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初探

2018-03-07 00:36陈菁
财会学习 2018年8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预算绩效评价

陈菁

摘要:预算是高校管理与规范资金使用的常用手段,但很多高校并没有对预算绩效进行科学的评价,导致高校的资金得不到较高的使用效率。绩效评价是全过程绩效管理的核心,不但能及时发现当前预算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更能满足防控财务风险的要求。针对此,本文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期为高校加强预算管理,提高办学效益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评价指标

在财政预算不断改革的新形势下,随着高校经费的增加及来源的多元化,如何提高高校的经费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2015年1月颁布实施的新《预算法》第12条就明确规定“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 ;第57条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对预算支出情况开展绩效评价”。目前我国关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并不多,评价指标的应用也处于探索阶段。但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对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因此,本文拟对这方面做些探讨。

一、高校实行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随后在其十七届二中、五中全会分别提出了“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等。新实施的《预算法》也明确的要求,“要完善绩效预算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绩效的目标设定,绩效的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有机结合的预算管理体制,实现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目前国内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由于缺乏科学的数据指标,所得到的评价结果基本上都是定性评价,受人为的因素影响很大。因此,有必要构建一个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完善资金的监控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已成为目前高校管理体制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

2011年7月5日,我国财务部发布了《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借鉴市场经济国家预算绩效管理的成功经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府绩效和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要求,强化预算支出责任和效率,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因地制宜、重点突破,逐步建立以绩效目标实现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高校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国家的财政拨款,更应把预算绩效的评价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并建立相应的制度。高校更应科学把握预算绩效评价的目标和原则,建立以部门为基础,以绩效为核心,以预算为主线的评价体系。

(二)基础平台的建设

高校应建立整合预算、财务及会计等信息的财务信息平台,此信息平台对加强预算监督具有重要作用。预算绩效評价体系基础平台的建设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和物质条件的支持。在人才队伍方面,一个可信度高、专业技术水平强的团队是必需的;另一方面,得益于飞速发展的科学信息技术,其可为高校提供一个全新的管理信息平台系统,高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并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推进预算绩效评价的信息化工作,并通过已建好的数据平台及时采集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等基本信息,采集到的信息可成为预算绩效评价的科学数据基础,在这过程当中也能让各相关单位清楚本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原则与具体的方法,从而在后续的工作中能做好与之相对应的预算执行工作,从而改善或优化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在现实层面,高校建立了这样一个预算管理平台,不仅能让高校的相关管理者及时了解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必要时还可以对预算工作进行必要的调整;此信息平台还能够加强高校内部各相关单位对预算管理信息的相互交流,也能为其他利益相关部门的监督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三)评价指标的选取

预算执行结束后,相关部门要及时的对预算资金的投入和产出进行相关的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的重点内容应该是投入和产出的效率性、效益性以及经济性。绩效指标是绩效目标的细化和量化描述,制定出的绩效目标要能清楚地反映预算资金的预期产出和效果,并辅以相应的绩效指标能够予以细化、量化的描述。所制定的绩效目标应当满足以下的要求:合理可行;指向明确;相应匹配;细化量化。绩效目标制定后,正常情况下不予调整,在预算执行中因特殊原因需要调整的,那应按照相关的管理要求,根据一定的流程报相关部门批准后进行调整。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所制定的绩效指标主要包括满意度指标、产出指标、效益指标等。满意度指标是反映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的认可程度的指标;产出指标是对预期产出的描述,包括数量指标、时效指标、成本指标、质量指标等。效益指标是对预期效果的描述,包括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可持续影响指标等。绩效指标所依据或参考的标准包括历史的标准,行业的标准,计划的标准等。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中可以设置办学绩效类指标,例如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藏书量等;教学绩效类指标,如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等;科研绩效类指标,科研成果收益率、人均科研经费等;预算管理和执行绩效类指标,如预算收入完成率、预算支出完成率等;财务绩效类指标,如支出增长率、非税收入占总收入比率等。

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运营状况构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取适合自身情况的指标对预算绩效进行评价,并随着情况、数据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在指标的具体选取中,不能因为所选的指标具有评价意义就把它纳入指标体系中,还需要考察所选取的指标是否能够代表本单位预算执行的实际效果;是否可直接与其它同类的指标进行比较;能否与其它指标一起实现对预算绩效的全方位的评价;最后,还要观察指标的可得性和可测性,评价体系所选取的指标数量要适中,控制好绩效评价的成本。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中,选取的评价指标应建立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体系结构,实现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基本指标与修正指标、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反向指标与正向指标、相对指标与绝对指标等的平衡。endprint

(四)绩效评价方法

当前,传统意义上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公众评判法、最低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等等。学术界当前比较推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关键指标评价法(KPI)。该方法认为在进行绩效评价时除了财务指标,还应当采用非财务指标来评价,但指标并非越多越好。关键指标评价法是把对业绩的评价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评价。KPI方法的优点是,首先作为战略目标的分解,可有力推动战略在各部门的执行。其次标准比较明确,易于计量和评价。缺点是,第一指标联系紧密,与战略之间的逻辑性差。第二基本都是量化指标,那些难以定量的关键业绩指标容易被忽视。最后,在实际操作时选择关键指标的过程很难控制,如果所选的指标不具关键性,那么就很难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二是平衡计分卡法(BSC)。這种方法是采用多重指标、从多个角度或层面对评价对象进行绩效评价的一种系统方法。它将评价指标分为财务层面、顾客层面、内部业务过程层面和学习与成长层面四个基本层面,可全面的评价每个方面中各具体指标对绩效的影响。BSC法不仅仅是一个财务和非财务业绩指标的收集过程,它实质上是基于战略目标对绩效进行评价的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因此,它需要与评价对象的发展战略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可见,BSC法相对复杂,一般的工作人员不能胜任。

三、结语

目前,《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新《预算法》等文件已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原则,要求等诸多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使得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有法可依,高校的相关管理部门更应完善绩效评价体系的设置,以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为导向,实现对预算资金的追踪问效,增强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优化预算资金分配,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促进高校形成以务实高效为目的的管理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古书平,李珣.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优化[J].财会通讯,2016(5):81-83.

[2]凌芸.高校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优化探讨[J].财会通讯,2015(19):69-70.

[3]剧凤兰.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6(10):96-97.

[4]卫雅琦,陈平泽.基于BSC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探索[J].财务与会计,2016(6):75-77.

[5]陆志平.高校绩效目标与预算管理探讨[J].教育财会研究,2016,27(1):28-34.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财务处)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预算绩效评价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工程项目预算控制的完善及相关问题阐述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