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夫妻诚信的缺失与构建

2018-03-08 00:33杨玉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夫妻间夫妻诚信

杨玉君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 322100)

1 夫妻诚信的特点

诚信乃我国传统美德,古之大家对此多有论述并推崇做人做事以诚信为本。《中庸》道:“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曰“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1]。”朱熹言:“诚者,真实无妄之谓[2]。”“诚者,理之在我者皆实而无伪,天道之本然也。思诚者,欲此理之在我者皆实而无伪,人道之当然也[2]。”诚信是人们依照规律做事,所衍生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有约必践的信用道德要求。诚信从古至今为人们所推崇,以诚信作为行为准则之一,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诚”和“信”互训:“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3]。”诚信是做人的行为准则,更是婚姻存在的前提。

夫妻诚信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夫妻诚信主体具有人格对等性。夫妻双方是具有独立的道德、价值和尊严的个体,夫妻双方在进行诚信交往的过程中首先要拥有对等人格,方能保证诚信的正常运行。第二,夫妻诚信关系具有双边互动。夫妻诚信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参与,共同用诚信的方式对待对方,夫妻一方的诚信行为或者情感会影响另一方,当夫妻双方都诚信的对待对方时,夫妻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了解,夫妻信任感增强,夫妻感情增强,夫妻诚信状态能更好地持续下去,反之夫妻双方离心离德,各怀心事同床异梦,夫妻诚信就很难进行下去,夫妻之间的诚信会随之瓦解。第三,夫妻诚信行为具有自觉自愿性。夫妻间相互诚信的行为是一种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指“具有自我意识人的行为,是经过自主意志抉择并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4]。”“道德行为是基于自觉意识而做出的行为…是自愿、自觉的行为[4]。”只有发自内心的才是一种真正的诚信。夫妻间的诚信虽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只有夫妻间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的诚信才能够持久。第四,夫妻诚信具有不对称性和脆弱性。夫妻间的诚信并不是对等的,由于生活阅历、成长背景及内心感受的不同导致他们对对方的诚信程度也不同。夫妻诚信具有脆弱性,当一方以自己以往的经验以及对现有已知信息的判断,发现对方并不诚信,主体的期待无法达成时,夫妻间的信任会遭到破坏,夫妻间的诚信也会迅速瓦解。第五,夫妻诚信过程中具有心理愉悦体验。夫妻之间相互诚信、彼此会产生亲密无间的情感,会产生信任、愉悦、欣慰等积极体验。反之,夫妻间会产生猜疑、厌恶、失望等消极体验。

2 新时代夫妻诚信缺失的现状

2.1 性诚信的缺失

性是婚姻中永恒的话题,康德认为:婚姻关系是“性的共同体”,是“两个不同性别的人,为终身互相占有对方的性器官而产生的结合体。”性是人类一种原始的本能渴望,人类是理智和智慧的动物,人类性的权利是从无序到有序,随着社会的演进,人类通过婚姻法、道德等各种约束手段使性具有了专属性、排他性,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中就有了性的权利和义务。性的这种专属性和排他性,要求夫妻双方一方面要充分满足对方性爱需要,这是婚姻的自然属性所应具有之意和目的之一,另一方面,要求夫妻双方对性诚信,保持性的专属性和排他性。这两个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夫妻双方满足了对方的性爱需求才能更好地维护性的专属性和排他性。夫妻维护了性的专属性和排他性才能更好地满足夫妻双方的性的需求。当今社会越来越开放,人们对性的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性也越来越开放,发生性行为的年龄也越来越小,夫妻之间的性背叛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容忍。而网络时代的交友的便捷性更增加了维护性的专属性和排他性的难度。网络的便捷性催生了“一夜情”,“性伴侣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2.2 感情诚信的缺失

