创造了人的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共产主义社会不同于以往的社会,这个阶段的生产力高度发展,人完全摆脱了对物的依赖,在具体的历史性的实践活动中,“人同人的异化”将会逐渐消失,由此人们才能摆脱历史发展至今的那种“异己的力量”的束缚,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而各种对人的“束缚”正是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得以摆脱。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的发展就体现了它的历史性。

三、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双向互动

历史唯物主义蕴含了历史辩证法,这种辩证法强调社会历史的任何领域都是相互联系的。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两大领域,不是孤立存在,两者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是相互促进的。

首先,人的发展要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规定着社会主体发展的总体境况。而伴随着生产力不断的发展,人类社会也在不断进步,同时物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呈现多样化趋势,人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多层次的丰富多样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而一定的思想文化来源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下从而产生了先进的社会思想及先进的社会文化,而这些先进的社会思想与文化则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精神资源。

其次,人的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重要促进作用。“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8]人的充分发展在三个方面得到不断确证,即生理层面、知识层面和精神层面。“有生命的个人”和“吃喝住穿”主要涉及人的生理层面。人的充分发展还表现在人掌握充足的科学技术知识,知识成为人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具备知识的人才是生产力最为活跃的因素,才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社会发展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时,人类的精神境界也会随之得到极大的提高,当然,人的精神觉悟的提高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而人高效的劳动能力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人的完善的知识素养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人的崇高精神境界是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生理、知识和精神层面三个部分相辅相成,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统一的典范

社会历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都经历了不同的具体阶段,这些不同的具体阶段就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先进与否主要是看它能否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历史的实践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穷途末路,资本主义道路不能发展中国,也不能使人民群众摆脱贫困。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经历了艰苦的摸索过程,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理论逻辑的必然结果。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卓越成就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独特的优越性。[9]社会主义制度可以从根本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而人民当家作主是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正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上考量,中国共产党才带领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中国在建设与发展的实践中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要地位,生产力水平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满足程度也不断提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前进。我们在判断一个社会形态是否先进时,往往习惯把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作为一个最重要的衡量标志,同时,就社会主义的本质来说,共同富裕这一最终目标也是区别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标志。共同富裕强调富裕的普遍性,不是哪一个人或者哪一个阶层的富裕,是人民的富裕,体现的是人人共享的价值取向,其根本着力点在于以生产力的发展来促进人的发展。与此同时,人的发展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这两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依据新的实践,坚持群众史观,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五大发展理念”是对这一总纲的具体彰显,其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优质发展,注重质与量的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准备阶段和必经阶段,从理论与实践上充分彰显了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生产力历史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新历史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