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区空间要素的规划方法
——以内江市新城中心区规划为例

2018-03-08 07:12
四川建筑 2018年1期
关键词:新城绿地新区

马 炬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 200092)

[定稿日期]2017-12-25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张。一方面,城市新区为城镇化提供载体,容纳不断涌入城镇的人口。另一方面,在城市新区建设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开发过程中没有尊重原有的城市格局,城市风貌千篇一律;新城与旧城的交通对接程度不高,交通系统难以推动新城发展;开发强度过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新区配套服务设施配置滞后,社区活力较差;新城产业空心化,产业和经济不足以支撑新区的发展,难以吸引人群;城市规划调整频繁且幅度大。

在此背景下,对城市新区空间要素规划进行研究显得极为迫切。本文通过对城市新区空间要素的规划对策进行研究,形成系统的城市新区空间要素建设理论,期望对城市新区建设活动有所帮助。

1 城市新区空间的要素界定

1.1 城市新区空间的要素提炼

要素是指构成一个客观事物的存在并维持其运动的必要的最小单位,是系统产生、变化、发展的动因,也是构成事物必不可少的因素。城市新区空间要素主要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生产性城市空间要素、生活性城市空间要素和支撑性城市空间要素三种。

其中,生产性城市空间要素指服务于法人且直接参与或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城市空间要素,既包括实物的生产,也包括服务的生产;生活性城市空间要素是指服务于自然人,旨在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提升生活质量的各种城市空间要素;支撑性城市空间要素是指既服务于法人,也服务于自然人,既服务生产经营也满足生活需求的各种城市空间要素。

1.2 城市新区的交通空间要素

城市的交通空间涵盖了多种类型,本文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将交通空间划分为轨道交通空间、道路交通空间和慢行交通空间。

1.2.1 轨道交通空间

(1) 轻轨交通空间。轻轨即轻型轨道交通(Light Rail Transit,简称LRT),是指在传统的有轨电车交通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改造后形成的轨道交通系统(图1)。

图1 轻轨交通空间(图片来源:网络)

(2) 有轨电车交通空间。有轨电车(Streetcar)是一种使用由旋转电机牵引,轮轨支撑、导向、驱动的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1.2.2 道路交通空间

城市的道路交通空间主要包括快速路交通空间、主干路交通空间、次干路交通空间和支路交通组织。

1.2.3 慢行交通空间

城市的慢行交通空间主要包括步行交通空间和非机动车交通空间。

(1) 步行交通空间(图2)。步行交通是各种交通方式转换的衔接,且具有较强的个体性。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中主要对城市道路中的步行道、步行过街设施、步行街等进行规划。合理的步行距离和舒适的步行环境是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之一。

图2 步行交通空间(图片来源:网络)

(2) 非机动车交通空间。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中主要是对自行车支路、自行车专用道等进行规划,并结合公共活动中心及交通枢纽,设置自行车停车场,组成完善的自行车交通系统,创造安全、高效、舒适的慢行环境。

1.3 城市新区的生态空间要素

城市的生态空间依据不同的原则有多种分类方法。传统的分类方法依据生态空间在城市中具有生态、美化、游憩、生态及防护等多种功能同时兼顾城市规划及绿化建设管理工作进行分类;景观生态学将城市绿地系统分为绿地斑块空间、绿地廊道空间。本文将以景观生态学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为依据,将城市生态空间分为生态节点空间、生态廊道空间。

1.3.1 生态节点空间

(1) 公园绿地空间。公园绿地空间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其规模可大可小。

(2) 生产绿地空间。只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用地,是城市绿化的生产基地。

(3) 附属绿地空间。附属绿地是指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实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1.3.2 生态廊道空间

城市生态廊道空间主要包括绿道空间和蓝道空间。

(1) 绿道是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现状绿地。绿地包括三种,一种是道路绿地,是指道路两旁的道路绿化;第二种是游憩绿带,指非滨水的带状公园绿地;第三种为非滨水的防护绿地,这类绿带有的较窄,如高压走廊防护绿带。

