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贡献

2018-03-09 20:39梁晶晶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

【摘 要】 第二次国共合作发生在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可以说这一次合作的形成将中华民族的命运由衰败扭转向了复兴。正是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维持:领导了中国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提供了人民革命队伍成长壮大的时间和空间;为新时期通过国共两党合作来实现两岸统一提供启示。

【关键词】 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中国国际地位;革命力量;台湾问题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以及蒋介石在庐山所发表的团结御侮的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从1937年到1947年持续了长达十年的时间,但是国民党内部“反共”的浪潮从未停止过。“1939年至1943年,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反共高潮,每一次都准备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内战,把国共关系推到破裂的边缘”,[1]其中就包括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后中共理智的应对维护了国共合作,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续发挥作用,并最终与国民党携手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然而,国民党内蒋介石集团长期以来的愿望是独裁和专政,抗战胜利后,这一派系便急于恢复独裁统治。在重庆谈判中,中共代表以国家民族利益出发点“要求国民党确定和平建国方针,以和平、团结、民主为统一的基础,实行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三民主义,承认各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并长期合作”。[2]虽然国民党表面上签署了“双十协定”并表示愿意遵循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但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使得他们拒绝进行任何民主改革,并以政治谈判为幌子,暗中全力准备内战。1946年6月,国民党在完成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后,彻底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发动了对中共所在的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被迫在各个战场奋起抵抗,全面内战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最终走向破裂。虽然这次合作以失败告终,但是这一长达十年的合作,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领导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国共两党各自领导的军队联合起来, 在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2]国共的第二次合作是在日寇全面侵华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这一过程也贯穿了八年抗战。国共两党联手抗击日军侵华的举动受到全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的普遍欢迎,也推动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在军事战略和军事行动上相互配合,国民党将士在抗击日寇的正面战场给予了敌军沉重的打击,在淞沪一役就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国民党军队所组织的徐州、忻口、武汉等会战也有效的阻止了日军在中国横向和纵向两条战线的推进,为此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同时,共产党军队配合国民党军队,在日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使得日军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进入相持阶段后,虽然国民党受到日军诱降政策的影响,在正面战场的行动没有抗战初期积极,但是为了阻止日军进一步深入内地,也组织了南昌会战、随枣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同时派出远征军奔赴缅甸援助同盟国作战,国民党军队依旧是亚洲战场的抗日主力军队。这一时期,日军的主要进攻目标转向了共产党所在的敌后战场,敌后根据地的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军民齐心协力创造出了各式各样有效的斗争方法和组织形式,建立了大量八路军军分区、支队和游击队,最多时吸引日本在华50—60%的兵力,展了一场最广泛、最深入的人民战争。最终,历经八年的艰苦抗战,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3]

二、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牵制日军兵力最多的战场,二战期间国共两党的协作配合,将日本陆军的主要兵力牢牢的困在了中国战场,大大减轻了其他盟军战场的压力,使日军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战场与美国抗衡以及进军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成就,中国的国际威望与日俱增,国际地位空前提高。1942 年1 月中国同美、英、苏三国领衔签署了盟军26 国《联合国家宣言》,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要成员国之一,中国再次以大国身份登上世界舞台。1942年太平洋、北非,苏联战场相继取得了转折性战役的胜利,1943年中国战场也开始向战略性反攻阶段过渡,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曙光初现,此时盟军各国也开始商讨战后对法西斯国家的处置问题。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会议签署的《开罗宣言》是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主要国际文件,文件中明确写到“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中國对这些领土的主权得到了承认和保护,而非像巴黎和会那样将胶州湾的主权由德国转给日本,《开罗宣言》的签署充分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1945年,由中美英三国首脑联合发表的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宣言》中又重申了《开罗宣言》条款必须实施,日本投降后,其所侵占的中国领土的主权也顺利回归中国。在二战结束后,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作为主要战胜国获得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一时期也有多个国家主动废除了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些事实都充分说明了,此时的中国已经不再是近代任列强宰割的国家了,中国已经成为了具有相当大的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了,而这一切都源起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所领导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三、提供了人民革命队伍成长壮大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人民革命队伍的迅速成长和壮大,给中国历史发展道路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尚处于幼年阶段的共产党不同,经受了多年斗争洗礼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走向全面的成熟,在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并且能够在实践中总结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再依赖共产国际或者其他领导组织的号令了。国民党和共产党第二次合作党外合作形式的形成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得到了承认,并且在军政方面保有自主权。如此一来,共产党的理论理念可以更广泛的传播,开始有更多的人信仰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人民革命队伍的一份子。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团结、抗战、民主的大旗,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了人民战争路线,并在战后主张民主建国,从而赢得人民的信任。在抗战开始时,中国共产党实际上只有陕甘宁边区一块革命根据地,但随着战争的进程,共产党军队深人敌后,坚持与敌人斗争, 越打越强大,不断收复失地,压缩了敌占区, 使根据地得到了不断巩固和扩大,革命队伍的人数也不断增加。到抗战胜利时,中国共产党已发展成为拥有120多万军队,将近200多万民兵的全国性政党,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党员的素质和党员干部的纯洁性空间提高,“从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两方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准备了必要条件”。[4]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内民主革命力量的壮大,不仅有力地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而且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储备了足够了力量。endprint

四、为新时期通过国共两党合作来实现两岸统一提供启示

如今台海两岸依旧处于分裂状态,而两岸统一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经验可以对新时期通过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来实现两岸统一提供一定的启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式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明显不同,它以党外合作的形式进行的,两党在政权建设、党派、军队等问题上都坚持在统一战线基础下的独立自主的原则,既求同存异,又一同维护合作抗战大局。这种合作形式实际上是国共两党在团结抗日的同一目标基础上,在一个国家内实行了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这与邓小平所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极为相似,可以说“一国两制”的提出受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式的启发。“一国两制”最早就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我国党中央和政府愿意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保留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给予台湾比港澳更高的自治权,甚至允许他们保留军队且不派驻政府军队驻扎。国共长达十年的第二次合作也证明在中国一国范围之内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并存的合作方式是可行的,这种形式也对我们今天解决台湾提供了借鉴。而顺利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应该是和平谈判,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全过程中,国共两党之间有过多次重大矛盾和纷争,当时两党都选择了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最终实现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和妥协,取得共识,没有让国共合作关系在抗日战争期间破裂。当下,中華人民共和国政府也一直呼吁台湾当局以和平谈判的方式来结束两岸分裂的局面,现在两岸已经实现了“大三通”并且合作关系不断加深。但是,两岸人民所盼望的还是大陆和台湾的早日统一,大陆和台湾本属同源,共产党和国民党政府能够在国家危难关头摒弃前嫌、合作抗日,更应该在新世纪共同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今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祖国怀抱,台湾的回归则需要国共两党的再度携手合作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谢赐余. 试论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J]. 理论学刊,1998.02.109-112.

[2] 胡振东.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功绩和意义[J]. 天水师专学报,1988.02.65-69.

[3] 潘洵. 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180-185+204.

[4] 刘云久. 试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及其伟大历史功绩[J]. 学习与探索,1983.04.136-141.

【作者简介】

梁晶晶(1991-),陕西西安人,陕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endprint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
9月历史大事记
近二十年来国内学界的东北抗联研究
抗战时期“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化动员考论
论抗战时期毛泽东的反投降斗争
中国共产党就政治领导方面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论抗战时期的“夫人文学奖”
王西麟《第九交响曲——抗日战争安魂曲》第一乐章《哀悼》创作探析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纪念群雕的规划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