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一点,充实一些

2018-03-07 09:46杨晶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思考实践

杨晶

摘 要:现行的品德教材以图为主,实践中教师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搜寻相关资料,拼凑教学内容,课堂出现很多华而不实的泡沫现象。因此,简单而充实的品德课堂成了泡沫之后的真需求。从三方面来谈小学品德“简单”课堂教学的一些实践与思考:其一是一脉相承,杂而不乱;其二是借力教材,化繁从简;其三是物有所用,华而实在。创设“简单”课堂,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更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

关键词:小学品德;实践;思考

现行的品德教材,都以图为主,图文并茂。教师课前总试图在浩如烟海的素材中拼凑教学内容,导致呈现出来的课或教学结构模糊,学生不得要领。因此,要真正提高品德课堂效率,就必须化繁从简,努力追求“简单而充实”的课堂教学。

当然,我们所说的“简单”并不是指对课堂的草率处理,而是形式单纯,却内蕴丰盈,经得起推敲的“充实”课堂教学。本文从三方面来谈在“简单”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探寻与思考。

一、一脉相承,杂而不乱——教学结构简洁明了

(一)寻觅主线,串连课堂

案例一:《我喜欢我们班》教学片段

上《我喜欢我们班》时,授课对象是刚入学的孩子,本着以形象、活泼的形式激发对班级认同感和喜爱感的理念,设计大量的活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不错,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的所获也很多。可细细想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课堂的主命脉!思前想后,笔者用了一个“闯五关”的游戏,将本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串成一个整体,而非零散的单体。

没有“闯五关”的游戏,这堂课上得不错,但有了游戏的介入,使本堂课看起来简单而充实,使课堂设计成为一种活跃、有生命的整体。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个游戏更让学生感受集体的概念,集体的力量,乐于为班级出力。这样的主线设计,可谓一举多得。

(二)拓展主線,完善课堂

案例二:《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教学片段

设计《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时,为体现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设计“把代表自己的树叶贴到班级树上”这一活动。初次设计时,笔者只在课堂的开头和课堂的结尾处用到“班级树”这一活动,前后照应,让一堂课看起来相对完整一些。但后来觉得这一活动只放在开头与结尾,过于流走于形式,是“舍”还是更好地“用”成为当时的矛盾集中点——“舍”有点可惜,“用”该怎样用?经过讨论,做了以下改动:

图片欣赏,明白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第一环节)

师:让我们拿出这片小绿叶,写上你的名字,贴在这棵班级树上,让我们二(5)班的班级之树更加茂盛,更加美丽。(贴树叶)

……

我爱集体大行动,让我们都为集体出份力。(第四环节)

1.师:有了这红彤彤的开心果,我们的班级树就更漂亮了,还有哪些小朋友也为班级做事,或在比赛中获奖,为班级增添了光彩呢?(贴红果子)

2.师:谁来给我们介绍下,过去的一年多里,我们班都获得了哪些荣誉呢?

(贴黄星星)

3.师:老师把这些开心果和这棵班级树送给二(5)班,下课时请班长领取。以后为班级争光的同学可以把开心果挂到班级树上。

……

总结:(最后一环节)

师:就像这棵大树,班级是一个集体,学校是一个集体,祖国更是一个大集体,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要时刻把集体放在我们的心中。

在第二环节的游戏明理和第三环节的故事感知后,第四环节里将“班级树”和学生为班级做的事紧紧联系在一起:大树有了树叶才茂盛,结了果子才丰盈——班级有了我们才有活力,我们为班级付出,班级才会更美好!小小的一拓展,使主线更成为课堂的灵魂,使选择的素材更有它的用武之地。

二、借力教材,化繁为简——教学素材回归课本

(一)课本现用,回归简单

案例三:《世界之窗》教学片段

教学《世界之窗》时,一个环节以“看—说—涂”来展开,让学生看着世界人口分布图,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来知道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情况。但课后发现,原本为了创造素材多样化,给学生的人口分布图反而成了累赘。有老师不禁问:明明课本中有一模一样的图,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让学生看自己的课本,独立或同桌完成,一来便于教师对课堂的驾驭,二来能让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课本。让教学素材回归于课本,让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原到看看、圈圈、画画。教者教得轻松,学者学得踏实,听者听得自然。

(二)课本活用,创设简单

案例四:《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教学片段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是很难把握的一课。法律知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几乎是一个盲点,教师讲解起来相当枯燥。课本中通过一个个单一的事例来向学生讲解一条又一条的法律条文。设计这一课时,总想尽可能让学生通过鲜活的事例来了解严肃的法律条文,于是,搜集来的很多案例充斥着课堂。但这样一设计,不仅使课堂成了观看录像课,更把课本中的案例全部抛弃了。这样的“舍本逐末”是否可取?一次外出听课,不禁“柳暗花明又一村”——利用课本中“军军”这一角色将课本中的案例有效结合:

出示“军军的故事”

1.师:军军因为家里贫寒,妈妈想让他辍学,你们觉得妈妈这样做,对吗?

