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一团一品”活动与运动康复专业学风养成

2018-03-09 20:28邓皖宁王蕊刘畅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风人文实践

邓皖宁?王蕊?刘畅

【摘 要】 高校作为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组织机构,实施“一团一品”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团建工作的开展,也能够打造优良学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实践技能。运动康复专业开展“一团一品”活动,实施“六个一”工程近一年实践结果显示,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学风也得到改善,对于建构运动康复专业“人文”与“实践”双螺旋的学风养成模式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一团一品”;运动康复专业;学风;人文;实践;养成模式

所谓“一团一品”工程,就是指集团所属每个团组织包括团支部、团总支、分团委都要结合自身特点,自主设计、创建有影响、具长效性的品牌活动项目,用品牌项目凝聚團员青年,增强团的基层组织活力。该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工作,由学院团委书记做此项工程的全面负责人,负责顶层设计;由学生分会体育部、外联部、科技部、宣传部、学习部与实践部依次负责每日有目的的锻炼一小时模块、每周跟班导师联系交流一次模块、每周开展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模块、每周写一篇收获周记模块、每月读一本好书模块和每月给老人提供一次康复专业服务模块。由班级团支书负责团支部活动的开展推进、总结反馈和问题解决工作。由每项工程的具体负责人班委会成员监督工程的开展情况,并统计收集各种问题,及时上报给团支书,以寻求老师的帮助与支持。

一、运动康复专业创建一团一品培养学风必要性分析

目前相关高校存在着运动康复专业生源质量不高、部分学生为调剂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学生职业规划不明晰、专业培养方案不符合社会需求、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水平不高等问题。[1]

一个人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高校而言,学风和校风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当前很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人文意识淡薄,情绪浮躁,因此加强运动康复专业大学生学风教育势在必行。当前运动康复专业已经成功转型为应用型专业,计划开展“一团一品”活动,有目的的加强学风建设,强化学生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一团一品”主要做法

运动康复专业2017年伊始开展“一团一品”活动,活动开展前测定学风建设情况。

“一团一品”活动主要做法可以分为“六个一”。所谓“六个一”,包括每日有目的的锻炼一小时;每周跟班导师联系交流一次;每周开展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每周写一篇收获周记;每月读一本好书;每月给老人提供一次康复专业服务。[2]

每日有目的的锻炼一小时:通过每日的这一小时锻炼旨在养成同学们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强身健体,通过运动锻炼了解身体各个肌肉的不同收缩情况,最重要依据康复治疗师在体育锻炼时制定体育康复运动处方的原则,可从自身体育锻炼时的感受和体会着手,对未来患者在运动目标、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注意事项进行个体化设计。比如运动解剖学着重研究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和运动器官的实验性损伤等。通过课余时间的体育锻炼将课本上的知识在运动中得以形象化的体会,各团支部建立一个运动圈的微信群,由体育副班长负责管理此群,每日在群中发送微信运动的计步截图,晒运动的照片等方式,号召与监督同学们持之以恒。

每周跟班导师联系交流一次:班导师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学院班导师团队由行政管理干部、专业任课教师与临床带教老师共同组成。班导师制度可以让学生们近距离地接触专业老师,对本专业有更具体、更深层次的了解,可以进一步掌握专业的前沿思想,及早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合理规划。班导师也会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更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和培养方法,发挥班导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双赢局面,打造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在团支部组织副班长的沟通联络下,通过班导师让学生尽早深入实验室、社区与医院,早期接触专业知识,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提前熟悉岗位环境,促进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专业角色,真正实现教室、实验室与临床的“无缝对接”,促进教、学、做的三位一体化。[3]同时,也旨在通过班导师制度进一步探索学校与医院深度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即探索建立基础专业课渐次推进,实验实习课逐步加强的深度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

每周开展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也能够充分实现知识重构,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助于构建个性化主体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学习的乐趣,也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深入沟通,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班导师和心理委员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多方位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合理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实现优势互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进行分析,并为学生分配不同的权益,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一直保持新鲜感,提高学习的兴趣。在小组内部也需要进行分工,保证每个人都有自身明确的任务。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小组成员时间也需要进行角色转换,保证每个成员均能够得到不同角度的提高和锻炼。班导师和心理委员需要实施动态管理,发现小组讨论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合理调整小组成员。在小组学习中,可以采用4~5人分组方法,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学生小组内部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兴趣,促使小组成员积极参加小组学习活动,并合理选择学习策略,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将小组学习计划及时反馈给教师,实现学习的自我监控。