夫妻之间“在利益、需求、计划和愿望上经常不断地发生冲突,导致他们情感上特别不明显、持续的不良状态;但靠维系婚姻的其他因素,靠彼此让步与妥协,这种婚姻又能够长期维持下来[6]。”在夫妻发生矛盾与冲突的时,需要夫妻双方的智慧去化解。而一些年轻人个性特征的原因或者没有化解夫妻矛盾的智慧,而使夫妻矛盾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夫妻双方移情别恋,移情别恋的一方试图通过重新找到新的精神和肉体宣泄的对象而减少自己的痛苦或者是报复另一方,结果是夫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夫妻间的放任和背叛导致夫妻同床异梦,离心离德。也有一些夫妻在经历过多的矛盾之后选择冷漠,冷漠之后伴随着无限的猜疑,最终导致感情的背叛,夫妻关系已经名存实亡,夫妻间相濡以沫,相扶相助的温馨已经不复存在。也有一些夫妻的结合可能出自除感情之外的其他原因,而结婚之后由于感情上得不到寄托而寻找新的感情寄托。恩格斯曾有言:“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7]。而这种失去了爱情基础的夫妻关系只有夫妻关系的躯壳而没有夫妻关系的灵魂。

2.3 责任诚信的缺失

男女缔结婚姻成立家庭就意味着双方相互负责、相互诚信、相互承担婚姻带来的不利和有利的后果。对于夫妻任何一方都有责任为家庭的美满幸福做自己的贡献,夫妻双方都有责任去抚养和教育子女。而在当代社会,受生活压力、拜金主义、婚外情、功利性的婚姻等影响,一些夫妻没有守住责任的底线,夫妻一方或者双方选择了逃避责任,不尽做父亲、母亲或者丈夫、妻子的职责,不愿意赡养老人照顾孩子,不愿意为家庭出一份力量,只顾自己享受。甚至是有些丈夫或者妻子为了一己之私抛弃家庭和孩子,严重缺乏责任感,更没有责任诚信可言。夫妻双方缺乏责任感会造成家庭不幸福甚至是家庭支离破碎,甚至对子女身心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问题少年等。而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在处理婚姻问题上更容易出问题。

性诚信的缺失、感情诚信的缺失、责任诚信的缺失等三方面夫妻诚信的缺失并不是割裂开来单独的存在,一方面的不诚信往往引起其他两方面的不诚信,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同时存在某些家庭中或某个社会成员身上。

3 新时代夫妻诚信缺失的诱因分析

影响夫妻诚信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外因又有内因,既有历史因素又有时代新的因素。

3.1 转型时期社会不良现象对夫妻诚信的冲击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参与市场经济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这种背景下,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层出不穷,商家的不诚信严重影响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不诚信成锁链反应,极大地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整个社会的诚信度大大的下降,据社科院《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 2015—2016》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已经下降到六十分以下,少于一半的人选择相信大多数人,而30%以下的人选择信任陌生人。而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享乐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也冲击着夫妻之间的诚信。享乐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这种错误的人生观,以追求自己享乐为目的,忘记了责任和担当。一些官员为以权谋私,养“小蜜”“二奶”,男人有钱后换车换老婆,一些人插足别人的家庭,更为可怕的是人们对这些现象已经由最初的谴责,到麻木见怪不怪,最后甚至到“小蜜”“二奶”“第三者”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甚至对很多男人来说有“小蜜”和“二奶”成为男人“成功”的一种标志。对于婚外情,社会所表现的是越来越高的容忍度,甚至是一种认可的态度。而中国的封建文化中的一夫多妻制对婚姻关系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封建文化的糟粕对夫妻婚姻关系的影响根深蒂固,很多女性在男人出轨后或者在外包养女人后选择隐忍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是骨子里也受到了这些不良传统文化影响。

3.2 网络的便捷性所带来的冲击

网络交友在当下是一种时尚,网络交友就其本质而言是新时代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网络中交友主体的自我建构与提升与现实中的交友一样,实际上是在建构一种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生存空间,而网络交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网络交友中会有很多虚拟的建构,在陌生的网友面前,网络交友的主体可能会在网络中展示不一样的自我,或者过多的美化和虚构自己的背景以期完成自我期待的认同。网络交友是从现实走向虚拟,如果需要也可以从虚拟走向现实。

