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敷联合穴位按压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分析

2018-03-08 11:11李晶晶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肩痛偏瘫肩关节

李晶晶

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春 529600

中风(脑卒中)通常会在2~3个月内出现偏瘫肩痛,肩痛是中风患者度过急性期后常见的残存功能障碍,其发病率可达到16%~84%,发病时,患者的表现为偏瘫侧肩关节的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特别是当肩关节在进行前屈、后伸、旋后和外展时疼痛加重,严重还会在静息状态情况下发生自发性的疼痛,甚至表现为被动肩关节活动的受限,大大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1]。所以,探讨脑卒中后肩痛的治疗效果意义重大。实验选取98例脑卒中肩痛患者,其中对部分患者采用中药热敷联合穴位按压治疗,从治疗效果来看,对改善患者肩痛症状有促进作用,且治疗总有效率比较高。现将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98例脑卒中肩痛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49例中女19例,男30例,患者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46岁和73岁,平均(54.62±2.16)岁,患者最短病程27d,最长病程49d,平均(35.04±0.54)d;观察组49例中女20例,男29例,患者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44岁和76岁,平均(55.04±2.19)岁,患者最短病程 25d,最长病程 52d,平均(36.81±0.47)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MRI或头颅CT检查;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按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上肢评分≤54分;排除标准:排除发病前有明显肩痛症状、重大脏器功能损害者、血液系统疾病者等。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手段治疗,包括:良肢位的摆放,患者仰卧位时,患侧肩胛骨下垫枕,确保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及手指充分伸展,坐位时,患侧肘部、腕部应有良好的支撑,站立时,应用三角巾托起患肢;放松肩胛骨活动,患侧肢体的各个关节从肢体近端至远端进行运动,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软瘫期,可采用牵拉、拍、打等方式提高肌张力,放松肌肉,痉挛期可采用患肢负重降低肌张力,45min/次,1 次 /d[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联合穴位按压治疗,中药组成方是:生川乌、透骨草、生草乌各50g,泽泻、独活、威灵仙、羌活、细辛、木瓜各30g,将以上中草药混合后碾成粉末,分装入2个袋中,在清水中浸泡10min后,取出高温加热3~4min,用毛巾包裹敷于患者压痛点即阿是穴,注意温度不能过高,避免烫伤患者皮肤[3]。两个药包交替使用,持续热敷30min;穴位按压:取患者四渎、中渚、三手里、肩髃、合谷、曲池、上臑、臂臑穴位,坐位,治疗者站在患者后侧,双手大拇指向上、前、内方固定施压,如果患者感觉到酸胀,则持续按压10~30s,每天对以上穴位按压2次。1个疗程为7d。

1.4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的NRS、MBI、FMA评分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其中治疗效果评判标准具体参考: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关节疼痛、水肿完全消失,可正常活动;有效:治疗后,患者手部小肌肉萎缩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关节水肿、疼痛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轻,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关节活动功能无任何改变或加重。NRS评分:得分在10分,表示剧烈疼痛,得分在7~9分:重度疼痛;得分在4~7分:中度疼痛;得分在1~3分:轻度疼痛,得分在0分:无疼痛;FMA评分:量表涉及50条目,上下肢总计100分,患者得分在96~99分:轻度运动障碍;得分在85~95分:中度运动障碍;得分在50~84分:运动障碍明显;得分在50分以内:患者运动障碍严重;MBI总分为100分,得分在61分以上:患者生活自理;得分在41~60分:基本能自理;得分在40分以内:患者完全依赖他人[4-8]。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并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NRS、MBI及FMA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NRS、MBI及FMA评分均比较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NRS、MBI及FMA评分比较(x ± s,分)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96%、79.59%,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中风患者由于肩带肌痉挛,使肩胛骨和肱骨间的协调功能发生障碍,造成肩关节在活动因周围组织时受阻[9]。中医研究认为:脑卒中后肩痛属于“痹症”范畴,其病机要点在于阴寒内聚,筋脉凝滞收引、气血闭阻不通畅。病理多是由于关节周围组织粘连、退行性改变、肌肉韧带挛缩、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受阻所致[10-12]。所以,要以促进脉气血运行、祛风除湿为主,尽快缓解患者的症状并达到治疗的目的。对照组运动治疗中良姿位的摆放、被动或主动运动、关节松动术的治疗,可抑制中风偏瘫后肩关节周围肌群的异常收缩,缓解肩胛带的痉挛状态,使肩胛骨恢复到正常位置,改善患者肩关节半脱位,从而达到止痛并扩大肩关节活动度的效果[13]。但相比而言,配合中药热敷联合穴位按压治疗,取得了更显著的疗效。

中药湿热敷属于中医外治方法的一种,其原理是通过热、药双重作用而起效,热可松弛肌肉筋膜,还可促进患肢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的运行,使受损组织周围得到充足的气血供给;而药又可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活血散瘀,二者结合共同达到祛湿消肿、通络止痛、改善局部循环、从而缓解疼痛的目的[14-15]。此外,配合穴位按压治疗,可促进气血运动,尽快改善患肢异常肌张力现象。结合结果显示:观察组的NRS、MBI及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59%,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穴位按压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比较显著,该方案可作为一种理想治疗选择。

综上,中药热敷联合穴位按压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可加快患者肩痛症状的改善,提高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自理能力,疗效显著,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1] 洪敏巧.中药热敷联合穴位按压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观察 [J].护理与康复,2012,11(6):568-570.

[2] 许燕飞.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观察 [J].护理与康复,2017,16(6):675-677.

[3] 于川.自拟药棒穴位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1期肩手综合征25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5):8-9.

[4] 刘珊珊,赵昭,侯海涛.中风后肩痛的综合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16(5):305-306.

[5] Wilson RD,Gunzler DD,Bennett ME,et al.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 compared with usual care for pain relief of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14,93(1):17-28.

[6] 刘新,戚小航.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后肩痛的临床观察 [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4):720-722.

[7] 包烨华,王延武.电针结合康复对中风后偏瘫肩痛疗效观察 [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1):2536-2539.

[8] 刘红英,范振林,王哲,等.穴位注射联合拔罐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 [J].吉林中医药,2016,36(10):1056-1058.

[9] 黄锦军.推拿、针刺、拔火罐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及对全血黏度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9,30(5):83.

[10] 曾永蕾.中药湿热敷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2):1073-1074.

[11] 张忠琴.中药涂擦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效果观察 [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14):45-46.

[12] Ingrid Lindgren,Elisabeth Ekstrand,Jan Lexell,et al.Somatosensory impairments are common after stroke but have only a small impact on post-stroke shoulder pain[J].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UEMS European Board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14,46(4):307-313.

[13] 陈健云.中药熏蒸结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疗效观察[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2):267-268.

[14] 赵丽娟.中药刮痧配合艾灸治疗脑卒中后肩痛临床观察 [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7):1223-1224.

[15] Kim YH,Jung SJ,Yang EJ,et al.Clinical and sonographic risk factors for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A longitudinal observational study[J].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official journal of the UEMS European Board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14,46(1 TN.6):81-87.

猜你喜欢
肩痛偏瘫肩关节
观察脏腑经络辨证针灸干预对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康复水平的影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肩关节外科新进展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