脞议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与中版电影改编

2018-03-07 10:29王珺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徐静蕾原著陌生

王珺瑶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 999077)

2005年,徐静蕾导演将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搬上荧幕,对这一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重塑,再度引发了关于文本和电影的讨论。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原作发表于1922年,讲述了维也纳作家R在他41岁生日时收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信中书写了陌生女子对他一生不变的绝望的爱恋,但作家R却对这位痴情的女子一无所知[1]。作者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构造出一个极端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纯粹而忠贞的爱情的赞颂与对女性的不幸命运和伤痛的同情[2],通过陌生女子的人生悲剧寄寓了理想与现实的自我映射[3]。茨威格对陌生女子炽烈爱情的刻画直抵心灵深处,给人以震撼,打动了万千读者,也使得这一作品经久不衰[4]。

中版电影将故事的背景搬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北平,情节基本忠实原著。导演选取原著的“爱情”主题作为基础,融入女性视角进行改编。导演认为茨威格笔下陌生女人的一生并不可悲,她的爱情是独立而坚韧的,反而是作家这一形象更为可怜、令人同情[5]。在这样的创作意图下,徐静蕾的电影虽然保留了原著的架构,在精神层面已然脱离了原著的轨道。但这种改编是否成功,相关评价始终褒贬不一,有些认为徐版电影在原著的基础上升华成了新时代的女性电影,但也有人指出导演的女性意识表达并不充分,且受到原著的限制无所施展,使得影片的主题充满迷惑与矛盾。

该文希望借助电影对原著的改编分析导演意图在中版电影中的体现,进一步探讨电影改编是否成功表达了女性自主独立的主题。

1 茨威格笔下的陌生女人

在原著中,陌生女子对作家R的爱是狂热而盲目的,在她童年孤独而压抑的生活里,作家R像是她生命中的一道光,开启了她对于一个未知世界的向往[6]。作家R高雅温和的绅士形象令她深深迷恋,她不顾一切地爱上了他,用宗教式的感情追随他,不断自虐般自我牺牲、自我折磨以加重感情的分量[7],最终陷入了爱情带来的悲剧命运。痴情、忠贞、为爱情飞蛾扑火的女主人公,爱上了游戏人生、只将感情作为生活调剂的男主人公[8],她几次献身于他,在困窘的境地中为他生下孩子,委身于他人抚养孩子,再度相遇却被当作妓女,完全没有在作家心中留下一点印象。但绝望的女主人公依然没有对作家忘情,在生命的最终,仍写下这封信向作家诉说她终生不渝的爱恋和不求回报的付出。

虽然茨威格在作品中表达出对爱情的赞颂与对女性形象的尊重,引发了读者对于女性的同情,但是文本依然透漏出女性无法改变的被动地位[9]。即便小说中的陌生女子执着、坚韧、自尊,最终也让作家R感受到了这种爱情的震撼,但她的爱仍是一种“弱者的爱”[10]。陌生女子的爱情始终依附于男主人公而存在[11],她试图在爱情中寻找自我,但结果是失败的,也正是这种被他者启蒙的自我得不到认同,才造成了陌生女子的爱情悲剧[12]。

2 徐静蕾镜头中的陌生女人

徐静蕾导演拍摄的陌生女人,则不完全是原著中的弱者形象。徐静蕾表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主题就是纯粹的爱情,而真正的爱情就是“我爱你,与你无关”。她认为与女主人公相比,作家的形象更为可悲——“陌生女人是完整的,反而是主动的一方,而男主人公是比较被动的一方”,而对于电影上映时的一句宣传语“男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导演表示并不认同,应改为“男人的一夜,女人的一夜,男人和女人的一生”[13],她希望电影表现出现代女性在爱情中的独立与自我,以凸显男女的平等。

女性电影通过叙事视角和女性电影语言的运用重塑女性的主体性[14],通过“自我发现”和“浪漫爱情”表达女性要求[15]。徐静蕾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强调了女性的话语地位,采用了叙述视角的转换、无关情节的弱化以及对女性角色的重新诠释,试图展现出女性意识。

2.1 叙述视角的转换

原著的主体虽然是陌生女子的独白,但整体视角却是从男主人公的角度切入的,是从一个男人的角度看陌生女人的一生。但在电影中,导演将叙事的视角转移到了女主人公身上,使得陌生女子不再处于“被看”的地位,而是作为主体去“审视”男性[16]。导演表示,她希望用镜头的变换突出男主人公的渺小,从而表现其内心的脆弱,与女主人公内心的强大形成对比。电影开场,男主人公的形象一直是模糊的,导演用远景将其镜头弱化,直到女主人公出现后,才从她的视角带出作家这一形象[17]。这使得电影不再延续原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心理变化全部围绕男主人公展开的架构,而是从女主人公自我的角度展现其完整的一生。

2.2 情节的删减

电影为了突出爱情的纯粹与女性的独立,删减了一些原著的情节,如孩子出生的片段,在原著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但在电影里却只是一带而过。原著用了大段笔墨渲染女主人公困窘的境地——“……充满了呻吟、狂笑和惨叫的产房,那间宰割羞耻心的屠场……”,突出女主人公承受的伤痛和身处社会底层所受到的凌辱,为她成为高级妓女后的心态做出了解释。但导演在电影中为了突出女主人公的坚韧和独立,也为了保持电影整体的唯美性,只通过独白交代了女主人公在战乱时颠沛流离生下孩子的情节,用女主人公在渡船上平静的微笑带过这段经历,并没有过多渲染原著里充满现实和悲剧意义的一幕。

