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节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3-09 19:04高元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水源技术创新体制

高元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节水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节水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寻求我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的节水路径:提高公民节水意识;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健全节水管理体制;强化工业节水技术创新;提高城市生活节水效能;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

【关键词】 城市节水;技术创新;工业;水源;体制;对策

水作为一种资源奠定了人类存活和发展的基础,水资源的短缺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在世界上的干旱区域和沙漠地带,水资源甚至成为战略资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呈快速增长态势,预计2020年城市化水平将达455%,届时全国城市年需水总量将达到1000亿m3左右,与2000年相比,大约新增400亿m3。[1]由此看出,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与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发展城市节水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我国在“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滦入唐”等重大国家战略工程实施的背景下,从政策体制和方式举措上开展城市节水,构建“节水型城市”,不断推进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城市节水的基本概念

1、城市节水的基本内涵

城市节水是指在合理用水、高效用水和节约用水的基础上,建立适宜城市发展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发挥在水资源配置中市场所起的导向作用,建立城市节水的自律式发展模式,构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节水型社会形态。[2]其目的是提高城市的合理用水水平,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基础设施费用,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用水质量,切实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环境,实现水资源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推进一体城市和连片城市圈的发展。

2、国内外节水现状

节约用水是全球性问题。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两大问题日益引起世界各国重视。1977年联合国第一次举办了世界水会议,该会议通过了《马德普拉塔行动计划》,涵盖了用水及用水效率的提高。[3]在城市节水方面,国外各国相继开展研究并采取各种举措积极响应。譬如美国制造淋浴喷头要求每分钟不超过2.5加仑,以厨卫装置进行节水;日本生物厕所不见废水,自动感应装置成为节水典范;在沙漠中的以色列1972年制定“国家污水再利用”工程,节水点滴必较,创造出城市节水标杆;德国联邦与各州法律明确规定,新建工程、项目或者是改建的开发区都需要充分考虑雨水的再利用系统构建;拉美各国从20世纪80年代相继制定并实施新国家水法。[4]总而言之,国外城市节水研究主要成果包括提出水资源持续开发新理念、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出水资源综合利用整体规范等。

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开始了节水运动,历经20年的不断努力,终于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我国相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等有关水和废水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对节水型城市的运行机制、节水型城市的实现途径以及评价方法提出具体规范。[5]在具体节水技术实施过程中,聚焦城市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重复用水技术,包括冷却水的循环节水与工艺节水等已成为我国关注的重点,这些技术已经在很多行业成功应用,如火力发电、钢铁、石油化工、造纸等。[6]同时,我国在节约生活用水中采取了调整水价、加大节水型用具的使用力度、不断更新并改进城市污水循环再生利用技术、减少管网漏损率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城市节水工作顺利进行。

二、城市节水存在的问题

1、节水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一些缺水地区仍在肆意开采和浪费水资源。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盲目地新建或扩建高耗水、高污染的项目,肆意建设大草坪和水景观工程,甚至将降低水价作为地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此外,一些水资源丰裕的地区节水意识薄弱,缺乏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地方政府对于节水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全民节水、用水意识较差,普遍存在着水资源浪费现象。[7]

2、用水效率低下

用水效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高。中小型城市的工业用水在总用水量中占据很大比重,但工业一水多用或循环利用还没有被广泛普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高成为城市节水链条上最为关键的一环,而工业用水主体企业节水技术推广和政府政策调节的手段一定程度成为城市节水的难点。其二是污水回用不足。我国大中型城市污水回用基本全覆盖,随着承接产业转移,包括县级在内的一些中小城市逐渐成为排污大户,但污水处理站点建设不完备或虽有污水处理但二次利用率不高成为排污量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

3、管网漏损严重

城市供水管网由于管道设计不合理、超负荷运行等原因逐渐老化,导致管网漏损严重。例如:市政供水管网存在內衬质量不好的管道,导致管道结垢严重、水质发黄;施工质量不好和阀门操作不当引起水质浊度上升,造成水质二次污染;城市少量管网口径过大、流速慢,使管内水龄偏长;不断发生的爆管对安全供水威胁大,经济损失较重,是城市供水安全的一大隐患。这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消耗,而且提高了供水成本,造成水资源极度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短缺与城市用水的矛盾。

4、技术设备落后

由于城市节水工作量大、情况较为复杂,投入一套强有力的先进技术成为支撑未来发展的先决条件。工业用水分为锅炉用水、洗涤用水、工艺用水、冷却用水等几类,节约冷却用水比节约其他几类工业用水更为容易,[8]对于任何一种工业节水,用水设备、工艺设备的更新与改进都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单方节水的投资会随着节水量的加大、用水重复率的提升愈来愈大,技术要求也愈来愈严格。

