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党员干部家风建设路径探析

2018-03-07 02:11邱立志
文化学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家风家族中华民族

邱立志

(中共梅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广东 梅州 51407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与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传统优良家风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风社风的根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党员干部建设良好家风有利于建设好党风政风,有利于形成和谐向上的民风。

一、中华优秀家风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并在实践中传承。中华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使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坚定的信心。家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认同,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因而成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

(一)家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

家风是中华文化积淀、传承、发展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家庭观、家族观、宗族观的具体映射。家风是由家教、家学、家规等元素组成的可持续发展的家庭文化,就其核心而言,传统的优良家风来源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家风则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经验升华。我们所提倡的家风,是指汲取了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精髓的家风。这些家风历经历史的大浪淘沙,仍然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大标识。

(二)家风是中华民族价值取向的重要载体

中国的家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虽然各系家风个性鲜明,风格各异,但都以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价值基础,这也是家风文化长盛不衰的关键。不论是传统优良家风还是红色家风,其中皆蕴含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为中华儿女指明了立身、为人、处世的目标和方向,在千百年来的演进中经历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一脉,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价值取向的重要载体。

(三)家风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具体表现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气质。其理想、信仰、道德品格、价值标准、社会规范等基本品格深隐于家风文化中,经过家风传承深深地影响家庭个体的生命发展,并通过个体的社会实践呈现出来。家国情怀、民族大义、和谐至正、勤俭好学等作为家风的重要内容以各种方式融合在一起,滋养着每个家庭及每个社会成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星河璀璨、各领域人才辈出,对国家和民族忠贞、忠诚、忠信的名人轶史层出不穷,这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千百年来,家风文化在传承演化及实践的过程中展现了强大生命力,展现出民族的文化价值和实践价值,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对家风文化的认同和对党员干部建设好家风的殷切期望,使我们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

二、家风文化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质就是与时俱进,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因此,“与时俱进”也是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家风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发展,与时俱进地将主流价值观具体化,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传统优良家风及其价值取向

家风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在家族家庭中逐渐形成并长期遵守的价值观,其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符合所在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在传承中逐步完善并流传下来;二是以家规家训等形式相对固定下来,无论是成文的或是不成文的,都有相对稳定的内容,是家风传承的参照,使家教成为有规可依的行为,在家族、家庭中体现出权威性,从而进一步强化熏陶和教化功能,是家风个性化的标志;三是长辈或家族重要成员以言传身教方式在成员中起教化作用,潜移默化地使社会道德价值观内化为家庭和个体道德价值观,是家风传承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传统优良家风以儒家道德规范为价值取向[2],具有同儒家道德规范要求相同的三个层次,一是以“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二是以“温、良、恭、俭、让”为良好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三是以“忠、孝、廉、耻、勇”为人格升华所追求的高尚品格。这是传统家风熏陶下家族成员品德、品性、品格的三个层次,构成了传统家风的价值取向。

(二)良好家规家训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国历史上成文不成文的家规家训比比皆是,难以统计,经过实践检验产生良好影响的也非常多,诸如《颜氏家训》《郑氏规范》《钱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既是自成体系的家规家训,也是风格各异的学术著作,是中华传统优良文化的瑰宝。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与时俱进地将主流价值观具体化,不仅使姓氏家族繁荣昌盛,而且为中华民族家风文化注入了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华文化瀚海的璀璨明珠。

(三)红色家风具有党的光荣传统的重要基因

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家风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各个时代的优秀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家庭风尚。[3]红色家风把党的光荣传统植入家风建设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和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家风因其更能彰显当代主流核心价值观而成为当代良好家风传承的重要元素,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学习借鉴的家风文化。

(四)良好家风主动融合各个时代主流价值观

判定良好家风的标准就是其是否符合主流价值观,是否能给家族带来较为长远的积极影响。家风往往涵盖个人立身处世和家族价值追求的方方面面,所以家教在时间和空间上基本是全覆盖,他约性从出生开始伴随终生,自约性从有理解能力开始伴随终生。良好家风主动融合时代主流价值观,世代传承发展,譬如钱氏家风,钱伟长说“我们钱氏家族十分注意家教,有家训的指引,教育有方,故后人得益很大”[4],钱均夫认为“我们钱氏家族代代克勤克俭,对子孙要求极严,或许是受祖先家训的影响”[5]。良好的家风培育出的历史名人、行业精英、名家大师不计其数,长盛不衰,堪称群星灿烂,辉耀族群,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良好家风主动融合各个时代主流价值观,因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良好家风散发出时代光辉。

三、家风是党风的“晴雨表”

党员干部的家风与党风密切相关,共产党员的党性体现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的家风涵养个人的道德品质,较高的党性修养可促进家风与时俱进,丰富家风建设。家风正了才能有好作风,作风正了才能有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人民群众了解党员领导干部作风的渠道有限,更多的是在八小时之外,但其家庭成员的作风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

