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库: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

2018-03-08 12:56林晓虹
科技传播 2018年4期
关键词:新型智库对外传播中国特色

林晓虹

摘 要 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建设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既要立足中国国情,也要借鉴其他国家经验。本文梳理了国际智库发展的主要趋势特点,比较了中国智库建设的差距和不足,并从国内、国际、研究、传播4个方面,对中国智库的建设路径进行探索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新型智库;中国特色;对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5-0001-02

“智库”(Think Tank)多译作“思想库”,国际上最早的权威概念是:思想库是一种稳定的相对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其研究人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广泛的政策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在与政府、企业和公众密切相关的政策问题上提出咨询[ 1 ]。我国于2013年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求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服务。2015年,中央启动“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初步形成国家新型智库体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有两层涵义:一是对内的决策咨询,为中央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与思想支持;二是对外的公共传播,为国家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起到实质性的辅助与补充作用[2]。

1 国际智库发展主要趋势

1.1 数量持续快速增多

截至2015年底,全球共有6 681家智库,其中,美国1 830家,中国429家,英国287家,是世界智库数量最多的3个国家。201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學《全球智库报告》显示,美国作为传统智库强国,共有18家入选全球100强智库,德国11家,中国9家。在百强榜单上,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比利时布鲁盖尔、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居全球最好智库前列。报告认为,目前全球智库影响国际的数量和力量都在不断增强。

1.2 决策支持力度增强

当前,各国重要智库日趋成为公共政策的重要设计者、评估者、宣传者。随着国家决策科学、专业需求日益增强,国家对智库的需求越发强烈,无论是应对国内、国际复杂局势,还是引导公共舆论,智库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突显。尤其美国,各级各项政策、决策的出台,都直接或间接受到智库的支持和影响。

1.3 舆论意见领袖作用凸显

智力成果是智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国际知名智库就全球性问题研究得出的思想认识、观点评判等,常常成为引领和影响各界舆论的重要利器。智库针对现实引发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领域情况所作的分析判断和方案措施,通过多种传播途径引导公众思潮、影响政府决策。我们所熟知的“金砖五国”“G20”“APEC”等国际重要活动和平台,智库对社会舆论的意见领袖作用日趋凸显,不断引发、引导国际社会对相关问题的长期讨论。

1.4 国际话语权竞争加剧

参与公共外交、引导国际舆论,是智库又一重要功能。各国智库致力于打造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战略与政策研究机构,在全球军事安全、能源环境、经贸合作领域,积极部署力量开展研究,以参与国际重要议题设置,主导国际规则的构建,维护各国核心利益。以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为例,它重点针对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议题,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传播,既扮演国家“影子政府”角色,又充当国家公共外交的坚强力量。

2 中国智库发展差距

2.1 发展方向有偏差

1)规模化偏差。重视智库数量的增加,忽略智库质量的提升。《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发布后,仅2年时间内就有近万家智库横空出世。单从数量上看我国智库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是,追求数量忽略质量,却与中央的号召相悖。《意见》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可见,智库建设的根本要求在于对质量的追求,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方是其核心要求。

2)商业化偏差。一是泛化智库概念。凡是与研究沾边的机构,不论背景、机制如何,都标榜智库甚至著名智库。《意见》指出,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服务党和政府”的非营利机构,一些商业咨询机构研究对象和主体服务主体都与此明显不符。二是浮化智库现象。追求智库排行,忽视智库整体发展。宾大《全球智库报告》的智库评价体系在美国本土及国际影响都有限,但在智库热的中国,相当部分智库都把重心放在排名上,一些研究机构纷纷开展所谓“智库评价报告”,智库建设方向发生严重错位。

3)倚重传播偏差。研究与传播是智库建设的两条腿,其中,战略问题与公共政策研究才是智库的核心工作,传播是其重要推进器。诚然,我国智库建设在宣传上曾一度短腿,造成许多研究成果束之高阁,没能充分发挥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的作用。但是,宣传决不能矫枉过正成为智库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末倒置的做法固然可带来短期利好,但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智库长足发展。