2.3 女性角色的诠释

2.3.1 身份的设置

导演着重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形象,为了凸显男女的平等和女主人公形象的丰满,对其身份做出了改动。原著中女主人公只是一个职员,为了回到维也纳、回到男主人公身边,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家庭和人生。而电影里的女主人公回到北平的契机却是她考上了北平女子师范学院。导演试图美化女主人公的形象,提升她的地位,将其塑造成一个独立的新时代女性,这一身份的改变也使得男女主人公的相遇从原著的街头 “等待—偶遇”变成了女主人公与同学游行时作家的“英雄救美”,使得电影中男女主人公的关系更为平等[18]。

2.3.2 性格的改变

在原著中,陌生女子童年时对作家的迷恋是疯狂的、毫无顾忌的,原著里这样写道“我去吻你摸过的门把手,捡了你进门前扔掉的雪茄烟头”,而导演在电影里却突出表现了女孩的自尊和含蓄、内敛的性格,如电影中女主人公的妈妈让她去给作家送饺子,女孩拒绝了,因为她不想“巴结”[19]。在女主人公成为交际花以后,更比原著多了几分成熟、矜持的意味。原著中虽然女主人公为了生活游走于各类男子之间,但她对于那些为她付出感情的人怀着“敬重的”“同情的”态度,她的形象始终是温和而包容的。但在电影中,徐静蕾扮演的交际花对待黄觉扮演的年轻军官的态度,却是略带轻慢的,她对朋友说“男人嘛,都觉得我这样的爱上你了,很了不起”,展露出了女主人公性格中强势、尖锐的一面,这也是导演对于陌生女人形象的独特理解[20]。

这些细节上的改编,显示出徐静蕾表现女性自我的意图,但无论是影片的改动还是导演的女性意识,表达出来的效果都并不完整,反而在电影中造成了主题的矛盾。

3 电影改编的矛盾

虽然徐静蕾导演意图展现 “现代女性在爱情中只关注自己感受”的主题,在原著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想法进行了创造,但中版电影并没有成功表现出女性的独立与自我。电影的女主人公虽然在某些方面具有原著所没有的主动的、自信的特质,但整体而言仍然陷入缺失自我的被动境地。

首先,原著的情节决定了电影主题发挥空间的有限,一个疯狂的、盲目的、丧失自我的爱情故事,并不适合用来表达女性独立的主题[21]。而导演对于改编内容与原著的关系处理地略为草率,只是简单地、片面地将自我构想强加入电影,未考虑电影整体上的连贯性,在情节与对白上照搬原著,使作品在本质上无法跳出原著的框架,与导演的意图形成了冲突,电影最终不仅未能真正体现出女性意识,还造成了主题的模糊与情节的矛盾。导演为了突出女主人公的形象,刻意弱化了男主人公,令爱情的主题本身难以得到认同[22]。将女主人公的身份设定为进步的学生,虽然美化了她的形象,却也与她沦落成为交际花的情节,甚至与她对男主人公近乎执念的感情,都是十分不符的。原著中女主人公对于作家近乎疯狂的爱,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男主人公世界的向往,这种设定本就基于不对等的地位之上。试想,如果女主人公是一个进步的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人生轨迹,是否还会如此毫无保留地付出?是否还会执着于男主人公能否记起她?是否还会因为现实的困窘自甘沦落成为依附男人生存的交际花?是否还会陷入如此的悲剧命运之中?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导演对于女主人公身份的设定,看似只是为了凸显女性地位的细微改动,实则改变了原著中男女主人公的关系,造成了整体情节的不合理。

其次,导演本身展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也不够明确。在电影中,女主人公虽然试图将所有的经历归结为自我的选择以表现爱的独立,但她仍然渴望“被爱”[23],始终执着于被男主人公认出,以至于这一女性形象最终还是陷于被动的、不平等的地位中,并没有真正阐述出“我爱你,与你无关”和“女性在爱情中只关注自我感受”的主题[24]。虽然徐静蕾作为女性导演,在表现女性主题时更具优势,但她的女性身份,也让她陷入固有的性别困境,凸显了女性仍然在他者中建立自我的悲哀[25]。

4 结语

出于女性导演的视角,中版电影在改编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时意图展现女性的自我意识,添加了女性独立的元素。但电影保留的原著情节和大量独白使得这些添加元素与原著内容产生冲突,导演对此的处理不当,加之本身女性意识的不甚明朗,导致了这部电影在表达女性主题不足的同时,也失去了原著的精髓,出现主题的混乱与矛盾。所谓女性电影,只是导演一厢情愿的表达。

猜你喜欢
徐静蕾原著陌生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人最怕:深交后的陌生
熟悉的陌生词(四)
熟悉的陌生词(三)
熟悉又陌生的“”
拔牙
徐静蕾和黄立行:为何他们的七年一点都不痒
徐静蕾:40岁也可以很美
水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