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贪污腐化、违反党纪国法,这多与其家教不严、家风败坏相关。习近平总书记说:“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法违纪的重要原因。”[6]

(一)错误家教:对干部子女的荼毒尤甚

于家教而言,党员干部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所谓“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7]。全面从严治党铁拳反腐,一桩桩腐败的案件背后有着惊人的共同之处,我们痛心地看到一些领导干部因为家庭教育的缺位和家风的不正,被自己所纵容的家人亲人将自己送进铁窗、使自己身败名裂。刘铁男教育儿子刘德成要“走捷径”做“人上人”;程维高包庇、纵容儿子程慕阳利用其职务影响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获得利益,还厚颜无耻地称其儿子“光宗耀祖”;叶树养受贿的“宏伟目标”是给儿子2 000万、给女儿女婿2 000万……。诸如这些事实,是为子女造福,还是为其招祸,一目了然。官员掌握公权又失去有效监管,将公权变成家族私权,滋长了其家庭成员的骄奢淫逸。

(二)堕落家风:领导干部家族的灭顶之灾

于家风而言,“家风一破,污秽尽来”[8],堕落的家风对孩子成长和家庭成员的心态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庭成员包庇纵容,必然使家庭走向深渊。党员领导干部家族性违法犯罪不是个案,在中纪委2015年2月13日至12月31日发布的34份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的纪律处分通报中,有21人违纪涉及亲属、家属。[9]早在2000年,山东省泰安市郊区检察院就向新闻界披露,在当时立案查处的37起领导干部受贿案中,有34名案犯的“夫人”充当夫君的“收银员”,夫妻联手作案率高达90%以上。[10]家风一破,污秽尽来,腐败案件中的家族性违法乱纪案例频频出现,让家族甚至几个家庭跌入深渊。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11]于党风而言,党员干部的家风影响家族、影响邻里、影响村里社区。家风是党风的重要道德基础,党风为家风增添时代情怀和政治内涵。党员领导干部家庭治理的好与坏,反映出其领导管理水平和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领导干部要自觉承担起家风建设的责任,要有崇高风范和足够的定力,展现良好的党风,进而推动良好社风民风的形成。

四、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路径

良好家风从哪里来?良好家风如何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12]。

(一)要扎稳中华传统优良文化的“根”,坚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时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和马克思主义的“魂”。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以此来引领家风建设,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14]良好家风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基因传承的重要方式,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的“向心力”“同心圆”。党员干部必须要抓住优良传统家风文化的本质特征,把握好其价值取向和精髓,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传承红色家风文化,以形成完整的、系统的、与时俱进的家风。

(二)要准确把握和传承好传统优良家风的精髓

党员领导干部在建设家风的过程中,要去伪存真坚持传承传统家风的精髓。家法家训经过千百年的传承,流传至今的绝大部分都与当今的主流价值观一致,其精髓大致可以概括为:敦品励行、孝悌忠义、耕读传家、清白廉正、明礼知耻、慎独慎微等。

敦品励行,是家风塑造和传承的最重要的品质。重品行,内修正气挺脊梁。“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15]“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16]无论是《了凡四训》中的“修德加业”还是《颜氏家训》中的“少欲知足”,都强调重品行、修正气是立身之本,这与合格党员“讲道德有品行”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讲道德有品行是共产党人加强道德修养的人生必修课,所以家风也应该以内修品行树正气为根本。

孝悌忠义,庄敬自强兴家邦,志远良谋勇担当。孝道体现着一个家庭世代传承的品质和修养,体现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17]的社会情怀。孝义家风对社会的辐射作用体现在“遵规守矩”上,“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18]。人之孝道,在乎敬老友邻,礼理相成,社会自然和谐。“忠义”是高尚道德追求的境界,为人尽心正直,办事尽力准确,上报国家,下安黎明。历史虚无主义肢解传统文化,不客观辩证地理解“忠义孝悌”,就是不懂传承,也就不知“忠”为何物,“义”从何来。惟正是中,否则就是愚忠,中国共产党光荣、伟大、正确,所以我们忠于共产党;“为正而义”,维护真理和社会公平正义,故虽各种家风家训并无“赴汤蹈火”“肝脑涂地”之类的豪言壮语,但仍然出现了如颜真卿、颜杲卿、颜季明一样“抛头颅洒热血”的忠义之士,依然有像包拯、石碏一样“大义灭亲”的公平正义之举。

