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产值增长和就业

2018-03-09 20:29王柄楠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就业

【摘 要】 该文首先对第三产业产值增长、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相关基础理论做了论述,其次在介绍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第三产业的产值增长趋势、就业变动情况以及产业结构变动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的分析。然后,在分析了解了部分相关文献的实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并运用了VAR模型,对第三产业的相关变动情况依次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产业结构的升级对第三产业产值增长有先正向后负向的影响,对第三产业的就业的影响先负向后正向;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就业对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有正向影响,对经济增长有先正向后负向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会在短期导致一定的失业,长期,会对促进经济增长。最后,针对性地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建立高效的就业信息平台,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吸纳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第三产业。

【关键词】 经济增长;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第三产业

在我国经济减速调整、人口红利的消失、就业压力的持续增大的大背景下,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于是得到了十八大以来党和人民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都强调了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性。在新形势下增长、调整和就业的稳定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事实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就业情况也在不断改善,以第三产业为例,我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从1985年的29.4%上升到2015年的 50.2%;在总就业人员中的占比从1985年的16.8% 上升到2015年的42.4%。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矛盾也不断凸显。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导致了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都出现不同的变动。而近年来,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所以,在新形势下,第三产业产值增长、就业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并值得研究。

本文试图通过数据和实证整体的分析,梳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对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就业问题给出政策建议,这对完善目前的劳动力市场,解决当前面临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

一、产业结构和失业的文献综述

1、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有消极影响

Kalz和 Murphy(1992)认为,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低技能的劳动力将会被劳动力市场淘汰,使低素质的劳动者越来越不容易找到工作。

李聪明(2005)认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符将引发失业,失业问题的出现将会制约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李晓嘉、刘鹏(2006)认为,产业结构与就業结构的不相符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就业容量变小,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无法满足劳动力不断增加的需求。

周志春(2010)认为,虽然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联性不强,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水平有影响。而且三次产业就业弹性分布不均衡,使得结构性失业较为突出。

黎贵才(2011)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出现了偏离,由于农业劳动力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速度的放缓,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的能力趋于下降。

2、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有积极影响

伊海洁(2002),张红宇、李冠霖(2003)通过比较我国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发现我国结构偏离度很高,并认为我国应该发展第三产业以提高就业水平。

王云平(2003)通过分析三次产业与就业弹性,得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的结论。

吕文蜻,胡雁雁(2003)站在扩大就业的立场对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扩大就业。

李勇(2007)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得出第三产业对就业的贡献比例,发现第三产业是我国吸收就业的主力。并指出我国第三产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随产业的发展吸纳能力的规模边际递减。

徐顽强、薛亦丹、张红方(201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共同推进最好的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差。

二、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邹薇、胡翩(2003)通过构建GNP、GDP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模型发现,中国总量经济增长与城镇登记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明显偏离奥肯定律,出现这种偏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失业率统计指标的不完善。

蔡昉(2005)认为长期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就业结构演变与经济成长。

薛佳文(2016)研究发现,云南省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与经济增长方向大致相同。

三、经济增长和失业的文献综述

1、经济增长和就业无明显相关关系

Layard、Nickell、and Jackman(1991)认为经济的增长至少不会在负面上影响失业。

Sorolla I Amat(2000)运用标准OLG模型,发现,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有很弱的关系。

黎德福(2002)认为中国的产出增长率虽然对劳动力转移速度有正向的影响,但生产增长率与失业率并不具有相关性。

常云昆、肖六亿(2004)发现失业率变化与产出之间并不存在奥肯关系。

姜巍和刘石成(200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失业率的变动与增长率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即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化和实际产出增长率之间并不存在奥肯定律。

2、经济增长与失业具有负相关关系

Chow.Geogre(1993)在研究中分析了资本积累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影响。

Zagler(1999)通过构建生产部门和创新部门为主的两部门模型,认为经济增长与失业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endprint

龚玉泉和袁志刚(2000)认为不管是宏观层面的经济增长还是微观层面的企业增长最终都会作用于劳动力市场,产生就业扩张效应。即经济增长与就业间有负相关效应。

刘渝琳(2005)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差值与失业率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

3、经济增长与失业具有正相关关系

Toche(2000)构建了一个以工资决定为中心的经济模型,发现在工资和生产力相一致时,经济增长与失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向关系。

Aiemoglu和Shimer(2000)认为在搜寻成本较高的情况下,由于外部性,失业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也存在。

