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循环”培养模式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2018-03-09 20:51李菲李聪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育质量双循环评价体系

李菲?李聪

【摘 要】 本文运用客观开放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评价了全日制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双循环”模式,分析该模式下培养创新型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关键问题,并用实例证明了该模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 公共管理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双循环”模式

一、公关管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现状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的培养主要有两种类型,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标是致力于提高研究生的研究水平和论文写作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目标则是培养其实践能力,二者在培养方式和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选择合理的、有别于学术学位研究的培养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由于当前我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在很大程度上差别不大,这就导致了在对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以理论研究能力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作为其主要的评价标准,使得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分析与评价的无效性和误差。同时很多培养院校在为了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改变了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核标准,降低对其学术和论文的要求,而没有采取其他合理考核方式,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仅没有达到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反而使得其原本论文和学术能力的下降。

在对公共管理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采用全面开放式的综合的系统评价方法来考察,尤其是对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方式,“双循环”模式进行评价,通过合理的评价来考察该模式是否能够符合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二、“双循环”培养模式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应该满足两个基本的条件。第一,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即自身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提高;第二,满足社会服务和职业发展的需要。而“双循环”模式正是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能充分调动学校、政府、社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共同作用,实现实践工作与理论学习的充分融合,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更加直接性、专业性。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组织团队与个人的协调发展。

1、“双循环”模式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循环圈

“双循环模式”包括内外两个循环圈,它不仅对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个人学习产生影响,同时还对学习的组织团队产生影响。内循环圈是学生从社会的工作实践回到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来。职业化的经历使学员具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而这些正是学校的组织机构所欠缺的,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其学习的导向更有目标性和直接性。外循环圈,是学生从学校学习到社会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中的现实经验相比较就会形成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冲动,从而形成调研课题,再重新回到社会实践过程中,把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能够真正完善理论和提高实践能力。在这个学习的过程,理论能力和个人的实践能力是根据现实中真实的问题结合自身所处的环境和个人的素质而形成的,更具有专业性和应用性,同时把政府和企业与学校的作用都充分发挥出来,使得人才的培养培养水平和培养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双循环”模式下以机构为主体的循环圈

公共管理研究生培养的“双循环模式”不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双循环圈,它在培养机构和政府与社会之间也存在一个良好的循环圈。公共管理研究生教学机构多以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在整个循环体系中作为人才的输出单位。而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则是作为人才的输入单位,尤其是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强調专业性和应用性为主要目的,在这个条件下我们的培养工作重心就更多的倾向于解决现实问题。

三、“双循环”培养模式的教育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1、“双循环”模式下教育质量形成的机理

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如何评价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一般而言研究生教育质量指的是在特定的环境和背景下其本身所固有的,满足研究生个人、社会以及学科发展明显或隐含需求的一组特性或特征的总和。而且由于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教育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一个能够真实的反映在工作实践中其专业性和应用性的表现。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评价的维度非常广泛,它包括对影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主客观环境的影响因素,以及产出成果的评价和判断。美国学者列维、史密斯认为应采取“全面质量改善的开放系统方法。”从教育投入、培养过程、教育产出三个方面构建研究生培养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2、“双循环”模式下教育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与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1)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研究生教育质量形成的机理,针对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专业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构建评价指标层级和遴选具体的指标。我们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分为为五大类指标群:生源素质指标群、培养条件指标群、导师指导指标群、教学管理指标群、结果评价指标群。五大分类指标群又分为12个二级指标群,在对12个二级指标群又分为37个三级指标。

①生源素质指标群。生源素质主要指的是研究生入学时自身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包括三个二级指标:知识结构、思想道德素质、技能素质,我们也可以看出生源素质在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中,指标的权重最大。但是它作为一种客观的条件的维度,尤其是整个研究生教育质量形成机制过程中输入阶段,二级指标技能素质在生源素质这个一级指标中所占的权重最大,其中二级指标又包括了(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实践活动能力、科技发明状况)四项3级指标。这说明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实践活动能力是影响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质量重要因素,

②培养条件指标群。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一级分类指标培养条件包括了三个二级指标教学条件、生活条件、学习条件,学习条件与教学条件内含(教学科研设备状况、案例库建设情况、调研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情况、学习条件及配套设施、学习氛围、实践活动)六项三级指标,而这六项三级指标中教学科研设备、学习条件及配套设施是属于学校基础硬件,“双循环”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对其难以进行改变,而案例库建设、调研和实习基地、学习氛围、实践活动这几项指标,却能够在“双循环”模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endprint

③师资水平指标群。“双循环”模式采用学校与政府机关共同作用的培养方式,其中一个主要的方式,就是采用校内与校外的双导师制。一级分类指标师资水平包括导师队伍建设导师科研情况两个主要指标,在这个评价体系,师资水平主要指的是学校内的导师情况,他包括了导师的数量、职称、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师资水平指标群的选取是符合双循环培养模式评价需要的。