2 城市新区空间要素的规划方法

2.1 交通空间要素的规划方法

城市新区的交通系统规划必须综合考虑新区的特点,考虑多种交通模式,主动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以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规划理念,指导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是要满足机动性和可达性,对高起点建设的城市新区而言,其交通系统规划还要求满足可靠性、生态性与可持续发展等。

道路网是城市交通的基本载体,道路网布局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分别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提供合理的路网布局和等级级配,提高道路网的运输效率。

(1)轨道交通空间规划方法。

轨道交通空间又可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空间以及轨道交通线网(图3)及其附属空间。

图3 轨道交通线网(图片来源:网络)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在站点周边区域规划建设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轨道交通的效用及其价值。在规划上应注重站点的位置布局,充分考虑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应与对外交通设施贯穿配合,组成大型换乘中心;轨道站点周边空间的设计应与城市设计相结合。

轨道交通线网及其附属空间规划是城市交通网络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中,规划线路应与城市主客流方向一致;在城市设计中应预留轨道交通线路用地;应与现有交通工具配合发展;应结合城市性质、地形、地貌设计。

(2)道路交通空间规划方法。

道路交通空间规划包括道路交通场站周边空间规划及道路交通线网及附属空间规划。

(1)医院感染发生率。统计两组的医院感染率;(2)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在道路交通场站及周边空间规划中,场站规模应按所属路线拥有的运营车辆来确定;应充分考虑场站的基本情况以确定场站布局;应重点考虑公交枢纽站设施建设。

道路交通线网空间的规划主要确定道路的等级、红线位置、宽度、横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纵坡交叉口的形式、人行立交的宽度、形式、桥隧的宽度和净空等;道路交通附属空间的规划主要是确定公交停靠站的位置形式、以及其它交通设施等。

(3)慢行交通空间规划方法。

慢行交通空间包括慢行交通枢纽空间和慢行交通绿道空间。

慢行交通枢纽规划应结合公交、轨道交通站点附近设置;新区建设初期,非机动车换乘枢纽结合公交始末站配套设置;旅游休闲为主的城市新区,一般在景点周边设置公共交通站点。

慢行交通绿道空间规划应基于城市绿道总体规划上进行;应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重要的自然生态斑块、公园、人文景观;应与交通网络、站点保持保持便捷联系;应因地制宜,利用现状地形,保证经济性;应保证线路联通;在材料选择方面应采用环保生态的材料。

2.2 生态空间要素的规划方法

生态空间要素规划应满足生态优先原则、综合协调原则、整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在本文中主要介绍生态节点空间及生态廊道空间的规划方法。

(1) 生态节点空间包括公园绿地空间、生产绿地空间和附属绿地空间。生产绿地空间和附属绿地空间多为配建,本文重点介绍公园绿地空间的规划方法。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中,应根据生态系统的可承载能力、保护价值和环境本身状况予以空间上的划分;应按照城乡一体要求,统筹布局城市公园绿地;在城市规划空间布局时,保留城市自然生态绿地和废弃地建设公园绿地。

(2)生态廊道包括绿道空间和蓝道空间。

绿道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生态空间模式,是一种具有公共性、开敞性、多功能性、多元化的绿色线性空间,它能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在规划中,应构建生态网格,结合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打造城市绿道空间(图4);应在在“斑块——廊道”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城市生态廊道的规划,将其中散落的生态斑块通过自然与半自然的“廊道”串联起来,形成完善的生态廊道系统。

图4 绿道空间(图片来源:网络)

在蓝道空间规划中,应以更宏大的角度来看待优先的规划项目范围;应将公园和广场与园林的人行道路、自行车道和公园道路以及被保护的河流廊道、滨河地区和河岸线进行相互联系;应对“蓝道”走廊沿线两岸不同的角度变化的视线进行测序,创作富于辨识度的景观。