张台秋(2004)发现我国转型时期,得出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悖论,而根本原因是在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以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并追求效益最大化,这将导致“减员增效”。即经济增长在中国的转型时期与失业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姜巍、刘石成(2005)用就业量替代失业率构建的扩大的奥肯模型,研究发现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增长与产出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而农业的就业增长与产出存在负相关。

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就业——一个实证分析

四、VAR模型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的1985-2015年的全国范围的数据。针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所选取的变量分别为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率、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占年度总就业人数的比重。

2、模型的构建

本文引用VAR模型来分析第三产业产值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的关系。VAR(向量自回归)模型是1980年由Sims提出的计量建模工具,一般用于相关时间序列系统的预测和随机扰动项对系统变量的动态影响,其基本模型的数学形式如下:

其中,A1…AP与B1…Br都是待估计的参数矩阵,m维内生变量列向量Yt和d维外生变量列向量Xt分别有p和r阶的滞后期,t为样本个数,ε为随机扰动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滞后期p和r越长虽然能够越好的反映所建模型的动态特征,但待估计参数的增多也会使自由度越少。故,应在自由度与滞后期间找到一种平衡,一般会根据AIC和SC信息量取值最小准则来确定模型的滞后阶数。

3、模型变量的相关检验

(1)平稳性检验

本文使用Eviews6.0进行单位根检验,对变量变量第三产业就业率(EM3)进行单位根检验,其ADF统计量为-2.247105大于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应的临界值为-3.587527,所以应该接受原假设,认为第三产业就业率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继续对其差分序列(△EM3)进行检验,其ADF统计量为-4.04314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为-3.595026,所以应该拒绝原假设,认为差分序列△EM2)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时间序列。同理继续对IS3和EI进行单位根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不能通过检验,即其原始序列均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其差分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通过检验,认为其是平稳的时间序列。综合以上可以知道,EM3、IS3的原始序列均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其一阶差分后的序列,均是平稳序列。

(2)第三产业VAR模型相关检验

①协整检验

Hypothesiz ed No. of CE(s) Eigenvalue Trace Statistic 0.05Critical Value Prob.** Max-Eigen

Statistic 0.05Critical Value Prob.**

None * 0.575089 35.79219 29.79707 0.0090 23.96454 21.13162 0.0194

At most 1 0.317500 11.82765 15.49471 0.1654 10.69581 14.26460 0.1701

At most 2 0.039617 1.131841 3.841466 0.2874 1.131841 3.841466 0.2874

同理可知,EM3、IS3和EI均是一阶平稳时间序列,使用Johanse方法进行协整检验,可以知道在原假设:“NONE”其迹统计量为35.79219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最大特征值统计量为23.96454也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认为变量EM3、IS3和EI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可以进行后续的VAR模型分析。

②模型最优滞后期选择

在滞后一期的时候LR、FPH、AIC、SC、HQ五个指标均达到最优,因此可以对EM3、IS3、EI建立VAR模型。

③模型穩定性检验

对建立的VAR(3)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所有单位根的倒数均在单位圆内,表示对EM3、IS3、EI建立的VAR(3)模型稳定。可以进行后续的操作。

④脉冲响应函数

首先研究经济增长对就业和产业结构的影响。经济增长对于就业的影响开始为负并在第三期达到最小值,之后逐步增大在0左右稳定。经济增长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增长在第三期达到最大,之后逐步减小,在0左右稳定。

继续研究就业对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就业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开始为正,从第6期为负。就业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始终为正,并从第五期开始趋于稳定。

最后研究产业结构对于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产业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一开始为负并在第三期达到最小,之后正向作用增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开始稳定;产业结构对于就业的影响开始为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逐渐减小增大。endprint

⑤方差分解

首先对经济增长进行分解,经济增长受到指认扰动的影响较大,累计贡献度为67.46193%,在初期经济增长全部受到自身的冲击,从第二期开始累计贡献开始降低,到第十期累计贡献降到67.46193%。就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开始为0,从第二期开始增加,到第十期增加到25.36892%。产业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一开始为0,从第二期开始增加,到第十期达到了7.169144%。可见,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受自身影响最大,其次是就业,再次是产业结构。

其次对就业进行方差分解,就业受到自身的影响最大,在第一期的贡献程度为99.99057%,之后逐渐减小,到第十期为90.25160%。就业受到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第一期为0.009433%,之后逐渐增大,到第十期达到了2.174823%。产业结构对于就业的影响一开始为0,之后逐渐增大,到第十期达到了7.573576%。可见,第三产业就业受自身影响最大,其次是产业结构,最后是经济增长。