④教学管理指标群。本文教学管理作为一级分类指标群,主要选取培养与教学管理和学位授予两个二级指标,培养教学与管理内含四个三级指标(培养方案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优质课程和教材的建设、研究生教学过程的科学性)。

⑤结果反馈指标群。影响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第五个分类指标是结果的反馈,它有两个二级指标,分别是社会评价、研究成果。前文提到的当前我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的培养多采用学术性研究生相似的培养模式。“双循环”模式在培养单位的“双循环圈”和导师的“双轨制”的基础上能够体现专业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因此我们所设置的就结果反馈指标群是符合评价需要的。

(2)综合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的设计。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按照评价指标的属性确定不同指标的类型U=Uijk,把每一类型称之为第一级指标F1(UF1)。第一级评价因素可以设置下属的第二级评价因素可以有下属的第二级评价指标F2(UF2)。第二级评价因素可以设置下属的第三级评价指标。评价值的计算采用有经验的评标专家进行评价,直接给出评价值EZ。(EP=专家评价平均值,Epw=加权平均评价值EZ=综合评价值)

根据评标专家的给出的评价值算出最终的指标权重系数,本文近列出最终结果3.3“双循环”模式下教育质量评价的评价集合与评级矩阵的构建

本文在对底层单因素指标进行评估调查时,把每项指标分为4 等级,优(90~100)、良(80~89)、一般(70~79)、合格(60~69)。设立的评价专家人数为N人,在第一个三级指标中,选“优”的人次为n1,选“良”的人次为n2,选“一般”的人次为n3,选“合格”的人次为n4,其评价矩阵R集合值{n1/N,n2/N,n3/N,n4/N},底层单因素的其他指标的以此方法求出评价值。

在对“双循环”模式评价的过程中,为了使评价的数据更加合理客观,采用多方参与的评价方式。把评价主体分为三个部分,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的教授及导师、在读的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政府及事业的用人单位。此次评价共参与135人次,其中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57人次,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参与25人次,政府机构人员参与21人次,其它主体参与42人次。在评价过程中,采取独立化和结构化评价,对每个指标群进行独立评价,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

在确定指标体系的各权重与单因素评价值的基础上对“双循环”模式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并建立相关的评价矩阵:模糊综合评价矩阵的算法:按照相乘取小,相加取大的运算规则得:(仅显示部分计算内容)

评价集:U={U1,U2,U3,U4,U5}根据单因素矩阵评价公式及算法规则得出:

B(U1)=A*R=(0.35,0.31,0.20,0.17)

归一化:B=(U1) (0.34,0.3,0.2,0.16)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矩阵的最大隶属原则,若Bi=maxBi,则选取Vi作为最终判结果。根据上述运算的结果B(U1)=maxB(U1)=0.34,得出在对公共管理研究生的“双循环培养”模式通过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来做模糊综合评价得出综合评判为“优”。

四、总结

在整个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双循环”模式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学校、政府与社会共同作用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圈为主要特点.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双循环”培养模式下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第一,构建畅通的沟通渠道,保证内外循环的有效性。以学生为基础,以导师为依托,实现政府机关与学校的良性互动与沟通。采用学生校内理论学习,政府机关时间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也加强了学校与政府的沟通。第二,培养过程实行的导师双规制解决研究生在实践技巧和工作技能方面缺乏的问题。在技术层面给予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性的、技术性的指导,提高其实践能力。第三,要求研究生的培养过程由培养院校和委培机构共同参与。政府提供相应的调研和实习基地,为学校提供相关实践经验丰富学校案例库的建设。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优质课程和教材等方面的制定与选取政府、社会也应当参与其中。只有在整个培养过程学校、政府、社会共同的参与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才能够真正的体现专业性与应用性的特点,满足政府与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盛明科,唐检云. 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框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7.

[2] Lewis G.smith H.Total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M]. St. Lucie press, 1994.

[3] 麻宝兵,马晓杰. 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双循环”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1.3.

[4] 周远清. 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

[5] 董克用. 关于公共管理学科体系与专业设置的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5.11.

[6] 廖文武,陈文燕,郭代军. 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研究生教育,2012.4.

[7] 许盛江. 基于质量管理的研究上课程教学评价技术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

[8] 张延飞,邓禹,刘峙嵘,巫建华.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研究生教育,2011.10.

[9] 葛秋萍,李淑芳. 公共管理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和谐发展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08.12.

[10] 王洪才 .研究生教育处在十字路口——以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

[11] 张小波. 基于综合评价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效率指数研究——对“985工程”一期34所高校的实证分析 [J].中国高教研究,2013.09.

[12] 張晓宁,杨晓江. 构建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4.

【作者简介】

李 菲,女,辽宁朝阳人,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李 聪,女,陕西榆林人,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质量双循环评价体系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对职业教育发展中“软实力”的思考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双循环”备课是创新备课途径的飞跃