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成语的文化底蕴及产业化路径

2018-03-07 00:08刁世兰
文化学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洗耳巢湖典故

刁世兰

(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安徽 合肥 230601)

合肥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淮军摇篮”而闻名于世。三国时期,吴魏逐鹿,在合肥地区争战30余年,留下了大量与三国息息相关的遗址;合肥是北宋名臣包拯的出生地和墓葬处,遗迹众多;合肥还是淮军的发祥地,是以李鸿章为首的众多淮军将领的故乡。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使这座城市留存众多底蕴深厚的成语典故和与之相关的名胜古迹,成为合肥独特的文化资源。本文旨在研究“合肥成语”的文化底蕴以及合肥成语文化的产业化路径,以助推合肥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合肥成语及其文化内涵

“合肥成语”指的是与合肥地域及合肥文化相关联的成语。早在秦汉之交,朝廷就在今合肥地区设置了郡县。明清时期“合肥县”一直为庐州府所辖,所以合肥别称“庐州”,又称“庐阳”。1949年和平解放以后,合肥由县设市,1952年合肥市正式成为安徽省的省会。合肥市行现辖市内五区,肥东、肥西、长丰、庐江四县和巢湖市(县级市)。“合肥成语”主要包括源自合肥市所辖区域内历史典故、与合肥历史文化名人(包括祖籍合肥和旅居合肥者)有关联以及出现在与合肥有关的文学作品中的成语。根据上述界定,本文将合肥成语按其来源分为五大类,并对其文化底蕴进行考察。因为合肥成语典故数量庞大,限于文章篇幅,本文只能选取数个经典的、传播范围比较广的、能够反映合肥当地传统文化的成语典故进行剖析,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一)与“三国”有关的合肥成语

合肥是“三国旧地”。东汉末期,军阀割据。为了争夺江淮地区,对抗东吴,曹操重建合肥并四次率军亲征合肥地区(在合肥市明教寺内有一座教弩台遗迹,当地人称之为“曹操点将台”),合肥在三国时期也成为曹操政治集团的东南军事基地以及与孙权争夺的战略要地。三国文化是合肥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许多合肥成语便与“三国”有关。

【极天际地】形容十分高大。该成语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建安二十一年夏五月,群臣表奏献帝,颂魏公曹操功德,极天际地,伊、周莫及,宜进爵为王。”[1]说的是曹操的大将张辽大败孙权于合肥后,群臣上表汉献帝,说曹操的功德“极天际地”,应该进爵为王。于是献帝便册立曹操为魏王。

【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语出晋·陈寿《三国志》卷五十四《周瑜鲁肃吕蒙传》裴松之注《江表传》:“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

“吴下阿蒙”本指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后用来讥讽缺少学识、文才的人。吕蒙曾任庐江太守。“刮目相待”,现在一般为“刮目相看”。擦亮眼睛看待别人。指别人已经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该成语经常用作“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或“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二)与北宋名臣包拯有关的合肥成语

包拯,庐州合肥人,北宋名臣,历史上曾被尊称为“包青天”“包龙图”或“包公”,是中国历史上公正严明、铁面无私的清官的典范,是崇高与正义的化身。合肥是包拯故里和归葬地,包公文化更是合肥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包拯有关的成语也成为合肥的一张文化名片。

【色正芒寒】原作“芒寒色正”。形容星光清冷色纯正,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芒寒色正”出自唐·刘禹锡《柳河东集序》:“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该句体现了刘禹锡对柳宗元诗文的高度评价,“文坛如繁星璀璨,而最高洁最受人尊崇的是柳宗元”[3]。合肥市包公祠正殿的题匾“色正芒寒”,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哥哥李翰章所书,该成语是对包拯刚直不阿品行的最好诠释。

【笑比河清】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语出《宋史·包拯传》:“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4]包拯任开封府府尹时,铁面无私,皇亲国戚、豪门权贵都非常忌惮他,行事都收敛了许多。他们觉得要看到包公的笑脸比看到黄河水变清还难。

(三)与晚清重臣李鸿章有关的合肥成语

李鸿章,庐州府合肥县(今合肥市肥东)人,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谥号“文忠”。“李鸿章一生,书生点兵,创办淮军协助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剿灭捻军之乱,之后一手策动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他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才之一,但是战争的失败,他经手的不平等条约让大多数国人对他戟指怒骂,甚至在死后多年还被人挖出尸体。”[5]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与李鸿章有关的成语主要有:

【众矢之的】许多箭共同瞄准的靶心。比喻众人一致攻击的对象。语出清·谭嗣同《报贝元徵书》:“今之原祸始音,必以合肥为众矢之的。”谭嗣同写给朋友贝元徵这封长信中讲到甲午海战失败时,说朝廷上下肯定会将失败的原因归罪于李鸿章。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也确实成为全国上下口诛笔伐的对象。信中的“合肥”指代李鸿章,因为他是合肥人,当时有人以籍贯代名,称他为“合肥”或“李合肥”。

