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论》对提升中国文化自信的当代价值

2018-03-07 09:05董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文化

董敏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日照 276800)

1 《新民主主义论》对文化自信内涵的初步界定

1940年1月9日,为回应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文化发展趋势,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讲,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文化自信思想。这一文化自信思想的实质是党和人民立足革命的现实情况,在对比、批判、反思各种类型文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可,以及对自身文化所具有的多重价值的充分肯定。

1.1 文化自信是在对比、批判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的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分析了近代中国现存的几种文化,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反动文化,包括“帝国主义文化、半封建文化”,另一类是“新文化”[1]。一定文化是对社会一定阶级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分析,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帝国主义文化”所具有的奴化性质,它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和侵略的有力工具,是应该坚决打倒和抵制的。“半封建文化”则是封建阶级在文化上的代表,腐朽落后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1]。通过反动文化的反思、批判,毛泽东更坚定对“新文化”生命力的信念。“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1]。”“新文化”是党和人民面对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大变迁的背景和阶级斗争势力消长状况做出的正确抉择。这里的文化自信已经超越了古今中西之争的藩篱,而是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视角,“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1]。文化自信的过程是一个对比、思考、批判,借鉴的过程,更是一个考验党和人民如何抉择与坚守的过程。

1.2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文化民族形式的高度认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的各项革命事业得以顺利进行。毛泽东曾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详细论述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价值,“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精神命脉与情感寄托,“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1]。共产党信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但脱离具体革命实践,盲目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无法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在经过不断的反思、比较后,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念与高度认同。

1.3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所具有价值的充分肯定

文化自信不仅只是在文化角逐中,充分认可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形式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自身文化的价值意义充分肯定的过程。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2]”到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再到五四运动时期的“全盘西化”,对于文化的抉择,深深影响中国的政治走向和前途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民主主义文化自信为新民主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制度方面的建设都做了思想文化的准备,凝聚民众的共识。同时,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危机日益波及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危机的全球化趋势凸显,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运动高潮迭起,“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伟大的一部分”[1],毛泽东正确估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世界意义,也看到“新文化”对于中华民族解放的重要意义。《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文化自信思想表现了对中华文化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乐观态度的生动体现。

2 《新民主主义论》对文化自信方法论的系统总结

2.1 文化自信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政党

无产阶级政党具有先进性和广泛性。五四运动之前的文化斗争,是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新文化与腐朽僵化的封建旧文化的中西之争。但由于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无法领导文化革命。“在‘五四’以后,这个阶级的文化思想却比较它的政治上的东西还要落后,就绝无领导作用,至多在革命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个盟员”[1]。无产阶级则自觉承担起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文化革命的重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则形成了抗日统一战线的文化。共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文化革命的实践中,是作为文化生力军以英勇、不妥协的态度对帝国主义文化以及半封建文化的猛烈攻击;其先进性在文化理论方面,则表现在社会科学以及文学艺术领域的颇多建树,“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1]。

其次,无产阶级政党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毛泽东将“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1]”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化生力军,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新民主主义文化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最终实现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2 文化自信的基础条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

首先,激发全民族进行文化创造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作为文化自信的领导力量,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激发全民族进行文化创造的活力。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工农群众是革命最坚定的拥护者和支持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放手发动群众,对群众进行革命启蒙教育,从而实现民众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性的发展。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指导之下,广大民众不断学习文化知识和先进的文化理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这也证明了文化自信的形成,需要对工农群众的广泛动员。

其次,发挥文化创造中的榜样力量。一方面,毛泽东强调广大民众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与动力,另一方面,他也强调文化革命中凸显出来的榜样的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鲁迅便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一个生动体现。毛泽东将其称为“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1]。”他以笔为武器,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丑陋,以大无畏的态度投身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中。鲁迅以其拳拳爱国之心激励众多文化将士投入到文化革命的浪潮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提高文化自信。

2.3 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正确处理古今中西文化的关系

首先,客观理性的审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发展的是科学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反对一切腐朽,封建的思想,要客观理性的审视中华传统文化,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1]。”因此,在清理古代文化遗产时,要做到“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1],这是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提高文化自信的必要条件。同时,这种清理工作不能是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正确区分封建糟粕与人民创造的富有革命与民主性的文化。在审视历史的过程中,要注重文化的延续性,不能割断历史,因此要尊重自己的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1]。 ”

其次,包容开放的借鉴外国的优秀文化。毛泽东认为,在世界革命的意义上来说,中华文化是开放的,并且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相联合,毛泽东把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使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有了强大的保障。“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1]。”毛泽东以辩证分析的文化立场,真正从理论上阐释中国文化发展问题。毛泽东后来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对五四运动的盲目形式主义进行了批判,他指出,“他们反对旧八股、旧礼教,主张科学和民主,是很对的。但是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地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地好,一切皆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就影响了后来这个运动的发展[3]。”

最后,顺应时代与人民需要,推进中国文化的创新。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也是民主的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离不开工农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建设必须考虑到中国广大民众的实际状况和要求,并为他们服务,这是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又一生动体现。应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迫切需要,必须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强调了文字与语言改革的重要意义,这一思想使“五四”文学革命的积极意义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新民主主义文化采取普通百姓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进行宣传,贴近百姓,贴近生活,采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体现对人民的关怀和关切。文化的自信不是盲目自信,而是懂得时代之需,人民之需,不断进行文化的创新与改革,以维持自身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3 《新民主主义论》对提升文化自信的当代价值

3.1 充分认识提高文化自信对于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意义

民众的文化觉醒与自信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冲突碰撞,严重影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完善以及国民的价值观念,面对西方文化渗透的愈演愈烈,如何捍卫文化主权,掌握文化话语权,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成为党执政兴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谈到文化自信,在2014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首提增强文化自信与价值观的自信。之后又有对文化自信的多次强调。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4],在强调文化自信重要性的同时,习近平也深刻阐释了党的历史文化使命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4]。的确,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依据,也为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同时文化自信也将为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助力。“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5]。提高文化自信关乎国运,文化自信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将更好地为世人展示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力量。

3.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革命的文化人而不接近民众,就是“无兵司令”,他的火力就打不倒敌人”[1],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价值主体是人民群众。发展大众的新文化这也是文化自信思想的重要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不断创造出讴歌党、讴歌人民的、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在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文化扶贫作为新时代扶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3.3 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提高文化自信,我们必须深入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首先,努力挖掘与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使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运行机制相协调与适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建设提供思想文化支撑。其次,促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媒介的创新与改革,综合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习近平更是指出 “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现中华文化魅力”[6]。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必须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借鉴外国有益经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认为“民族形式”的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同别的民族的文化互相吸引,互相发展,共同构成世界的文化。外国的进步文化,同样也可以作为中国文化食粮的原料。毛泽东的文化自信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国外进步文化的创造性的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文化实现了融合创新。新时期,更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积极创造具有鲜明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中国文化。“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在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各国不断的文化借鉴过程中,实现中国文化的繁荣创新,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展现中国的文化自信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671,694-695,697-698,706-708.

[2]魏源.魏源全集(第三册)[M].长沙:岳麓书社,2004:1.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2.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美与时代,2017(10):4-22.

[5]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理论学习,2014(2):6.

猜你喜欢
新民主主义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渊源
谁远谁近?
“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时间的历史考察
如何理解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对当代中国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话语优势的确立
刘少奇新民主主义思想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