3 城市新区空间要素的管控策略

3.1 城市新区空间要素的规划管控手段

交通空间管控中,轨道交通空间、道路交通空间与慢行系统空间有不同管控手段。其中轨道交通空间主要通过加强轨道站点区域的城市设计、注重轨道及轨道站点区域的整体开发两种管控手段以实现;道路交通空间主要通过加强新区道路交通的专项设计、坚持先基础设施后城市开发的模式两种手段以实现管控;慢行系统空间主要通过加强城市绿道系统的专项规划、建立慢行系统的规划建设标准两种手段加以管控。

生态空间主要通过推进生态空间专项规划的法定化以及推进城市绿线与蓝线立法来进行规划管控。

3.2 内江新城中心区的规划管控手段

为了促进新区协调发展,对内江新城中心进行了规划管控,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管控手段。

(1)编制新城中心区控规进行法定管控。

在规划中,对谢家河片区、高铁片区以及邓家坝片区进行了控规编制(图5)。在控规编制中限定了城市规划区范围,明确了可用于城市建设得用地面积,对开发强度进行了限定,并对各片区适宜的总开发建设量进行了估算。

图5 谢家河片区用地规划

(2)组织城市设计控制核心地段形态。

为了适应未来城市形态格局的变化,在规划中对城市核心地段的形态进行了组织控制。城市核心地段主要包括沱江两岸及谢家河沿线,分别对这两个区域进行了城市设计(图6)。通过有效组织新区核心地段的形态,将两区域与城市绿地景观系统、公共空间相结合,以构建宜居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

图6 谢家河沿线城市设计

(3)编制专项规划促进新区健康持续发展。

除了对新城中心区进行控规编制、对重点地段进行城市设计以外,还通过编制专项规划促进新区健康持续发展。

城市内丰沛的降雨、特殊的地形,造就了规划区丰富的水系资源,水系景观也是内江新城重点打造的景观特色之一。因此在规划中,从“水环境提升”“水资源节约”“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修复”“水景观构建”五大视角出发,规划了内江新城中心区水环境分区控制图(图7),以实现水系的合理利用,促进社会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协调、健康发展。除此之外,为了落实总体规划,并结合城市设计,针对内江新城特殊的山地丘陵地形,还设计了新城交通专项规划。

图7 内江新城中心区水环境分区控制

(4)健全机制确保规划严格实施。

政府部门通过健全机制以确保规划严格实施。健全机制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内江市委市政府设立了内江新城建设指挥部以及内江新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以保证政府的主导地位和部门的协调配合,除此之外,内江市委市政府新成立了内江建工集团和内江路桥集团两家国有公司,以完成新城建设过程中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安置房建设等工作;其次,从功能联系、实施操作、形象展示三个方面的因素对中心区建设时序进行了确定;最后为了保证规划的有序实施,从人口、产业、土地、资金、生态环境等多方面进行了政策规划,以有效推进新区建设。

4 结束语

从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来看,新城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有效路径,新城也必将成为城市的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

本文对可促进城市新区发展的空间要素进行提炼、说明、总结,主要对城市新区的交通空间要素及生态空间要素进行详细描述。其中交通空间要素中对轨道交通空间、道路交通空间以及慢行交通空间的本质及特征以及相关的规划方法进行阐述;生态空间要素中对生态节点空间及生态廊道空间的内容及其规划方法进行阐述。并在理论支撑的基础上,以内江内江新城开发规划为例,提出城市新区空间要素规划方法,形成实施管控策略,期望有助于城市新区建设活动的开展。

[1] 张捷,编著.新城规划与建设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2] [英]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00.

[3] 张捷,赵民.新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田园城市思想的世纪演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 何新东,庄贵阳. 西部中小城市低碳城市规划的实践和思考——以四川省广元市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S1).

[5] 沈清基,傅博. 生态思维与城市生态规划[J]. 规划师, 2002(11).

[6] 杨再高.智慧城市发展策略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2(7).

[7] 谢昕.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J]. 上海信息化, 2012(1).

[8] 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 建设科技, 2015(1).

[9]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解说[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10] 陈吕帅.成渝经济区主体功能区划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新城绿地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珠江新城夜璀璨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
雄安新区的期许
长江新城
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