网络提供了交友的平台,比如腾讯、微信、微博、BBS,也有很多专门提供男女交友的相亲的网络平台。相比没有网络的时代,人们认识异性的途径大大增加,男女可以没有任何的生活交集而只是通过网络可以认识天南海北的各色异性。网络认识异性途径的便捷性也增加了夫妻情感转移的概率。借助网络,网络交友的主体可以包装、美化自己,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畅所欲言,通过网友可以很放松的倾诉自己的失意和得意,在这种轻松的交流环境中容易产生感情依赖,感情出轨的可能性也大大地提高了。当今中国很多夫妻为了生存的需要而不得不选择两地分居,许多夫妻性长期得不到满足催生了夫妻双方性诚信的缺失,这些分居的男女除了通过现实中认识异性而满足自己的性需求,而网络更为此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网上两个刚认识不久的异性可以为了性生理的需求而结成炮友。网络认识的“陌生人”,双方生活交集很少,没有或者很少有共同的朋友,双方出轨被发现的概率很小,更容易结成同盟,很多夫妻为了既能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而又不破坏双方的家庭而选择网上寻找性伴侣。总之,网络的便捷性也严重冲击着夫妻诚信。

3.3 婚姻的失衡而导致的夫妻诚信的缺失

择偶偏重物质造成了婚姻的失衡。恩格斯认为,“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派生的经济考虑都消除以后,才能够普遍实现”[8]。当今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和婚外情严重影响了男女的择偶的标准,男女恋爱到结婚本应以感情为基础,但是目睹了社会上种种婚外情,对“感情”的可靠性产生了种种怀疑,这就使得男女择偶的标准发生了偏移,更多的人选择偏重于对方的物质条件,与这种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感情相比,物质显得更可靠些。这样一些男女的结合更多的是看重对方的物质而非感情,没有感情基础的物质婚姻很容易失衡,一旦遇到更大物质诱惑更容易失信于对方而出轨,夫妻间优势差距悬殊造成的婚姻失衡。女性因为担负着生儿育女的重任,结婚后有些女性为了孩子放弃了工作而专心做全职太太。飞速发展的时代瞬息万变,这些在家做全职太太的女性一旦脱离社会太久就慢慢地倒退了,而丈夫却一展宏图,于是夫妻两个的差距越来越远。也有因为婚前的家庭背景的不同,或者婚后努力的不同、机遇的不同,或者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方的优势越来越小,另一方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婚姻的天平失衡了,夫妻一方会嫌弃对方的步子慢了,跟不上自己的节奏了,或者是已经配不上自己了。于是会选择一种新的保持婚姻平衡的方式——背叛,寻找婚外的慰藉以期重新达到婚姻的平衡。而在婚姻中处于劣势的一方往往会因为某种原因,尤其是经济依赖对方的一方而选择了容忍或者是视而不见,这大大助长了处于优势方的气焰,甚至有些人公开地找第三者,或者公开的插足别人的家庭,由此造成了夫妻诚信的缺失。