每周写一篇周记:周记就是个人对一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惑、所获的记录。要求学生们用文字记载一个星期来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的文字记录。每周一次,并且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思想认识有一定的升华。通过周记这种方式增强领悟、创新和推断的能力。掌握自学的方法,学会条理、耐心、细致,使工作、学习、生活都步入系统化流程;促进思考方式成熟,逻辑性规范、明确。一周下来课堂的知识、锻炼的经验、工作中的体会、小组学习中的体悟和与班导师交流的收获等一定颇丰,记录下来,既是总结,也是经验,更是回忆,通过一点点的记录,即使在以后也会在这些文字上得到启发,得到收获。此部分可以由团支部宣传副班长负责,通过收集周记在团支部微博上进行发布,不断积累下来的周记可以选取优秀的汇总成一本书或文集等,留给新生阅读激励新生规划个人学习,合作学习也可以转化为优秀的学习方法进行分享,在团支部中形成团结、积极、充满正能量的舆论氛围。endprint

每月读一本好书:医学生人文素质薄弱有其长期存在的影响因素。医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存在一定偏差,长久存在重理轻文观念,而且在专业方面存在很大倾向性,多数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都非常薄弱,都关注专业知识学习,对于人文学科没有重视。长久以来教育的情况为,医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外语,而对于国内的历史文化相对缺乏,医学生的使命感并不强,[4]在学习时存在很强的功利性,艺术修养和礼仪修养匮乏,这些都是醫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各团支部要号召同学们每月读一本好书,由学习副班长给同学们作好书推荐,也可以自选书目,在学院专属教室中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同学们都有机会可以读到心仪的书籍。在班会上可以选取优秀的读书报告进行分享,也可以把读书心得随笔记录在周记中或者放在微博中,以供同学们交流、学习。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并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要让所有的学生们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陶冶,都能拥有一颗“中国心”,怀揣一个“中国梦”,有一种彰显着中华民族历史传承、深厚的文化认同感,有一种洋溢着鲜活时代气息、坚定的中国自信心。[5]

每月给老人提供一次康复专业服务: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其中养和医是最主要的。作为培养医学生的运动康复专业,应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立足公益、广施仁爱,无论在服务、管理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均坚持以病患为中心、以民生为根本,致力于将医学相关专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成果惠及群众、造福社会。身为未来的健康卫士,运动康复专业学生理所应当有责任和义务,尽己所能为这一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养老院、社区开展慢性病康复工作,既可以推进大学生们发扬中国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又可以提升运动康复专业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既可以提高大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可以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既可以减轻这些病人的痛苦,使其恢复健康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又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高社会劳动水平,为促进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服务。

三、“一团一品”活动探索取得的成果

学校学风包括多个方面,在调查中,重点从学习态度、课外实践情况等角度进行分析。在开展“一团一品”活动之前,31.5%学生认为学风好,55.6%认为学风一般,12.9%认为学风差,开展后,学风好比例占47.5%,50.6%认为学风一般,1.9%认为学风差。

在学习态度方面,学生认真钻研人数明显提高,无所谓的比例显著下降,见表1.在开展“一团一品”活动后,学生对于课外实践态度得到明显开展,愿意积极参加的学生比例得到明显提高。

四、结语

运动康复专业在培养学风中,通过“一团一品”活动,近一年实践显示学风得到明显改善。对于学生工作者而言,学风建设中需要做到严格要求和持之以恒,活动的松懈必然会让学生无法真正获益,难以达到效果,因此“一团一品”活动需要长久坚持下去,同时做好日常记录和反馈,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洁,刘虹,姜柏生.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J].健康研究,2008(3)229-232.

[2] 丁萌.新形势下开展“一团一品”特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文化,2014(35)66-66.68.

[3] 师秀.新疆医学院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 2010.

[4] 宋瑞佳,郭树怀,彭玉荣.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4(3)93-95.

[5] 庄宝祥,王益光.人文关怀理念下地方医学院校临床技能模拟教学实训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6)88-89.

【作者简介】

邓皖宁(1979-)女,安徽金寨人,锦州医科大学康复与运动医学院辅导员,教育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王 蕊(1996-)女,辽宁锦州人,锦州医科大学康复与运动医学院学生.

刘 畅(1996-)女,辽宁丹东人,锦州医科大学康复与运动医学院学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风人文实践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人文社科
炊事员的几宗事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