(展开讨论,学习相关法律条文)

2.师:每一个未成年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军军如愿去上了学,可新学校到处都是刺鼻的油漆味。原来装修队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了价格低廉的非环保油漆。学校责令装修队一定要整改,你觉得学校对吗?

(出示相关法律条文,共同学习)

3.师:一天放学后,两位初中生在路上对军军实施了敲诈,我们来看下!(PPT出示)

如果你是军军,会怎么做?

(小组讨论,自由发言,结合法律条文讲解)

4.师:经过了敲诈事件,军军变得胆小了,变得不爱说话了,后来竟迷上了网吧。你们说军军这样对吗?网吧的老板能让他们进去吗?

(自由发言,打开课本查看相关法律条文)

5.师:军军偷偷上网吧的事,被妈妈知道了,妈妈一怒之下用棍棒狠狠地打了军军一顿,还说“不打不成器”,你觉得妈妈说的对吗?

(小组讨论,结合自身发言,学习相关法律条文)

……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教材是一个“开放的文本”,是一件可以“活用”的工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度选择、加工,进行教材的二度创作。通过“军军”这一角色将课本中的资源做了一定处理,做到了活用课本,使课堂虽“简单”却“充实”。

三、物有所用,华而实在——课程资源充分利用

(一)一探再探,丰盈课堂

案例五:《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教学片段

《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一课,其中有一个“折筷子”的活动,是通过网络搜索获得的。刚找到这个课程资源时,觉得完全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套用,便不假思索地用到了课堂教学中。课后,这一环节,学生进行得很不错,通过从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地折断一根筷子,到后来力气再大的孩子都拿一捆筷子毫无办法,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大无比。这一环节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但有一个细节引起笔者的注意:折一捆筷子时,有学生窃窃私语——“这么一捆怎么能折斷呢?白费工夫罢了!”突然意识到肯定有很多学生也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样可能就会导致当面临一捆筷子时,没有孩子愿意上来!“折筷子”是一个很好的资源,该怎样才能利用得更好,更能突出课堂的实效性呢?经过团队的商量探究后,我们决定这样来处理这一课程资源:

游戏体验,知道集体的力量大无比。

1.师:小朋友们,你们平时都和小伙伴玩些什么游戏呢?

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游戏,看看谁有本事把这根筷子折断。

2.(全班人手一根筷子,开始折)师:请小朋友把折断的筷子举起来。

3.师:看来一根筷子没能难倒你们,那两根筷子在一起呢?那四根呢?跟折一根筷子比,哪个更容易?现在老师有一捆筷子,看谁能把它折断?

4.师:真奇怪,一根筷子,力气最小的小朋友也能轻易将它折断,随着筷子的不断增加,我们要将它们折断就不那么容易了,当许多根筷子捆在一起的时候,却怎么也折不断了,这是为什么呢?

5.(请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请全班来读一读。)师:你们看,一个人的声音不是很响亮,全班齐心协力的声音就非常响亮了,这就是人多力量大,团结力量大啊!

……

从一根筷子,到两根、四根,再到一捆筷子,难度在慢慢增加,学生在不断挑战。由于有一个梯度,学生对下一步能否成功不得而知,所以他们会选择不断挑战。而且筷子的不断增加,也是一个体现人越多,力量相对就越大的过程。所以课堂不是为了有资源而用资源,而是真正做到用好资源,用足资源,使我们的课堂回归“简单”,有深度,经得起推敲。

(二)一物多用,延展课堂

案例六:《世界之窗》教学片段

上《世界之窗》,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笔者打印了不同肤色的杰出人物的相片,作为课堂奖励来激发学生兴趣。打印相片花了不少钱,但课后,觉得这些相片有些“大材小用”了。再次解读教学目标后,决定设计一个课后作业——杰出人物展: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课就要结束了,今天的课堂你有收获吗?

2.师:对啊,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你们还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精美的名人相片,你们觉得怎么使用这些照片呢?

3.师:让我们课后搜集你手中的名人资料,在教室里办个“世界杰出人物展”吧!

……

将杰出人物相片奖励给学生,本身也结合了多方面的考虑,课末这一小小的提示,使这些相片变成了更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使我们的课堂走向“简单”,走向“充实”!

以上是笔者在“简单”课堂中的一些实践与思考,相信我们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使课堂少一些热闹的表象,多一点实用的本质,便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简明化、教学内容简要化、教学环节简洁化、教学方法简便化、教学主线明朗化,使教学效益实现最大化。让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追求“简单”的教学过程,让品德教学轻装上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张崇巨.也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主线的设计[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12).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思考实践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