3.4 分居引起夫妻关系的“异化”而导致夫妻诚信的缺失。

用狄更斯一句话形容现在的社会:“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人们正在享受史上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也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新时代的中国,相当大的农民工夫妻分居的是因为子女在城市上学受到户籍的影响而不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而务工者又经常调换工作地点,再加上城市的消费较高,带着孩子在城市务工对于这些农民工来说经济压力较大,因此为了保障子女的教育及减轻生活的压力,这些农民工夫妻不得不选择夫妻一方留守家乡,另一方远走他乡务工。夫妻分居问题是时下中国常见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夫妻又称伴侣,顾名思义夫妻是需要陪伴的,而分居扭曲了这种陪伴关系,异化了夫妻关系,很多夫妻异化为周末夫妻或者是假日夫妻,甚至是一年回家探亲一次牛郎织女似的婚姻。这种异化的夫妻关系催生了夫妻的不诚信,为了弥补夫妻长期分居所带来的精神和肉体的空虚,不少夫妻选择了另寻“替补”,这样社会上出现一种特殊现象,一个人可能有两个“妻子”或者“老公”,出现了事实婚姻和法律婚姻。法律婚姻是公开的,是法律所认可的,但事实上夫妻聚少离多,只在某些特定的时候能团圆。而事实婚姻是“秘密”的,但是却有了夫妻的事实,甚至生儿育女。也有些夫妻选择了家中有合法妻子或者丈夫,而身边却有满足生理需要的性伴侣。分居所带来的夫妻诚信缺失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一种社会问题。

4 新时代下培育夫妻诚信的着力点

“当人们在婚姻中满足了各种欲望和被社会认同的过程中得到心理安慰和满足时,家庭就变得更加温馨和健康,人们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更多的充实感和自信心[9]。”夫妻诚信也是社会诚信的一部分,并对社会风气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夫妻诚信才能家庭和睦,才能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青少年的成长关系着祖国未来。从这某种意义上来说,“夫妻的家事”已经不仅仅是私事了,而是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事情了。因此,政府不能任其自由发展而应该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干预,通过宣传和教育,坚持德法共治原则,发挥政府强有力的作用,以期夫妻关系回到良性循环的轨道上。

4.1 以网络为阵地加大夫妻诚信宣传教育。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加上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民众由最初的“零容忍”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者,到今天地对婚外情的见怪不怪的,一方面说明了婚外情成上涨趋势,另外说明了民众(除了当事人及相关人员)对于婚外情已经没有了愤慨和正义感,这无疑是不利于弘扬社会正气,不利于用舆论约束夫妻关系,削弱了舆论的力量。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婚姻的诚信主要是靠道德的约束,而道德是通过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为的,道德的提升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宣传和教育,需要先进模范的示范作用。婚姻的诚信是社会诚信的一种,整个社会的诚信氛围也会影响婚姻诚信,因此提升整个社会的诚信度也有助于提升婚姻的诚信。我国历来都有诚信的传统,继承和发扬我国的这些传统、讲好诚信故事,弘扬我国的“信义精神”,发扬光大传统的家训、家规、家风、家教等,营造整个社会的诚信氛围,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婚姻诚信度。

新时代,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交流和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充分使用网络来做好舆论宣传夫妻诚信,并利用网络加强夫妻诚信的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然而网络是一个双刃剑,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加强正能量的宣传。时下,各种网站频出不穷,关于夫妻关系教育的网站很少,即使有,关注度也不高。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如何维护夫妻关系”的网站,对相应的人群进行宣传和教育。利用形象的正面案例避免空洞的说教,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和教育。利用相关的App加大公民参与度,政府可以组织婚姻专家进行线上和线下解答。时下,我国公民的离婚率居高不下,很多公民在遇到婚恋问题时只能求助于亲朋好友,而专业的关于婚恋问题的咨询往往是收费的,而且是只限于一些收费不菲的私人的咨询所。这些咨询所数量有限又加上是收费的,因此并不普及。因此,急需政府出面组织相关婚姻专家进行免费的咨询和解答以满足公民的需要。中国的教育中关于恋爱、婚姻教育涉及的非常少,可以在大学教育中加大婚恋教育的力度,以使大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好婚恋技术。而电视中一些关于婚恋的节目,比如“钱塘老娘舅”“爱情保卫战”的成功播出,也是一种成功的婚恋宣传和教育形式。相关部门应该推出相类似的优秀的受大众欢迎的节目。同时针对各种相亲交友网站,政府应该加强监管,以免让一些网站成为寻找婚外情的便利途径。