4)跟风研究偏差。智库研究工作需要贴近重大战略、重要政策、重点工作进进行,为中央决策提供切实可靠的科学依据。不顾自身研究定位与优势,忽略自身特色优势的开拓性创新研究,一味跟踪眼球效应的热点问题,智库发展必然走向同质而平庸的局面。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贵在独立建树和特色领域,在林林总总的智库建设中发挥特色作用,为公共决策提供优质的智力支持。

2.2 探索路径有困境

2.2.1 独立性困境

目前,我国智库多为体制内单位,一定时期内较难转为社会资本运营的智库机构,国际社会经常因此对我国智库立场的独立性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中国智库从属政府,主观倾向明显,只作政策解读,难以独立资政议政。对此,我们应持开放、包容、理性的态度,在遵守大政方略前提下,对具体公共政策的制定推行提供独立见解和方案,为政府公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进我国智库的独立性建设。

2.2.2 从属性困境endprint

从属性定位上看,咨询公司受雇于委托方,本着商业精神为后者服务,实行商业化运作模式,而智库作为社会公器,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运作模式存在公共性质。同时,智库研究注重政策研判,长于应用研究,这一点又与学术机构注重学理创新,偏于基础研究不同。然而,我国智库多为体制内单位,如何在三位一体的架构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政策、学术、商业三者,是现代智库、学术机构和咨询公司相对清晰的三类功能,不可混为一谈。

2.2.3 国际化困境

在这里主要指人才的国际化问题。欧美国家的智库人才,除了通过成熟的“旋转门”机制获得丰富政治经验的同时,还善于向重要国际组织输送人才,由此获得多元的国际经验。目前,欧美人士仍是主要国际组织机构领导人的垄断者,其原因就在于,欧美知识精英普遍拥有在一流智库学习工作经历,当他们出任要职后,仍可与此前智库保有良好往来,关联并主导国际规则体系的构建和运行。

3 中国智库建设路径

3.1 国家战略高度

中国智库建设需从国家战略传播的高度着手。智库作为社会公器,必须担负起国家责任与使命,我国不仅在全球治理、和平安全、绿色发展等方面负有国际责任,在中华文化价值传播等方面也肩负使命。因此,中国智库建设要有整体的国家战略观,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生态等诸多方面,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保障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程的独立、自主与引领作用。

3.2 全球化视野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智库建设应全球化、民主化,把握全球治理的实质和规律,根据中国国情和国家利益,构建有中国智慧的全球治理方案和理论。为此,在智库建设中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通过在世界各国设立分支机构、举办高端国际学术会议等,沟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准确信息,以优质的智力成果推动决策咨询的国际化发展,提升中国思想方案的国际竞争力,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中,有效维护国家利益,有力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3.3 研究以我为主

智库研究要以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理论为核心任务。西方的发展理论和模式派别诸多,并在各自实践中取得成果。我国智库早期建设以吸收外来思想为主,在扬弃中进步与发展。

但是,仅有本本主义和拿来主义远远不够,还需要在西方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实进行理论创新和体系建设。

当前,中国发展已到了需要在理论高度上分析总结、突破创立的关键时刻,智库建设应直面这一历史挑战和机遇,以科学的新理论体系,为中国发展模式提供新的更高的理论支撑。

3.4 传播对接内外

在智库对外传播和舆论引导上,有两个重要着力点,一是引导国内舆论,二是增强国际话语权。为此:

1)要将智库建设成引导国内公共舆论的新渠道。当前,社会大众对公共政策知情权和参与权的要求越来越高,智库作为独立機构,应通过对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分析引领社会舆论。

2)要将智库建设成传播中国声音的扩音器。充分利用境外媒体、国际组织、国际友好人士等渠道,形成传递中国声音的合力,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扭转国际话语权的落后局面,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内外部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志强,苏娜.国际智库发展趋势特点与我国新型智库建设[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1(1):9-23.

[2]王文.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1(1):24-30.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型智库对外传播中国特色
公共图书馆为政府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决策信息服务的思考
加强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背景探析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思考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