【鱼贯雁行】比喻连续而进,犹如鱼群相接,雁阵行进。语出清·马建忠《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所隶之舰即可成队合操,水师之鱼贯雁行,即陆军之步伐止齐。”马建忠于1882年上书李鸿章,对设立水师提出了建议。几年后,北洋海军建成,当时统率北洋海军的将领丁汝昌是现合肥市庐江县人。

(四)与其他客居、“官居”合肥的历史人物有关的合肥成语

合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人才辈出,自古以来合肥诞生了包拯、李鸿章、龚鼎孳等很多名人。又因为一千多年以来,合肥一直是汝阴郡、合州(东晋)、扬州郡(三国)、庐州、庐江郡(隋、唐、宋)、庐州府(明、清)等郡治、州治、府治所在地,古往今来,羊续、吕蒙、史可法等很多名人都在合肥“官居”过。当然,由于合肥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殊的重要地位,也吸引了姜夔等许多文人志士长期客居合肥。有关这些历史名人的政绩、轶事、作品等成为合肥文化的历史明珠,也给合肥留下了众多的成语典故。

【羊续悬鱼】形容为官清廉,拒受贿赂。语出《后汉书·羊续传》:“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所悬者,以杜其意。”[6]

羊续,东汉大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东南)人,曾任庐江太守(当年庐江郡治在今合肥市庐江县柯坦镇),为官廉洁奉公。有一次府丞送给他一些鲜鱼,羊续收下后却把鱼挂了起来。府丞后来又给他送鱼的时候,羊续便让他看挂着的那些鱼,以便杜绝他的馈赠。与“羊续悬鱼”意义相近的习语还有“悬鱼、羊续悬枯、挂府丞鱼”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语出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姜夔,别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他认为诗词创作忌平淡无奇,应该有波澜起伏、开阖变化,应该像江湖中的波涛一样,“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姜夔是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曾寓居合肥赤阑桥,当时他在这里有两位相好的歌妓姐妹,后来写了许多诗词来怀念这段无法忘怀的美好时光。

(五)与合肥地区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有关的合肥成语

历史厚重的合肥大地上曾经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比如,尧让九州许由洗耳、“淝水之战”、张献忠攻陷庐州府、三河大捷,等等。有很多合肥成语与这些历史典故或传说有关。

【风声鹤唳】也作“鹤唳风声”,把风声、鹤鸣,都当做追兵的呼喊声。形容自相惊扰或恐慌疑惧。该成语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又名“淝水”,现在也称“淝河”)为之不流。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帅已至,……。”书中的典故出自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说的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苻坚于公元383年以优势兵力南侵东晋,却在该战役中大败于东晋的故事。前秦军队在溃退的时候,在肥水中自相践踏而死的士兵不计其数,幸存的士兵丢盔弃甲,拼命奔逃,一路上听到风声和鹤鸣,都以为晋军追来了。

【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地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洗耳”这个词语出自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相传,尧想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拒绝了,避进深山隐居。尧后来又派人去请他当“九州长”。许由觉得这个消息弄脏了自己的耳朵,就到水边洗耳。在同地隐居的巢父(许由的朋友)得知他洗耳的原因,批评他“浮游于世,贪求圣名”,许由听了非常惭愧。巢湖市城区有个景点叫“洗耳池”(传说许由洗耳的地方),有关许由“洗耳恭听”的典故在这里传了数千年。

二、合肥成语文化的产业化开发现状

成语中蕴藏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种巨大的可以开发利用的语言文化资源。合肥成语文化作为合肥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在做好成语文化多方位研究的基础上,应对成语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性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合肥成语文化的产业化开发是指形成与合肥成语文化有关的商品、娱乐的开发传播营销的系统性的产业链。目前,合肥成语文化资源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但产业化程度不高,开发现状不尽如人意,仅仅是零散的、不成规模的的开发利用。主要的开发工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建设人文景观

色正芒寒包公祠。合肥市包公祠正殿中央的包公塑像正上方的匾额上是“色正芒寒”四个楷书大字。色正芒寒这个成语很好地诠释了包公的凛然正气,而包公祠也使得这个成语及其文化蕴涵传播到了千千万万人的眼中、心里。

巢湖洗耳池公园。巢湖市是合肥市下辖的县级市,远古时期“有巢氏”部落一直在巢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繁衍生息。宋·郑樵《通志·氏族略》记载:“有巢之后,尧时有巢父,夏商有巢国,其地在庐江。”巢湖市域即古巢国所在地。据《巢县志》记载,古巢城东城门有一方池叫“洗耳池”,池边有一条巷叫牵牛巷。成语“洗耳恭听”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洗耳池公园是巢湖市区最大的水景公园,因历史典故“许由洗耳”得名。

