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类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与研究
——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2018-03-07 11:13贺绿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国际化一带一带一路

贺绿莹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310028)

1 “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年3月27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与国际旅游合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2016年8月,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要以国家公派留学为引领,推动更多中国学生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并在沿线国家之间实现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鼓励沿线各国高等学校在语言、交通运输、建筑、医学、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联合培养学生,推动联盟内或校际间教育资源共享[2]。2017年5月9日,驴妈妈旅游网发布《2017“一带一路”出境游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游总人次是2015年的2.7倍,高于出境游整体水平[3]。可以看出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沿线国家间在旅游、教育方面的合作逐步深化,国际化人才急需,这就需要旅游类高职院校能培养出一大批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旅游类国际化人才。

2 旅游类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境外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国际化步伐也进一步增速,开设外语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对各专业人才学习外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给旅游类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

2.1 外语类人才培养不够全面,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欠缺

现如今我国外语人才主要集中在英、德、法、俄、日、西等通用语方面,非通用语人才非常缺乏。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学院外语系培养的外语人才只有英语、法语、俄语、日语、西班牙语、韩语,其他如泰语、越南语、捷克语等非通用语人才还没有培养。而其他酒店管理系、旅行社管理系、旅游规划系等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除了英语和日语,并没有其他语种的教学培养。

2.2 跨文化教育表面化,实际成效不足

目前,国内旅游类高职院校的学生获取跨文化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于外语课程、跨文化交流课程的学习以及与留学生的友好交往。鉴于非通用语种的培养缺失,学生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状况的了解比较浅薄,对于国际通行规则、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世界政治经济的走向等整个国际生态的了解和掌握还非常欠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理念和视野、通晓国际惯例与规则、有较强的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国际化人才,但可惜的是,暂时还只能培养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还无法培养出如此国际化人才。

2.3 国际交流与合作范围不够全面、形式不够多样化

目前,旅游类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及日韩等邻近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较少。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主要是在语言培训、学生交换学习、继续教育、学术交流等领域,形式比较单一。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学院目前与韩、日、俄、澳、美、新等国的十几所高校有友好合作关系,不定期派遣学生和老师前往交流学习。但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较少,虽然每年有部分学生前往马尔代夫、阿联酋实习就业,但数量不多;且与其他国家并没有建立合作关系。

3 旅游类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面对当前国际关系和中国发展的新形势,基于旅游类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旅游类高职院校有必要探索新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建设要求的优秀国际化人才。

3.1 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助力“一带一路”

一方面,合作办学。旅游类高职院校应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契合自身国际化发展目标,将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重点对象确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上,具体采用培养或培训、互相承认学分、师生交流、旅游教育研讨等方式。比如2017年,中俄两国首个在旅游职业教育领域设立的合作办学机构——中俄旅游学院成立,该机构面向俄罗斯高校招生,完全采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专业教学标准。目前,由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派遣的中俄旅游学院首任院长已经走马上任,首批招收的20位俄罗斯学生已组班开课。课程内容包括汉语、中文导游、酒店管理等专业领域的教学、培训内容。今后还将拓展至中餐烹饪、中国茶艺等专业领域。另一方面,中外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实习和就业。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要维护好与阿联酋、马尔代夫当地企业的合作关系,增加到两地实习就业的学生人数,同时可开拓与沿线其他国家旅游企业的合作,让更多学生“走出去”。

3.2 创新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一带一路”

一方面,开展人才定制化培养。旅游类高职院校可以为大型旅游企业开展人才定制化培养。比如开设特色班导游(“一带一路”班),招收有意向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作的学生组成导游(“一带一路”班),师资定制,课程设计定制。所谓师资定制就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走出去”,即有计划地派老师们参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考察活动,研修交流,开阔视野,提升个人国际化水准;“请进来”,即聘请沿线国家专家、学者到校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以保证师资的国际化。课程设计定制就是除了必要的基础课程之外,将全面的语种教育以及跨文化教育将是课程设计的重点。其中由教师们深入研究相关国家有关国情、法律环境、安全环境,组织编写有关国家简史、简志、风俗民情以及合作的机遇与风险评估的资料作为跨文化教育教材之一。另一方面,增加接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将奖学金向其倾斜,为一些急需旅游人才的国家优先培养留学生,为其旅游发展添砖加瓦。

3.3 同类高职院校联合组建智库,支撑“一带一路”

全省甚至全国的旅游类高职院校可联合组建“一带一路”战略专家智库,依托各联合院校的资源优势和学科优势,加大援外培训、学术交流和政策研究的力度,同时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撑。比如“五星联盟”旅游类高职院校可以联合起来组建智库,发挥联合优势,支撑“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表现之一,高职教育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应有之义。鉴于中国赴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的人数大幅增加,中国与沿线国家旅游资源开发与国际旅游合作进一步加深,加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资源共享的强烈愿望,旅游类高职院校要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主动寻找突破点,探索新形势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路径,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李盛兵.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区域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2-65.

[2]中国游客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热情高涨[N].中国新闻网,2017-05-09.

[3]晏龙强,邓振华,张丽妮.贵州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的实践与思考——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7(1):66-70.

猜你喜欢
国际化一带一带一路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