4.2 加大立法力度,推动夫妻诚信建设。

“培育社会成员的诚信价值观,要发挥好道德与法律功能的互补作用。道德治人心,法律治人行。只有人心与人行共治,才能使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我国婚姻法第四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我国的婚姻中,关于夫妻关系的法律主要体现在相关的婚姻法中。而我国这些年来对婚姻法进行了一些修改,其主要是通过法律维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倡导正义和公序良俗。但是关于在婚姻中失信的一方的惩处有限,并且在具体的法律实践中出现举证难的问题。我国的婚姻法中对于失信的一方惩处的不够,不足以从法律层面给予警示。因此,婚姻应加大对婚姻中失信的一方的惩处,若夫妻关系因为其中一方的不诚信背叛而导致婚姻解体,法律应加大离婚时财产的分割的倾斜度,甚至对失信的一方采取净身出户。加大对诚信一方的精神赔偿,以使失信的成本增加,更有利于减少失信以提高夫妻的诚信,同时追究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者法律责任并对其进行惩罚。夫妻双方婚前或者婚后通过口头或者书面进行约定或者订立协议,夫妻双方通过约定或者是协议对夫妻间的人身关系、财产及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夫妻间的这种理性的约定更有利于夫妻间明确各自权利和责任,更有利于夫妻间的诚信,夫妻间的婚前约定或者协议也可以通过公证的形式给予保证。总之,可以通过加大夫妻诚信立法的力度,推动夫妻诚信建设。

4.3 采取有力措施减少夫妻分居现象,推动夫妻诚信建设。

城乡一体化是最近中国提出的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有效的方式,政府应该通过强有力的措施来保障农民工的在外务工的生存状态,虽然现在有些地方已经着手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但是还没有能够完全解决,政府应该采取更有力和更有效的手段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去除黏附在户口上的一些利益,使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和本地居民的子女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的,破解外来务工人员因为子女教育的问题而被迫分居的难题。同时通过有效的扶持手段吸引年轻人在家创业,鼓励更多的投资者去乡村创业,提升乡村的就业机遇和乡村的教育水平,吸引更多的人返乡就业和生活。其次,通过一些有力的保障鼓励夫妻同城工作,通过就业部门优先解决夫妻同城的工作问题。

4.4 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推动夫妻诚信建设。

我国民政部门可以仿效银行的个人征信制度,为了提倡公序良俗,民政部门可以建立相应的个人信用档案,对于办理结婚手续的夫妻建立个人档案,并对建立个人档案的夫妻进行跟踪记录,对于婚姻中勇于承担责任、诚信的夫妻一方或者双方给予加分,模范夫妻给予相应的加分,对于婚姻中逃避责任、有离婚经历的、婚内出轨的、逃避家庭责任的、家暴的等不诚信的个人进行扣分,个人给予扣分。如果要做到个人信用档案完整真实的记录个人婚姻诚信情况,需要民政部门花大量的人力深入基层进行调查,进行详细的分类和记录。夫妻的这些诚信情况的记录和分值可以通过相应的程序进行网上查询。记录可以和个人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和工作职位的升迁和个人奖金等联系到一起,也可以提供给银行等各个需要个人信用的部门提供参考。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无疑是对个人是一种有效的约束,也是社会成员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对于建立公序良俗的社会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提高夫妻的诚信度。

[1]杨伯峻.孟子译注(上)[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378.

[5]王淑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J].伦理学研究,2015,5(3):21-25.

[6]B·A·瑟先科.夫妇冲突[M].陈一筠,戴凤文,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4:20.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95.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8.

[9]贾丽,许丽颖.婚姻诚信的法律与道德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2(1):62-65.

猜你喜欢
夫妻间夫妻诚信
论夫妻间的赠与行为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夫妻间赠与的法律适用文献综述
夫妻间财产赠与和撤销问题研究
夫妻间财产赠与法律适用探析
80后小夫妻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80后小夫妻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