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县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实例研究
——以亭头村为例

2018-03-07 21:00林金秀
文化产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武平旧址革命

◎林金秀

(中共武平县委党校 福建 龙岩 364300)

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灵魂,其核心地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得到了肯定,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在发展人文社会、繁荣经济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关乎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因此,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坚守文化责任,彰显文化力量。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兴文化”的使命任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激发民族文化创新思想和创造活力,建设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兴文化”为新时代文化事业提供了发展的养分,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

红色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一样,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分布于全国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湮没,需要我们积极挖掘、整理、传承、发展。

武平作为革命老区,拥有多处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三进武平,1930年红四军主力进入武平时,毛泽东将前敌委员会设在梁山书院,毛泽东住在书院的左后厅,朱德和红四军军部驻在考棚,陈毅和政治部设在三元福地,召集地方干部和各阶层代表召开座谈会,进行社会调查,指导开展系列革命活动,推动土地革命斗争深入开展,把武平革命斗争推向新的高潮。长期的革命斗争让武平人民经受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留存的多处革命旧居旧址,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革命据点村是红色文化的“根据地”,武平是红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具有一大批革命据点村,如民主高书村、湘店乡湘洋村、大禾上湖村、象洞光彩村、永平塔里村、桃溪亭头村、城厢载文村陈禾坑等。革命据点村的人民群众为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无私奉献一切,他们积极配合中国共产党开展各项反帝反封建运动,直到全国解放,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革命精神,创造了新的文化——红色文化。湘店乡湘洋村见证着中国空军之父刘亚楼的光荣事迹,文坛宿将林默涵更为武平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革命据点村的红色文化展现了革命先辈们对新社会的探索,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前辈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后辈子孙世代传承。

亭头村红色文化的价值

了解革命据点村红色文化传承现状,在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让红色文化在世界发声,提升中国影响力,是发掘和利用革命据点村红色文化独特价值的意义。亭头村革命旧址群作为红色文化的重点保护对象,其开发及利用情况影响着红色文化的传播。

1.亭头村深厚的红色文化历史底蕴

亭头村位于武平桃溪镇南部,距县城35公里,人口约20 000余人,是省定革命据点村之一,有着悠久而光荣的革命历史。据《武平县志》记载,“亭头”一名可追溯至宋代,以前道路交通不便,亭头村凭借穿村而过的水路,成为武北及周边地区的经济中心,人们将亭头村及其上游的木材等产品沿河流而下,漂到上杭等地售卖,将上杭等地的丝绸、生活用品也通过河道运至亭头村。当时亭头村的经济相当发达,这也是奠定亭头村新中国成立前曾一度是武北四乡乃至全县政治中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革命时期,李长明等一批进步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宣传马列主义,并于1928年在赖园寨成立“铁血团”。1929年12月5日,李长明联同小澜的张涤心,湘店的刘亚楼、刘克谟,组织180多人,策划指挥“小澜暴动”,牵制了长汀国民党势力,有力地保障了古田会议的召开,随后在亭头建立武北地区革命根据地,成立武北区苏维埃政府。

1932年5月至1933年秋,武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进驻亭头,在亭头成立办公室、宣传部、组织部等机构,亭头村成为全县红色苏区的政治中心,领导和指挥全县的革命斗争。此外,红四军第三纵队、红十二军36师直属部队、福建省军区武平独立二团、红十九军司令部、红军独立团、红军56师独立第三团、中央模范师第七团等都曾进驻亭头,亭头也成为红军的根据地。

2.亭头村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亭头现存有当年红十二军政治部、亭头乡苏维埃政府驻地春园别墅,红十二军司令部、县政治保卫队、县监狱所在地西平,中共武平县委机关驻地宝善居,县政治保卫局、县工农检察部所在地择仁居,红四军第三纵队、县苏维埃政府及县裁判部驻地三苟居,红军独立团、模范营、模范连、游击队驻地衡公祠,区裁判部、区监狱所在地三乐居,以及县邮局所在地、红十九军驻地及县苏妇女部旧址等红色旧址九处,是红色旅游的圣地。

此外,亭头村地处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沿,青山环抱,山势连绵,拥有山林面积2.3万亩,生态茶园230亩,绿水长流,亭头河水如丝带蜿蜓在亭头谷地,村落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客家农耕方式,茶园、田野、流水、古树、村落组合了绮丽的自然风光,是现代人休闲、赏景的优选之地。

