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具体案例浅谈化学领域方法权利要求创造性的答复 思路

2018-03-08 03:13李丽芳
科技资讯 2018年36期
关键词:创造性

李丽芳

摘 要:本文从具体案例出发说明了在对化学领域方法权利要求创造性进行答复的思路和需要注意的要点。在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时,务必认真研读审查意见通知书及其涉及的对比文件,针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利用“三步法”进行创造性缺陷的判断,并与通知书中审查意见进行仔细比对,从本发明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两方面进行论述,力争说服审查员予以授权。

关键词:创造性 化学领域 方法权利要求 答复思路

中图分类号:D9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c)-0237-03

专利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1]。

对于发明专利申请而言,“新颖性”和“实用性”容易符合专利法要求,因为不具备“新颖性”和“实用性”两项要求而被驳回的发明专利申请相对较少。但是因为“创造性”不符合专利法要求被驳回的发明专利申请相对较多,“创造性”缺陷问题已经成为发明专利申请过程中的一道鸿沟。

在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阶段,如何利用审查意见通知书答复的有限机会,对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所涉及的创造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答复,是发明专利申请能否获得授权的核心问题。由于在发明专利的创造性审查过程中,需要按照“三步法”进行判断,即先确定与本发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然后确定本发明的区别特征和本发明需要解决的实际技术问题;最后判断本发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并考虑本发明是否取得了显著的进步[2]。

1 具体案例

本申请[3]权利要求1:一种从粉煤灰中连续萃取生产速溶硅酸钠的方法,其步骤为:(1)在粉煤灰中加液碱制备脱硅液;(2)将步骤(1)中的脱硅液进行蒸发浓缩;(3)制備复配萃取剂;(4)将步骤(2)中经过浓缩的脱硅液投加到步骤(3)中的复配萃取剂中,在连续萃取反应器中完成一次萃取过程,上层为萃取剂和碱液的混合液,下层为一次硅酸钠溶液;(5)将步骤(4)中的一次硅酸钠溶液用步骤(2)中蒸发浓缩产生的水稀释,制备一次硅酸钠稀释溶液;(6)将步骤(5)中的一次硅酸钠稀释溶液投加步骤(3)中的复配萃取剂中,在连续萃取反应器中完成二次萃取过程,上层为复配萃取剂和碱液的混合液,下层为二次硅酸钠溶液;(7)重复步骤(5)至步骤(6)0~2次,完成连续萃取过程,上层为复配萃取剂和碱液的混合液,下层为目标硅酸钠溶液;(8)将步骤(4)、步骤(6)和步骤(7)中的上层萃取剂和碱液混合液进行蒸馏或精馏,分离后的萃取剂回用至步骤(4)、步骤(6)和步骤(7)中,分离后的碱液回用至步骤(1)中;(9)将步骤(7)中的下层目标硅酸钠溶液喷雾干燥,得到速溶硅酸钠产品,干燥过程中回收的萃取剂回用至步骤(4)、步骤(6)和步骤(7)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重复本申请中萃取步骤0~2次,可得到模数为1.9~3.5的速溶硅酸钠溶液。

对比文件[4]公开了一种碱性硅酸钠中氢氧化钠高效分离与循环回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质量浓度为20%~35%的NaOH溶液对粉煤灰浸出后得到碱性硅酸溶液,在80℃~100℃下,向碱性硅酸钠溶液中加入复配萃取剂,对溶液中NaOH进行萃取,溶液油水分离后分别得到油相和水相,NaOH进入油相,硅酸钠留在水相;(2)将步骤(1)中得到的硅酸钠进行低压氮气气提,经低温结晶处理后即可得到偏硅酸钠;(3)采用纯水作为反萃取剂对步骤(1)中得到的油相进行反萃取,反萃取后油水分离得到NaOH溶液和再生后的复配萃取剂;(4)将步骤(3)得到的NaOH溶液通过补充氢氧化钠后返回步骤(1)粉煤灰碱浸工序中套用,反萃取后得到的复配萃取剂返回步骤(1)循环使用。

在实质审查过程中,审查员认为为了提高萃取的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采用复配萃取剂对其进行多次反复的萃取,具体的次数根据萃取效果即可确定,且对比文件已经公开了采用反萃取的方式获得再生复配萃取剂和氢氧化钠溶液并循环利用。审查员根据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对比文件中公开的技术方案,结合本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认为本发明权利要求1不具有专利法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2 分析与答复