耕读传家,诗书继世。耕读文化原为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是一种价值取向。追求“耕读传家”,既是对生活原始价值的回归,也是对家族延绵不息的期待,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稳定发展和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之根。因此,“耕”与“读”也就有了更广泛的内涵。“耕”不仅仅就“耕作”这么简单,“耕”创造着物质,支撑着精神;“读”也不仅仅是“读书”,它的实质是人的内在需求与向往,有追求人的自我完善,为创造物质提供精神力量的意义。传统家风对“耕读”的诠释大致可以理解为以勤治家、以俭持家、以学兴家。以勤治家,是家业建立的基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治家格言》的首句便要求家庭成员要“勤”,物无贵贱皆由勤,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勤”都是一个人生活状态的主旋律。勤政是领导干部取得人民群众信任的主要途径,习总书记也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19]。实干才能兴邦,党员干部就应该踏踏实实地做人民的公仆。以俭持家,是守业的第一要务,也是一种美德,故曰“俭,德之共也”,相反,“侈,恶之大也”[20]。有奢侈恶习,领导干部会为追求荣华富贵而不择手段,百姓则采取不法手段取不义之财。“俭”和“奢”的偏差会直接影响家庭、事业、岗位、资源、决策等方面的导向,而“勤俭”与全面从严治党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学习是文化传承的途径,是家族兴衰成败的根本。无论是官宦商贾、还是寒门庶户,都要把学习文化看作是改变家庭地位、兴家继世的根本之道。清代名臣曾国藩认为读书对居家、创业、为官,甚至是兵家战争都大有裨益,所以中国共产党要在学习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我们不能丢掉优良传统。

清白廉正,正身处世。虽说封建官场黑暗龌龊,但唐宋之后大部分官员都熟读经典,在传统儒家思想价值观之下,也不乏视清白为最高品节的官员,一些家族以清白廉正为荣,一些民居建筑也以清白门风为屋名堂号,如“清白流徽”“清白旧家”等,警示后人。他们了解贪腐所造成的社会恶劣影响和对家族的伤害,因而对家族成员进入宦途有严格的要求。《郑氏规范》对族人为官有较完整的要求,明确做官就“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免玷污了家法,“任满交代”,告诫不可过于留恋官位宦途,做了官也是家族的一员,不能“恃贵自尊,以骄宗族”[21],仍然需要遵守家法,违者被视为不孝。反观今天的一些领导干部,退休前就消极恐慌,退休后更是犯有所谓的退休综合症,焦虑抑郁,这些都源于留恋官场荣华显贵的畸形心态和病态心理。

明礼知耻,礼让做人,被视为文明社会的起码要求,做人的基本素质,与西方社会所崇尚的“绅士风度”相通,是家风家教内涵外在表现中最显性的一面。曾国藩认为廉耻是关系家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居家四败曰:子弟娇怠者败,妇女奢淫者败,兄弟不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22]。礼让做人处事在封建官僚中屡见不鲜,安徽桐城著名的“六尺巷”就是典型的事例。反观现在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用公权为自己、为家人、为亲戚朋友谋私利,甚至横行乡里,成为黑恶势力或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成为“扫黑除恶”的对象,令人不齿。

慎独慎微,克己奉公。东汉杨震是慎独典范,为人谦逊低调,严格要求自己,其“四知”拒贿成为千古佳话。做事要谨小慎微,唐朝陆贽认为连一条马鞭一双鞋都不能收受,因为“贿道一开,展转滋甚”[23],绝不心存侥幸。对儿孙的教育,要专注务实。古人尚且明白“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益增其过”[24]的道理,当下的党员领导干部如果表里不如一,掩耳盗铃,心存侥幸,醉心于研究所谓的“官场潜规则”,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害子害孙。

(三)自觉传承和弘扬红色家风

首先,要认识到红色家风是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文化自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就决定了共产党人的家风建设必须要有革命性先进性,要比普通家庭更严格、更高要求。红色家风有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家庭问题和家庭建设的理性思考[25],有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总结沉淀的红色文化,人民性和革命性只有成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合发展。

其次,家风建设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共产党员就在政治面貌上有别于普通公民,在政治立场、政治定力上有原则性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想对党员干部产生了很大冲击,影响着国人的三观,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特别是文化渗透无孔不入,挑战着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和家庭观。党员干部在家风建设上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同时自觉甄别传统文化和家风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大力弘扬红色家风,主动承担起家庭家族的家风教化引领责任,保证自己的政治能力。

最后,把家风建设与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坚决杜绝和防止做“两面人”,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工作时间装腔作势,生活上腐化堕落。家庭里少了同事和领导的监督,便将制度规矩的约束抛在脑后,这种表里不如一的行为是不严不实的体现,是作风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红色家风独特的个性就在于它不仅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更是体现出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风貌。习仲勋对家庭的要求非常严格,对习近平的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所以,习近平对自己的父亲和家庭充满感情,“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26]。良好家风滋养良好作风,是共产党员修养的崇高境界,党员干部必须要把家风建设与作风建设结合起来。

党员领导干部长期受家风影响,所以党员干部家风建设要处处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党人的社会生活无小事,慎独慎微方能防微杜渐,体现共产党人的本色,这也是担当起“四个伟大”神圣使命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家风家族中华民族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HK家族崛起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小偷家族》
家风伴我成长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别样家风,别样精彩——教你轻轻松松写“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