亭头村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遇到的问题

1.亭头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

近年来,亭头村为了传播和发扬红色文化,对红色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并采取了不少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以“游亭头革命遗址,观茶乡风情,学农耕文化,品客家美食,享长寿养生之道”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旅游;以生态茶乡为依托,打造集教育、观光、休闲、体验、养生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别具特色。红色茶乡亭头乡村旅游依托红色革命文化、客家古民居生态茶园、原始森林等自然、人文资源,规划开发“制茶工坊”“竹筏漂流”“河流垂钓”“快乐农耕”“森林探访”“生态健身”“红军客栈”等旅游项目。目前亭头村已完成神潭大桥、书香阁、“一河两岸”河堤及道路硬化等工程,修缮革命旧址群,整理观光茶山茶田,同时正在筹建亭头旅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厕、旅游标识等基础设施,“一河两岸”十里花堤工程、改造民居房屋立面,整治村庄环境,培育红色茶乡农家乐等都是亭头村旅游规划的重点工程,是吸引游客前往参观旅游的重头项目。

2.亭头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亭头村作为革命据点村的重点开发对象,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在对其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也存在众多问题。一是亭头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亭头村距离县城较远,从县城到亭头革命旧址群花费时间较长,不利于红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和传播,且红色旧址附近食宿基础设施也还不完善,削弱了红色旧址在游客心中的存在感;二是当地群众对亭头革命旧址群保护观念不强,保护措施不到位。当地群众普遍缺乏对红色文化旧址的保护观念,从根本而言,是没有意识到保护革命旧址群的重要意义。目前亭头革命旧址群存在严重的保护失责现象,长年失修,致使房体倾斜残破,遗址斑驳不堪,使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大打折扣;三是当地居民的红色思想输入不足、宣传不到位。革命旧址群所在地红色文化氛围明显不足,当地居民(包括在那个时代出生还没有故去的老人)甚至不清楚革命旧址群的详细情况,红色文化的传承出现了中断的危机。亭头村村民受限于文化水平,无法理解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而当地政府对红色文化的宣传不到位,未能很好地引导村民形成红色思想,也是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挖掘、完善亭头革命旧址群的启示及建议

1.增加及改善基础设施

红色文化资源能吸引游客到亭头村感受革命精神,配套的基础设施是能留住顾客的重点。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方针重点保护和修缮亭头革命旧址群,在尽量不改变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完善参观游步道,设立指路标识,改造参观停车场,兴建生态公厕,并配套相应服务,方便游客旅程的同时,对亭头红色文化的宣传也可起到积极作用。

2.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影响力

对外,除了在报纸、电视新闻、旅游网站等进行宣传外,还可以把当地的革命事迹拍成电影、纪录片等,加深人们对当地的印象和对先辈革命精神的向往。定期召开由知名专家参加的学术课题研讨会,同时邀请知名媒体跟踪报道,提高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对内,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当地居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让其熟悉家乡的红色历史,更要让其继承和发扬家乡的红色文化传统和精神。通过重要节日、纪念日,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和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将教育主题与教育对象紧密结合起来,联合团委、工会、教育等部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增强宣传教育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3.开拓思路,选择合适的开发利用主题

在挖掘革命旧址群的资源潜力时,应开拓思路,选择合适的项目,不能让先辈们的革命历史掩埋在一座座仿古的房子里,让红色文化浮于表面,其挖掘与开发也只是虚有其表。武平是革命根据地,亭头村是革命据点村,可以收集有关武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实物、文字图片及革命英雄事迹,建立武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主题博物馆,并借助丰富的多媒体载体,向游客展示武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发展历程和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4.加强政府各部门合作,完善红色教育机制

亭头革命旧址群的保护和开发存在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现象,如文物部门分管旧址的保护,而党史部门则对革命旧址进行研究,致使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革命旧址承担起教育的作用,联合党校、党史、档案文化、教育、文联、旅游等部门,对革命旧址进行有机整合利用,充分挖掘革命旧址的“红色文化”“革命精神”,整合各部门资源,发挥革命旧址的党性教育阵地作用,形成红色教育的长效机制。

5.倡导学习红色文化作品的风气

推荐红色文化书籍,鼓励大家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及革命精神,并撰写心得体会,学习红色文化作品,弘扬红色精神,适时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及征文活动等,让红色文化真正深入人心。

红色文化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先进文化,通过科学有效地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提升我国影响力,统筹发展“红色旅游”经济,以文化传播的形式向人们再现老区、苏区人民和革命志士并肩奋斗的光辉历程。组织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旅游等主题活动,寓教于乐,让人们了解革命历史,接受“红色熏陶”,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注释]

(1)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

(2)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猜你喜欢
武平旧址革命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All Is Well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Major Obstacles in 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for Chinese Senior High Students
提高武平炒绿夏秋茶品质的加工技术
因祸得福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