包公祠和巢湖因为有了“色正芒寒”“洗耳恭听”这些成语典故所折射的文化光芒,才更加显示出这两处人文景观的文化底蕴。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公园的美景,还可以凭吊前贤,感受千古合肥文化的魅力。

在合肥三国新城遗址公园里,有个“植物成语园”,将桑、桐、梓、槐、松、柏、榆、椿、荆、桂、楮、榴等不同植物种在一个园区,每种树的牌子左边是树名,右边是与此树有关成语。例如,与“荆”有关的成语有“负荆请罪”“披荆斩棘”“荆天棘地”等。这个传播成语文化的创意很好,但还太简单太粗糙,且不成规模。另外,既然是“三国新城遗址公园”,“成语园”里的成语当然应该有与三国文化有关的成语的一席之地。

(二) 投拍动画片

2013年6月,为了保护地方文化遗产,弘扬合肥本土文化, 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合肥市计划拍摄10集动画系列片《成语中的巢湖》,内容以合肥市环巢湖地域的成语典故为主,包括洗耳恭听、四面楚歌、旗鼓相当、八面威风等十个成语,每集作品设定在5~8分钟。

(三)编著图书

2013年,合肥市巢湖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李厚木编著的《说成语 游巢湖》出版。该书“是从广泛搜集、深入挖掘出的百余条源于巢湖或与巢湖有关的成语中精选出38条汇编而成,按旅游路线由城内到城外,由近处到远处的顺序排列。一条成语对应一个景点,基本达到全覆盖。每条成语在介绍出处、解释含义的同时,还介绍了这些地方的古今情况,使游客在游乐的同时有所学,有所得,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不虚此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因文化才有魅力、才精彩、才有品位;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因旅游而得以传承、传播和弘扬。二者恰当、适度、巧妙、有机结合就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7]该书的出版能够帮助游客了解巢湖深厚的地域文化,增加巢湖旅游的吸引力。李厚木搜集整理的源于或与巢湖有关的四十余条成语典故也已陆续在《巢湖日报》《环湖晨刊》《新巢湖》等报刊上刊载。

三、合肥成语文化的产业化开发路径

文化部2003年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8]根据该文件,文化产业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类:1.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2.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3.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据此,合肥成语文化产业化的开发路径也应该分为:生产与销售成语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

(一)合肥成语文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重视成语文化产品的开发对扩大地区影响、发展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例如,编辑出版以当地成语故事为主题的图书、发行成语邮票、制作动漫等。对合肥地区丰富的成语典故文化的挖掘,还远远不够,还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今后,可以将合肥成语典故汇集起来,编辑出版系列“成语”图书,例如,《成语中的合肥》《合肥成语中的历史名人》等。故事性强的成语典故可以拍成系列动画作品,如《风声鹤唳》《洗耳恭听》等。另外,可以选择部分弘扬正能量的合肥成语,与历史名人相结合,出版系列成语故事邮票,例如,笑比河清(包拯)、不足为虑(曹操)等。

(二)以合肥成语典故为题材的文化服务

以合肥成语典故为题材的文化服务几乎是空白。在这方面可以做的工作很多。例如:

1.开发以合肥成语文化为主题的电视节目。2014年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13期《中国成语大会》以轻松愉悦的竞赛形式向全国电视观众传递中国灿烂的成语文化,广获好评。安徽卫视、合肥电视台等可以举办类似的竞赛节目,如《合肥成语大会》;也可以举办以合肥成语典故为主题的DV大赛,如《影像城市 成语合肥》。

2.在当地报纸中的地方文化版可以开辟成语文化专栏。

3.编写以合肥成语典故为题材的戏剧,通过家喻户晓的黄梅戏、庐剧等进行全国巡回演出。

4.可以与安徽名人馆、合肥名人馆的建设相结合,建设集文化传播与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合肥成语文化主题博物馆。

(三)把合肥成语典故的开发融入文化休闲娱乐行业

把地方文化与休闲娱乐相结合,能够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邯郸市的“邯郸成语典故苑”、深圳市的成语主题公园、北京通州北苑街道的成语一条街等,对合肥成语典故的产业化开发有非常好的示范作用。成语文化的开发不仅可以与当地的旅游开发密切结合,还可以进军网游、动漫等领域。

在“文化+”“互联网+”的新形势下,文化产业的边界日趋模糊。《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强调,“推进‘文化+’和‘互联网+’战略,促进互联网等高新科技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应用”[9]。这将是合肥成语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方向。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对合肥成语文化进行转化与创新,实现成语文化产业的跨领域、跨行业融合式发展,促进成语文化产业与旅游、动漫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力争以成语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为核心,实现合肥文化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猜你喜欢
洗耳巢湖典故
“洗耳”原非“恭听”
“洗耳”原非“恭听”
“洗耳”原非“恭听”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洗耳”原非“恭听”
巢湖,我的母亲
巢湖,我的母亲
闻鸡起舞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巢湖玉卮意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