(1)分析。

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十章第4.4节关于化学领域的方法权利要求规定了“化学领域中的方法发明,无论是制备物质的方法还是其他方法(如物质的使用方法、加工方法、处理方法等),其权利要求可以用涉及工艺、物质以及设备的方法特征来进行限定。涉及工艺的方法特征包括工艺步骤(也可以是反应步骤)和工艺条件,例如,温度、压力、时间、各工艺步骤中所需的催化剂或者其他助剂等”[5]。因此答复审查意见的时候要仔细研读审查意见通知书和对比文件,认真分析本申请和对比文件的工艺步骤和工艺条件,挖掘专利申请的可专利点,为获得授权争取机会。

在创造性缺陷答复中,需要按照“三步法”进行论述。首先,根据所属技术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获得的预期效果判断对比文件是否为本发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其次,确定本发明与最接近现有技术的区别特征和本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即比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后找到区别技术特征,找出此区别技术特征在本发明中解决的实际问题。最后,判断该区别技术特征在本发明和在对比文件中起到的作用是否相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否具有技术启示,并考虑本发明是否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即确定本发明是否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2)答复。

在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所引用的对比文件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相同,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相近,且公开本申请的技术特征最多,因此可以认为对比文件所披露的一种碱性硅酸钠中氢氧化钠高校分离与循环回用的方法是本发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将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对比后可知,本发明中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的区别特征是:(5)将步骤(4)中的一次硅酸钠溶液用步骤(2)中蒸发浓缩产生的水稀释,制备一次硅酸钠稀释溶液。基于上述区别特征,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相对对比文件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稀释水的作用为促进硅酸钠水解过程向右进行,从而进一步提高硅酸钠模数,解决的是提高硅酸钠模数的问题。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多次反复萃取是指被萃取的混合物液体与萃取剂完成一次接触萃取后,萃余相与萃取剂继续接触完成又一次接觸萃取,重复上述萃取步骤即为多次反复萃取,而本申请中公开了一次萃取完成后,用水稀释萃余相一次硅酸钠溶液,目的在于促进硅酸钠水解可逆过程向右进行:Na2SiO3+H2O→2Na++2OH-+SiO2,当体系中的水量增大时,硅酸钠水解向右进行,水解产生的Na+增加,此时采用萃取剂萃取除去Na+,硅酸钠的模数才得以提升,通过重复本申请中萃取步骤0~2次,可得到模数为1.9~3.5的速溶硅酸钠溶液。对比文件中采用水作为反萃取剂萃取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和复配萃取剂,目的在于分离油相中萃取剂循环利用,而本申请权利要求1中稀释水的作用为促进硅酸钠水解过程向右进行,从而进一步提高硅酸钠模数,解决的是提高硅酸钠模数的问题,与对比文件中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同。

由此可知,采用水作为反萃取剂萃取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和复配萃取剂在对比文件中所起的作用与其在本发明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看到此对比文件时,由于稀释水在这篇对比文件中所起的作用与本发明完全不同,因而不可能很容易地就联想到利用稀释水这一技术手段来解决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即对比文件未给出应用其所披露的采用水作为反萃取剂萃取来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的启示,因而由对比文件得到的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非显而易见的,本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

同时,权利要求1的一次萃取完成后,用水稀释萃余相一次硅酸钠溶液,目的在于促进硅酸钠水解可逆过程向右进行:Na2SiO3+H2O→2Na++2OH-+SiO2,当体系中的水量增大时,硅酸钠水解向右进行,水解产生的Na+增加,此时采用萃取剂萃取除去Na+,硅酸钠的模数才得以提升,通过重复本申请中萃取步骤0~2次,可得到模数为1.9~3.5的速溶硅酸钠溶液。可以得出权利要求1相比与对比文件和现有技术的结合,具有显著的进步,符合专利法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综上所述,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具备专利法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3 结语

本文从具体案例出发说明了在对化学领域方法权利要求创造性进行答复的思路和需要注意的要点。在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时,务必认真研读审查意见通知书及其涉及的对比文件,针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利用“三步法”进行创造性缺陷的判断,并与通知书中审查意见进行仔细比对,从本发明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两方面进行论述,力争说服审查员予以授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M].4版.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2010[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3] 汪林.一种从粉煤灰中连续萃取生产速溶硅酸钠的方法:中国,201510460072.9[P].2015-07-30.

[4] 张炜铭.一种碱性硅酸钠中氢氧化钠高效分离与循环回用的方法:中国,201510233911.3[P].2015-05-0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2010[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创造性
简论新教材下高中阶段化学教学创造性思维
具备创造性的5个特征
培养创造力须先创新教育模式
培养人才的创造力必须先创新教育模式
初中生创造性人格与说谎行为的联系:自尊的作用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自主·模仿·突破·创造
“让我试一试,我能行”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