最后对产业结构进行方差分解,其受到自身的影响一开始为74.76385%,之后逐渐减小,到第十期达到18.09385%。产业结构受到经济增长的影响一开始为7.287388%,之后逐渐变化,到第十期达到了21.95697%。就业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一开始为17.94877%,之后逐渐增加,到第十期为59.94918%。可见,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受就业影响最大,其次是经济增长,再次是自身。

结论与建议

五、结论

实证研究环节中的单位根(ADF)检验和各协整检验都表明,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就业和产业结构之间都存在协整关系。模型滞后期检验和稳定性检验证明三者存在因果关系,且构造出的模型稳定。

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表明,第三产业就业和产业结构之间相互影响程度最大,受经济增长影响较小。 而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受就业影响最大,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较小。经济增长对于就业的影响开始为负,之后逐步增大为正,在0左右稳定。经济增长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开始为正,之后逐步减小,在0左右稳定变为负;就业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开始为正,之后逐步减小变为负。就业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始终为正;产业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开始为负并在第三期达到最小,之后正向作用增大;产业结构对于就业的影响开始为负,影响逐渐增大变为正。

六、政策建议

由上文可见,就业的变动,尤其是第三产业就业的变动,对产业结构升级也有很大的影响。对三次产业的经济增长也有不小的影响。同时,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也会带来一定的失业。所以本文从加大就业和减少失业的角度,给出一系列政策建议,具体建议如下:

1、建立高效的就业信息平台,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

在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大背景下,为应对结构升级带来的失业问题,我国需要建立高效的就业信息平台,有助于减少劳动力就业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搜寻成本和摩擦失业带来的时间成本问题,同时加大劳动力就业的培训力度也有助于减少结构性失业和加快失业职工的再就业。这就需要:

(1)政府加快技术创新,改变原有的信息平台,保证待就业者能够更快捷更方便的获取招聘信息。通过如网站或者公众号的推送,公布招聘时间、地点、内容等基本信息有助于降低失业率、提高就业率。

(2)建立专门的下岗职工培训机构,培训社会需要的新技术和新知识。建立职工技术培训机构,在一些技术和知识上给予一定的培训和指导将有助于下岗员工的再就业和我国就业结构的改善。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吸纳劳动力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知,第三产业具有很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鼓励劳动力转移到第三产业。近年来,由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调整,第三产业的发展态势良好已经成为我国的主导产业。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GDP占比80%左右的情况相比,我国第三产业还有很大发展的空间,而根据前文可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仅对我国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对我国的产业升级和就业问题的解决也有一定的帮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具体建议如下:

(1)给予第三产业一定的政策支持和优惠。通过政府支持和政策倾斜,鼓励第三产业发展,减少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吸纳劳动力就业。

(2)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减免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并给予新技术、新科技的发展以一定的补贴,积极吸引外资、技术进入我国,鼓励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创业、创新。

(3)调整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在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同时,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保险业等行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同时,完善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一方面可以吸纳优秀人才,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积极转变。

3、提高劳动力素质,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第三产业

近些年来,我国劳动力素质和知识技能与劳动力需求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不相符和不一致现象。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知识和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了我国就业不可或缺的新因素,正因为如此,也制约了第一、二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转移问题。同时,由于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基数大,而第一产业的劳动力素质低、受教育水平低,这也成了制约劳动力转移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增加了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失业率。故,提高劳动力素质,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已成为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 Fisher.A.G.B,production primary,secondary and tertiary.Economic Record, 1939(15)24-38.

[2] Rostow.W.W.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A non-communistmanifesto: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Chenery.H.B.The structuralist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polic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5.65(2)310-316.

[4] Lucas,R.E.Making a miracle.Econometrica,1993(61)251-272.

[5] 陳海波,朱丽华,刘洁.江苏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协整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2(02)60-65.

[6] 陈玉和,催鸿雁,李果.中国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J].中国外资,2011(251)162-164.

[7] 曹誉波,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研究—给予三次产业消费支出模型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2010(24)12-14.

[8] 田学斌,闫真.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10(3)20-24.

[9] 孟范昆,刘东皇.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关系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2012(32)8-11.

[10] 郑伶俐,冯兵.湖北省农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14)48-49.

[11] 胡晓鹏.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的联动效应探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3(06)33-40.

[12] 胡晓鹏.三次产业速度、结构的分化与中国经济增长[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4(03)1-6.

【作者简介】

王柄楠(1992.10-),天津人,硕士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就业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