5、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针对城市节水目前还没有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某些城市供水部门为了谋取利益,认为卖出去的水越多,则获利越大,恶意降低水价,并且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罚。一些城市没有意识到节水工程经济效益的有限性主要是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缓解上体现。[9]水资源管理缺乏统一的规划,致使许多用户节水积极性不高,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导致节水工作处于被动状态。endprint

三、城市节水的对策

1、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加强公民节水意识是节约水资源的基础工作,通过网络、广告、报刊及培训等方式,大力宣传节水思想,对公民进行节水教育。让人们意识到水资源的短缺,梳理节水意识,加强对水法律、法规的学习,做到“人人节水”,提高公民的自觉性。

2、严格控制用水总量

2030年前后,我国的人口总量将突破16亿,但是人均水资源量却不足1800m3,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将成为严重缺水国家。《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对未来我国水资源情况做出预测,在充分考虑采取节水措施的基础上,中等干旱年全国要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2010年总需水量为6988亿m3,2030年总需水量或可达8000亿m3,到2050年,我国的总需水量将达到8500亿m3,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我国的用水量将有可能达到可利用量的极限值。[10]所以,要做到节约用水,就必须以“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城市发展需求,对应编制城市用水规划,严格控制城市各领域用水总量,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健全节水管理体制

节水型社会的建设需按照节水相关制度要求,建立起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实行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管理;[11]实施城市管网改进提升,总结节水工作实践经验,创新节水机制,推动水资源的管理、节约和保护等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稳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4、强化工业节水技术创新

工业节水的总体目标是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基本核心为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率,控制重点是高用水工业,发展节水技术和工程成为工业节水的有力支撑。强化工业节水技术应首先以加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导向,禁止高污染、高耗水项目的扩建与新建。[12]通过技术的创新与节水产品、设备的更新,加强节水能力,提高节水效率。通过加强定额管理,细化用水计量器具监督和检测的程序,强化效果,推广中水回用,从而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维持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5、提高城市生活节水效能

当前,城市的生活用水所占总体城市用水的比重为60%,并且还在进一步增加。实行最严格用水、计划用水、用水超额加价的方案成为节约城市生活用水的重点,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用水效率,而且还能大力推广生活用水节水器具,减少输配水环节普遍存在的“跑、冒、滴、漏”等问题的出现,有效提高城市生活用水效能。

6、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全面加强海水、城市污水、雨水等水资源利用工作,有针对性地编制专项规划,依靠国内外的高新科技,降低水资源处理成本,提高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率。海水利用的核心是研发适宜经济下的海水的净化处理技术,使其达到能够在沿海城市发展海水并直接利用;城市污水循环利用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城市再生水利用体系,将循环净化后的污水用于喷洒、绿化、水景观、洗车、卫生间、工业等公共建筑生活用水,推广城市居民小区的中水利用;[13]对于城市中雨水的利用,主要是加大蓄积雨水工程的建设;城市要有效利用集蓄的雨水、循环利用的污水等,推进建设海绵城市,构建水资源多渠道、立体式节水格局。

四、结语

通过分析国内外节水建设现状,分析我国目前城市节水现状发现,公民意識薄弱、用水效率低下、城市管网漏损严重、技术设备落户及管理体制不健全城市成为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我国城市节水的七大对策,从提高节水意识、控制用水总量、健全管理机制、强化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以及生活用水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出力。

【参考文献】

[1] 周长青,宋兰合.我国城市节水问题与对策[J].建设科技,2008(9)80-81.

[2] 陈昌洪.浅析防旱抗旱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以四川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3096-3097.

[3] 徐勤.水质型缺水地区节水型城市建设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4] 王冬雅.雨水处理景观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5] 郭琦睿.基于节水节能的建筑给水系统优化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6] 朱厚华.我国水平衡测试现状分析[J].中国水利,2011(19)22-23.

[7] 郑小明.供水管网中管材和施工新技术发展及应用[J].城镇供水, 2007(6)28-31.

[8] 辛红青.浅析水资源管理及合理利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5)93-93.

[9] 于淑文.加强城市用水管理节约水资源[J].中国水运月刊,2010.10(12)203-204.

[10] 谢艾楠,王晓昕.辽河区工业节水技术措施探析[J].东北水利水电,2009.27(6)34-35.

[11] 陶洁,左其亭,薛会露,窦明,梁士奎,毛翠翠.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及确定方法[J].节水灌溉.2012(04).

[12] 常崇信,王克亚.宝鸡市多措并举 强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J].中国水利,2011(19)39-41.

[13] 吴运涛.运城市盐湖区节水型社会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

【作者简介】

高 元,男,陕西白水人,渭南高级中学学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源技术创新体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水源探测器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经典来信
水源头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寻找水源
对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体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